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 二版(上、下一套)【楊絳翻譯,全新校訂經典書盒收藏版】

堂吉訶德 二版(上、下一套)【楊絳翻譯,全新校訂經典書盒收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圖書標籤:
  • 堂吉訶德
  • 經典文學
  • 西班牙文學
  • 楊絳
  • 譯文
  • 校訂
  • 套裝
  • 文學名著
  • 書盒收藏
  • 塞萬提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究竟是可笑的瘋子,還是可悲的英雄呢?
是悲劇的主角,或是滑稽的鬧劇角色。
小說所引發的笑聲,隱藏著眼淚的酸辛。
作者塞萬提斯嘲笑堂吉訶德,彷彿也在嘲笑自己。


全新打字、排版、校訂典藏版,中國知名作傢楊絳女士翻譯!

  塞萬提斯,西班牙小說傢、劇作傢、詩人,西班牙文學世界最偉大的作傢。
  代錶作《堂吉訶德》被贊佩為西方文學經典、西班牙的文學典範、
  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西班牙黃金時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歌德、拜倫、海涅、雨果等西方世界大文豪給予高度評價!
  與莎士比亞《哈姆雷》、歌德《浮士德博士》並稱文學傑齣典型!

  《堂吉訶德》是塞萬提斯於1605和1615年分兩部岀版的反騎士小說,是歐洲最早的長篇寫實主義小說之一,至今已超過100多種文字將其譯成數百種譯本。

  故事背景是個早沒有騎士的年代,主角堂吉訶德是個窮鄉紳,癡迷於閱讀騎士小說,幻想自己是個騎士,渴望實現自己的騎士夢的故事。這股狂熱導緻鬧瞭不少笑話,但無論他人如何勸阻,他都要堅持自己的騎士夢,三次齣門冒險,到處闖禍,吃盡苦頭,做齣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直到臨死前纔幡然醒悟,從夢幻中醒過來。

  作者塞萬提斯藉助堂吉訶德這個極端人物的荒唐行為,極其深刻地揭露瞭當時社會的黑暗與睏苦,錶現瞭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他使用犀利的諷刺筆觸和誇張的藝術手法,結閤現實與幻想,描繪瞭16世紀末17世紀初時西班牙社會的生活,使得這部小說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巨作。小說中堂吉訶德與桑丘一主一僕,癡黠交糅、愚慧相因,從塞萬提斯精采的筆端與充滿象徵的字裏行間走齣來,具體呈現瞭血肉鮮活的人性與人世間的悲喜劇。

  文革、楊絳與翻譯《堂吉訶德》(節錄與整理)

  「文革」期間,楊絳「毀屍滅跡」瞭很多書信、筆記,但不願意毀掉手中正在翻譯的《堂吉訶德》。那是她從1961年開始辛勤筆耕的成果。她嘗試用牛皮紙包好譯稿,用麻繩綑上,隱藏起來。
《堂吉訶德》原著第一、二兩部各4冊,共8冊,楊絳剛譯完第6冊的一半。她每次謄清譯稿,就扔掉草稿。稿子很重,她用牛皮紙包好後,再用紅筆大字寫上「《堂吉訶德》譯稿」,然後抱著沉重的大包擠上車,抱進辦公室去交給組祕書。楊絳看準他為人憨厚,從來不「左得可怕」。可是楊絳背後另一個聲音說:「交給小C。」小C接過稿子抱著要走,組祕書鄭重叮囑說:「這可是人傢的稿子啊,隻有這一份,得好好兒保管。」小C不答,拿著稿子就走瞭。

  1967年,楊絳心裏一直惦記《堂吉訶德》翻譯稿,試圖把「堂吉訶德」救齣來。她嚮沒收「黑稿子」的「頭頭」們要求暫時發還她的「黑稿子」,讓她按著「黑稿子」,檢查自己的「黑思想」。他們並不駁斥她,隻說沒收的「黑稿子」太多,她的那一份找不到瞭。過年以後,有一次楊絳等人奉命打掃後樓一間儲藏室。她忽然從淩亂的廢紙堆裏發現瞭那包《堂吉訶德》譯稿。她好像找到失散多年的兒女,又驚又喜地告訴彆人:「我的稿子在這裏呢!」

  楊絳打算冒險偷走稿子。無奈事與人違。波摺重重。後來直到下放乾校前夕,原先的組祕書當瞭學習組長。楊絳在晚上學習時候,遞瞭一個條子給他。第二天早上,組祕書問明情況,立即找來,交給瞭她。

  楊絳好像找迴失散多年的兒女,連忙抱在懷裏,藏迴傢去。她無法抑製內心的激動:「落難的堂吉訶德居然碰到這樣一位扶危濟睏的騎士!我的感激,遠遠超過瞭我對許多人、許多事的惱怒和失望。」

  早在1959年,楊絳就選中西班牙大作傢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作為翻譯的新起點,至「文革」開始已完成譯稿的四分之三,「文革」中楊絳這份心愛的譯稿幾經周摺,終於「珠還」,這耽擱的數年反倒成瞭她的「冷卻」期。從五七乾校迴來之後,她不滿意舊譯,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從頭譯起,終於將七十多萬字的小說譯竣。

  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流利酣暢,她自己說過:「我翻譯的時候,很少逐字逐句地翻,一般都要將幾個甚至整段文句子拆散,然後根據原文的精神,按照漢語的習慣重新加以組織。」當然這樣的譯法非常費力,因此楊絳還說:「我翻譯很慢,平均每天也不過五百字左右。」可謂字字皆辛苦。
 
好的,以下是一份關於塞萬提斯的巨著《堂吉訶德》的全新校訂經典書盒收藏版的簡介,內容將詳細介紹這部作品的文學價值、時代背景、人物塑造及其不朽魅力,同時避免提及您指定的特定版本信息: --- 塞萬提斯傳世之作:《堂吉訶德》——騎士精神的史詩與人性的贊歌 一場跨越世紀的冒險,一次對理想與現實的深刻叩問。 在浩瀚的歐洲文學星空中,有一部作品以其磅礴的氣勢、幽默的筆觸和深刻的人文關懷,矗立於不朽之巔,它便是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的鴻篇巨製——《堂吉訶德》。這部被譽為“現代小說之父”的奠基之作,不僅僅是一部講述騎士傳奇的浪漫故事,更是一麵映照人類精神睏境、贊頌不朽理想的澄澈之鏡。 一、時代的背影與騎士的挽歌 故事發生於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的西班牙,一個西班牙“黃金時代”的餘暉與新舊思想激烈碰撞的時代。騎士文學,那種以高貴、榮耀和侍奉女性為核心價值的浪漫幻想,在當時的社會中已顯得格格不入,如同博物館中濛塵的古董。 正是這樣的背景下,一位名叫阿隆索·吉哈諾的拉曼查鄉紳,因過度沉溺於騎士小說,最終“著魔”般地將自己幻想成瞭一名行走江湖的騎士——堂吉訶德。他給自己取瞭響亮的名號,為心愛的“杜爾西內亞”(一位他從未謀麵、想象中完美無瑕的貴婦),披掛上銹跡斑斑的盔甲,騎上瘦弱的老馬羅西南特,開始瞭充滿荒誕與悲壯的“行俠仗義”之旅。 塞萬提斯以極其高超的手法,描繪瞭騎士階層衰落的背影。堂吉訶德的每一次齣徵,都伴隨著現實的無情嘲弄:風車變成瞭巨人,羊群變成瞭敵軍,旅店被誤認為是城堡。他的理想主義與殘酷的現實之間,形成瞭永恒的張力。 二、永恒的雙人組:理想與現實的辯證統一 如果說堂吉訶德代錶著對崇高道德、浪漫理想的執著堅守,那麼他的侍從——質樸、務實而又精明的桑丘·潘沙,則是大地的化身,是世俗智慧的代言人。 桑丘的加入,為這部史詩增添瞭不可或缺的幽默與深度。他跟隨主人,並非完全是齣於信仰,更多的是對“總督島”承諾的渴望。在他們漫長的旅途中,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不斷碰撞、融閤,最終形成瞭奇特的“堂吉訶德化”和“桑丘化”:堂吉訶德在經曆挫摺後,偶爾會展現齣驚人的世俗洞察力;而桑丘在耳濡目染下,也開始相信“榮譽”和“公義”的價值。 他們之間的對話,構成瞭全書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塞萬提斯藉由這對主僕之口,探討瞭關於自由、財富、愛情、智慧和愚昧等一係列哲學命題。他們是彼此的映照,缺一不可,共同完成瞭對人類精神疆域的探索。 三、結構藝術的巔峰:層層嵌套的敘事迷宮 《堂吉訶德》的敘事結構極為精妙復雜,展現瞭塞萬提斯超前的藝術眼光。小說采用瞭多層次的敘事手法,引入瞭“手稿的發現者”、“譯者”等多個敘事聲音,使得故事的真實性與虛構性界限模糊不清。 書中穿插瞭大量“故事中的故事”,這些小說的片段,無論是關於牧羊人巴斯洛梅或麗瑟塔的悲劇,還是其他流浪騎士的遭遇,都豐富瞭故事的肌理,深化瞭對愛情、背叛與命運的思考。特彆是第二部中,人們已經閱讀瞭第一部,他們對待堂吉訶德的態度,從最初的嘲笑變成瞭有意識的“配閤演齣”,這使得小說具有瞭強大的元小說(Meta-fiction)色彩,深刻地探討瞭“虛構”與“真實”的關係。 四、超越時代的文化影響 自問世以來,《堂吉訶德》的影響力無可估量。它徹底顛覆瞭中世紀的敘事傳統,開創瞭以刻畫復雜、多麵性人物為核心的現代小說範式。後世的巴爾紮剋、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樓拜等文學巨匠,無不從塞萬提斯的筆下汲取養分。 這部作品的魅力在於其普適性:它贊美瞭不計後果的理想主義,因為它哪怕在最荒謬的境遇中,也堅守著“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純粹意圖;它也嘲笑瞭脫離現實的狂妄,因為它必須直麵失敗與痛苦。 讀者在捧讀此書時,讀到的不僅僅是西班牙的田園風光與冒險故事,更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那個渴望衝破平庸、追逐夢想的“堂吉訶德”的影子,以及那個提醒我們腳踏實地的“桑丘”的勸誡。 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文學瑰寶,每一次重溫,都會因為自身閱曆的增長,而對堂吉訶德的微笑與淚水,産生新的理解與共鳴。它邀請我們一同走進那片充滿奇跡與幻滅的土地,去思考:在這樣一個日益務實的世界上,我們是否還有空間,為那些看似瘋狂卻無比高貴的夢想,保留一份真誠的緻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1547-1616)


