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指数型企业家的诞生 回到大约6,600万年前,当时地球上的生态和现在不大一样。时值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即将结束之际,环境溼热,地球上现有大陆很多都还是沉在无垠汪洋之下。那时学名「被子植物」(angiosperm)的开花植物,是植物界的最新创新。同样地,世界上第一批枫树、橡树和山毛榉,也才刚开始出现。至于动物界,当时称霸世界的仍是恐龙,这并不足为奇。说到维系权力,这些大型爬虫类在陆地上作威作福了一亿年,是有史以来最长的纪录,也是陆上霸权的终极范例。
但牠们无法持续统治下去,一次极大规模的碰撞结束了白垩纪,一颗直径约十公里的小行星──略小于旧金山──撞进了墨西哥犹加敦半岛(Yucatán Peninsula)。这是一次真实的行星撞地球,释放出420皆焦耳(zettajoule)的能量,用白话来说,比有史以来爆发过的最大核弹威力高出200万倍以上。这次冲击造成的火山口宽度将近180公里,结果就像俗话说的,是名副其实的「地球杀手」(a planetary killer)。
超级海啸、大规模地震、全球性的火风暴,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剧烈火山喷发,吞噬了整个地球。太阳躲在厚厚的尘云之后,长达十年都未曾露脸。全球环境的变化来得过度勐烈、迅速,因此恐龙──当时独霸地球的生命形式──无法适应,就灭绝了。
对人类来说,这是个大好消息。恐龙庞大、笨重,而且不灵活,早期毛茸茸的小型哺乳类──亦即人类先祖,相较之下更机敏、有韧性,善用这次全球性剧变的机会优势,适应新的环境,永远不再回头。以演化来说,恐龙在一瞬间就不见了,哺乳类成为世界之王。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历史会以「有趣」的方式不断重演。
最新的全球冲击 事实上,这个造成强大冲击力、带动剧烈转型与引发惊人再生的故事,与今日息息相关。对企业来说尤其如此,此时此刻,有另一颗小行星正在撞击这个世界,已经让庞然大物灭绝,为行动相对迅速、灵巧的小家伙们清出一条康庄大道。我们把这颗小行星称为「指数型科技」(exponential technology),名称虽然听起来陌生,但造成的冲击可不然。
我们在本书稍后的章节会深入探讨,现在先了解指数型科技指的是任何以指数型曲线加速成长的科技就可以了;意思就是,该科技的发展会定期(如每半年或一年)以指数型态倍增,其中最着名的范例就是运算科技。一位在外蒙古接听智慧型手机的女士,现在使用的装置比1970年代的超级电脑便宜了100万倍,但效能强了1,000倍,这就是真实世界中指数型变化的模样。
时至今日,放眼望去,四处都是这类改变。指数型的发展现在出现在数十种领域,包括网路、感应器、机器人、人工智慧、合成生物学、基因体学、数位医学、奈米科技……项目太多,难以一一列明。这些科技和前述提及直径十公里的小行星一样,其粲然可观的力量正在形塑地球上的生态。然而,这股力量同样也威胁了另一种「恐龙」:抗拒创新的大型企业,他们数十年来都用同样的方法做事,未来也会以同一套模式运作,一直到……嗯,他们退出业界为止。
在此同时,新品种的毛茸茸小型哺乳类开始出现,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些哺乳类正是现代企业家,他们应用急遽加速成长的技术,让产品、服务与产业改头换面。这些灵活、有韧性的创新者,正在学习如何发挥指数型科技的威力;他们正在成为「指数型企业家」(exponential entrepreneur)。这些指数型企业家正致力于铺设一条康庄大道,带领人类走向富足的新世界。
继续富足 2012年,我和科特勒合写了《富足》一书,写书灵感来自和X大奖基金会(XPRIZE Foundation)及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合作的心得。在这些组织的带领下,我看到世界上的生活必需品愈来愈便宜,而且在全球各地都可取得。在《富足》一书,科特勒献出他一身专业绝技,描绘人类终极表现与指数型科技的交会。我们当时都相信世界正在发生巨变,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有潜力可以大幅度、长期提升全球生活水准。
我们在《富足》一书探索了四股强大新兴力量:指数型科技、DIY创新者、科技慈善家与窜起中的十亿人,了解这四大力量如何赋予人类能力,在未来二、三十年解决世界上许多最艰鉅的挑战。意思就是,我们很快就有能力满足并超越地球上所有男女老少的基本需求。
我们在2012年2月出版《富足》这本书时,并不确定大家会不会喜欢。我很幸运,去了TED大会(TED conference)发表开幕演说谈《富足》;更幸运的是,还获得台下观众起立鼓掌。书籍很快就进入排行榜,在《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了将近三个月,并且赢得几项「2012年年度最佳图书」奖,被翻译超过二十种语言。这一切,让我们两人感激不已。
更让我们打从心底深感欢欣的是,有记载详实的扎实证据支持这个世界持续富足。因此,我们在2014年出版《富足》的英文平装版时,自豪地加进一些新增内容,用大约六十张图表说明各种最新发展,例如暴力减少、学习的进展、健康和财富的增进等。综合而论,这些资料的涵义真的十分激励人心。
但我们也觉得,光是勾勒出一副充满活力的未来图像并不足够。我们诚心相信,创造一个富足的世界绝对有可能,但不一定保证能够做到,因为如此,我们才写了这本新书。
