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

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超声诊断
  • 超声医学
  • 医学影像
  • 临床医学
  • 超声检查
  • 诊断学
  • 第二版
  • 教材
  • 医学
  • 超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籍网罗国内各医学中心24位专家参与20个章节之撰写。在此,要感谢这本书籍所有作者之辛劳、诸多师长于序文中的期勉以及吴重庆教授、崔博翔博士和黄怡璇物理师之核校。更要向许多从事一般超音波诊断学之医界同仁致意,由于她(他)们的默默耕耘和坚守岗位,才能教导我们的下一代,培育后起之秀,更期盼这本书籍有助于平日教学和临床服务以嘉惠更多的病患。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所提供书名之外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现代神经影像学原理与临床应用》 作者: 王建国 (主编),李明德,张慧芳 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年 页数: 约1200页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43-9876-5 ---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神经影像学基础与技术革新 本书汇集了神经影像学领域最新的理论进展与技术突破,旨在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科医师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本全面、深入的参考指南。 第一章: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本章回顾了X线、CT、MRI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演变,重点探讨了PET、SPECT等分子影像技术在功能评估中的地位。同时,对超高场强MR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实时影像引导技术等前沿方向进行了展望。 第二章:磁共振成像(MRI)的物理基础与序列优化 深入剖析了MRI的自旋物理学、弛豫时间T1/T2的生物学意义。详细阐述了梯度场、射频脉冲在图像形成中的作用。重点讲解了多种常用序列(如SE、GRE、FLAIR、DTI、ASL)的原理、适用场景及参数优化策略。特别关注了弥散张量成像(DTI)在白质纤维束分析中的关键技术点。 第三章: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CT血管造影(CTA)的精准应用 本章聚焦于多层螺旋CT(MSCT)的技术特点,强调了低剂量技术在反复检查中的应用策略。详细描述了CTA的造影剂选择、注射方案及后处理技术(如MIP、MPR、VR),尤其关注急性脑血管事件中的快速诊断流程。 第四章:功能性与分子影像技术:PET与SPECT 系统介绍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放射性示踪剂(如FDG、Amyloid探针)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肿瘤代谢评估中的应用。结合SPECT,阐释了脑血流灌注分析在诊断血管性认知障碍和癫痫灶定位中的价值。 第二部分: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临床应用的精髓,涵盖了从常见病到疑难杂症的影像学特征解析。 第五章:脑血管病的影像诊断流程 详细论述了缺血性卒中与出血性卒中的影像学表现。着重强调了急性期影像学评估的“时间窗”概念,包括早期水肿、DWI高信号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烟雾病、脑动静脉畸形(AVM)及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定性与介入治疗规划进行了深入探讨。 第六章:颅内肿瘤的影像学分级与鉴别诊断 根据WHO 2021年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系统梳理了胶质瘤(如IDH突变型、1p/19q联合缺失型)、脑膜瘤、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的典型与非典型MRI表现。详细讲解了灌注MRI(PWI)在评估肿瘤级别和监测治疗反应中的关键作用。 第七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像生物标志物 集中分析了阿尔茨海默病(AD)、额颞叶痴呆(FTD)、路易体痴呆(DLB)的影像特征。重点介绍了基于MRI的皮层萎缩模式分析(如海马体积测量),以及PET淀粉样蛋白显像和Tau蛋白显像在疾病早期诊断和进展预测中的应用。 第八章:感染性与炎性神经系统疾病 涵盖了脑炎(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神经梅毒、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讨论了多发性硬化(MS)的活动性病灶识别、皮层脊髓束受累模式以及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诊断影像依据。 第九章:脊髓与周围神经的影像学 本章专门针对脊髓病变,包括脊髓肿瘤(如室管膜瘤、神经鞘瘤)、脊髓空洞症的MRI诊断。详细介绍了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评估,并对周围神经束膜下水肿、神经卡压综合征(如腕管综合征)的超声/MRI检查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高级技术与特殊领域 第十章:神经功能连接组学与脑网络分析 介绍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的原理,探讨了灰质形态学(sMRI)与功能连接分析在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神经功能障碍中的前沿应用。 第十一章:影像引导介入治疗与术中导航 详细阐述了立体定向技术在活检、肿瘤消融及深部脑刺激(DBS)手术中的定位原理。介绍了术中MRI(iMRI)在监测肿瘤切除范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临床价值。 第十二章:儿科神经影像学要点 侧重于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如胼胝体发育不全、脑积水)及儿童期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的影像学特征。强调了在快速发育和颅骨可塑性背景下的影像解读特殊性。 全书特色: 1. 图文并茂,实例丰富: 全书收录了超过1500张高清、高质量的影像学图片,涵盖了典型病例与罕见病例,每张图片均附有详细的结构标记与病理描述。 2. 突出多模态整合: 强调CT、MRI、PET等多模态数据联合分析在提高诊断准确率中的不可替代性。 3. 临床路径导向: 每一章节均结合最新的临床指南,提供了从影像检查选择、报告撰写到治疗方案制定的实用指导。 4. 数据驱动的更新: 全面整合了过去五年内神经影像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共识,确保内容的时效性与权威性。 适用人群: 本专业教材和临床参考书适合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进修医师、住院医师,放射科的专业人员,神经病学研究生,以及从事相关基础研究的学者。对于希望系统提升神经影像诊断技能的临床医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医用超音波的基本物理
龚敏凯
声音的物理特性 1
回波 2
探头 3
超音波的显示方式 7
脉冲波与连续波超音波 9
解析度 9
超音波影像品质控制 11
彩色都卜勒超音波 15
都卜勒效应 15
都卜勒公式与频谱 16
彩色流体影像 19
结语 19