  西班牙小說傢、劇作傢、詩人,西班牙文學世界最偉大的作傢。齣生於馬德裏附近的埃納雷斯堡。齣身寒微,年輕時熱中於功名,曾做過紅衣主教的侍從,後加入部隊,幾至傷殘,歸國途中又遭海盜俘獲,做瞭五年奴隸。迴到西班牙後窮睏潦倒不堪。後來創作齣《堂吉訶德》這部曠世钜著。

譯者簡介

楊絳(1911-2016)


  本名楊季康,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政治係,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攻讀外國文學。1935年與錢鍾書先生結婚,同年兩人至英國留學,1937年轉赴法國。1938年夫婦倆攜女返國,迴國後楊絳曾任振華女校上海分校校長、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1949年後,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傑齣戲劇傢、翻譯傢,多纔多能。早在抗戰時期的上海,就以《稱心如意》和《弄真成假》兩部喜劇成名,後來又齣版短篇小說《倒影集》和文學評論《春泥集》,文革後更有膾炙人口的《乾校六記》、《洗澡》、《將飲茶》、《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洗澡之後》等多部作品問世。

  作品另外有《楊絳譯文集》、《楊絳作品集》。翻譯有《小癩子》、《堂吉訶德》、《斐多》、《吉爾‧布拉斯》等作品。

  1986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頒以「智慧國王阿芳索十世勛章」,錶揚她以中文傳播西班牙文學的優秀貢獻。
 

圖書目錄

上冊
颱灣版《堂吉訶德》前言
校訂本譯者前言
譯者序

緻貝哈爾公爵
前言

第一章 著名紳士堂吉訶德‧颱‧拉‧曼卻的性格和日常生活。
第二章 奇情異想的堂吉訶德第一次離鄉齣行。
第三章 堂吉訶德自封騎士的趣事。
第四章 我們這位騎士離開客店以後的遭遇。
第五章 我們這位騎士的災殃。
第六章 神父和理發師到我們這位奇情異想的紳士傢,在他書房裏舉行有趣的大檢查。
第七章 我們這位好騎士堂吉訶德‧颱‧拉‧曼卻第二次齣行。
第八章 駭人的風車奇險;堂吉訶德的英雄身手;以及其他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第九章 大膽的比斯蓋人和英勇的曼卻人一場惡戰如何結束。
第十章 堂吉訶德和他侍從桑丘‧潘沙的趣談。
第十一章 堂吉訶德和幾個牧羊人的事。
第十二章 牧羊人嚮堂吉訶德等人講的故事。
第十三章 牧羊姑娘瑪賽的故事敘完;又及其他事情。
第十四章 格利索斯托莫的傷心詩篇,旁及一些意外的事。
第十五章 堂吉訶德碰到幾個凶暴的楊維斯人,大吃苦頭。
第十六章 這位異想天開的紳士在他認為堡壘的客店裏有何遭遇。
第十七章 續敘英勇的堂吉訶德倒瞭楣把客店當作堡壘,和他的好侍從桑丘‧潘沙在那裏遭到種種災難。
第十八章 桑丘‧潘沙和他主人堂吉訶德的談話以及其他值得記述的奇事。
第十九章 桑丘和主人的妙談;以及他主人碰到死屍等奇事。
第二十章 英勇的堂吉訶德‧颱‧拉‧曼卻經曆瞭破天荒的奇事,卻毫無危險;世上著名的騎士從未有像他這樣安然脫身的。
第二十一章 我們這位無敵騎士贏得晏布利諾頭盔的大冒險和大收獲,以及其他遭遇。
第二十二章 堂吉訶德釋放瞭一夥倒楣人,他們正被押送到不願去的地方去。
第二十三章 著名的堂吉訶德在黑山的遭遇──這部信史裏罕有的奇事。
第二十四章 續敘黑山裏的奇遇。
第二十五章 英勇的曼卻騎士在黑山有何奇遇;他怎樣模仿「憂鬱的美少年」吃苦贖罪。
第二十六章 續敘堂吉訶德為瞭愛情在黑山修煉。二六四
第二十七章 神父和理發師怎樣按計而行;以及這部偉大曆史裏值得記載的事。
第二十八章 神父和理發師在這座山裏遇到新奇有趣的事。
第二十九章 他們憑何妙計,解除瞭我們這位多情騎士最嚴厲的贖罪自罰。
第三十章 美人多若泰的機靈以及其他逗人的趣事。
第三十一章 堂吉訶德和侍從桑丘‧潘沙的趣談以及其他事情。
第三十二章 堂吉訶德一行人在客店裏的遭遇。
第三十三章 《何必追根究柢》(故事)。
第三十四章 《何必追根究柢》的下文。
第三十五章 堂吉訶德大戰滿盛紅酒的皮袋;《何必追根究柢》的故事結束。
第三十六章 客店裏發生的其他奇事。
第三十七章 米戈米公娜貴公主的故事,以及其他趣事。
第三十八章 堂吉訶德對於文武兩行的奇論。
第三十九章 俘虜敘述他的身世和種種經曆。
第四十章 俘虜續述身世。
第四十一章 俘虜續述遭遇。
第四十二章 客店裏接著發生的事,以及其他需說明的情節。
第四十三章 年輕騾夫的趣史以及客店裏發生的其他奇事。
第四十四章 續敘客店裏的奇聞異事。
第四十五章 判明曼布利諾頭盔和馱鞍的疑案,並敘述其他實事。
第四十六章 巡邏隊經曆的奇事和我們這位好騎士堂吉訶德的狂怒。
第四十七章 堂吉訶德齣奇地著魔以及其他異事。
第四十八章 教長繼續討論騎士小說,旁及一些值得他思考的問題。
第四十九章 桑丘‧潘沙嚮他主人講瞭一番頗有識見的話。
第五十章 堂吉訶德和教長的滔滔雄辯以及其他事情。
第五十一章 牧羊人對押送堂吉訶德的一行人講的事。
第五十二章 堂吉訶德和牧羊人打架;又沖犯一隊苦行人,齣瞭一身大汗圓滿收場。

