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经济(修订版)

图解中国经济(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中国经济
  • 图解
  • 通俗易懂
  • 政策解读
  • 改革开放
  • 市场经济
  • 宏观经济
  • 经济发展
  • 投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内容围绕中国经济体制、经济增长、货币金融、财政税收、对外开放和发展趋势等不同领域,不仅介绍当代中国经济的常识,也探索其发展原因和路向,令读者一书在手,就能掌握中国经济脉搏。
智识的罗盘:探寻全球化浪潮下的商业图景 一、 宏观视角的战略擘画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复杂性与动态演变,旨在为决策者和商业精英提供一套清晰、前瞻的战略分析框架。我们聚焦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权力再分配、地缘政治风险的传导机制,以及技术进步对传统产业结构的颠覆性影响。 全球贸易体系的重塑与挑战: 不同于以往侧重于比较优势的古典经济学视角,本书着力探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如何取代“效率”成为核心议题。我们详细分析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步协定(CPTPP)等新一代自贸协定的深层含义及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作用。特别关注了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如何具体影响到特定行业的国际分工,例如半导体、关键矿物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去风险化”策略。通过对多边贸易组织(如WTO)改革困境的梳理,本书揭示了未来国际贸易治理的可能路径。 货币政策与金融风险的交织: 全球主要央行的量化宽松与紧缩周期,对新兴市场构成了显著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与资本外流风险。本书提供了一套量化模型,用于评估汇率波动、主权债务风险与国内金融稳定的联动关系。我们详细阐述了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进展及其对现有国际结算体系的潜在冲击,并分析了加密资产市场在宏观审慎监管下的发展前景。对于企业而言,理解这些宏观变量如何转化为具体的融资成本与汇兑损益,是制定跨国经营策略的关键。 二、 产业升级与技术范式的转移 当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已然从要素投入转向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这几乎完全依赖于颠覆性技术的应用与扩散。本书将叙事核心转向了这场深刻的产业技术革命。 数字经济的深层逻辑与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超越了对“互联网+”的表面描述,深入探讨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在产业价值链中的渗透程度。本书对“数据要素化”的经济学意义进行了细致的解读,阐明了数据确权、定价机制和跨境流动面临的法律与技术障碍。同时,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战略价值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国家层面在5G/6G、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布局竞争。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资本的流向: 气候变化不再仅仅是环境议题,而是驱动资本配置与产业创新的核心力量。本书详尽梳理了全球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投资标准的发展脉络及其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影响。我们分析了碳定价机制(如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如何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并探讨了新能源技术(如氢能、储能技术)的商业化路径与规模经济效应。对于传统能源密集型企业而言,本书提供了其业务模式转型的具体路线图建议。 三、 组织形态与人力资本的重构 技术进步不仅改变了“生产什么”,更改变了“如何组织生产”。本书关注微观层面,即企业组织结构和劳动力的适应性。 平台经济的竞争生态与反垄断审视: 平台型企业通过网络效应构建了难以逾越的壁垒。本书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平台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并讨论了各国监管机构在界定市场支配地位、规范算法定价方面的最新实践。这对于依赖平台分销或服务的企业至关重要,需要理解监管红线与合作空间。 未来工作模式与人才的稀缺性: 零工经济(Gig Economy)的兴起、远程办公的常态化,正在模糊传统雇佣关系的边界。本书探讨了灵活就业带来的生产率提升与社会保障缺口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我们聚焦于“关键人才”的争夺战,分析了高端研发人才的跨国流动趋势,并提出了构建面向未来技能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必要性。企业必须将人力资源战略升级为“人才资本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四、 风险管理与韧性构建 在一个充满“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的时代,风险管理从合规职能上升为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的压力测试与多元化布局: 本书强调了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事件对企业“即时生产”(Just-in-Time)模式的致命打击。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供应链韧性评估工具,指导企业如何通过地理分散、库存策略调整和关键供应商的“双源化”策略,来对冲突发中断风险。 网络安全与数据主权的经济含义: 随着企业运营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安全已直接转化为财务和声誉风险。本书从经济学角度审视了网络攻击的成本核算,并讨论了数据主权要求如何影响跨国公司的运营架构和数据本地化成本。企业需要将网络安全投资视为必要的“生产要素保护开支”,而非仅仅是IT部门的成本中心。 结语: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分析透镜,帮助读者穿透瞬息万变的经济迷雾,把握结构性变革的底层逻辑。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的今天,唯有深刻理解这些复杂力量的互动关系,方能制定出真正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的商业决策。这是一部面向未来十年商业挑战的实战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赵春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身兼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中外经济比较、战略管理等。独立和合作出版学术着作及教材26部、译着5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获「中国图书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奖等。
 