第二章 甲状腺与副甲状腺之超音波诊断学
黄哲勋、潘慧本
甲状腺的超音波检查技巧 23
甲状腺的生理解剖 23
甲状腺疾病的超音波诊断 24
甲状腺结节的细针抽吸 32    副甲状腺疾病的超音波诊断 36
结语 36

第三章 甲状腺及副甲状腺以外颈部之超音波诊断学
周宜宏、邱宏仁、丘思颖、王信凯、赖亦贞、刁翠美
唾液腺 39
腮 腺 39
腮腺炎及其他原因造成的腮腺肿大 39
腮腺肿瘤 40
颔下腺 43
唾液腺的炎性病变 43
唾液腺肿瘤的影像学检查 44
颈部淋巴结 45
颈部淋巴结病变 46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影像学 49
结语 49

第四章 乳房之超音波诊断学
张允中、万永亮、吴重庆
前言 53
设备与基本扫描方式 53
乳房的超音波解剖 54
乳房病灶的超音波呈现 54
良性实质性结节 63
恶性实质性结节与肿块 64
乳管原位癌 65
乳房感染与发炎 66
彩色与频谱都卜勒超音波诊断乳房疾病的价值 67
超音波导引细针抽吸细胞及切片检查 67
乳房超音波检查的辞汇标准化 69
结语 70

第五章 胸腔之超音波诊断学
刁翠美、周宜宏、邱宏仁、丘思颖、王信凯、颜昭璇
超音波检查的仪器与技术 73
胸腔常见疾病的超音波检查 74

第六章 肝脏之超音波诊断学
张维洲、吴清俊
肝脏的生理功能 87
肝脏的解剖构造 87
肝脏的超音波扫描方式 88
肝脏血管的解剖构造 90
肝实质病变的超音波 90
局限性肝脏病灶 91
弥漫性疾病 100
结语 105

第七章 胆道系统之超音波诊断学
李三刚
前言 107
胆囊及胆道系统解剖学 108
超音波检查方法 112
超音波检查指引 115
胆囊的疾病诊断 116
胆道的疾病诊断 123
介入性检查与治疗 128
结语 131

第八章 脾脏之超音波诊断学
万永亮
正常解剖 135
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135
脾脏之正常变异 135
脾脏之先天性正常变异 136
脾肿大 137
脾脏局部性病灶 138
超音波扫描对脾脏良性与恶性局部性病灶之鑑别诊断 138
高回音实质性病灶 140
复合性肿块及结节 140
良性病灶 141
恶性病灶 146
脾脏扫描陷阱 146
结语 146