下冊
獻辭
前言緻讀者
第一章 神父、理發師兩人和堂吉訶德談論他的病
第二章 桑丘‧潘沙和堂吉訶德的外甥女、管傢媽等大吵,以及其他趣事。
第三章 堂吉訶德、桑丘‧潘沙和參孫‧加爾拉斯果學士三人的趣談。
第四章 桑丘‧潘沙答學士問;以及其他須說明補充的事。
第五章 桑丘‧潘沙和他老婆泰瑞薩‧潘沙的一席妙論,以及其他值得記載的趣談。
第六章 全書很重要的一章:堂吉訶德和他外甥女、管傢媽三人談話。
第七章 堂吉訶德和他侍從打交道,以及其他大事。
第八章 堂吉訶德去拜訪意中人杜爾西內婭‧颱爾‧托波索,一路上的遭遇。
第九章 本章的事讀後便知。
第十章 桑丘使杜爾西內婭小姐著魔的巧計以及其他真實的趣事。
第十一章 天大奇事:英勇的堂吉訶德看到大闆車上「死神召開的會議」。
第十二章 天大奇事:英勇的堂吉訶德和威武的鏡子騎士會麵。
第十三章 續敘堂吉訶德和林中騎士的事以及兩位侍從的新鮮彆緻的趣談。
第十四章 堂吉訶德和林中騎士的事。
第十五章 鏡子騎士和他的侍從是誰。
第十六章 堂吉訶德遇到一位拉‧曼卻的高明人士。
第十七章 堂吉訶德膽大包天,和獅子打交道圓滿成功。
第十八章 堂吉訶德在綠衣騎士莊上的種種趣事。
第十九章 多情的牧人和其他著實有趣的事。
第二十章 富翁卡麻丘的婚禮和窮人巴西琉的遭遇。
第二十一章 續敘卡麻丘的婚禮以及其他妙事。
第二十二章 英勇的堂吉訶德冒險投入拉‧曼卻中心的濛德西諾斯地洞,大有所獲。
第二十三章 絕無僅有的妙人堂吉訶德講他在濛德西諾斯地洞裏的奇遇──講得離奇古怪,使人不能相信。
第二十四章 許多瑣事末節,可是要深解這部巨著卻少不瞭。
第二十五章 學驢叫門的趣事,演傀儡戲的妙人,以及通神的靈猴。
第二十六章 續敘演傀儡戲的妙事,以及其他著實有趣的情節。
第二十七章 貝德羅師傅和他那猴子的來曆;堂吉訶德調解驢叫糾紛;不料事與願違,反討一場沒趣。
第二十八章 作者貝南黑利說:細讀本章,自有領會。
第二十九章 上魔船、冒奇險。
第三十章 堂吉訶德碰到一位漂亮的女獵人。
第三十一章 許多大事。
第三十二章 堂吉訶德對責難者的迴答,以及其他或正經或滑稽的事。
第三十三章 公爵夫人由侍女陪伴著和桑丘‧潘沙娓娓閑話──值得細心閱讀。
第三十四章 本書最齣奇的奇事:大傢學到瞭為絕世美人杜爾西內婭‧颱爾‧托波索解脫魔纏的方法。
第三十五章 續敘為杜爾西內婭解脫魔纏的方法,還有彆的奇事。
第三十六章 「悲淒夫人」一名「三尾裙伯爵夫人」的破天荒奇事:桑丘‧潘沙寫給他老婆泰瑞薩‧潘沙的傢信。
第三十七章 續敘「悲淒夫人」的奇事。
第三十八章 「悲淒夫人」講她的奇禍。
第三十九章 三尾裙續講她那聽瞭難忘的奇事。
第四十章 這件大事的幾個細節。
第四十一章 可賴木捩扭登場,冗長的故事就此收場。
第四十二章 桑丘‧潘沙就任海島總督之前,堂吉訶德對他的告誠和一些語重心長的叮囑。
第四十三章 堂吉訶德給桑丘的第二套告誡。
第四十四章 桑丘‧潘沙上任做總督;堂吉訶德留府逢奇事。
第四十五章 偉大的桑丘就任海島總督,行使職權。
第四十六章 堂吉訶德正在對付阿爾迪西多(女+拉)的柔情挑逗,不料鈴鐺和貓兒作祟,大受驚嚇。
第四十七章 桑丘怎樣做總督。
第四十八章 公爵夫人的傅姆堂娜羅德利蓋斯找堂吉訶德的一段奇聞,以及可供後世傳誦的細節。
第四十九章 桑丘視察海島。
第五十章 下毒手打傅姆、並把堂吉訶德又擰又抓的魔法師是誰;小僮兒如何給桑丘‧潘沙的老婆泰瑞薩‧桑卻送信。
第五十一章 桑丘‧潘沙在總督任內的種種妙事。
第五十二章 敘述另一位「悲淒夫人」,一稱「慘戚夫人」,又名堂娜羅德利蓋斯。
第五十三章 桑丘‧潘沙總督狼狽去官。
第五十四章 所敘各事隻見本書,彆無其他記載。
第五十五章 桑丘在路上的遭逢以及其他新奇事。
第五十六章 堂吉訶德‧颱‧拉‧曼卻袒護姆堂娜羅德利蓋斯的女兒,和小廝托西洛斯來瞭一場曠古未有的大決鬥。
第五十七章 堂吉訶德嚮公爵辭彆;公爵夫人的淘氣丫頭阿爾迪西多(女+拉)和堂吉訶德搗亂。
第五十八章 堂吉訶德一路上碰到的奇事應接不暇。
第五十九章 堂吉訶德遭到一件奇事,也算是巧遇。
第六十章 堂吉訶德到巴塞羅那;他一路上的遭遇。
第六十一章 堂吉訶德到瞭巴塞羅那的見聞,還有些豈有此理的真情實事。
第六十二章 一個通靈的人頭像,以及不能從略的瑣事。
第六十三章 桑丘‧潘沙船上遭殃;摩爾美人意外齣現。
第六十四章 堂吉訶德生平最傷心的遭遇。
第六十五章 白月騎士的來曆,以及堂格瑞果琉齣險等事。
第六十六章 讀者讀後便知,聽眾聽著便知。
第六十七章 堂吉訶德決計在說定退隱的一年裏當牧羊人,過田園生活;還有些真正有趣的事。
第六十八章 堂吉訶德碰到一群豬。
第六十九章 本書所載堂吉訶德經曆中最新奇的事。
第七十章 承接上章,把這段故事補敘清楚。
第七十一章 堂吉訶德和侍從桑丘迴鄉路上的事。
第七十二章 堂吉訶德和桑丘迴鄉路上。
第七十三章 堂吉訶德入村所見的預兆,以及其他趣事。
第七十四章 堂吉訶德得病、立遺囑、逝世。

 

圖書序言

颱灣版《堂吉訶德》前言

  語文的區彆常成為文學作品和讀者之間的隔閡。語文的隔閡可由翻譯打通,例如西班牙語的文學名著《堂吉訶德》譯成中文,就能供我們中國人欣賞領略,好比「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是人我之「所共適」。這裏的「人」,指西班牙語係的人;「我」,指同說漢語的咱們自己人。颱灣和大陸相隔一個海峽,兩岸都是一傢,無分彼此,何妨「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呢!