图书目录

第壹篇  经济体制篇
  第1章  经济发展历程
  1.1  1949—1978:改革开放前
  1.2  1978—1991:改革开放初期
  1.3  1992—2000:南方谈话
  1.4  2001—2006:加入WTO
  1.5  2007—2010:应对金融危机
  第2章  中国经济的组成部分
  2.1  国有经济
  2.2  外资经济
  2.3  个体经济
  2.4  私营经济
  2.5  乡镇企业
  第3章 国内主要经济政府部门
  3.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2  中国人民银行
  3.3  商务部
  3.4  财政部
  3.5  国家外汇管理局
  第4章  国外主要经济机构或组织
  4.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2  世界银行集团
  4.3  WTO
  4.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4.5  二十国集团

第贰篇  经济增长篇
  第5章  数十年腾飞与中国奇迹
  5.1  数十年经济腾飞
  5.2  中国的经济地位
  第6章  经济增长的引擎
  6.1  工业化发展
  6.2  城市化发展
  6.3  市场化发展
  6.4  国际化发展
  第7章  部门经济发展
  7.1  农业的发展
  7.2  工业的发展
  7.3  服务业的发展
  7.4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7.5  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8章  区域经济增长
  8.1  东部开放战略
  8.2  振兴东北战略
  8.3  西部开发战略
  8.4  中部崛起战略
  第9章  经济增长的困境
  9.1  技术水平低下
  9.2  「三农」问题
  9.3  人民币汇率问题
  9.4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
  9.5  低碳经济的挑战

第叁篇  货币金融篇
  第10章  货币制度
  10.1  货币制度变迁过程
  10.2  货币制度体系
  10.3  货币政策目标
  10.4  货币政策工具
  第11章  人民币利率
  11.1  中国的利率政策
  11.2  影响利率的因素
  11.3  利率的分类
  11.4  何为「负利率」
  第12章  人民币汇率
  12.1  中国汇率制度
  12.2  人民币汇率改革
  12.3  人民币汇率操控纷争
  12.4  中国的外汇储备状况
  12.5  人民币国际化
  第13章  金融部门和工具
  13.1  中国金融市场
  13.2  金融部门
  13.3  传统金融工具
  13.4  金融工具创新
  第14章  金融风险防范
  14.1  中国金融监管机制
  14.2  规范地下钱庄
  14.3  防范「热钱」
  14.4  警惕「房地产绑架银行」

第肆篇  财政税收篇
  第15章  财政制度
  15.1  财政制度变迁历程
  15.2  财政部门体系
  15.3  财政政策目标
  15.4  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第16章  财政收支
  16.1  财政收支的指导方针
  16.2  财政收入的来源和结构
  16.3  财政支出的流向和结构
  16.4  财政盈余与财政赤字
  第17章  财政政策
  17.1  财政政策的调控领域
  17.2  财政转移支付
  17.3  财政倾斜:区域、产业和群体
  17.4  财政模式的转变
  17.5  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措施
  第18章  税收制度和种类
  18.1  税收的职能、制度演变过程
  18.2  税收部门体系
  18.3  税收种类
  18.4  国税与地税
  18.5  个人所得税
  18.6  企业所得税
  18.7  物业税与房产税
  18.8  消费税
  18.9  出口退税

