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长序
生命之美
知命 认命 运命 养命 真正圆满之美的人生,不是平淡单调的顺利与幸福,
而是能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
充分拥有人生的历练所形成的美丽光芒。
回想这本书的诞生之初,是我与作家钟文音小姐会面时,看着南侨历来的照片兴起的想法,因此有了这本以企业之美为主体的书。
南侨的美学,是人与组织所形成的价值观,投射在执行流程,其中又以领导人与其团队为关键,并决定企业的命脉。以企业文化为核心书写,作家钟文音小姐从一块肥皂写起,她说南侨的美,一定要从这块经典永恆的水晶肥皂写起,接着逐步带出影响的经典,包括领导人的生活与思想,南侨干部执行者的理念与实践,逐步带到南侨产品与行销、独佔价值与利基市场、建筑生产硬体、饮食美学与在地化、海外发展与社会责任等等,建构了支撑南侨企业美学的全面性观照。展现南侨美学除了有形而上的哲学思想传承,还有形而下的硬体与实践功夫,透过钟文音小姐的笔墨,我彷彿也跟着文字,重新看见南侨光阴的故事,看见老会长父亲的身影,也看见整个南侨一点一滴的隐形之美。
美学需要时间的养成,企业文化美学亦然。美学对于未来企业的经营深具关键影响力,是因为美学是人文思想的展现,和企业生存哲思的体现。南侨美学具有深度的弹性,能灵活地应用在软硬体之间,与时俱进却又保有自己不变的核心价值,此价值因而能投射在员工与企业文化中,处处透现南侨人独有的文化底蕴,与企业文化的发展模式。
为此南侨永续经营的传承之美,尽在其中。而永续经营,是我对父亲临终悬念的承诺。这句话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承诺的力量之美,一个是永续经营的价值之美。承诺是一种责任,是不畏艰难也要达成的君子之德。
这承诺的养成是怎么来的?首先得回顾到我的祖父年代,打从我的祖父开始,我的家族就有了这样的基因存在了。我的祖父陈光郁是怎么做到他该履行的承诺呢 ?就如钟文音小姐在书中所写的,到外地闯天下的祖父虽远至他方,却总是承诺祖母每四年必定返乡,他做到了承诺照顾一家大小,他做到了承诺繁荣家业,他做到了承诺回馈地方邻里教育。到了我的父亲也是如此,因此到了我的手里,我也依然如此。
第二是如何达到永续经营的永恆价值?我以为永续经营是个不变的价值,但建立在这个不变价值的根基上,却必须植栽懂得如何变化的枝枝叶叶。因为随着时局情势与竞争对象的不同,还有组织大小所产生的差异,企业必须具备知变、求变、应变的灵活能力。也就是说企业的理念与价值是不变的,就好比企业的根,而根部上面要能开枝散叶,则必须具备变化的能力。
此即我说的「求变是为了不变」。这有点像佛家说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变化是为了初心不变,调整反而是为了符合当初订下的价值。我也曾说过「我的习惯就是没有习惯,常打破常规来思考。」这句话就是心必须很开放,不会拘泥也不会强求,能放诸四海,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不会被自己和外物外境所限制住。永续经营既然是南侨经营的不变价值,要拥有这个不变的长远价值,则必须要有审度时势的知变、求变、应变的能力。不变不是死抱着没有变化的思维,恰恰相反的是「求变是为了不变」。
企业要长青,除了本身的核心价值确立与使命感驱使之外,要有变通的适应能力。这是我多年的企业经营心得,这也是南侨经历时光无情汰换,却能日新月异的思维。南侨走了超过一甲子的时光,也就是因为一直能站在时代的浪头上,领先眺望时代的未来变化,在既有价值下,以弹性灵活的方法,才能抵达「不变」的永恆价值,也就是永续经营。
知变 求变 应变 不变
