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3年,英國數學傢威廉•喬治•霍納爾(William George Horner)發明瞭西洋鏡。它是一個鼓狀的圓桶,桶內有一組事先排好序號的連續圖像,圖像之間也有裂縫。這個鼓狀的裝置會被安裝在一個可以鏇轉的底座上,底座鏇轉時,從旁邊看去,就會産生動畫效果。通過調節底座鏇轉的速度,可以形成快速或慢速的動畫效果。西洋鏡和中國古代的走馬燈有相似之處。走馬燈是中間有燈,外罩上有圖案;圖案本身不動,但隨著外罩鏇轉,便會投射齣有動畫效果的光影。所以說,走馬燈與電影的類似之處,不在於影像本身的活動,而在於光影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