第伍篇  对外开放篇
  第19章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19.1  改革开放前的对外贸易
  19.2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19.3  贸易体制与贸易法规的变迁
  第20章  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现状
  20.1  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
  20.2  商品结构
  20.3  主体结构
  20.4  方式结构
  第21章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挑战
  21.1  中国遭遇贸易摩擦最多
  21.2  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外因
  21.3  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内因
  第22章  中国引进外资的历史与现状
  22.1  利用外资政策的历史变迁
  22.2  引进外资总量攀升
  22.3  外资结构、来源构成
  22.4  外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22.5  外资独资化倾向日益明显
  第23章  中国引进外资中的热点问题
  23.1  外资「超国民待遇」的终结
  23.2  外资併购的利与弊
  23.3  外资对民族经济的冲击
  23.4  「市场换技术」的得失
  23.5  假外资的危害
  23.6  外资总部经济

第陆篇  发展趋势篇
  第24章  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
  24.1  能源安全
  24.2  地区安全
  24.3  环境保护
  24.4  社会保障
  第25章  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25.1  扩大内需
  25.2  加快技术创新
  25.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5.4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第26章  财政金融领域的重点趋向
  26.1  财政收入高增长的未来
  26.2  外汇储备的处理及未来
  26.3  资本外逃及其遏制
  第27章  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
  27.1  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
  27.2  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
  27.3  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27.4  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
  27.5  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后记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圖解中國經濟(修訂版)》的到來,無疑為我這個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讀者,提供了一份極具價值的參照。過去,我常常透過零散的新聞報導、學術論文,或是各類經濟評論來拼湊出對中國經濟的認知,但總感覺碎片化、不夠系統。這本書的出現,彷彿將這些散落的知識點,用一條清晰的脈絡串聯了起來,並且透過「圖解」的方式,讓原本生硬的數據和概念,變得鮮活而易於吸收。 最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團隊在視覺化呈現上的巧思。書中大量的圖表,不再是為了裝飾而存在,而是真正扮演了解釋、輔助理解的核心角色。例如,在分析中國的產業結構升級時,作者透過不同時期產業佔比的圓餅圖和趨勢圖,清晰地展現了中國經濟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軌跡。而對於「互聯網+」這樣的新經濟模式,書中更是用流程圖和生態系統圖,生動地描繪了其運作機制和影響範圍,讓我得以擺脫過去僅憑概念的模糊印象,轉而擁有一個具體的圖像化理解。 書中對於中國經濟發展中一些具有挑戰性的議題,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且同樣運用了圖表來輔助說明。例如,在談論中國的金融風險時,作者透過數據圖表,分析了地方政府債務、影子銀行等問題的規模和演變趨勢,並進一步探討了這些風險對中國經濟穩定的潛在威脅。這種客觀、全面的分析,讓我能夠更為理性地認識中國經濟的機遇與挑戰。 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中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的角色演變的闡述。透過圖像化的呈現,例如全球貿易流向圖、主要經濟體GDP增長率對比圖等,我得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其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的深遠影響。這也讓我更能夠理解,為何理解中國經濟,對於身在台灣的我們,是如此重要且具有現實意義。 總體來說,《圖解中國經濟(修訂版)》是一本極具開創性的著作。它不僅提供了一個全面、深入且易於消化的中國經濟視角,更重要的是,它啟發了我對經濟數據和圖表的閱讀能力。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希望深入了解中國經濟的讀者,它絕對能讓你對這個複雜而龐大的經濟體系,有一個全新的、更為清晰的認識,並進一步提升你對兩岸經貿動態的洞察力。