第九章 胰脏之超音波诊断学
章明珠、梁博钦
胰脏的基本形型态与检查技巧 149
正常胰脏的超音波图像 151
胰脏常见的超音波影像变化 152
胰脏疾病的诊断实例 154
结语 161

第十章 肾上腺之超音波诊断学
万永亮
肾上腺的正常解剖与扫描方法 163
肾上腺肿块和结节 164
多发性肾上腺肿块 167
弥漫性腺体肿大 168
功能性肾上腺疾病 168
非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 172
肾上腺恶性肿瘤 172
肾上腺囊肿 173
骨髓脂肪瘤 173
肾上腺发炎性疾病 173
肾上腺钙化 174
肾上腺偶发瘤 174
爱迪生氏疾病 174
肾上腺超音波的陷阱与鑑别诊断 175
结语 176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之超音波诊断学
姚维仁
前言 181
肾脏 181
输尿管 192
膀胱 194
结语 196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之超音波诊断学
王信凯、万永亮、周宜宏
前言 199
阴囊与睪丸 199
摄护腺 209
超音波检查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应用 211
卵巢 214
子宫 217
结语 219

第十三章 胃肠道之超音波诊断学
周宜宏、黄振义、邱宏仁、丘思颖、王信凯、赖亦贞、刁翠美
食道 221
胃 222
十二指肠及小肠 224
阑尾 231
结肠 235
直肠及肛门 239
结语 239

第十四章 后腹膜腔之超音波诊断学
万永亮
前言 241
后腹膜腔脓疡与积水 243
原发性后腹膜腔肿瘤 250
后腹膜腔囊肿 254
后腹膜腔纤维变性 254
转移性肿瘤或淋巴结病变 254
后腹膜腔之腹主动脉瘤和剥离 256
后腹膜腔肿块之征象 257
超音波探查后腹膜腔疾病之陷阱 258
结语 258

第十五章 腹部急症之超音波诊断学
黄振义
前言 261
解剖学的界标 261
各种腹部急症的介绍 262
结语 278

第十六章 小儿超音波诊断学
周定远、刁翠美
前言 281
头部 281
颈部 287
胸部 288
腹部消化系统 290
腹部泌尿系统 302
腹部的其它器官与部位 317
结语 324

第十七章 肌肉骨骼系统和皮肤之超音波诊断学
邱宏仁、周宜宏、丘思颖、王信凯
前言 327
扫描技术 327
结 语 345

第十八章 都卜勒超音波的原理以及器官内的应用
吴重庆
原理和公式 347
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在器官的应用 354
结语 358

第十九章 四肢血管的彩色超音波诊断
龚敏凯
四肢动脉 361
四肢静脉 368
结语 374

第二十章 超音波安全
林文澧
前 言 379
造成伤害之可能因素 379
结语 381

中文索引 382
英文索引 397

图书序言



  1985年在师长  张昭雄院长、范宏二院长、蔡春泉和李子瑜主任的指示和支持下,赴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放射线科跟随叶思仲教授学习超音波诊断学,从此步入超音波诊断学之生涯。近数十年由于医学物理、电子科技以及电脑硬体软体的突飞勐进,医用超音波在临床的应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超音波影像呈现模式的演进,依序包括Amplitude、Brightness、Motion、彩色都卜勒、能量都卜勒等模式;空间呈现由原始 A-模式之一度空间、 B-模式之二度空间、演进至今日的三度甚至四度空间和容积超音波影像(volume imaging)。探头的演变包括静态B型扫描用的单一晶片、实时(real-time)扫描的机械式扇形、相位式凸型、线型或同心圆探头,以及置于内视镜前端之高频率探头。其他先进的技术或进展包括谐波(harmonic)影像、脉冲反置(pulse inversion)、复合影像、弹性影像、影像融合(fusion)、杂讯减除(speckles reduction)影像、超音波对比剂的使用等。以上种种的演进皆在大幅改善超音波影像之空间解像力、时间解像力和对比解像力,俾便提升超音波影像诊断之正确性,使做超音波导引之介入性检查更为轻便精准。

