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国经济学时代的到来,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中国越过工业革命的门槛,打破马尔萨斯循环,持续走向已开发经济体的路径。在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没有出现亚洲金融危机,也没有出现前苏联经济大幅下滑的现象,这是特有的中国经济学。了解中国人的经济思维,理解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中国越过工业革命的门槛,打破马尔萨斯循环,持续走向已开发经济体的路径。但中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银行垄断金融市场,市场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如何帮助中国金融回归实体经济的原点?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哪些新特点和新变化?金融创新上是否能兼顾市场和监管?如何汲取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经验?建构出属于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本书作者都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经济学博士,中国改革三十多年来各自在学术界或实业界累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观察,他们深入参与了每一个思想进步的重要时点和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讨。 贫富差距问题,不仅仅是就分配本身进行改革就能解决的。贫富差距只是整个制度体系衍生出来的一个结果。只有实施全面、整体的全方位改革,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解决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刘尚希
在互联网金融的渗透、竞争和撞击下,现行金融模式和运行结构会发生巨大的变革,金融功能的效率将大大提高,金融服务的结构化功能将不断完善,金融将从大企业金融、富人金融向普惠型金融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吴晓求
中国正在形成多元化金融结构的进程中,其中一项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小微金融体系。这一体系无论对金融、经济还是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国民小微金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贝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