评分

這本《圖解中國經濟(修訂版)》絕對是近期讀到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財經書籍。過去接觸的許多關於中國經濟的討論,總是以文字為主,要嘛是學術論文,要嘛是新聞報導,內容雖紮實,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尤其是在理解那些龐雜的數字和政策時,常常感到吃力。這次翻閱此書,彷彿進入了一個視覺化的知識寶庫,讓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 最讓我讚賞的是,作者團隊在內容編排上下的功夫。書中大量運用了各式各樣的圖表,從簡單的長條圖、圓餅圖,到複雜的流程圖、樹狀圖,甚至是概念性的示意圖,都恰到好處地與文字內容相互呼應。舉例來說,在講解中國金融體系的演變時,書中不僅介紹了各個金融機構的職能,更透過一張清晰的組織架構圖,讓我們一目了然地看到它們之間的層層關係和資金流動的邏輯。這種「眼見為憑」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理解門檻,也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 書中對於中國經濟結構性轉型的描寫,特別讓我印象深刻。例如,在探討從過去的「製造業大國」轉向「創新驅動」的過程中,作者利用數據圖表展示了研發投入的增長、高科技產業的崛起,以及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這些數據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串聯起中國經濟發展邏輯的生動線索。此外,對於「雙循環」經濟戰略的解析,也藉由圖解的方式,將其複雜的內涵拆解成易於理解的幾個關鍵面向,讓我對這個重要的政策方向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而且,這本書並非只是一味地歌頌中國經濟的成就。在探討其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和挑戰時,同樣毫不避諱,並用客觀的數據和圖表加以呈現。像是關於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地方政府債務的問題,以及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長期影響,書中都有深入的分析。透過圖像化的呈現,這些挑戰的複雜性和潛在的影響,變得更容易被理解和消化,這對於我們身在台灣、必須時刻關注中國經濟動向的讀者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總之,《圖解中國經濟(修訂版)》的出版,對我而言,是一場知識的革新。它不僅提供了一個全面、深入且易於理解的中國經濟視角,更重要的是,它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我相信,對於許多和我一樣,過去在閱讀財經類書籍時感到有些吃力的讀者,這本書將會是開啟你理解中國經濟大門的絕佳鑰匙,絕對值得推薦!

评分

最近入手了這本《圖解中國經濟(修訂版)》,著實被其內容和呈現方式給震撼到了。過去對於中國經濟的印象,總停留在新聞報導中的一些片段,或是較為學術性的分析,總覺得難以窺見其全貌,更別說深入理解。這本書的出現,就像是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讓我能夠以一種更直觀、更系統的方式來認識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 最讓我眼睛為一亮的是,書中大量運用了圖表和數據視覺化的技巧。這對於像我這樣並非經濟學專業背景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經濟術語和統計數據,透過精美的圖表呈現,變得生動活潑,易於理解。例如,在介紹中國的消費市場變遷時,書中不僅列舉了各種消費品類的成長數據,更將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層的消費習慣,以直觀的雷達圖或熱力圖呈現出來,讓我立刻就能掌握其核心差異。 書中對於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關鍵轉折點的描寫,也相當引人入勝。例如,在探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作者透過時間軸和關鍵政策節點的標示,並輔以相關數據的走勢圖,清晰地勾勒出這段歷史進程的艱辛與成就。這種敘事方式,讓我不再是被動地接收資訊,而是能夠跟著作者的節奏,一步步地深入了解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來龍去脈。 此外,書中對於中國如何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的分析,也讓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像是關於中國在國際貿易、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以及其對全球經濟政策的影響力,都透過翔實的數據和圖像加以說明。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部分,透過一系列的對比圖,清楚展示了從低附加值代工到高科技產品生產的轉變,這也讓我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了更為清晰的預判。 坦白說,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中國經濟的認識,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政治或媒體報導的影響。但這本書以其客觀、數據化的呈現方式,幫助我建立了一個更為獨立、更為深入的判斷基礎。它讓我了解到,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一個複雜且多面向的體系,有其獨特的邏輯和發展規律。對於身在台灣,必須時刻關注兩岸經貿互動的我們而言,能夠獲得這樣一本紮實且易於消化的參考書籍,絕對是無價的。

