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粉碎機係列:禍從口入,餐桌上的明白人!

謠言粉碎機係列:禍從口入,餐桌上的明白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食物安全
  • 健康飲食
  • 謠言闢謠
  • 飲食文化
  • 營養學
  • 食品真相
  • 餐桌智慧
  • 科學飲食
  • 健康生活
  • 飲食誤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小到大,你是否問過、想問、根本想不到有人會問這些問題?!

  50個最有趣的飲食問題,你從未想過的健康科學
  流言×迷信×真相×科學
  知名泛科技知識達人為全民健康把關


  你是否曾聽過……

  牛奶越喝越缺鈣?
  空腹吃香蕉,肚子抗議啦!
  誰說男人不能喝豆漿?
  越吃越瘦的食物真的存在?
  食物掉下來瞭!5秒內撿起來可以繼續吃?

  身在食安風暴還在擔心會不會中標嗎?不管是山珍海味還是芋仔番薯,看食安問題剋星-謠言粉碎機如何徹底分析各種餐桌上的疑問,讓最強科學團隊為全民健康把關,不怕吃的心慌慌!

  廣受好評的泛科技社群網站——果殼網囊括各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利用自身的專業和技巧,並由專業編輯統籌各種考究過的科學新知,針對各種廣為流傳的謠言和都市傳說進行實驗,一一破解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提問、老師沒教的事,還有你從臉書/噗浪/推特等社群網站上聽到的各種流言!

  快來一起戳破食品製造商的美麗謊言、讓自己、傢人吃的更安心!!!

  《謠言粉碎機》係列書深入探究動植物、人體、健康議題及科技産品等領域,解答最奇怪的問題、口耳相傳的謠言,和無法解釋的生活現象。如果你想進一步瞭解科學問題、增加人際交流話題、更聰明的生活,這本書你一定要讀!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果殼網Guokr.com


  果殼網是中國泛科技的社群網站,2010年成立,緻力於嚮公眾倡導科技理念,提供負責任、有趣的科學普及類內容。網站寫手囊括各領域科學的專業工作者,並由專業編輯統籌發佈各種考究過的科學新知。

  果殼網試圖喚起大眾對科技的興趣:不是冷冰冰的知識,而是對身邊的生活進行有意思的科技解讀和創造。他們不隻用科學去破解網路上的各種流言,連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電影、動植物、科技産品──更在活生生的科學知識的探究下,變得異常地驚奇、有趣。

  《謠言粉碎機》係列書是藉由日常生活常見的口耳相傳,試圖以科學、邏輯性的實用角度一一解構令人半信半疑的謠言。這群因為對科技的好奇而聚集在一起的人們,以實驗精神,將帶領讀者感受、發現、瞭解事物背後真正的道理,其實一點都不睏難,而且還能很酷、很有趣、很幽默。

  著有《有一天會成真!科學鬆鼠的電影科技教室》、《離開叢林太多年:自然控的動物科學教室》、《謠言粉碎機》係列等書。

  果殼網:www.guokr.com
 

圖書目錄

序言:人人有颱粉碎機

◎第一章 危險食物有真相
→吃一隻烤雞腿,等於抽瞭60支煙? /12
→吃牛蛙會感染寄生蟲嗎? /18
→魚浮靈,不是緻癌催化劑 /24
→免洗紙杯的第一杯水,該不該喝? /28
→解析牛奶緻癌說:酪蛋白的謎團 /35
→長時間嚼口香糖有害嗎? /41
→薯條緻癌嗎? /47
→一次醉酒相當於輕度肝炎嗎? /52
→長期喝豆漿會得乳腺癌? /56
→男人不能喝豆漿嗎? /62
→鬍蘿蔔吃多瞭會維生素A 中毒嗎? /68
→番茄籽發芽:賣個「胎萌」而已,沒那麼可怕! /73
→洗豆子洗齣泡沫?彆害怕! /79
→吃一口魷魚相當於吃40口肥肉? /84
→可樂加曼陀珠,同食撐死人? /89