  翻譯是一項苦差使,我曾比之於「一僕二主」。譯者同時得伺候兩個主子。一個洋主子是原文作品。原文的一句句、一字字都要求依順,不容違拗,也不得敷衍瞭事。另一主子是本國譯本的讀者。他們要求看到原作的本來麵貌,卻又得依順他們的語文習慣。我作為譯者,對「洋主子」盡責,祇是為瞭對本國讀者盡忠。我對自己譯本的讀者,恰如俗語所稱「孝順的廚子」。主人越吃得多,或許吃的主人越多,我就越發稱心愜意,覺得苦差沒有白當,辛苦一場也是值得。

  現在颱灣聯經齣版事業公司,願齣版拙譯《堂吉訶德》,我有緣能為颱灣讀者當「孝順廚子」,真是由衷喜悅。

  汪榮祖教授為颱灣齣版這部譯本的事給予熱心幫助,我謹嚮他緻以誠摯的謝意。
 
楊絳 一九八八年五月一日

校訂本譯者前言(節錄)

  我翻看已經三版的舊譯《堂吉訶德》,發現毛病很多:有文句欠妥處,有辭意欠醒處,印刷錯誤之外,還有翻譯的疏漏。我常想參照一個更新的原著版本,把舊譯通體校訂一遍。

  我物色得鬍安‧包蒂斯塔‧阿巴葉─阿塞(Juan Bautista Avalle-Arce)編注的《堂吉訶德》(一九七七年馬德裏版),聽說是權威性的新版本。阿巴葉─阿塞在他的〈導言〉第一節「版本」裏,提齣瞭版本問題上的一個新發現─英國新齣瞭傅洛瑞斯(R. M. Flores)的一篇論文:〈《堂吉訶德》第一部馬德裏第一、第二版的排字工人〉(The Compositor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Madrid Editions of Don Quixote, Part I)(一九七五年倫敦版)。傅洛瑞斯指齣:一六○五年馬德裏齣版的《堂吉訶德》第一部的第一版,按照塞萬提斯的手稿排印,但排字工人不注意原稿的標點、音符和綴字法,各按自己的習慣排印;原稿已失,同年馬德裏印行的第二版按第一版排印,共改易瞭三韆九百二十八處。因此,阿巴葉─阿塞認為一六○五年馬德裏印行的《堂吉訶德》第一部,隻有第一版可靠。他的編注本除瞭個彆例外,嚴格按照第一版,隻把古老的綴字法、音符、標點等加以現代化。第一版上有些極明顯的錯字、遺漏和排錯的章目等,都保存原貌,隻在注釋裏加以說明。

  接著我又得到穆裏留(Luis Andrés Murillo)編注的《堂吉訶德》(一九八三年馬德裏版)。這是個更新的版。穆裏留在〈前言〉裏也提到傅洛瑞斯的那篇論文,但他認為論文對於統一版本的綴字法很有價值,至於怎樣修補第一版上那些明顯的錯誤和脫漏,就沒多大貢獻。他的編注本主要依據兩種舊版,其一就是我翻譯時所根據的馬林編注本。至於注釋,他認為馬林擅長解析塞萬提斯時代的語言,而考訂的精博,沒有人趕得上他。

  我把這兩種新版本和馬林本對比著做瞭一番校勘,發現馬林本也是依據一六○五年馬德裏第一版。他五次採用第二版的改易,都注齣充分理由(如作者本人的修改)。兩種新版本和馬林本有一點較大的不同,那就是關於灰驢的事。據一六○五年《堂吉訶德》第一部的馬德裏第一版,桑丘的灰驢在二十五章到二十九章已丟失,卻沒有說明怎麼丟的。直到四十六章纔又提到灰驢,也未說明怎麼又找到的。一六○五年馬德裏第二版上,作者在第二十三章裏補上灰驢被竊數節,又在第三十章裏補上重獲灰驢數節。可是作者補上灰驢被竊後,隻改瞭隨後「桑丘橫坐驢背」一句和同一章裏「桑丘照常騎驢跟隨」一句,另有幾處桑丘騎在驢上,都沒有改掉,因此造成灰驢已失而桑丘仍復騎著灰驢的謬誤。兩種新版本保存一六○五年馬德裏第一版的原貌,隻把作者添在第二十三章和第三十章上的幾節加在注裏。但是《堂吉訶德》第二部第四章裏批評《堂吉訶德》第一部時,明明說:「毛病是灰驢還沒齣現,作者卻說桑丘騎著他的灰驢。」按一六○五年馬德裏第一版,灰驢莫名其妙地丟失以後,直到灰驢莫名其妙地重又齣現,桑丘一次也沒有騎上他的灰驢。如果不把作者的改筆添在正文裏,作者在第二部裏自認的毛病就沒有根據瞭。馬林本按一六○五年馬德裏第二版,補上作者本人的修改,而在注裏說明他的疏失。我細細斟酌,覺得馬林這樣處理比較妥當。

  阿巴葉─阿塞和穆裏留不知是否受瞭那篇英國論文的影響,似乎太泥於一六○五年馬德裏第一版瞭。那第一版上,二十九章和三十章互換瞭章目,穆裏留也未更正,隻加注說明。阿巴葉─阿塞本倒是更正瞭。他還把那第一版上的cubren一字按第二版改為criban,這大約就是他所謂「個彆例外」。但是這個錯字既然改得,其他明顯的錯誤和脫漏,在充分的證據前,為什麼不能修改呢?我這次重訂,仍舊按照馬林的編注本。

  友人瑪麗婭女士(Señora María Pérez Ribes)和王央樂先生分彆贈我《堂吉訶德》的兩個新版本,央樂先生還熱心鼓勵我完成這番徹底校訂的工作,黃寶生先生曾為譯本第一版仔細勘誤,我謹嚮他們緻衷心的感謝。
 
楊絳 一九八五年十月

譯者序(節錄)

  《堂吉訶德》是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文學巨製。可是作者米蓋爾‧颱‧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s, 1547-1616)一輩子隻是個傷殘的軍士、潦倒的文人。後世對他的生平,缺乏確切的資料。

  他是一個窮醫生的兒子,生於馬德裏附近的阿爾加拉‧颱‧艾那瑞斯城(Alcalá de Henares)。我們不知道他的生日,隻知道他受洗的日子是一五四七年十月九日。我們也不知道他早年在哪裏上學,隻知道一位深受人文主義影響的教師鬍安‧洛貝斯‧颱‧沃幼斯(Juan López de Hoyos)曾把他稱為自己寵愛的學生。一五六九年,他隨教宗派遣到西班牙的使者到瞭羅馬;一五七○年投入西班牙駐義大利的軍隊,充當一名小兵;一五七一年參加有名的雷邦多(Lepanto)戰役,受瞭三處傷,左手從此殘廢;一五七二年傷癒仍舊當兵;一五七五年他迴國途中,被阿爾及爾海盜俘虜,在阿爾及爾做瞭五年奴隸,曾四次組織同夥基督徒逃亡,都沒有成功,一五八○年纔由西班牙三位一體會修士為他募化得五百艾斯古多,把他贖迴西班牙。

  塞萬提斯迴國一貧如洗,當兵已無前途,靠寫作也難以維持生活,一五八二年曾謀求美洲的官職,也沒有成功。一五八四年他娶瞭一位薄有資財的妻子。這位妻子居住托雷多,塞萬提斯經常為衣食奔走,隻能偶爾到托雷多去和妻子團聚。他去世時妻子還活著。一五八七年,塞萬提斯得到一個差使,為「無敵艦隊」在安達魯西亞境內當採購員,有機會接觸到許多城鎮各行各業的人,但事情不好辦,報酬又菲薄。一五九○年,他再次謀求美洲的官職,申請沒受到答理。一五九四年他當瞭格拉那達境內的收稅員。由於工作不順利,再加無妄之災,他曾幾度入獄;據說《堂吉訶德》的第一部就是在塞維亞的監獄裏動筆的。

  一六○五年,塞萬提斯五十八歲,《堂吉訶德》第一部齣版,深受讀者歡迎。一六一四年,這本書的第二部纔寫到五十九章,他忽見彆人寫的《堂吉訶德》續篇齣版,就趕緊寫完自己的第二部,於一六一五年齣版。這部小說雖然享有盛名,作者並沒有獲得實惠,依然還是個窮文人,在高雅的文壇上,也沒有博得地位。他患水腫病,一六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去世,葬在三位一體修道院的墓園裏,但沒人知道確切的墓址。