  超音波具有价廉、轻便、多向性、无辐射游离性的优点,故超音波已成为现代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诊疗工具。纵观国内每年由12所大学或医学院医学系毕业之学生略有1,105位,由11所大专院校 医学影像暨放射科学系或相关学系毕业之学生有685位,每年国家考试皆会有超音波诊断学的试题;另外需学习超音波诊断学之临床医师或医护人员也不计其数。然而,所有切面影像检查中,超音波诊断的正确性极有赖于操作者的技术、经验和专业知识,故超音波的教学和训练也需格外心血之投入;国内相关资料之收集和书籍之编写也显得更迫切。

  国内各大医学中心和教学医院放射科从事超音波检查者人才济济,三年多前,在中华民国医用超音波学会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程文俊院长的主持和支持下,弟毅然决定负起整合和召集国内学者专家之责,以期完成国内第一本以中文撰写之一般超音波诊断学(General Ultrasonography)书籍。

  本书籍网罗国内各医学中心24位专家参与20个章节之撰写。在此,要感谢这本书籍所有作者之辛劳、诸多师长于序文中的期勉以及吴重庆教授、崔博翔博士和黄怡璇物理师之核校。更要向许多从事一般超音波诊断学之医界同仁致意,由于她(他)们的默默耕耘和坚守岗位,才能教导我们的下一代,培育后起之秀,更期盼这本书籍有助于平日教学和临床服务以嘉惠更多的病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先看看,不合适就换”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超声书籍琳琅满目,很难找到一本真正适合自己的。但当我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它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清晰的逻辑思维所折服。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经验非常丰富的前辈,他们能够将复杂的超声原理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将临床实践中的各种疑难杂症都考虑在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扫查技巧”的详细描述,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很多教材忽略或者一带而过的,但恰恰是临床医生最需要掌握的硬功夫。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部位的超声扫查路径、探头选择、扫查角度等等,并配以示意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知道如何才能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此外,书中对各种疾病的超声表现的描述也是一丝不苟,不仅仅是简单列举出几个特征,而是深入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例如,在讲述肝脏占位性病变时,作者不仅列举了囊肿、海绵状血管瘤、肝细胞癌等常见病变的影像学特点,还详细分析了脂肪肝、局灶性增生等情况在超声下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动态扫查、彩色多普勒等技术来帮助鉴别。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知识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临床经验。

评分

在接触《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之前,我对超声诊断学总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觉得这门学科非常深奥,难以掌握。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超声原理和临床诊断知识娓娓道来,让我觉得学习超声原来可以如此有趣和有成就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扫查体位和探头选择”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部位的扫查体位以及不同类型探头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这对于提高扫查效率和诊断准确性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一些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的描述也非常细致,让我能够清晰地辨别出不同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我记得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病例,通过仔细阅读这本书的相关章节,并结合我自己的临床经验,最终才确定了诊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你建立起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让你在面对复杂的临床问题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和判断。