◎第二章 健康箴言快終結
→喝奶不如去吃菜,牛奶越喝越缺鈣? /96
→蜂蜜能預防齲齒嗎? /102
→「發物」會影響傷口癒閤嗎? /106
→炸雞豐胸,男女皆宜? /111
→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嗎? /116
→檸檬是治療癌癥的良藥嗎? /121
→用顔色判斷雞蛋營養不可信! /129
→嬰幼兒餵養誤區:你的寶貝需要補鈣嗎? /141
→高鈣奶更補鈣嗎? /150
→豬肝明目?悠著點! /154
→重口味的逆襲:吃鹽越多越健康? /158
→牛奶與香蕉同食會拉肚子嗎? /164
→空腹吃香蕉,會齣問題嗎? /168

◎第三章 飲食竅門打不開
→辨彆毒蘑菇, 民間傳說不可信 /166
→用蒜頭檢測地溝油靠譜嗎? /173
→「五秒規則」靠譜嗎? /179
→水果,早上吃纔好嗎? /184
→生食更健康? /189
→鬍蘿蔔一定要用很多油來炒嗎? /195
→越吃越瘦的食物真的存在嗎? /200
→雪碧真的能解酒嗎? /205
→斑點脫落就是假鵪鶉蛋嗎? /211

◎第四章 輕鬆看待工業化
→麥當勞虐雞門:斷喙是虐雞嗎? /216
→「假雞蛋」真是假的嗎? /221
→「麻醉魚」是怎麼迴事? /226
→無籽水果是用避孕藥種齣來的嗎? /231
→掉色的食物一定是染色的嗎? /239
→野味v.s養殖:口感、營養、安全大比拼 /244
→「基改作物裏發現未知微生物」是怎麼迴事? /249
→甜玉米是轉基因玉米嗎? /257
→不能留種的作物都是基改的嗎? /263

◎謠言粉碎Combo!以形補形太牽強 /271

作者名錄&工作人員名錄 282
 

圖書序言

前言

人人有颱粉碎機


  謠,用《爾雅》中的解釋就是「徒歌」,隨口唱唱的,所以古人常常謠諺並稱。後來,這種「口頭文學」被用來製作預言,也就是所謂的讖謠。再後來,謠又長齣瞭各種枝蔓,收進各種上下左右、前後古今的離奇故事。隨口唱唱的變成隨口說說的。謠諺就成瞭謠言。

  科技領域是謠言的重災區。這並不難理解,正如亞瑟.剋拉剋爵士(Sir Arthur Clarke)所說,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和魔法難辨差異。既然是巫魔一路,自然也就有瞭被叉上火刑架的資格,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然而,科技這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是想避就能避得瞭的。無論願不願意,它已經而且會繼續改變我們的生活——隻不過,科學話語的專業性、奇怪的創作衝動、復古思潮的影響、由不信任引發的陰謀論以及逐利的商業動機隨時都可能給我們平淡無奇的科學生活帶來波瀾。從這個意義上說,做科學傳播就是不停地與那些科學謠言做鬥爭:食物相剋、養生産業、食品安全、外星文化……

  其時,正當果殼網草創。以喚起大眾對科技的興趣為主旨,以科技已經且必將繼續改變每個人生活為信念,我們建立瞭「謠言粉碎機」這個主題站,期望能以最直接的方式,介入公眾最渴求、最希望得到解釋的內容。

  多年以來,中文互聯網世界的資訊洪流一直都脫不瞭「泥沙俱下」的評價。如何在這個局麵下生産優質的、足以讓讀者信賴的內容,自然就成瞭果殼網及謠言粉碎機的主題核心。

  此前,在麵對專業領域的疑惑時,大眾媒介習慣於通過對專傢的採訪來梳理、解答專業問題。這個做法快捷、直接,對大眾媒體來說或許是恰當的。不過,專傢的答覆很有可能會受到研究領域、答覆準備等條件的限製,大眾媒體在信源選擇、內容剪裁方麵也很有可能齣現誤差,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會齣現疏漏,造成烏龍報導、瑕疵報導。「專傢變成磚傢」的結果,與此類報導關係密切。

  1. 科技話語的專業性使大眾媒介和一般讀者很難確切把握其中的微妙之處,再加上大眾媒體在製造新聞興奮點的時候,又常因為種種原因,有意無意地歪麯、掩蓋、模糊一部分事實,造成誤會。同時,由於媒體在新聞技巧上的疏漏,比如使用不當信源,對內容給予不當解讀甚至誤報,也會成為泛科技謠言的源頭。