  塞萬提斯的作品除《堂吉訶德》外,還有牧歌體傳奇《咖拉泰》(Galatea)第一部(一五八五);劇本如《努曼西亞》(Numancia,一五八四),《尚未上演的八齣喜劇和八齣幕間短劇》(Ocho Comedíasy ocho entremeses nuevos nunca representados,一六一五);短篇小說集《模範故事》(Novelas ejemplares,一六一三);長詩《巴拿索神山瞻禮記》(Viaje de Parnaso,一六一四);和他身後齣版的長篇小說《貝爾西雷斯和西希斯濛達》(Persiles y Sigismunda,一六一七)等。

  《堂吉訶德》是舉世聞名的傑作,沒讀過這部小說的,往往也知道小說裏的堂吉訶德。這位奇情異想的西班牙紳士自命為騎士,騎著一匹瘦馬,帶著一個侍從,自十七世紀以來幾乎走遍瞭世界。據作者塞萬提斯的戲語,他當初曾想把堂吉訶德送到中國來,因沒有路費而作罷論。可是中國雖然在作者心目中路途遙遠,堂吉訶德這個名字在中國卻並不陌生,許多人都知道;不但知道,還時常稱道;不但稱道堂吉訶德本人,還稱道他那一類的人。因為堂吉訶德已經成為典型人物,他是西洋文學創作裏和哈姆雷特、浮士德等並稱的傑齣典型。

  但堂吉訶德究竟是怎樣的人,並不是大傢都熟悉,更不是大傢都瞭解。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性格,各個時代、各個國傢的讀者對他的理解都不相同。堂吉訶德初齣世,大傢隻把他當作一個可笑的瘋子。但是曆代讀者對他認識漸深,對他的性格愈有新的發現,愈覺得過去的認識不充分、不完全。單就海涅一個人而論,他就說,他每隔五年讀一遍《堂吉訶德》,印象每次不同。這些形形色色的見解,在不同的時代各有偏嚮。堂吉訶德纍積瞭曆代讀者對他的見解,性格愈加復雜瞭。我們要認識他的全貌,得認識他的各種麵貌。

  讀者最初看到的堂吉訶德,是一個瘋癲可笑的騎士。《堂吉訶德》一齣版風靡瞭西班牙,最欣賞這部小說的是少年和青年人。據記載,西班牙菲立普三世在王宮陽颱上看見一個學生一麵看書一麵狂笑,就說這學生一定在看《堂吉訶德》,不然一定是個瘋子。果然那學生是在讀《堂吉訶德》。但當時文壇上隻把這部小說看作一個逗人發笑的滑稽故事,小販叫賣的通俗讀物。

  十七世紀西班牙批評傢瓦爾伽斯(Tomás Tomayo de Vargas)說:「塞萬提斯不學無術,不過倒是個纔子,他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傢。」雖然現代西班牙學者把塞萬提斯奉為有學識的思想傢和偉大的藝術傢,「不學無術」這句考語在西班牙已被稱引瞭將近三百年。可見長期以來西班牙人對塞萬提斯和《堂吉訶德》是怎樣理解的。

  《堂吉訶德》最早受到重視是在英國,英國早期的讀者也把堂吉訶德看作可笑的瘋子。艾狄生把《堂吉訶德》和勃特勒(Samuel Butler)的《鬍迪布拉斯》(Hudibras)並稱為誇張滑稽的作品,譚坡爾(William Temple)甚至責備塞萬提斯的諷刺用力過猛,不僅消滅瞭西班牙的騎士小說,連西班牙崇尚武俠的精神都消滅瞭。散文傢斯蒂爾(Richard Steele)、小說傢笛福、詩人拜倫等對塞萬提斯都有同樣的指責。

  英國小說傢斐爾丁強調瞭堂吉訶德的正麵品質。堂吉訶德是瘋子麼?斐爾丁在《咖啡店裏的政治傢》(The Coffee-House Politician)那個劇本裏說,世人多半是瘋子,他們和堂吉訶德不同之處隻在瘋的種類而已。斐爾丁在《堂吉訶德在英國》那個劇本裏,錶示世人比堂吉訶德還瘋得厲害。戲裏的堂吉訶德對桑丘說:「桑丘,讓他們管我叫瘋子吧,我還瘋得不夠,所以得不到他們的贊許。」

  這裏,堂吉訶德不是諷刺的對象,卻成瞭一個諷刺者。斐爾丁接著在他的小說《約瑟‧安德魯斯》(Joseph Andrews)裏創造瞭一個亞當斯牧師。亞當斯牧師是個心熱腸軟的書呆子,瞧不見目前的現實世界,於是乾瞭不少傻事,受到種種欺負。斐爾丁自稱他這部小說模仿塞萬提斯,英國文壇上也一嚮把亞當斯牧師稱為「堂吉訶德型」。英國文學作品裏以後又齣現許多亞當斯牧師一類的「堂吉訶德型」人物,如斯特恩創造的托貝叔叔,狄更斯創造的匹剋威剋先生,薩剋雷創造的牛肯上校等。這類「堂吉訶德型」的人物雖然可笑,同時又叫人同情敬愛。他們體現瞭英國人對堂吉訶德的理解。約翰生說:「堂吉訶德的失望招得我們又笑他,又憐他。我們可憐他的時候,會想到自己的失望;我們笑他的時候,自己心上明白,他並不比我們更可笑。」可笑而又可愛的傻子是堂吉訶德的另一種麵貌。

  法國作傢沒有像英國作傢那樣把堂吉訶德融化在自己的文學裏,隻是翻譯者把這位西班牙騎士改裝成法國紳士,引進瞭法國社會。《堂吉訶德》的法文譯者聖馬丁(Filleau de Saint-Martin)批評最早的《堂吉訶德》法文譯本一字字緊扣原文,太忠實,也太呆闆;所以他自己的譯文不求忠實,隻求適閤法國的文化和風尚。弗洛利安(Jean-Pierre Claris de Florian)的譯本更是隻求迎閤法國人的喜好,不惜犧牲原文。他嫌《堂吉訶德》的西班牙氣味太重,因此把他認為生硬的地方化為軟熟,不閤法國人口味的都改掉,簡略瞭重復的片段,刪削瞭枝蔓的情節。他的譯本很簡短,敘事輕快,文筆乾淨俐落。他以為堂吉訶德雖然逗笑,仍然有他的哲學;作者一方麵取笑無益的偏見,對有益的道德卻非常尊重;堂吉訶德的言論隻要不牽涉到騎士道,都從理性齣發,教人愛好道德,堂吉訶德的瘋狂隻是愛好道德而帶上偏執。他說讀者對這點嚮來沒有充分理解,他翻譯的宗旨就是要闡明這一個道理。可以設想,弗洛利安筆下的堂吉訶德是一位有理性、講道德的法國紳士。以上兩種漂亮而不忠實的譯本早已被人遺忘,可是經譯者改裝的堂吉訶德在歐洲當時很受歡迎,一六八二年的德文譯本就是從聖馬丁的法文譯本轉譯的。

  英國詩人蒲柏也注意到堂吉訶德有理性、講道德的方麵。他首先看到堂吉訶德那副嚴肅的神情,並且說他是「最講道德、最有理性的瘋子,我們雖然笑他,也敬他愛他,因為我們可以笑自己敬愛的人,不帶一點惡意或輕鄙之心」。寇爾列支說,堂吉訶德象徵沒有判斷、沒有辨彆力的理性和道德觀念;桑丘恰相反,他象徵沒有理性、沒有想像的常識;兩人閤在一起,就是完整的智慧。他又說,堂吉訶德的感覺並沒有錯亂,不過他的想像力和純粹的理性都太強瞭,感覺所證明的結論如果不符閤他的想像和理性,他就把自己的感覺撇開不顧。寇爾列支強調瞭堂吉訶德的道德觀念、他的理性和想像力。我們又看到瞭堂吉訶德的另一個麵貌:他是嚴肅的道德傢,他有很強的理性和想像,他是一個深可敬佩的人。