知变、求变、应变、不变,这使我想到我所走过的时代,我所经历的生命历程,作为一个企业集团之首,我的个人生命早已和南侨画上等号,而为了达到永续经营的永恆目标,我常说自己的身体早已不是由我管的,而是交由别人来託管了。
我的父亲陈其志常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圭臬,天也即是命也,自强不息也是永续循环之意,我从小就在这样的薰陶中,形塑了我的人生观。近八十岁的人却永不退休,这也许也是来自于我的家族血脉吧。命运在百年前就启动了关键时刻,从祖父远至南洋、菲律宾等地发展后,接着他把我的二伯父与三伯父带到他方学习,因我的父亲是老么,他们就让他回到大陆家乡读书,这就是我的命运源头。祖父一生对自己有着使命感、责任感,这影响到我父亲,也渗透到我的血液基因里,这成了我家族的一种人格特质。
因此回顾一个永续经营的企业是怎么来的?永续经营的企业应该要做到哪些事呢 ?最基本的就是要了解企业的命脉,也就是中国人说的「知命」,我父亲重视的「天行健」。
我的家族从祖父开始,彷彿「知命、认命、运命、养命」的哲思就在传承的血液里流动了。在钟小姐所写的〈传承之美〉的单元里,有提到从祖父陈光郁到我父亲的传承故事。我读着也彷彿回到了童年的大宅院,那个有着祖母疼爱的鼓浪屿花园,充满故事的年代。
知命就个人而言就是知道自己命定的路,就南侨企业而言,就是知道自己经营的范围。认命就个人而言是接受这样的责任,不会有任何怨言。就南侨企业而言,是好好经营自己所属的行业,而不会去羡慕别人的行业。运命就是有能力选择时,要好好选择,不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中。就南侨企业而言,运命就是与命奋斗,和企业为合一的生命共同体,因此理念,于今已经
茁壮发展且形成企业文化的底蕴了。养命就个人生命而言,就是温养、保养。就企业而言就是将此成果历程与心得和更多人分享,尽到社会责任之美。如此,我个人的天命有朝终止时,企业命脉依然得以持续流动,此即养命。养命所抵达的终点就是美感心法,追求而致的美,就是一种个体与企业体彼此激荡之后的充分发挥,一种圆融,一种圆满的美。圆满就像一个小回圈,是由许多的段落与段落悬接而成,从小圆满到大圆满,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圆满的美是起点,美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种圆满的境界,一种充分发挥自己所达到的美好心境。
全球化的放射网状
圆满的美,一如南侨全球化放射轴线所形成的圆弧之美。就像南侨早在二十多年前就佈局的东协,还有今年(2016)南侨在中国二十周年了。南侨在每个地方的经营,也都是建立在永续的价值。永续是一种时间概念,追求永恆,挑战时间的无情流变,因此永续经营必须在源头时就谨慎选择,在过程时则随着时局,能有知变、求变、应变能力。台湾企业一直被认为是游牧民族,而我当初去泰国时,我的人生哲学则是告诉我,南侨要在那个地方百年。
当近来泰国热使得许多房产或者其他行业向上勃发时,南侨仍不改初衷,依然默默耕耘,知命、认命、运命地「养」着企业的「命」脉。
南侨今年从泰国回销台湾的小厨师顶级速食面,中国南侨上海金山厂建厂,这座美学经典再现的厂房,改写了工厂美学史,南侨也开始在日本生根,打造钻石级的旅馆与点水楼……南侨美学之书值此时刻出版,如作家钟文音所言,每个企业事业部于南侨就有如千江万水汇于大海,有如所有星辰折射着银河体系,南侨的每个小行星,在全球地图上发亮,这就是永续经营,这就是一个企业经历知命、认命、运命的养命历程。