评分

《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这本书,对我这样一个对超声影像学有着浓厚兴趣但又缺乏系统学习机会的人来说,简直是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经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现代医学诊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本书,则以一种极其系统和全面的方式,将超声诊断学的精髓展现在我面前。从物理原理到临床应用,从基础知识到疑难杂症,这本书几乎涵盖了超声诊断学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各种病变的“演变过程”的描述,让我能够理解同一个病变在不同阶段可能呈现出的不同影像学特点。此外,书中对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等血流显像技术的讲解也十分到位,让我明白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评估病灶的血供情况,从而辅助诊断。我记得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比较棘手的病例,读了这本书的相应章节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之前的判断是片面的,忽略了某些关键的影像学线索。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你建立起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让你在面对复杂的病例时,能够更加自信和从容。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学习“圣经”,尤其是当我开始接触超声诊断领域的时候。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资料,但总觉得零散不成体系,知识点之间联系不紧密。直到我偶然翻到了这本《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我才真正找到了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超声物理原理开始讲起,循序渐进地深入到各种器官系统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文字,而是配以大量的、高质量的超声图像,这些图像清晰、直观,对于初学者理解抽象的影像学概念至关重要。我经常对着书上的图反复琢磨,结合我自己在临床实习中遇到的病例,逐渐建立起对各种病灶的影像学特征的认知。而且,书中对一些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这对于我避免误诊漏诊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伪影”的部分,解释得非常透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看到的图像会和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以及如何去识别和避免这些伪影的干扰。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性、实用性、全面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超声医学的同仁。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对超声诊断学的敬畏感。我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住院医师,在日常工作中,超声科是我经常会接触到的科室,但一直以来,我对超声图像的理解都停留在比较表面的层面。接触到《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后,我才意识到,原来超声图像的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物理学原理和病理生理学知识。书中对超声波的穿透力、回声、衰减等概念的讲解,让我对超声成像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当涉及到具体器官的诊断时,书中对正常解剖结构与异常病变的对比分析,以及对不同疾病影像学特征的细致描述,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超声造影”的章节,虽然我目前接触的临床机会不多,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了这项技术在某些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晦涩难懂,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一本好的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方式的启迪,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用”!我是一名基层医院的超声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患者和病情。而《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这本书,恰恰提供了我所需要的、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的知识和技术。书中对各种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流程、关键征象的描述都非常详细,让我能够快速掌握诊断要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超声造影”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这项技术在肝脏、肾脏等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超声造影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因为在我的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依靠常规超声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它用最实用的知识和技术,帮助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超声诊断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大量的超声图像,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系统的思考方法。我曾经参加过一些超声培训班,但总觉得收获不大,因为培训班往往侧重于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深度。这本《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则不同,它在理论知识上下了很大功夫,并且将这些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书中对各种超声检查的“优化建议”也让我印象深刻,让我明白如何在不同的临床场景下,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技术参数,以获得最佳的诊断结果。我记得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比较复杂的病例,看了这本书的相关章节后,我才发现自己之前在扫查过程中忽略了某些重要的细节,也可能没有充分利用好彩色多普勒等技术。这本书就像一位严谨的导师,它不会给你现成的答案,而是教会你如何自己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如何去得出结论。这对于培养一个优秀的超声医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

我一直认为,学习超声诊断,就像学习一门新的语言,需要扎实的语法基础和丰富的词汇量。而《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这本书,恰恰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它从最基础的超声物理学原理开始,一步步深入到各种器官系统的超声诊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声像图”的解读,它不仅仅是描述图像的形态,更是对图像背后所蕴含的物理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让我明白,每一个像素点的亮度、灰度和纹理,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诊断信息。此外,书中对各种“鉴别诊断”的详细阐述,也让我对许多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避免了将一些相似的病变混淆。我记得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一个棘手的病例,经过仔细阅读这本书的相关章节,并结合我自己的临床经验,最终才确定了诊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你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让你在面对复杂的临床问题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析和判断。

评分

说实话,我以前对超声诊断学总有一种“看图说话”的感觉,总觉得只要把图像看懂了,诊断就迎刃而解了。但《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看法。它让我明白,超声诊断不仅仅是图像的解读,更是对生理、病理、物理学原理的综合运用。书中对各种超声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领的详细说明,让我认识到规范的操作流程是获得准确诊断的基础。而且,书中对一些疑难病例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经验的重要性,也看到了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鉴别诊断”的思路,它不是简单地列出可能的疾病,而是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框架,引导读者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最终得出最合理的结论。例如,在诊断某类腹部包块时,书中会详细列举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从形态、回声、内部结构、血流信号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帮助读者理清思路。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临床医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

对于一名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来说,时间宝贵,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一门技术至关重要。而《一般超音波诊断学(第二版)》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它用精炼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将大量的超声诊断知识浓缩在这本书中。我经常在遇到一些临床上的疑问时,翻阅这本书,总能找到满意的答案。书中不仅有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病例分析,这对于提高诊断的灵活性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如何通过超声来监测穿刺过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因为在日常工作中,我也经常需要与超声科合作进行穿刺活检。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它会循循善诱地引导你,让你在短时间内掌握超声诊断学的精髓,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