唐宋题画诗及其流韵

唐宋题画诗及其流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题画诗,是绘画与诗歌的新奇联姻,是诗情与画意相得益彰的创意组合。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出位之思,跨际创发,此中有绝佳之体现。本书考察题画诗,提供九个研究选题,杜甫开创咏画之技法与层面,堪称斯学之典范。苏轼与苏门、黄庭坚与江西诗派,宗师杜甫,题咏花、竹、鸟、虫、墨梅、墨竹,亦多兴寄象外,比德于君子。又往往以禅入诗,体现游戏三昧、不犯正位之禅机禅趣。题咏山水、骏马,尤其擅长远势之经营、神韵之凸显、意境之拓展,要皆攸关文学之源流正变、因革损益。就题画之流风遗韵而言,本书选择清人题咏王昭君图画,近代潘天寿花鸟画题咏,探论其因革流变,离合优劣。本书可作题画之教材,动画之脚本,美学史学艺术史之研究课题。

名家推荐:

  丰子恺有一首题画诗最是感人:「家住夕阳江上村,一弯流水遶柴门;种来松树高于屋,借与春禽养子孙」!国画画意境,题画题胸襟,这是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诗和书和画于是三才异务,相待而成。难得张高评教授这部《唐宋题画诗及其流韵》以博雅的功力梳理清流的艺事,既是学问,也是情趣;品评丹青,指点韵语,写出了格局也写出了新意。一卷在手,一弯流水,恍如丰子恺那幅村屋松树,终究养育了唐代宋代画里诗里翩翩春禽的代代子孙, 可供解忧,可以怡情。──董桥。

  唐宋画的艺术品味本高,又特以诗来题咏,则虚实相生,使诗、画之韵致产生双螺旋互动的作用,而更绵延不尽。本书作者素来精于这种研究,除绪论与结论外,用六章举着例,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述,关涉写意、比德与兴寄。如此以有限表现无限,十分精彩。───陈满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高评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国家文学博士。曾任国立成功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文学系主任,现任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主任,国立成功大学名誉教授。学术专攻为《春秋》、《左传》、《史记》、秦汉古文、唐宋诗、诗话学。已出版《春秋》学论着八种、宋诗论着十种、诗话论着两种、治学方法一种、史学一种。提倡实用中文,致力创意研发。发表论文三百余篇,主编论文集二十余种,主编学术期刊三种。

图书目录

代序  1

第一章 绪论:诗情画意与会通适变  1

第二章 杜甫题画诗与诗学典范
─从《苕溪渔隐丛话》论杜甫画山水诗切入  7
第一节 杜甫诗为宋代诗学典范  8
第二节 杜甫咏画诗与题画技巧之开创  11
一 以真拟画  12
二 以画法为诗法  18
三 因图画而兴寄  23
第三节 杜甫题画诗与「诗画相资」之体现  27
一 化美为媚  28
二 拓展画境  32
三 再现画面  37
第四节 结语  39

第三章 诗、画、禅与苏轼、黄庭坚咏竹题画研究
─以墨竹题咏与禅趣、比德、兴寄为核心  41
第一节 墨戏:南宗禅、文人画与题画诗  44
一 南宗禅与文人画  45
二 诗、画、禅与游戏三昧  47
第二节 苏轼、黄庭坚咏竹与寄兴、比德、禅趣  49
一 寄兴写意  51
二 比德审美  56
三 游戏三昧  60
第三节 苏轼、黄庭坚墨竹题画诗与禅趣、比德  62
一 游戏三昧  67
二 比德审美  77
第四节 结论  82

第四章 花、竹、鸟、虫题咏与不犯正位
─黄庭坚题画诗「禅思与诗思」之研究  85
第一节 咏物诗、题画诗与遶路说禅  86
第二节 诗中有画、以禅入诗与宋诗特色  88
第三节 离形得似与黄庭坚花鸟题画诗  92
一 禽鸟  94
二 墨竹  98
三 花卉、虫鱼  100
第四节 兴寄画外与黄庭坚花鸟题画诗  102
一 禽鸟  103
二 虫鱼  107
三 寓画说理  109
第五节 结语  112

第五章 墨梅画禅与比德写意
─南北宋之际诗、画、禅之融通  115
第一节 从实用与审美谈咏梅诗之流变  116
第二节 梅隐梅格之形成与林逋、苏轼咏梅诗  119
一 赏梅咏梅与宋人之审美意识  119
二 林逋「孤山八梅」与隐逸形象之确立  122
三 苏轼创发「孤瘦雪霜」比德与梅花品格  127
第三节 华光墨梅与黄庭坚、释德洪之题画诗  134
一 诗中有画  136
二 画中有禅  141
三 画外传神  147
第四节 写意、比德与南北宋之际墨梅题咏  151
一 墨梅题咏之写意与兴寄  152
二 墨梅、梅格与君子比德  159
第五节 结语  164

第六章 题画王昭君与清诗之因革
─以宋人题画昭君为参照 167
第一节 王昭君形象与宋人题咏之成就  167
第二节 清代题画王昭君之主题及其新变  170
一 和亲之是非  172
(一) 宋金诗人论和亲之是非  173
(二) 清代诗人推崇和亲之功勋  176
二 远嫁之哀乐  184
(一) 宋人图写昭君远嫁之哀愁  185
(二) 清人代言昭君远嫁之悲怨  187
(三) 清人歌颂明妃出塞之差胜  192
三 红颜之祸福  193
(一) 宋人说红颜之自误误人  194
(二) 清人评论红颜之祸福  195
四 画图之妍媸  202
(一) 宋人品题画图之妍媸  203
(二) 清人题咏画图之层面  204
第三节 结语  207

第七章 潘天寿题画咏画诗初探
─以题咏花鸟为例  211
第一节 一代大师,诗画兼擅  212
第二节 题咏花鸟与「诗情画意」  215
一 传神写照  217
二 因画抒怀  221
三 拓展画境  223
四 品题画师  228
五 兴寄象外  232
第三节 结语  237

第八章 结论  239
附录一 诗画相资与宋诗之创造思维
─宋代诗画美学与跨际会通  247
第一节 求变追新、会通化成与宋代诗学特色  248
第二节 「诗画相资」与宋代诗画美学之创造思维  256
一 「画中有诗」与比兴寄託  260
二 「诗中有画」与再现艺术  269
三 诗画相资与创意组合  279
第三节 结语  285
附录二 苏轼题画诗与意境之拓展  291
第一节 诗画兼擅与诗中有画  293
第二节 苏轼题画诗与意境之拓展  299
一 平远迷远,广漠无涯  303
二 以大观小,尺幅千里  309
三 包孕丰富,象外见意  314
四 虚实相成,再创画境  322
第三节 结语  330
附录三 苏轼、黄庭坚题画诗与诗中有画
─以题韩干、李公麟画马诗为例  333
第一节 「诗中有画」与创意思维  333
第二节 苏轼、黄庭坚题画诗、山水诗与「诗中有画」  338
第三节 苏轼、黄庭坚题画马诗与诗画之跨际会通  346
一 韩干画马与苏轼、黄庭坚题画诗  347
二 李公麟画马与苏轼、黄庭坚题画诗  357
三 苏轼、黄庭坚题画马诗之异同  366
(一) 品题画师  366
(二) 再现画面  368
(三) 借题发挥  370
(四) 拓展画境  373
(五) 揭示画学  374
第四节 结语  376
征引文献  37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