  2. 奇怪的創作衝動,說的是一種名為「釣魚」的行為。造作者故意撰寫包含僞術語、僞理論,但又符閤一些人內在期許的文章,誘使後者轉載、援引,起到嘲弄的效果。著名的《高鐵:悄悄打開的潘朵拉盒子》一文即是「釣魚」的典範,在溫州動車事故之後,它甚至被誤引入公開報導。一些典型的搞笑新聞,比如《洋蔥新聞》、《世界新聞週刊》的內容,也曾經被媒體、網友誤作真實資訊引用。此外,一些科技媒體的愚人節報導,《新科學傢》就曾遭遇此種情況。

  3. 復古思潮的影響讓人們更傾嚮於信任傳統的觀念與方法,而排斥新的或者自己不熟悉、沒有聽說過的方法。特彆是當傳統的觀念和方法對實際生活的並不産生惡性影響,或者成本很低時,人們尤其傾嚮於保守態度——各種「食物禁忌」即屬此列。

  4. 由不信任引發的陰謀論,最典型的案例是各種災難傳聞以及與外星人、UFO有關的流言。在此類話題麵前,很多人將官方、半官方機構視為「資訊隱藏者」,將科學報導者視為其同謀。在自然災害之後,陰謀論橫行的情況通常都會加劇。

  5. 逐利的商業動機造就泛科技謠言的案例,最著名的是發生在1980年代的一個案例。當時有謠言稱,美國一傢著名日化公司的圓形老人頭像商標是魔鬼的標識。這個謠言給該公司造成瞭嚴重的負麵影響。事後的調查發現,謠言的源頭來自另一傢公司的産品銷售商——相關的訴訟一直到2007年纔終於塵埃落定。

  泛科技謠言的成因如此多樣,所涉及的專業知識也麵廣量大,乍看之下或許確實會讓人産生目迷五色的無力感。不過,其實利用一些恰當的資源、方法,對相關資訊進行簡單檢索、分辨,一樣可以對流言的真僞略有心得,雖不中亦不遠。

  我們曾經如此描述「謠言粉碎機」的工作流程:果殼網的工作人員不厭其煩地將分析流言的全過程盡可能完備地記錄下來,甚至讓急於瞭解「最終結論」的讀者看起來覺得有些冗長,在文章的篇末,我們也總是盡可能開列上相關的「參考文獻」。這麼做的原因隻有一個——為不瞭解探索過程的讀者提供一種綫索,使之逐漸熟悉自行探索的工具和方法,最終實現「人人有颱謠言粉碎機」的願景。

  道路看起來很漫長,但幸好它就在腳下。
 
果殼網主編
徐來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話說最近生活真的有點壓力山大,每天上班下班,加上傢裏的事情,真的沒多少時間可以好好放鬆。所以我很喜歡跟傢人朋友一起吃飯,覺得那是少數能夠真正卸下心防、享受生活的時間。可是,常常在這些難得的休閑時刻,就會跳齣一些莫名其妙的話題。比如,有人會突然提到某個網路上的“健康新聞”,說吃某個東西會緻癌,或是某種蔬菜一定要這樣處理纔沒毒。我聽瞭真的會冒冷汗,因為我平常很愛吃,聽到這些消息,難免會有點擔心。而且,更尷尬的是,有時候會有人說得頭頭是道,講得好像他就是專傢一樣,但你又不知道該不該相信。我本身就是那種比較謹慎的人,不太容易被誇大的言論唬住,但也絕對不是那種什麼都不信的“鐵齒”類型。我比較希望的是,能夠有個比較客觀、理性、有科學依據的觀點,來幫助我辨彆這些訊息。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禍從口入,餐桌上的明白人!》這本書的時候,眼睛都亮瞭。這個書名實在太貼切瞭,它直接點齣瞭問題的核心,而且“明白人”這三個字,更是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告訴我“什麼不能吃”,更能教我“如何去思考”和“如何去分辨”。

评分

老實說,我不太喜歡看那些寫得像學術論文一樣枯燥的書,但我也討厭那種隻講錶麵、沒有深度的讀物。《禍從口入,餐桌上的明白人!》這個書名,對我來說,簡直就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想想看,我們每天都要吃東西,吃什麼、怎麼吃、吃下去的食物會不會有問題,這些都是影響我們健康和生活品質的大事。但偏偏,現在網路上關於吃的訊息太多太雜瞭,很多都寫得神乎其神,讓人看瞭又怕又想試。我常常在吃東西之前,都會閃過一些念頭:“這個真的安全嗎?”,“網路上說這個可以治百病,是真的假的?”。有時候,為瞭這些小小的疑慮,反而搞得自己很緊張,原本享受美食的心情都被破壞瞭。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個“明白人”一樣,用一種比較輕鬆、有趣,但又不失嚴謹的方式,把那些關於吃的謠言一一擊破。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辨彆訊息的真僞,如何在各種不同的說法中找到正確的方嚮,最終成為一個在餐桌上、在生活中,都能做齣明智選擇的“明白人”。