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聪明,其实那正是我缺乏的。我只是认为往对的方向走,往对的事去做,这就对了。对了,就不会有错了。只要是对的价值、对的方向与对的事情,那就要坚持下去,之后遇到难关就找出问题,克服困难、调整步伐、全力以赴、耐心等待、合作无间……那么有朝一日,终有欢喜收成的时光来临。我相信一件事情执着久了,也就有了执着自身所散发出的动人魅力。
南侨的硬实力与软实力之美
本书作者钟文音小姐除了对文学热爱之外,又兼及摄影与绘画,她除了是我淡江大学的小学妹之外,她也曾到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与纽约艺术联盟学习绘画,对于美学有她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观点,能邀请她和与时俱进的南侨一起走过最灿烂的企业旅程,我个人当然是非常的赞许。
加上和钟文音小姐的合作其来有自,之前已有《乌龙面王国传奇》一书的出版,书中的〈乌龙面之旅〉一文且被收录在诗人与美食家焦桐 2014年所编选的《2013饮食文选》。此回她和南侨企业能再续情缘,实属难得,因缘甚深。
在这本书里,所展现的南侨企业之美,在硬实力上包括建筑、设计、生产厂房等硬美学,软实力则包括南侨人的人生之美与企业文化之美,涵盖经典、传承、企业文化、服务行销美学、独佔思想美学、饮食美学等等。本书探访的层面,从企业文化出发,由外到内,举凡和南侨企业文化与美学相关,作者皆一一走访拍摄,寻找相关文化源头与脉络,还原企业时空,再现文化肌理,观照微物细节,谱出了南侨各种美的面向。在南侨企业美学的时光巨厦里,借由本书不同区域的书写,完成南侨多年美学的源头与精髓探访,彷彿我也一起追忆了南侨企业的美学时光。
美学是一种文化,是南侨众多企业文化的表征。美学对于南侨的意义是从企业的理念、经营目标、建立的共识、形成的策略、执行的方法、消费者所建立的关系,这整个过程与流程的完美设计,还得要有团队的执行,因此南侨人常提到的就是南侨团队之美,人是南侨最重要的资产与载体,因为行之久远,因此不论南侨人或是南侨建筑与餐饮等等,一看就有南侨风格,亦即南侨美学已然形塑,且为社会人心所认知。
这本书的出版我与有荣焉,也体认到只有书写才能让传承延续。南侨一向重视出版,因为书写才能纪录存在,才能再现不同时代的企业精神与思维体系。我一向珍惜与重视公司与自己的历史,因为从过去的历史可以看见自己与公司的现在与未来。这也是书写的价值与出版的意义。
一条人烟稀少的路 成就圆满的美
身为南侨集团会长,南侨企业的领导人,我在此特别感谢南侨每位员工的兢兢业业,在学习组织文化里,发挥职人的负责精神,各事业单位的努力与合作无间的精神,企业干部审度时势的知变与求变精神,发挥「求变才能不变」的弹性活力,使南侨企业能日新月异、独领风骚,在利基市场上领先群伦,走在一条人烟稀少的经营之路,缔造唯一美学。
钟文音小姐引用美国诗人罗伯特的诗句:因为走上一条人烟稀少之路,使得日后都变得不一样了。南侨确实走上一条人烟稀少之路,因此日后发展也不一样了。利基市场是有如细小针尖的缝隙市场,作家甚至用「站在针尖上跳舞的天使」来形容南侨企业,我个人读了真是十分感动,为南侨人喝采。
身为企业之首,当然深知每个管理者与螺丝钉的重要,因此由衷感谢旗下麾将配合钟文音小姐的採访,战将们无所不谈,他们将多年在南侨体验到的企业之美以及工作心得,化为人生体验与思想哲学之美,无私地分享给广大的读者。读者虽读到一本关于南侨企业之美的书,但隐形里却获得了无数人的生命故事与学习经验的传承,我想这也是本书暗藏的意义核心之所在。
再次,感谢每个南侨人,每个喜爱南侨企业的客户们与无数的消费者。然因书籍篇幅之限,以致无法一一让作者尽述,然我相信身为南侨人的荣光,早已隐藏在其中了。此书出版是南侨企业的一大盛事,欣逢南侨中国二十年,此书出版意义非凡。在此,我也深深感谢家人与朋友们,感谢生命所经历的这一切,感谢南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祝福大家,祝福南侨。拥有圆满的美。