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也是最大的商机所在 几千年前,唯有君主、法老和帝王,才有能力解决重大问题。几百年前,这样的力量扩大到打造交通运输系统与金融机构的实业家身上。但在今天,每个人都能够解决重大问题。现在、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充满热情与肯做的人可以取得必要的科技、智慧与资金,以迎击任何挑战。更棒的是,这样的人往往有很好理由面对挑战。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最严重的问题现在成为最大商机所在。这表示,对于指数型企业家来说,只要找到一项重大的挑战,便是一条意义非凡的通往财富之路。说白一点,就像我在奇点大学授课时所说的(稍后章节会有详细说明),如果你想成为亿万富翁,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一个十亿人都遭遇的问题。
在这本书,我和科特勒提出一套非常实用的蓝图,可用于实践。本书旨在为现代企业家、各种行动主义者和领导者提供必要工具,让他们为世界带来正向影响力,同时实现自己最伟大的梦想。为了尽力履行我们许下的这项承诺,本书将以三部曲的方式呈现:第一部介绍指数型科技,了解这些技术正在破坏《财星》500大企业(Fortune 500),并且让刚起步的企业家得以比过去更快从「我有一个新点子」,变成「我有一家价值十亿美元的企业。」
第二部聚焦在胆大无畏的心态,这套心智工具使得全球一流的创新人士,能够从大处着眼,拉高赛局的格局。这部分也纳入全球知名科技鉅子的精辟建议与心得,包括Google创办人赖瑞‧佩吉(Larry Page)、钢铁人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维珍集团创办人理查‧布兰森(Richard Branson)与亚马逊网路商店创办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在第二部,科特勒也揭示人类终极表现的关键,这些都是他和「心流基因体计画」(Flow Genome Project)合作十五年来的心得,我则是拿出自己创办十七家企业体悟到的创业密技。
最后,第三部检视现今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并且介绍一些基本实务,让大家了解人人都能善用前所未有的超连结群众的力量。在这一部,你将学到如何利用「群众外包」(crowdsourcing)的解决方案,大幅加快企业的各项发展速度。你也会看到如何设计、善用诱因导向的竞争(incentive competition),以便更有效找到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你会知道如何推出一项吸引人的百万美元计画,从「群众募资」(crowdfunding)的管道募得数十亿美元的可用资金。你还会了解如何打造指数型社群,这些具备指数型能力的人,愿意而且能够帮助现代企业家成就他们最大胆的梦想,无庸置疑是最强大的生力军。
谁应该看这本书? 本书既是使命宣言,亦是使用手册,献给现今的指数型企业家,或是任何有意把饼做大、想要创造财富,以及想要影响这个世界的人。这是一套可以扩增你的思维与做事格局的有效资源,能够帮助你了解急遽发展的新科技、提高眼界与格局,知道如何开发、善用全球群众的强大力量。如果你是一个创业家(无论是精神上或实质上),不管你现在人住在美国硅谷或上海,也不管你是个大学生或跨国企业员工,这本书都是为你而写的。本书的重点在于教你放胆射月,我们希望帮助各位提升能力与眼界,大胆思考自己可能带给全球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经理人、高阶主管,或是大型、笨重企业的业主,你的竞争对手不再是海外的跨国企业,如今你要面对的,是从自家车库大量冒出头的指数型企业家。阅读这本书,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洞见,透视新的竞争来自何方,了解对手如何思考及运作。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指数型的机会(包括技术与策略,策略又包括心理与组织两个层面),无论对个人创业者或大企业都同样存在。如果你是组织领导者,有意更深入了解这个主题,我推荐你阅读奇点大学的第一本出版品:《指数型组织》(Exponential Organizations),作者是萨利姆‧伊斯梅尔(Salim Ismail),他是奇点大学第一任执行董事,目前担任全球大使。《指数型组织》的目标读者,正是乐于带领企业避开灭绝命运、转型加入指数型变革的领导者。
最后,或许也是整篇前言中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是一套蓝图。我们最深切的期望是:激励各位採取行动,改变这个世界。现在,指数型成长的通讯科技创造出可观的机会,很多最出色、最聪明的人才受到诱惑,进入偏向应用程式的领域。不少创业家与创投者都相信,在这个领域获利三年后退出是常态。但是,请让我们把话说清楚:当史蒂夫‧贾伯斯(Steve Jobs)说每个创业者的目标都应该是「在宇宙中留下一点痕迹」(“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他说的可不是发明下一套《愤怒鸟》(Angry Birds)电玩游戏。这本书是为那些想在宇宙中留下深刻痕迹的人而写的,我们要谈一项事实:由于指数型发展的赋能,任何人都可能留下深刻痕迹。说真的,你还在等什么?
两颗脑袋的合作 我(迪亚曼迪斯)和科特勒初见于1997年,当时科特勒正在撰写一篇关于X大奖的专题报导。在2000年代末期,我们两人合写了《富足》一书,书很成功,有鑑于此,我又找科特勒谈这本书的写作概念,邀他再度合作一起写书。这次,我们聚焦于激励所有的「创业家」,并且赋予他们能力,共同为人类创造一个富足的世界。我和科特勒再次提出我们独到的观点与专业技能,本书虽然是以我的语调、透过我的故事写成的,却是货真价实的合作产物。书里的想法与文字,我和科特勒每人都贡献了一半。
彼得‧迪亚曼迪斯,加州圣塔莫尼卡(Santa Monica)
史蒂芬‧科特勒,新墨西哥州奇马约(Chima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