评分

我一直覺得,我們颱灣人真的很愛吃,從路邊攤到高級餐廳,美食文化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但也正因為如此,關於吃的謠言和迷思也特彆多。我常常聽到一些長輩在講,或是跟朋友聊天時,會聽到一些聽起來很“嚇人”的說法,像是“這個菜不能跟那個菜一起煮,不然會中毒”,或者是“這個水果吃瞭會變胖,絕對不能碰”。說真的,每次聽到這些,我心裏都會有個小小的OS:是真的嗎?有沒有這麼誇張?尤其是我這種喜歡嚐鮮,什麼都想試看看的人,如果因為這些聽起來像是“民間偏方”的說法而錯過很多美味,那也太可惜瞭。所以,我一直很期待能有一本真正能夠“粉碎謠言”的書,不是那種隻是告訴你“不要聽信謠言”,而是真的能提供證據、分析邏輯,讓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在餐桌上,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成為一個真正“明白人”。看到《謠言粉碎機係列:禍從口入,餐桌上的明白人!》這個書名,就感覺它真的能做到這件事。我希望它能給我一些實用的工具,讓我不再被那些似是而非的說法給睏擾,能夠更自信地享受美食,也更有效地跟傢人朋友溝通,不用再因為這些小小的訊息誤會而傷瞭和氣。

评分

我覺得《禍從口入,餐桌上的明白人!》這個書名,真的打中瞭我心裏最渴望的那部分。我們颱灣人,很多時候都很喜歡在餐桌上聊天,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也包括各種聽來的“小道消息”或是“生活常識”。但是,隨著網路的發達,這些“常識”很多時候都變成瞭“謠言”,甚至是“迷信”。我常常聽到有人說,某種食物不能跟另一種食物一起吃,不然會産生什麼不好的化學反應,或者某種烹調方式會産生緻癌物。聽瞭之後,一開始可能會有點擔心,但後來又覺得,這些說法聽起來都太武斷瞭,好像沒有太多科學依據。我一直覺得,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對我們吃進肚子裏的東西有所瞭解。我不想當一個被謠言牽著鼻子走的人,更不想因為錯誤的訊息而對某些食物産生不必要的恐懼。我渴望的是,能夠有一個管道,能夠用最簡單、最清楚的方式,把那些關於吃的謠言一一拆解,讓我們能夠更清楚地認識食物,更理性地看待這些訊息。這本書的名字,讓我看到希望,我期待它能成為我在餐桌上的“定心丸”,讓我不再輕易被那些似是而非的說法所迷惑,成為一個真正“明白”的消費者,也明白地享受生活。

评分

哇,光看書名就覺得超有fu!《禍從口入,餐桌上的明白人!》這個名字,瞬間就勾起瞭我好奇心。你有沒有過那種經驗?就是跟朋友一起吃飯,大傢東聊西聊,結果聊到一些新聞、八卦,甚至是一些所謂的“健康秘訣”,聽瞭之後心裏就開始打鼓,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尤其現在網路訊息爆炸,真真假假的分辨起來實在太難瞭。有時候看到一些誇張的說法,像是吃這個可以包治百病,或者某種食物絕對不能跟另一種一起吃,不然就會怎樣怎樣… 聽瞭真的會有點焦慮,而且常常在餐桌上,本來開開心心吃飯,結果因為這些沒弄清楚的訊息,氣氛都可能有點變調。我一直覺得,吃飯應該是件輕鬆愉快的事,但如果連嘴巴吃進去的,或是腦子接收到的都充滿疑慮,那真的就有點本末倒置瞭。我一直渴望有一個小幫手,能夠在我麵對這些“餐桌上的迷思”時,給我一些可靠的指引,讓我能吃得安心,聊得開心,不被那些不實的訊息所乾擾。這本書的名字,真的正中我下懷,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它到底能怎麼幫我成為“餐桌上的明白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