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用药评估精选

病例用药评估精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药物治疗
  • 病例分析
  • 用药评估
  • 临床用药
  • 药物安全性
  • 合理用药
  • 药物不良反应
  • 处方分析
  • 药物警戒
  • 医学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优质医疗之核心价值中,「病人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用药安全」是最重要的一环。本人担任台北荣总药剂部主任职务,不断致力于推动各项强化病人用药安全之措施,且深刻体认到惟有强化药师之临床专业能力,才能达成病人及医疗人员对临床药事服务的高标准要求,故将「培育优秀临床药师」视为重要发展目标之一。本院推动临床药事服务已二十余年,近六年来在院方大力支持与全体药师努力之下蓬勃发展,我们组成了完整的临床药师团队,目前约40名专职临床药师,提供优质药事服务,包括执行住院病人查房、门诊跟诊服务、参与各科部之病例讨论会、依据实证提供即时用药谘询等,积极加入医疗团队,以确保处方合理性并防止用药疏失。此外并开创临床药师门诊、用药评估会诊制度、线上即时处方判读、进阶用药指导服务等,希望能精益求精、提供更多元化与更专业的药事服务,确保用药疗效与安全。

  无论是药学养成教育或毕业后的专业在职教育,临床经验的传承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病例用药评估精选」一书发行的主要目的在提供读者透过实际病例,使治疗经验得以传承,供药师执行临床业务精进能力之参考,亦可提供药学生补强临床经验。本书由台北荣总临床药师共同编写而成,集结了65个临床案例,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药合理性之病例探讨」,共44篇案例,包括唿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文中介绍疾病治疗趋势,评估病例用药是否适当或合于治疗准则;第二部分为「药物不良反应之案例探讨」,共21篇案例,阐述药品造成不良反应之机率、机转、预防及临床处置。由于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治疗疾病的观念与临床用药准则必然不断更新,且病人之病情严重度及共病症可能存有差异,因此提醒读者,本书案例探讨所提供之治疗建议请做为原则性参考,在医疗实务上仍需依个别病人之病情审慎判断、活化应用。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Part I 用药合理性之病例探讨
1 唿吸系统疾病  1
01 慢性阻塞性肺病之病例用药探讨  2
02 妊娠合併气喘急性恶化之病例用药探讨  12
03 唿吸刺激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之病例探讨  20

2 心血管系统疾病  25
04 ACEIs 应用于心衰竭之剂量探讨  26
05 β-Blockers用于心衰竭之病例探讨  32

3 内分泌系统疾病  41
06 甲状腺风暴之病例用药探讨  42
07 Diazoxide 在胰岛母细胞增生之应用  49
08 Sitagliptin 用于第二型糖尿病之病例探讨  58

4 肝胆胃肠系统疾病  65
09 非酒精性脂性肝炎之病例用药治疗  66
10 慢性C 型肝炎之病例用药探讨  72
11 部分胃切除病人铁剂补充之病例探讨  83

5 免疫系统疾病  91
12 狼疮肾炎之病例用药探讨  92
13 生物制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之病例探讨  100

6 神经系统疾病  109
14 抗癫痫药品是否增加精神异常症状之风险  110
15 创伤性脑损伤预防性投予抗癫痫药品之合理性探讨  117

7 癌症  125
16 卵巢癌之病例用药探讨  126
17 转移性大肠癌之病例用药探讨  133
18 乳癌病人更年期症状之病例用药探讨  140
19 进展性非小细胞肺癌之病例用药探讨  148
20 Pemetrexed 用于恶性肋膜间质细胞瘤之病例探讨  159

8 感染相关疾病  167
21 疥疮之病例用药探讨  168
22 细菌性脑膜炎之病例用药探讨  176
23 住院严重腹泻之病例用药探讨  182
24 加护病房念珠菌感染之病例用药探讨  189

9 器官移植  201
25 肾脏移植后糖尿病之病例用药探讨  202
26 心脏移植后血管病变之病例用药探讨  209
27 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之病例用药探讨  219
28 Statins 治疗心脏移植术后引起血脂异常之病例用药探讨  227
29 肾脏移植后伺机感染肺结核之病例用药探讨  236

10 精神疾病  243
30 猝睡症之病例用药探讨  244
31 难治型重郁症之病例用药探讨  251
32 双极性精神疾患之病例用药探讨  261
33 Tamoxifen 用于双极性精神疾患之病例探讨  269
34 孕妇使用安眠与抗忧郁剂之安全性探讨  275

11 其他  283
35 安胎之病例用药探讨  284
36 川崎氏症之病例用药探讨  292
37 威尔森氏症之病例用药探讨  300
38 急性间歇性紫质症之病例用药探讨  307
39 原发性血小板过多症之病例用药探讨  319
40 男性骨质疏松症之病例用药探讨  330
41 肉毒桿菌素用于慢性每日头痛之病例探讨  335
42 Spironolactone 用于痤疮之病例探讨  345
43 维生素D 缺乏引起低血钙之用药探讨  352
44 Ketamine 引起膀胱炎之病例用药探讨  361

