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趟比好玩还好吃,比好吃更好看的旅程!
★王浩一继《小吃研究所》后,漫行全台湾,慢食力作!
★27座小镇,100家店铺推荐,吃记忆,吃人情
★最详尽的店家资讯情报,文化食旅,立刻上路 「我阅读台湾小镇方式是不同的、有趣的也是幸福的,走在美食足迹上,探索台湾的食物历史与美食文化……我以为,食物文化的层层叠叠与改变过去、创新未来,这件民生大事需要被记录。」—王浩一
他记录山丘、河流、平原与人的流动,不同美食像缤纷的花开;
他用小镇风土取悦味蕾,让十只手指、脚趾通通快乐地动起来!
王浩一继畅销作品《小吃研究所》后,对台湾食物文化的起源与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追寻。他走出府城,行遍全台,像是一张张打开岛屿的复写纸,从而找出不为人知的文化痕迹。美食故事失佚的,寻找出来;美食传说不详的,挖掘出来;美食典故混乱的,爬梳出来。他用味蕾来阅读台湾小镇,用筷子书写与壮游,并彩绘出土地的丰富层次。
◆王浩一旅食小镇精选 【四代传承豆腐老店,充满浓浓人情味】
「锦兴豆腐店」是新埔小镇的骄傲,四代老店除了生产嫩白软绵、豆香四溢的豆腐,还大方分享压豆腐流出来的豆腐水,豆腐水适合当天然的碗盘洗洁剂(因为含有硷),许多熟门熟路的新埔人,至今常常到锦兴取用豆腐水。看到门口的那只人情味桶子,店家以管子接引出来,盛装着压豆腐残流出来的水,方便自由任意取用。古味,却是有韵。
【通宵「煎包武林」始末,不可不知】
关于「通霄煎包武林」始末,最早,通霄第一家煎包张家,在菜市场里独家贩售。后来庙口多了竞争者邱家煎包,几年后邱家搬到现址,而市场内的张家改卖水饺,退出煎包武林。仅剩的邱家煎包,后来面临新的竞争者:王家煎包在妈祖庙庙口开了店面。而原来邱家的庙口地点则冒出来了赖家煎包,加入煎包武林行列……
【有一棵香蕉树,卖的是美味香菇肉羹】
位于后里的「香蕉树」,店名由来,网路流传一个版本:以前没有店名,只见招牌就写着「肉羹面」三字,但在两侧多画了两株对称的香蕉树图案补白。大家在口耳相传美食之际,讲不出店名,只能形容「招牌旁边有画两株香蕉树的那家啦!」久之,讲「香蕉树」,大家都知道是哪家肉羹面了。
【在「赤牛面」老店,你吃不到牛肉】
二林的「赤牛面」卖的不是牛肉面。这丬老店第一代汤面大师傅廖全得,外号「赤牛仔伯」,面摊所以得名,时间久远,当地老饕没有悬念,知道这是一间汤面店。外地人则傻傻搞不清楚。此家面食,早年曾被誉为「台湾三大名面」,与府城的度小月担仔面、彰化的猫鼠面齐名,可见其崇高的「江湖地位」。
【「蚵仔嗲」、「扣仔嗲」都是好嗲】
「扣仔嗲」名称特别,是南投、草屯地区对于蚵仔嗲特有的称唿。走过的那么多小镇,有六十年以上蚵嗲老店,而且非靠海地方的员林、麻豆、南投、草屯、竹山等等,他们的共通点:「这些喜欢吃蚵仔,都是有钱的小镇」。我在不滨海的草屯小镇树下享受百公里外的「海上牛奶」蚵仔,多看到了一道先民的美食路径。
【豪华全笋大餐,甘鲜醇腴】
因为圣婴现象,冬春季节交接显得混乱,所以清明南投竹山依然有「冬笋、春笋、麻竹笋」汤品大合唱,这是大地的恩宠,全部切成适口大小,入口后让味蕾享受三种迥然美味,冬笋厚实沉郁的笋香,优雅大气;春笋爽脆轻巧的甜韵,微爆青春;麻竹笋高纤口感的耽溺,颦齿生鲜。加了蒜苗的大骨汤头,甘鲜醇腴。
—更多王浩一旅食小镇之旅,精采百分百!
名人推荐 ★刘克襄(作家)林彦辉(公视浩克慢游节目制作人)联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