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得主
《钓愚》作者
罗伯特‧希勒(Robert J.Shiller)推荐
破产和违约,
或许是拯救中国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唯一方法。
◎为什么中国需要「刚性兑付」? 上个世纪,中国政府透过透过「刚性兑付」──也就是「无论如何,政府或国家金融单位都对坏帐买单」──将自己打造成产业的后盾,也因此缔造中国经济荣景。
在这样的作法下,民众则坚信──
▶银行不会倒──「因为政府不会让银行倒」。
▶房地产的荣景会持续下去──「因为政府不会让房价崩盘」。
▶股票一定会涨──「因为政府会护盘」。
▶地方政府不会破产──「因为政府会借钱发薪水」。
在「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的前提下,政府不需要做出任何宣示,民众依然相信政府肯定担保。政府明知自己没有做出任何宣示,也仍为所有的损失负责。
◎「泡沫」由何而来? 在中国政府「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的庇荫下,中国的经济与金融产业,以一种较其他先进国家都更迅速、更有效率的方式,出现最巨大的泡沫。
在中国,
▶近年来,各种金融投资商品推陈出新的速度超越华尔街。
民众也十分乐意投下毕生积蓄──因为民众相信,即使被骗,政府也能收拾善后。
▶民众相信新的股票上市一定会涨。
因为过去缺乏投资标的,因此「新股必涨」成为一种错误却又根深蒂固的预期。连最资深的投资老手都会参与新股炒作──而若违背了投资人的期待,管理机关面对的就是最不理性的投资人上门示威抗议。
▶房地产不可能赔钱是一种共识。
因为透过中国政府多次打房失败的例证,民众掌握到中国政府根本无意压抑房市的喷发。基于对这样隐性担保的信任,在中国,连内蒙古都堆积出大量的,无人居住的建案。怕没人住?不会的,政府这不是推出「优惠贷款」了吗?
◎刚性担保,制造出「刚性泡沫」 中国政府「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固然可以视作为对产业发展的后盾。然而,当这样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成为一种必然,
商人、投资客与地方政府还有什么好怕的?
在「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的保证下,
▶商人无需担心滞销的风险。即使明知产量过剩,但仍可以继续生产;
▶投资客不需要担心血本无归。投资毕竟有风险,但政府保证善后。
▶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开始关注之前,
就大量融资、大量开发、大量建设。等到中央政府注意到了,
便已经是「大到不能倒」。考虑到国家信用,中央政府也只好继续拨给贷款。
政府的担保因此成为制造政绩的官员、贪婪的商人、不知胆怯的投资客锁定的获利。泡沫,自然也应运而生。
◎破产和违约,或许是拯救中国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唯一方法 当刚性担保制造出刚性泡沫,朱宁教授要说的是:「破产和违约,或许是拯救中国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唯一方法」。
换句话说,只有破除「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的保证,才能遏止毫无理性的投资行为、生产行为以及融资行为。也只有如此,才能遏止刚性泡沫持续扩大。
而当朱宁教授的建言成真──受到影响的,将不会只是中国的金融业界与投资人。而不论刚性泡沫是否破灭,与中国在各层面上都紧紧相依的台湾也将受到影响。
到那时,谁来为台湾买单?
答案,你我都心知肚明。
名人推荐 ‧MNI指数 资深中国经济学家 吴俊毅
‧专栏作家 胡采苹
‧台大经济系教授 张清溪
(按姓名笔划排顺)
《钓愚》作者,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得主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
刚性泡沫:中国政府避免违约与破产的做法,形成「刚性兑付」。投资人投机但不承担风险的做法,则形成巨大的泡沫。然而当一旦政府决定,不再继续善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刚性泡沫:中国政府避免违约与破产的做法,形成「刚性兑付」。投资人投机但不承担风险的做法,则形成巨大的泡沫。然而当一旦政府决定,不再继续善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