  在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影響下,堂吉訶德又變成一個悲劇性的角色。據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者看來,堂吉訶德情願犧牲自己,一心要求實現一個現實世界所不容實現的理想,所以他又可笑又可悲。這類的見解,各國都有例子。英國十九世紀批評傢海茲利特(William Hazlitt)認為《堂吉訶德》這個可笑的故事掩蓋著動人的、偉大的思想感情,叫人失笑,又叫人下淚。按照蘭姆(Charles Lamb)的意見,塞萬提斯創造堂吉訶德的意圖是眼淚,不是笑。拜倫慨嘆堂吉訶德成瞭笑柄。他在《唐璜》(Don Juan)裏論到堂吉訶德,大緻意思說:他也願意去鋤除強暴─或者阻正罪惡,可是塞萬提斯這部真實的故事叫人知道這是徒勞無功的;堂吉訶德一心追求正義,他的美德使他成瞭瘋子,落得狼狽不堪,這個故事之可笑正顯示瞭世事之可悲可嘆,所以《堂吉訶德》是一切故事裏最傷心的故事;要去伸雪冤屈,救助苦難的人,獨力反抗強權的陣營,要從外國統治下解放無告的人民─唉,這些崇高的誌願不過是可笑的夢想罷瞭。法國夏都布裏昂說,他隻能用傷感的情緒去解釋塞萬提斯的作品和他那種殘忍的笑。法國小說傢褔樓拜塑造的包法利夫人,一心追求戀愛的美夢,她和堂吉訶德一樣,要教書本裏的理想成為現實,有些評論傢就把她稱為堂吉訶德式的人物。德國批評傢弗利德利許‧希雷格爾(Friedrich Schlegel)把堂吉訶德所錶現的精神稱為「悲劇性的荒謬」(Tollheit)或「悲劇性的傻氣」(Dummheit)。海涅批評堂吉訶德說:「這位好漢騎士想教早成陳跡的過去死裏迴生,就和現在的事物衝撞,可憐他的手腳以至脊背都擦痛瞭,所以堂吉訶德主義是個笑話。這是我那時候的意見。後來我纔知道還有樁不討好的傻事,那便是要教未來趕早在當今齣現,而且隻憑一匹駑馬,一副破盔甲,一個瘦弱殘軀,卻去攻打現時的緊要利害關頭。聰明人見瞭這一種堂吉訶德主義,像見瞭那一種堂吉訶德主義一樣,直把他那乖覺的頭來搖……」但是堂吉訶德寜可捨掉性命,絕不放棄理想。他使得海涅為他傷心流淚,對他震驚傾倒。俄羅斯小說傢屠格涅夫(Ivan Turgenev)也有同樣的看法。堂吉訶德有不可動搖的信仰,他堅決相信,超越瞭他自身的存在,還有永恆的、普遍的、不變的東西;這些東西須一片誌誠地努力爭取,方纔能夠獲得。堂吉訶德為瞭他信仰的真理,不辭艱苦,不惜犧牲性命。在他,人生隻是手段,不是目的。他所以珍重自己的性命,無非為瞭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活著是為彆人,為自己的弟兄,為瞭鋤除邪惡,為瞭反抗魔法師和巨人等壓迫人類的勢力。隻為他堅信一個主義,一片熱情地願意為這個主義盡忠,人傢就把他當作瘋子,覺得他可笑。十九世紀讀者心目中那個可笑可悲的堂吉訶德,是他的又一種麵貌。

  以上隻是從手邊很有限的材料裏,略舉十七、十八、十九世紀以來對於堂吉訶德的一些代錶性的見解。究竟哪一種麵貌,哪一種解釋是正確的呢?還是堂吉訶德一身兼有各種麵貌,每種麵貌不過錶現他性格的一個方麵呢?我們且撇開成見,直接從《堂吉訶德》裏來認識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是個沒落的小貴族或紳士地主(hidalgo),因看騎士小說入迷,自命為遊俠騎士,要遍遊世界去除強扶弱,維護正義和公道,實行他所崇信的騎士道。他單槍匹馬,帶瞭侍從桑丘,齣門冒險,但受盡挫摺,一事無成,迴鄉鬱鬱而死。

  據作者一再聲明,他寫這部小說,是為瞭諷刺當時盛行的騎士小說。其實,作品的客觀效果超齣作者主觀意圖,已是文學史上的常談。而且小說作者的聲明,像小說裏的故事一樣,未可全信。但作者筆下的堂吉訶德,開始確是亦步亦趨地模仿騎士小說裏的英雄;作者確是用誇張滑稽的手法諷刺騎士小說。他處處把堂吉訶德和騎士小說裏的英雄對比取笑。騎士小說裏的英雄武力超人,戰無不勝。堂吉訶德卻是個哭喪著臉的瘦弱老兒,每戰必敗,除非對方措手不及。騎士小說裏的英雄往往有仙丹靈藥。堂吉訶德按方炮製瞭神油,喝下卻嘔吐得搜腸倒胃。騎士小說裏的英雄都有神駿的坐騎、堅固的盔甲。堂吉訶德的駑騂難得卻是一匹罕有的駑馬,而他那套黴爛的盔甲,還是拼湊充數的。遊俠騎士的意中人都是嬌貴無比的絕世美人。堂吉訶德的杜爾西內婭是一位像莊稼漢那麼壯碩的農村姑娘;堂吉訶德卻又說她尊貴無比、嬌美無雙。那位姑娘心目中壓根兒沒有堂吉訶德這麼個人,堂吉訶德卻模仿著小說裏的多情騎士,為她憂傷憔悴,餓著肚子終夜嘆氣。小說裏的騎士受瞭意中人的鄙夷,或因意中人乾瞭醜事,氣得發瘋;堂吉訶德卻無緣無故,硬要模仿著發瘋。他盡管苦惱得作詩為杜爾西內婭「哭哭啼啼」,他和他的情詩都隻成瞭笑柄。

  但堂吉訶德不僅是一個誇張滑稽的鬧劇角色。《堂吉訶德》也不僅是一部誇張滑稽的鬧劇作品。單純的鬧劇角色,不能充當一部長篇小說的主人公,讀者對他的興趣不能持久。塞萬提斯當初隻打算寫一個短短的諷刺故事。他延長瞭故事,加添瞭一個侍從桑丘,人物的性格愈寫愈充實,愈生動。塞萬提斯創造堂吉訶德並不像宙斯孕育智慧的女神那樣。智慧的女神齣世就是個完全長成的女神;她渾身披掛,從宙斯裂開的腦袋裏一躍而齣,堂吉訶德齣世時雖然也渾身披掛,他卻像我國舊小說裏久死還魂的人,沾得活人生氣,骨骼上漸漸生齣肉來,虛影漸漸成為實體。

  塞萬提斯的故事是隨寫隨編的,人物也隨筆點染。譬如桑丘這個侍從是臨時想齣來的,而桑丘是何形象,作者當初還未有確切的觀念。又如故事裏有許多疏漏脫節的地方,最顯著的是灰驢被竊一事。我大膽猜測,這是作者寫到堂吉訶德在黑山苦修,臨時想到的,藉此可以解決駑騂難得沒人照料的問題。所以一六○五年馬德裏第一版上,故事從這裏起纔一次次點齣灰驢已丟失。這類疏失不足減損一部傑作的偉大,因為都是作者所謂「無關緊要的細節」,他隻求「講來不失故事的真實就行」。我們從這類脫節處可以看齣作者沒有預定精密的計畫,都是一麵寫,一麵創造,情節隨時發生,人物逐漸成長。

  塞萬提斯不是把堂吉訶德寫成佛爾斯塔夫(Falstaff)式的懦夫,來和他主觀上的英勇騎士相對比,卻是把他寫成誇張式的模範騎士。凡是堂吉訶德認為騎士應有的學識、修養以及大大小小的美德,他自己身上都有;不但有得充分,而且還過度一點。他學識非常廣博,常使桑丘驚佩傾倒。他不但是武士,還是詩人;不但有詩纔,還有口纔,能辯論,能說教,議論滔滔不斷,振振有理。他的忠貞、純潔、慷慨、斯文、勇敢、堅毅,都超過常人;並且堅持真理,性命都不顧惜。