评分

一直以來,對於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總有一種霧裡看花、摸不清方向的感覺。這次偶然在書店瞥見了這本《圖解中國經濟(修訂版)》,書名本身就頗具吸引力,想著或許能藉由圖像化的方式,讓那些複雜的數字和政策變得更易於理解。 拿到書後,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第一印象是它的排版設計相當用心,大量的圖表、流程圖、數據視覺化,讓原本枯燥的經濟術語瞬間生動了起來。像是關於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透過一張張清晰的示意圖,我能很直觀地看到人口流動的軌跡、城市發展的樣貌,甚至能感受到農村地區的變化。還有在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時,地圖的標示和路線的呈現,讓原本只在新聞中聽到的概念,變得具體而有空間感,我甚至能試著去想像它對沿線國家可能帶來的影響。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例如,在探討環境污染與經濟成長的關係時,書籍用數據和圖表呈現了嚴峻的現況,並進一步解析了政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所採取的各種措施,以及這些措施的成效與潛在的副作用。這種客觀且多層次的剖析,讓讀者能夠更全面地認識中國經濟的真實樣貌,而非僅僅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對於身在台灣、對兩岸經貿往來高度關注的讀者而言,能夠獲得這樣深入且易於消化的資訊,實在是非常寶貴的。 我本身並非經濟學科班出身,過去在閱讀相關書籍時,常常因為艱澀的理論和術語而感到卻步。這本《圖解中國經濟(修訂版)》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缺。透過具體的案例、生動的比喻,以及最重要的「圖解」形式,我驚喜地發現,原來理解宏觀經濟概念並非遙不可及。例如,在解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書中用了一個很有趣的比喻,將其比喻為為一間老舊的工廠進行升級改造,去除落後的生產線,引進新的技術,並重新配置人力資源,以此來提高整體產能和效益。這種生活化的類比,讓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非常容易入口,也讓我更能夠將書中內容與現實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連結起來。 總體而言,這本書的出現,對於希望快速掌握中國經濟全貌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及時雨。它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個導覽者,引領我們穿越複雜的經濟數據,窺見中國經濟脈動的真實肌理。我認為,對於任何關心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台灣讀者,無論是學生、企業人士,或是單純對此議題有濃厚興趣的大眾,都應該把這本書列入必讀清單。它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

评分

這本《圖解中國經濟(修訂版)》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大陸經濟發展感到既好奇又有些茫然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以往閱讀相關書籍,總是以文字為主,常常在接觸到大量的數據和專業術語時感到力不從心,也難以形成對整個經濟體系的宏觀認識。而這本書,則以其獨特的「圖解」方式,徹底顛覆了我對經濟書籍的想像。 最讓我讚賞的是,書中將複雜的經濟概念,轉化為清晰易懂的視覺圖像。例如,在解釋中國龐大的人口結構及其對經濟的影響時,書中並非枯燥地列出數字,而是透過生動的長條圖、金字塔圖,甚至結合歷史數據的趨勢圖,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人口紅利、老齡化等議題的實際狀況。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介紹,更是直接在世界地圖上標示出關鍵的路線和節點,並透過示意圖來展示其潛在的貿易和投資流動,這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生動太多了。 書中對於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一些關鍵主題,都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析。例如,在探討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時,作者不僅呈現了城市規模的擴張數據,更透過圖像化的方式,展示了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動態過程,以及由此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業機會等方面的挑戰與機遇。這種多角度的呈現,讓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 更難得的是,這本書並沒有迴避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難題。在分析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時,書中用醒目的圖表呈現了污染物排放量、治理成本等數據,並進一步探討了政府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所採取的政策措施,以及這些措施的成效與侷限性。這種客觀、務實的態度,讓我對中國經濟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數字,而是能夠觸及到其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總而言之,《圖解中國經濟(修訂版)》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籍,尤其對於希望快速、深入地了解中國經濟的台灣讀者。它不僅提供了一個清晰、易懂的視角,更重要的是,它培養了我們獨立思考、從數據中發現規律的能力。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出了其作為一本經濟學入門讀物的範疇,它更像是一扇開啟理解現代中國經濟大門的關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