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電影 (增訂版)

東西方電影 (增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電影雖然是西方的發明,但在其誕生第二年已傳入東方。迴望120年的發展,電影在亞洲地區與在歐美一樣有著深厚綿長的軌跡。然而,現時的電影教科書通常隻側重西方,在講述世界電影的發展史時,亦少論及東西方電影之間的關係。
 
  《東西方電影》第一版在2014年7月齣版,目的就是彌補現有電影史和教科書中這經常被忽視的內容,並探究電影技術相對滯後的發展中國傢齣現的電影「新浪潮」,以及電影史中經常遺漏的各國先鋒女性導演的貢獻。
 
  這本增訂版在上一版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各國重要的女導演及她們的作品,並納入到電影發展的錶述之中,同時深入探討紀錄片發展中的大事件對於劇情片風格的影響。

  本書文字上力求通俗易明,內容不拘一格,包含鮮為人知的電影大師、電影運動、片廠製度背後的傳奇故事,讓讀者不會再把電影看成是孤立的、隻為教化或娛樂為目的的媒體。對於初次接觸電影曆史的學生和電影愛好者,本書是一個入門讀本。而電影與人類的社會文化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透過電影發展史,讀者更能瞭解東西方文化的相互影響與滲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魏時煜

  於2002年獲得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電影學博士。2001年起在香港城市大學任教,業餘從事電影創作,電影劇本作品包括《明明》(2007)和《五顆子彈》(2007),導演作品包括音樂記錄短片《崔健:搖滾中國》(2006),以及獲得海內外媒體好評的紀錄長片《紅日風暴》(2009)。

  她在2014年完成的獲奬紀錄片《金門銀光夢》,應邀參加瞭十多個國際電影節和十多個國際會議,受到《荷李活報導》等報刊雜誌的好評,以及電影研究、女性主義研究等領域學者的贊賞。

  在學術研究方麵,魏時煜齣版瞭專著《女性的電影:對話中日女導演》(2009,與楊遠嬰閤著)、《開始學動畫》(2010,與梅凱仁閤著)、《東西方電影》(2014,第一版)以及《霞哥傳奇:跨洋電影與女性先鋒》(2016,與羅卡閤著)。從2013年9月起,魏時煜還在《明報》世紀版開設「光影筆記」專欄,主要撰寫關於女性電影和華語紀錄片的文章,多為各大電影、評論網站轉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搖籃期的電影實驗
第二章  電影業的誕生
第三章 早期歐洲電影的潮流
第四章 蘇、中默片的鼎盛時代
第五章 荷李活的黃金時代:1929-1945 
第六章 從起步到黃金時代的日本電影     
第七章 華語電影的發展與分流
第八章 二戰後的電影新浪潮
第九章 華語電影新浪潮
第十章 獨立電影的時代

圖書序言

從電影1895年齣現至今,電影的製作技術不斷進步,藝術錶達亦趨多元。現今的觀眾能選擇各自喜歡的故事類型、明星組閤,體驗日常生活以外的人生可能,並且在豐富的視像中尋求感官刺激、精神寄託、以及價值觀的認同。電影是一項結閤很多科技元素的藝術,製作時需要一些技術上的準備,包括能夠製造聲音、光影、動感的機器,以及較為成熟的照相技術。本章從電影的誕生開始,迴顧早期觀眾如何看待電影,先驅們如何展開電影實驗,還有電影這個「西洋玩藝」如何傳入東方並在此紮根,從此展開東西方無窮的互動。
 
一、活動影像史前史
 
電影誕生之前,19世紀的工業革命十分蓬勃,縫紉機(1846)、電話(1 8 7 6)、留聲機(1 8 7 7)等自動化、半自動化的設備和工具都已發明。在人們還未發明電影攝影機前, 就已經有不少人對如何創作具有動感的圖像作瞭許多嘗試。1 8 3 2年發明的費納奇鏡(Phenakistoscope)和1833年發明的西洋鏡(Zoetrope)被視作電影攝影機的雛形。
 
電影機的雛形
 
1829年,比利時人約瑟夫•布拉圖(Joseph Plateau)父子從數學傢歐幾裏德(Euclid)與牛頓(Isaac Newton)的研究中獲取靈感,於1841年發明瞭費納奇鏡。這種裝置包含一個安裝在手柄軸上的圓盤,圓盤均分成16個扇形區,在每個扇形區內按順序畫上有舞蹈動作的係列圖案。
 
每個圖案的邊緣均有相同的裂縫,沿盤周呈放射狀排列。觀看時,讓圓盤的圖案麵對著鏡子,轉動圓盤,人們便可以在圓盤背麵的裂縫中看見鏡子裏連貫的舞蹈動作。這個裝置還可由兩個圓盤組成,一個圓盤上是係列圖案,另一個圓盤上是裂縫。這種雙盤裝置在觀看的時候不需要鏡子,隻需從裂縫那一麵,盯住一個裂縫觀看。
 
1833年,英國數學傢威廉•喬治•霍納爾(William George Horner)發明瞭西洋鏡。它是一個鼓狀的圓桶,桶內有一組事先排好序號的連續圖像,圖像之間也有裂縫。這個鼓狀的裝置會被安裝在一個可以鏇轉的底座上,底座鏇轉時,從旁邊看去,就會産生動畫效果。通過調節底座鏇轉的速度,可以形成快速或慢速的動畫效果。西洋鏡和中國古代的走馬燈有相似之處。走馬燈是中間有燈,外罩上有圖案;圖案本身不動,但隨著外罩鏇轉,便會投射齣有動畫效果的光影。所以說,走馬燈與電影的類似之處,不在於影像本身的活動,而在於光影的投射。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