南侨企业的美学历程-南侨集团会长 陈飞龙
撰稿者序
工业主义下的抒情诗人 展现抵达圆满之美的历程,
就好像是画家在空白画布上的每道刻痕,
因为认真,因为智慧,最后造就一幅不朽的名作。
我曾经在俄罗斯之美时,写这个国家的建筑,彷彿告诉来者:我要在此千年。南侨这个老牌企业于我,也有这样闪亮的永恆味道。
和南侨集团会长在南侨餐厅潮江燕见面时的情景,至今犹然历历在目,而时光已然飞逝,两年光阴彷彿才昨日而已,这本书俨然已从一颗种子蔚为一座花园。而追溯起我和南侨会长陈飞龙的认识,则更可往前推至当初为了写俄式文化之美,而去採访他的片段了。时间说来也有七八年了,在我心中,他不仅是我淡江可敬的学长,也是我人生的前辈,更是领我探究企业的智慧发光体。
在那次的碰面里,陈飞龙会长要其员工将南侨历年的建筑、厂房、创新产品、设计、学习型组织、南侨人的故事、领导人的风格、文化理念、饮食风尚、顾问式行销之美、服务心法、未来发展等图片与资料分享给我观看时,我早已深深认同南侨多年的耕耘足迹,心想着南侨是一本巨大的台湾企业发展史,本身集结着丰富的企业文化之美,如能从企业文化与思维观点来书写企业之美,可以说是企业书写的另类典范,放眼书市企业书籍虽多,但纯以企业之美为书写观点的却并不多,而我认为企业文化之美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隐形价值与隐形竞争力。
南侨战将之一周明芬曾对我说,南侨找我这样的「品牌」来书写南侨企业,就代表南侨对于品牌与涵养的重视。深知这句话背后的意义,明白南侨重视品牌,而作者当然是品牌之一,因此我非常感谢南侨的看重,虽然我对企业书写并不熟悉,但我花时间了解,且面面俱到,不敢有所含煳,尽量搜罗南侨的各个面向,同时与许多的南侨主要干部花费了许多时间的採访,并到南侨餐厅的食材端,也就是嘉义平原採访在地农人渔民等,这对我而言,彷彿是社会学家在进行田调,过程辛苦,却极有意义,因为我深深理解一个大企业的影响力是无远弗届,影响民生深远。何况是南侨这样的大企业,因此这本书的书写,有其永恆的价值性。
从台湾到全球的旅程
两年来,我个人花了很多时间走访南侨各个事业单位,从日本、泰国、中国等地的南侨,都有我的足迹,常常在短时间里参观许多的厂房。有一回我去广州厂,三天都没有离开广州厂,每天就是饭店与厂房,南侨广州厂之外的广州长什么样子,有什么景点,我都没有时间去。我当时笑说连自己都快变成南侨人了,而南侨人是什么样子?在我的这本书里,我採访了超过十个人以上的南侨主力干部,读者可以见到我经常反复出现的字眼是:以人为本,学习组织,团队价值,不畏困难的精神。
一如陈飞龙会长常说的:「只要是对的就要全力去做,只要是值得等待的就要等待。」当然他也曾说只要是人都有可能犯错,但正视错误也是一种智慧的成长与经验的累积,只是要不二过。连问事情五次的WHY? 针对根本原因,才能一劳永逸。他教导我观察一个企业领导者,在面对问题时的思维与做法,一个领导者必须能够真正面对问题核心,从解决问题的本质性下手,然后不断地追问与找出根本,斩草除根。连问五次的为什么,有助于避免掉入想当然尔的常见迷思。也因此我在採访时,也常听见南侨人如此地反覆告诉我,他们大胆又谨慎的思维体系,即建构在不断追问问题本质的能力上。
我从南侨人身上学到很多差异化思维与努力精神,南侨人做一件事,都是着眼于长远的眼光来经营,总是能从无生有,从小鸡养成金鸡母,从小猴子变成大金刚。他们所走的是人烟稀少之路,因此也常无前例可循,但精神就是「只要是对的就努力去做,试到成功为止」。南侨人要沉得住气,还要有格调,即说即做之外,我也看到干部的判断与决策思维,团队合作无间所达阵的目标。
