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颱灣電影的創作世界,不隻看到電影故事,
更看到瞭電影背後的颱灣精神!
橫跨35年、老中青四代電影人的深情告白。
感動人的,還是迴歸創作的那一念單純熱情。
2002年適逢颱灣新電影二十年,蕭菊貞拍攝瞭《白鴿計劃~颱灣新電影20 年》紀錄片,採訪瞭當時參與新電影的影人,至今這部紀錄片已成為國內外硏究颱灣電影的重要作品。2015年釜山影展二十周年,策劃瞭「亞洲電影的力量」單元,邀請亞洲十個國傢的導演拍攝自己國傢當代電影的發展。於是蕭菊貞又應邀拍攝瞭《FaceTaiwan-我們這樣拍電影》這部紀錄片,紀錄颱灣電影從2001年最榖底的垂死邊緣如何在2008年創造戲劇性的反彈,而現在又遇到瞭什麼樣的抉擇?大師們如何再創高峰?年輕導演如何給自己爭到機會?電影如何麵對颱灣認同問題?如何吸引觀眾?
蕭菊貞紀錄的不隻是颱灣電影的現狀,也是電影中的颱灣。但影片受限於時間長度,無法將這些電影人分享的故事豐富完整的呈現齣來,希望將《白鴿計劃》和《我們這樣拍電影》兩部紀錄片的第一手訪談匯整,讓這群颱灣電影人的不悔熱情和電影之外的真實人生留下紀錄。更希望這些內容對於想瞭解颱灣電影發展的朋友們,提供一個迴看的路徑與軌跡――
橫跨老中青四代、51位電影人,分享他們不同階段的創作故事,走過瞭電影的繁華、凋萎,與迷茫。感動人的,還是迴歸創作的那一念單純熱情。
熱力推薦 颱灣藝術大學傳播學院院長 硃全斌
颱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所長 李道明
前國傢電影中心執行長/中央大學英文係教授 林文淇
政治大學廣電係主任 陳儒修
文化評論人 張鐵誌
颱南藝術大學教授 黃玉珊
影評人 何瑞珠
好評推薦―― 林文淇~前國傢電影中心執行長/中央大學英文係教授
再沒有一本書可以如此全麵呈現颱灣電影自1983年以來的曆史軌跡,也再沒有一本書能讓讀者如此親近這段颱灣電影曆史的溫度。那是颱灣電影人的友情、敬意、挫摺、膽量與誌氣混和的一種熱,也是颱灣電影最迷人的風景。
李道明~颱北藝術大學電影係教授/係主任
我真心感佩菊貞認真為過去三十年的颱灣(人文)電影留下瞭深刻動人的肖像紀錄。此豐碩成果足以成為後人欲理解這段颱灣電影曆史發展時絕不可或缺的文獻,更是任何講授這段颱灣電影史絕佳的參考書。
陳儒修~政大廣電係教授/係主任
很高興看到菊貞再接再厲的把所有訪談紀錄結集齣版,以文字立傳。紀錄影像與文字並沒有孰輕孰重的問題,兩者對照觀看與閱讀,更能看齣颱灣電影輝煌與幽微之處,相信這是另一個颱灣奇蹟!
張鐵誌~文化評論人
颱灣電影是這樣一代代交棒與傳承下來,成為島嶼的精神寶藏。
謝謝這本書記錄瞭這些電影人的思索與掙紮、睏頓與夢想——也許這些文字的光和熱會如同一部好電影,啓發某個讀者去拿起攝影機,拍齣屬於下一個世代的好電影。
何瑞珠〜影評人
這是一本關於曆史、記憶和夢想的颱灣電影人實錄!吳乙峰導演說,『我不相信有一個社會的人民會不想看自己的故事。』這真的是一本關於颱灣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