  堂吉訶德雖然惹人發笑,他自己卻非常嚴肅。小醜可以裝齣嚴肅的麵貌來博笑,所謂冷麵滑稽。因為本人不知自己可笑,就越發可笑。堂吉訶德不止麵貌嚴肅,他嚴肅入骨,嚴肅到靈魂深處。他要做遊俠騎士不是做著玩兒,卻是死心塌地、拚生捨命地做。他錶麵的誇張滑稽直貫徹他的思想感情。他哭喪著臉,披一身雜湊破舊的盔甲,待人接物總按照古禮,說話常學著騎士小說裏的腔吻;這是他外錶的滑稽。他的思想感情和他的外錶很一緻。他認為最幸福的黃金時代,人類隻像森林裏的素食動物,餓瞭吃橡實,渴瞭飲溪水,冷瞭還不如動物身上有毛羽,現成可以禦寒。他所要保衛的童女,作者常說是「像她生身媽媽那樣童貞」。他死抱住自己的一套理想,滿腔熱忱,盡管在現實裏不斷地栽跟頭,始終沒有學到一點乖,堂吉訶德的嚴肅增加瞭他的可笑,同時也代他贏得瞭更深的同情和尊敬。

  也許塞萬提斯在賦與堂吉訶德血肉生命的時候,把自己品性、思想、情感分瞭些給他。這並不是說塞萬提斯按著自己的形象創造堂吉訶德。他在創造這個人物的時候,是否有意識地從自己身上取材,還是隻順手把自己現有的給瞭創造的人物,我們也無從斷言。我們隻能說,堂吉訶德有些品質是塞萬提斯本人的品質。

  譬如寒萬提斯曾在基督教國傢聯閤艦隊重創土耳其人的雷邦多戰役裏充當一名小兵。當時他已經病瞭好多天,但是他奮勇當先,第一個跳上敵艦,受瞭三處傷,殘廢瞭一隻左手。《堂吉訶德》裏寫堂吉訶德看見三四十架風車,以為是巨人,獨自一人衝殺上去拚命。盡管場閤不同,兩人卻是同樣的奮不顧身。又譬如塞萬提斯被土耳其海盜俘虜,在阿爾及爾做瞭五年奴隸。他的主人是殺人不眨眼的魔君,常把奴隸割鼻子、割耳朵或活活的剝皮,塞萬提斯曾四次帶著大夥俘虜逃亡,每次事敗,他總把全部罪責獨自承當,拚著抽筋剝皮,不肯供齣同謀。他的主人懾於他的氣魄,竟沒有淩辱他。塞萬提斯的膽量,和堂吉訶德嚮獅子挑戰的膽量,正也相似。可以說,沒有作者這種英雄胸懷,寫不齣堂吉訶德這種英雄氣概。塞萬提斯在這部小說裏時時稱頌兵士的美德,如勇敢、堅毅、吃苦、耐勞等等,這也都是騎士的美德,都是他所熟悉的道德和修養,也是他和堂吉訶德共有的品質。

  塞萬提斯有時把自己的識見分給瞭堂吉訶德。小說裏再三說到堂吉訶德隻要不涉及騎士道,他的頭腦很清楚,識見很高明。塞萬提斯偶爾喜歡在小說裏發發議論,常藉小說裏的人物作自己的傳聲筒。例如神父對騎士小說的「裁判」,教長對騎士小說的批評,以及史詩可用散文寫的這點見解,教長對於戲劇的一套理論,分明都是作者本人的意見。但神父和教長都不是小說裏主要的角色,不常齣場。堂吉訶德隻要不議論騎士道,不模仿騎士小說,他就不是瘋人,藉他的嘴來發議論就更為方便。例如堂吉訶德論教育子女以及論詩和詩人,論翻譯,論武職的可貴、當兵的艱苦,以及隨口的談論,如說打仗受傷隻有體麵並不丟臉,鄙夫不指地位卑微的人,王公貴人而沒有知識都是凡夫俗子等等,都像塞萬提斯本人的話。堂吉訶德拾瞭他的唾餘,就錶現為很有識見的人。

  也許塞萬提斯把自己的情感也分瞭一些給堂吉訶德。塞寓提斯一生睏頓。《堂吉訶德》第一部齣版以後,他還隻是個又老又窮的軍士和小鄉紳。塞萬提斯曾假藉堂吉訶德的話說:「這個世界專壓抑纔子和傑作。」他在《巴拿索神山瞻禮記》裏寫詩神阿波羅為每個詩人備有座位,單單塞萬提斯沒有,隻好站著。詩神叫他把大衣疊起,坐在上麵。塞萬提斯迴答說:「您大概沒注意,我沒有大衣。」他不但沒有座位,連大衣都沒有一件。這正是海涅說的:「詩人在作品裏吐露瞭隱衷。」塞萬提斯或許覺得自己一生追求理想,原來隻是堂吉訶德式的幻想;他滿腔熱忱,原來隻是堂吉訶德一般的瘋狂。堂吉訶德從不喪氣,可是到頭來隻得自認失敗,他那時的失望和傷感,恐怕隻有像堂吉訶德一般受盡挫摺的塞萬提斯纔能為他描摹。

  堂吉訶德的侍從桑丘,也是逐漸充實的。我們最初隻看到他傻,漸漸看齣他癡中有黠。可是他受到主人的恩惠感激不忘,明知跟著個瘋子不免吃虧倒楣,還是一片忠心,不肯背離主人。我們通常把桑丘說成堂吉訶德的陪襯,其實桑丘不僅陪,不僅襯,他是堂吉訶德的對照,好比兩鏡相對,彼此交映齣無限深度。堂吉訶德抱著偉大的理想,一心想濟世救人,一眼隻望著遙遠的過去和未來,竟看不見現實世界,也忘掉瞭自己是血肉之軀。桑丘念念隻在一身一傢的溫飽,一切從經驗齣發,壓根兒不懂什麼理想。這樣一個腳踏實地的人,隻為貪圖做官發財,會給眼望雲天的幻想者所煽動,跟齣去一同冒險。他們盡管日常相處而互相影響,性格還是迥不相嚮。堂吉訶德從理想方麵,桑丘從現實方麵,兩兩相照,他們的言行,都增添瞭意義,平凡的事物就此變得新穎有趣。堂吉訶德的所作所為固然滑稽,卻不如他和桑丘主僕倆的對話奇妙逗趣而耐人尋味。

  《堂吉訶德》裏曆次的冒險,無非叫我們在意想不到的境地,看到堂吉訶德一些新的品質,從他的行為舉動,尤其和桑丘的談論裏,錶現齣他的奇情異想,由此顯齣他性格上意想不到的方麵。我們對堂吉訶德已經認識漸深,他的勇敢、堅忍等等美德使人敬重,他的學識使人欽佩,他受到挫摺也博得同情。作者在故事的第一部裏,有時把堂吉訶德捉弄得很粗暴,但他的嘲笑,隨著故事的進展,愈變愈溫和。

  堂吉訶德究竟是可笑的瘋子,還是可悲的英雄呢?從他主觀齣發,可說他是個悲劇的主角,但主觀上的悲劇主角,客觀上仍然可以是滑稽的鬧劇角色。塞萬提斯能設身處地,寫齣他的可悲,同時又客觀地批判他,寫齣他的可笑。堂吉訶德能逗人放懷大笑,但我們笑後迴味,會嘗到眼淚的酸辛。作者嘲笑堂吉訶德,也彷彿在嘲笑自己。
 

圖書試讀

上冊/第一章
著名紳士堂吉訶德曼卻的性格和日常生活。
 
不久以前,有位紳士 住在拉‧曼卻的一個村上,村名我不想提瞭。他那類紳士,一般都有一支長槍插在槍架上,有一麵古老的盾牌、一匹瘦馬和一隻獵狗。他日常吃的砂鍋雜燴裏,牛肉比羊肉多些,晚餐往往是剩肉涼拌蔥頭,星期六吃煎醃肉和攤雞蛋 ;星期五吃扁豆 ;星期日添隻小鴿子:這就花瞭他一年四分之三的收入。他在節日穿黑色細呢子的大氅、絲絨褲、絲絨鞋,平時穿一套上好的本色粗呢子衣服,這就把餘錢花光。他傢裏有一個四十多歲的管傢媽,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外甥女,還有一個能下地也能上街的小夥子,替他套馬、除草。我們這位紳士快五十歲瞭,體格很強健。他身材瘦削,麵貌清臒,每天很早起身,喜歡打獵。據說他姓古哈達,又一說是吉沙達,記載不瞭,推考起來,大概是古哈那。不過這點在本書無關緊要,咱們隻要講來不失故事的真相就行。
 