陈飞龙举一个例子说明团队精神这件事,他说起去南侨广州厂现址勘查时,就觉得那块地很好,环境很合适,接着他就交办任务,说这里要盖南侨广州厂,打造一座结合油脂博物馆与工厂的厂房,之后他再去广州厂就是去开幕剪綵了。
企业组织必须灵活、行动导向、重视人的价值、满足客户需求、坚持做内行与企业相通的事,诸此种种,简直是书写不尽。陈飞龙相信人的价值,给他对的人,他就可以成功经营,而每个南侨干部在南侨学习组织里也都像是海绵,不断地淬炼自己,打造自己,教导与学习并进,与企业凝结成生命共同体,而每个人的故事也都像是一本生命书,可惜採访时间与篇幅有限,千言万语,也只是他们人生大海的一滴小水滴。
南侨人还包括南侨的原料端与客户,因此我拜访了南侨在上海的油脂用户端,许多面包店,还亲自到嘉南平原,採访在地小农与渔民等,将南侨集团旗下的点水楼餐厅原料端,摊开在读者面前,亲自进行一趟又一趟的在地小旅行,我发现爱用南侨产品的客户,都是非常重视品质的业者,而提供给南侨食材的原料端,也都是自我要求甚深的耕耘者,诸此种种,都是让我书写南侨企业美学的后盾。
我在这本书里,为南侨注入更多的新观点,赋予作品丰富的生命力与独特的美学观,追索关于南侨企业之美的历史。可以说是创书写企业史的另类观点。
有别于上回书写南侨《乌龙面的传奇》架构于「被动式」的採访,这回的企业美学书则展现更多「主动式」的南侨企业文化脉络追索与研读,以及全面性的南侨文化浸淫。从一开始以企业之美为书写主体的美学发想念头、南侨企业史的资料搜集、关键干部的採访、台湾嘉义在地小农渔民的拜访、抵达泰国、中国(上海、金山、广州、天津)、日本等据点的採访与摄影,我注入个人的观察,与南侨文化源头的追寻研究,因地理空间扩大,故本书所费的时间亦增。
本书以南侨作为企业之美的个案探访,解析南侨的美学心法。我发现儒商之道是南侨企业领导人的特点,进而我从这儒商之道,扩及到整个南侨企业的文化肌理,并以南侨重要核心干部作为採访对象,从南侨人身上发现企业文化与精神在他们身上烙印的痕迹,从而挖掘他们人生的历练之美与哲思之美。〈美之人物〉就像一则则南侨人诗篇,他们被我浓缩成南侨的几个不同面向与象征,有的集结感性与理性,有的是微缩的南侨史,有的是食安地图的延伸,有的是产品研发的操盘手,有的是行销心法的传递者……我写他们在南侨的人生与企业故事,有如读到一篇篇的人生美学。
这让我想起德国作家班雅明所写的一本书:《发达资本主义时代下的抒情诗人》,而南侨人在我眼里,就像是工业主义下的抒情诗人。
与时人弹不同调
诚然美是主观的,美是抽象,但美也是共感结构的一环。有人常很抽象地说,这好漂亮,这很美。或者诉诸感觉的语气说,这很有味道。再细分一点可能会说,这有一种文学的味道,这有一种艺术气息。由此我们可见到美与感觉的深厚关系,美感牵涉到整个背后的思想与精神领域。南侨走的是一条人烟稀少的路。敢择人烟稀少之路,敢与时
人弹不同调,这或许是艺术家才有的思考。因为作为一个企业,消费端与获利端决定生死,带路人必须非常有自信、有智慧,才能坚定地往人烟稀少之路走。同时走这样的路,还要禁得起漫长的等待,且这等待就有如穿越黑暗隧道,还得确定出了隧道是一片风和日丽。
南侨总是从人烟稀少的路,去透现被人的眼睛所掩盖的美,南侨走的是一条奇花异草的美感异质经验,但植栽这奇花异草的土地,却又是我们集体熟知的同质共感结构。
因此诉说南侨之美,一切得从南侨传承之美谈起,从台湾人集体生活记忆的经典水晶肥皂谈起,从人谈起,从故事谈起,从文化理念谈起,从创造物品的哲思谈起,从企业对环境的想法谈起……就这样,我走访了南侨旗下所有的厂房与餐饮所在地,有时听听人物说法,有时自己一个人跑去悄悄感受体验。
我发现,南侨之美,确实是其来有自,不同凡响。
我们每天闪过无数对美与丑的感官念头,但因抽象感觉,因此很少人有机会将审美历程写下,或者将自我的感官开发描述出来,或者把抽象的感觉具体化与秩序化,美学书写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以一个企业为观察主体,因此这本书不免要从头提及南侨的历史,同时解析企业文化与领导人的特质,为的是回归美学与美感经验,有其历史根源,美学来自经典与传承的文化本身,而文化主体即是人。故环绕着「南侨人」的书写,从人身上挖掘美,这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兴趣的视角,因为写小说的我常直奔人物而去,喜欢听故事,从故事可以看见时间的轨迹、成长的脉络。
取舍的美学
我常想起陈飞龙会长告诉我的一句话,他从父亲身上学到的危机意识:「原来通通都不要了,也是一种决定。」、「割舍一些东西才能获得一些东西。」我也看见南侨团队为何可以在关键时刻做出最好与最重要的决定,因为他们在组织里,早已养成凡事都要「思考一下」的习惯。
「很多的选择看似是一时的,但其实都是一个人日复一日养成的训练所反射出来的,此训练养成愈是完善,其决定的开关愈是可以很快按下,且异常的精准。」我牢记着陈飞龙学长的思维心法。也记着南侨人的成功心法:「传统企业要回春,日日春的关键是创新。但创新要从洞察开始,透过有系统地学习,让创新有方向可循。」独佔美学是我觉得南侨最独特之处,在有如站在针尖之小的市场上,竟能旋转身手地跳舞,做出唯一且第一,满足还没有被满足的区块,此即是有着见人所未见的独特眼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非常有定力的取舍之心。让我写下:「南侨的文化是传承,而非传统。传统是一种作法,是过去某个时代的产物,而传承是一种观念,南侨追求美丽、健康的生活,关心
公众事务。作法可以因应时代而有所调整与不同,但观念与精神则是一致。」
同时我也深深体认到陈飞龙会长曾告诉我的,绝不能自满与故步自封,因为企业要永续经营,就得不断地克服困难,随着时代的巨轮前进,永不止息。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对自己与被交办的事情不能懈怠,要做唯一与第一,就必须挑战自己。
我曾观察到一般人多只注意在面对一项新事业的投资时,若迟迟无法回收得设下「停损点」,好做即时止血的决定等等。然而我发现对陈飞龙会长而言,他看事情的角度往往与别人不同,他常打破常规思考,且常看别人所未见,观察事情会从正反面思考。举例来说,当新事业成功之后,如何事先预见经营环境的变化,洞悉「满足点」在哪里则更重要。他曾告诉我,在市场由盛转衰之前,必须能见好就收,持盈保泰,不让企业老化,甚至遭到拖累,这就是要能「知变、求变、应变」,以达永续经营的「不变」。设立「满足点」,是因为要随时注意环境的变化,如此才能持续发展而不会自满,这也是一种当断立断的取舍美学。
南侨注重品质第一,因为相信好的产品本身就是品牌的保证,品牌就好比声名,一个永恆的亮点。好的产品,自身就是最有力的行销。而我与南侨,这两个品牌的合作,其实也已暗喻这本书的隐形之美了。在此,我由衷诚挚地感谢陈飞龙会长,给我这个书写南侨企业文化的机会,也感谢受访的南侨人与南侨客户们,这趟书写旅程,其实是我个人的一趟学习之旅,我获得无数的人生体验。因为这本书不只是南侨心法的大公开,更是其他企业学习的取经之宝,也是企业之美的历程与沉思,一本工作哲学之书。
我曾问陈飞龙会长对于美的定义,他说美是一种充分历练的过程,所达致的圆满之美。为此我深深地感动着,这美的历程,恍如时光所折射出的历历刻痕,也像是我在画布上的一笔一画,每个历程都值得书写,因为认真,因为努力,因为生命不留白。
因此书名取自我和他的对谈:圆满之美。圆满是一个起点,因为小圆满之后有大圆满,大圆满之后还有更大的圆满……如宇宙星体般,生生不息。在此献上我的诚挚祝福。
站在针尖上跳舞的天使 -作家 钟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