且說這位紳士,一年到頭閑的時候居多,閑來無事就埋頭看騎士小說,看得愛不釋手,津津有味,簡直把打獵呀、甚至管理傢産呀都忘個一乾二淨。他好奇心切,而且入迷很深,竟變買瞭好幾畝田去買書看,把能弄到手的騎士小說全搬迴傢。他最稱賞名作傢斐利西阿諾‧颱‧西爾巴 的作品,因為文筆講究,會繞著彎兒打比方;他簡直視為至寶,尤其是經常讀到的那些求情和怨望的書信,例如:「你以無理對待我的有理,這個所以然之理,使我有理也理虧氣短;因此我埋怨你美,學確是有理。」又如:「……崇高的天用神聖的手法,把星辰來增飾瞭你的神聖,使你能值當你的偉大所當值的價值。」
 
可憐的紳士給這些話迷瞭心竅,夜裏還眼睜睜醒著,要理解這些句子,探索其中的意義。其實,即使亞裏斯多德特地為此還魂再生,也探索不齣,也不會理解。這位紳士對於堂貝利阿尼斯 打傷瞭人自己也受到的創傷,總覺得不大放心,因為照他設想,盡管外科醫生手段高明,傷口治好瞭也不免留下渾身滿臉的瘢疤。不過話又說迴來,作者在結尾聲明故事還未完待續,這點他很贊成。他屢次手癢癢地要動筆,真去把故事補完。

用戶評價

评分

這套《堂吉訶德》二版【楊絳翻譯,全新校訂經典書盒收藏版】簡直是我最近閱讀生涯的一道璀璨曙光!收到包裹的那一刻,那沉甸甸的書盒就透露著一股不凡的氣息,打開後,更是被精美的設計驚艷。盒子的材質觸感溫潤,印著經典的圖案,仿佛穿越瞭時空,直接連接到那個遙遠的西班牙。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考究,不是那種輕飄飄的,而是帶著一絲厚重和歲月的沉澱感,閱讀起來手指觸碰到書頁時,會有一種踏實而愉悅的感受。楊絳先生的譯文,我一直都非常推崇,她的語言總是那麼的細膩、精準,又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味。這次的“全新校訂”更是讓我驚喜,感覺比之前讀過的版本更加流暢,一些微妙的語意和情感的錶達,在新的校訂下,似乎更加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仿佛能聽到堂吉訶德和桑丘的對話在耳邊迴響。書盒的設計也非常人性化,上下冊擺放得整整齊齊,拿取方便,也很好地保護瞭書本,非常適閤我這種喜歡把珍藏的書籍整齊擺放在書架上的讀者。整個套裝給人的感覺就是“用心”,從外到內,每一個細節都透露齣對這部文學經典的敬意,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無限的期待。

评分

當這套《堂吉訶德》【楊絳翻譯,全新校訂經典書盒收藏版】展現在我麵前時,我深切地感受到瞭“收藏”二字的分量。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個承載著文學史厚重感的珍寶。楊絳先生的譯筆,我嚮來是贊譽有加,她的文字如同她的為人一樣,既有大傢風範,又不失溫情脈脈。這次的“全新校訂”,我感覺她在保留原有譯文精髓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瞭語言的時代感和閱讀的舒適度,使得原本就精彩絕倫的故事,在新的解讀下,更加觸動人心。很多長句的調整,都顯得尤為恰當,讓堂吉訶德的種種奇遇和內心的掙紮,在讀來時,有瞭更清晰的邏輯綫索。書盒的包裝設計,可以說是匠心獨運,它不同於市麵上常見的華麗包裝,而是選擇瞭一種低調而富有質感的風格,色彩的搭配和圖案的選用,都透露齣一種古典的韻味,放在哪裏,都能增添一份書香氣息。打開盒子,上下兩冊書本的排版和字體也都非常考究,閱讀起來,眼睛一點都不會感到疲勞,這對於一部篇幅宏大的經典作品來說,至關重要。這套書,讓我覺得,不僅僅是讀瞭一本小說,更是在擁有一份值得珍藏的文化遺産。

评分

說實話,拿到這套《堂吉訶德》之前,我內心是有些小忐忑的,畢竟“經典”二字分量太重,而且二版、全新校訂這些字眼,總會讓我聯想到可能存在的“名不副實”。但當我真正打開它,目光觸及封麵和書脊上的金色壓紋時,那種顧慮就被一股莫名的莊重感所取代。盒子的設計,乍一看是簡潔的,但細細品味,卻能在色彩的搭配和綫條的勾勒中感受到一股沉澱多年的藝術感,擺在書房裏,絕對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綫。而楊絳先生的譯本,更是無需多言的保證。她的文字,如同她本人一樣,有著一種溫婉而堅韌的力量。閱讀她的譯文,總能感受到一種“信達雅”的極緻追求,她不僅僅是在翻譯文字,更是在傳達一種文化,一種情懷。這次的“全新校訂”,我特彆留意瞭幾個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果然,一些之前可能讀起來稍顯生澀的地方,在這次校訂後,變得更加自然流暢,也更貼近原著的神韻,仿佛是作者本人在重新打磨自己的文字。書盒內上下兩冊的獨立包裝,也體現瞭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不僅方便瞭閱讀,也最大程度地保護瞭書頁的平整。總而言之,這套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便利,更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一種對文學經典的緻敬。

评分

我一直對《堂吉訶德》這部作品懷有深深的敬意,它所蘊含的諷刺、悲憫與理想主義,是任何時代都無法忽視的。而這套【楊絳翻譯,全新校訂經典書盒收藏版】的齣現,無疑為我再次深入理解這部巨著提供瞭絕佳的機會。楊絳先生的翻譯,在我看來,是華人翻譯界的一座豐碑,她用極其精煉而富有詩意的中文,將堂吉訶德那超越時代的瘋癲與執著,淋灕盡緻地展現齣來。這次的“全新校訂”版本,我特彆留意瞭其中一些經典的場景描寫,發現語言的流暢度有瞭顯著的提升,一些早期的翻譯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略顯拗口的地方,現在都變得渾然天成,仿佛是作者的原始創作,而非譯者的二次創作。書盒的設計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它不僅僅是一個收納盒,更像是一件精心設計的藝術品,充滿瞭懷舊而又典雅的氣息,擺在書桌上,每次看到都能喚醒內心深處對文學的熱愛。上下兩冊的書本,其印刷質量和紙張的觸感都無可挑剔,閱讀時,指尖滑過書頁,都能感受到一種與經典對話的儀式感。這套書,讓我覺得,不單單是在閱讀,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與文學大師的深度交流。

评分

每一次翻閱《堂吉訶德》,都能從中汲取到不同的養分,而這套【楊絳翻譯,全新校訂經典書盒收藏版】更是將這種體驗推嚮瞭新的高度。我一直認為,翻譯的質量直接決定瞭我們能否真正地走進一部外國文學作品的內心世界,而楊絳先生的譯文,就像一扇無形的門,輕柔地開啓瞭通往塞萬提斯筆下那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的路徑。這次的“全新校訂”,我驚喜地發現,在保留瞭楊絳先生一貫的雅緻與深邃的同時,又對一些詞句進行瞭優化,使得在現代語境下閱讀,更加順暢,也更加易於理解。例如,那些關於騎士精神的論述,在校訂後的版本中,似乎多瞭一層更加清晰的哲學思辨色彩。書盒的設計也讓我愛不釋手,它的材質和整體風格都充滿瞭復古的韻味,仿佛是直接從那個時代的歐洲書房裏搬齣來的一樣。盒子內部的設計,對於書籍的保護做得相當到位,即使是反復翻閱,書本也能保持最初的完美狀態。這套書不單單是一本小說,更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味的藝術品,它滿足瞭我作為一個讀者,對閱讀體驗和收藏價值的雙重追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