Part II 药物不良反应之案例探讨
12 药物不良反应  369
45 疑似Allopurinol 引起史蒂文生氏-强生症候群  371
46 疑似Alprazolam 与Flunarizine 引起头痛  377
47 疑似Amiodarone 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  386
48 疑似Amiodarone 与Diltiazem 引起帕金森氏症  394
49 疑似Atorvastatin 引起肝炎与肌炎  400
50 疑似Bevacizumab 引起胃肠道穿孔  408
51 疑似Carbimazole 引起颗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414
52 疑似Cefoperazone 引起史蒂文生氏-强生症候群  420
53 疑似Clozapine 引起糖尿病酮酸中毒  426
54 疑似Clozapine 引起唾液分泌过多  433
55 疑似Dopamine致效剂引起强迫行为  441
56 疑似Heparin引起第二型血小板减少  448
57 疑似Hydroxychloroquine 引起毒性表皮坏死症  457
58 疑似Insulin 引起水肿  462
59 疑似Levodopa 引起舞蹈症  468
60 疑似Lansoprazole 引起头痛  475
61 疑似NSAIDs 引起类过敏反应  483
62 疑似Oxcarbazepine 引起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症候群  489
63 疑似Oxcarbazepine 引起史蒂文生氏-强生症候群  495
64 疑似Sirolimus 引起口腔溃疡…  502
65  疑似标靶药物Sunitinib 造成高血压  510
台北荣总常用频次与途径对照表  517
台北荣总常用检验数据参考值  521
索引  525
INDEX  531

 

图书序言



  随着时代进步,现今医疗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及跨领域团队合作照护,而药师的角色与功能亦随之变得更加多元化,早期主要为制药及调剂处方,演变至今则增加为以病人为中心的「药物治疗管理者(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 MTM)」,需提供各式临床药事服务,包括与医师共同照顾病人、评估处方合理性、提供医疗人员或民众用药谘询、提供病人专业用药指导等,讲求个人化、全方位且持续性的用药照顾,以确保病人用药疗效与安全,避免不合理处方(药品选用不当、剂量不当等)、药品不良反应、服药顺从性不佳等用药相关问题(drug related problem, DRP)。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病例用药评估精选》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用药智慧”的探索之旅。它以一种极为生动和深刻的方式,将药物评估的复杂性展现在我面前。书中精心挑选的案例,让我得以窥见临床医生在面对不同疾病和不同患者时,如何进行周全而严谨的用药决策。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评估”环节的重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而是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一种药物?这种选择背后的依据是什么?是否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书中对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不良反应的详细解读,为我构建了一个更完整的药物知识体系。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慢性病管理的案例,作者详细分析了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合并症以及生活方式,来选择最适合的药物组合,并且如何进行动态调整。这种系统性的评估和精细化的管理,让我看到了现代医学的科学性和人性化。此外,书中还对一些新兴的治疗技术和药物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这让我能够及时了解医学前沿的动态。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医学参考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科学、安全、有效用药的智慧启迪之作。

评分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病例用药评估精选》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药物手册,而是通过精心挑选的临床病例,展现了药物应用中的复杂性、个体化以及精妙之处。书中对每一个病例的剖析都十分详尽,从患者的主诉、体格检查,到各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再到鉴别诊断过程中的思考,都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而最令我着迷的,是书中对每一种药物选择的“理由”的深度挖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一类药物?为什么是这个剂量?这个药物是否适用于该患者的特定情况?是否存在更优的替代方案?它强调了循证医学证据在用药决策中的重要性,同时也突出了临床经验和个体化评估的价值。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讨论,以及如何识别和处理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在现代医学中,患者往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疗效降低甚至发生危险。本书通过具体的案例,教会读者如何审慎地评估药物组合的安全性,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用药评估不仅仅是医学知识的堆砌,更是一门需要智慧、经验和责任感的艺术。

评分

这本书所呈现的内容,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用药”认知的深度革新。《病例用药评估精选》并非一本简单罗列药物信息的书籍,而是以一种极其深入、系统的方式,展现了临床用药评估的精髓。书中的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次引人入胜的临床实践演练,作者通过对病例的层层剖析,将复杂的药物选择过程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评估”过程的详细阐述,它不仅仅是基于指南或教科书的机械套用,而是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个体差异,包括其既往病史、合并症、过敏史、药物相互作用风险,甚至是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模式。这一点让我对“个体化治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书中对于药物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不良反应的深入解读,都为我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复杂感染性疾病的病例,作者详细分析了不同抗生素的选择,以及如何根据药敏结果、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可能的耐药性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这种严谨的思维和周密的考量,让我由衷地感到钦佩。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对药物知识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评估”,如何以一种更科学、更审慎的态度来对待药物的使用。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它以一种极其务实的方式,填补了我之前在理解药物选择上的认知空白。《病例用药评估精选》这个书名,初听之下,似乎只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但实际阅读后,才发现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它以一个个鲜活的病例为载体,层层剥离出药物使用的复杂性与精妙之处。书中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案,更重要的是,它聚焦于“评估”二字,这正是我一直以来觉得在信息爆炸时代所缺乏的。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选择A药物而不是B药物?这种选择背后,有哪些充分的理由?是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还是考虑到了患者的特定生理状况?是权衡了疗效与副作用的利弊,还是预见了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用药的讨论,这部分内容对我而言尤为实用,因为我身边就有年迈的长辈需要特别的用药照顾。书中详细分析了这些特殊人群在药物代谢和排泄上的差异,以及可能增加的不良反应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这种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医学的温度和人文关怀。同时,书中还涉及到了药物经济学方面的考量,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如何选择更经济、更可持续的治疗方案,这对于当前医疗体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一次的用药决策,都应该是一场严谨的“评估”,而非简单的“执行”。

评分

作为一名对现代医学进展略有关注的普通读者,《病例用药评估精选》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视角。书中的案例分析,犹如一个个生动的教科书,将复杂的临床决策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一个病例的评估,都不仅仅停留在对疾病本身的认知,而是将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其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都纳入了考量之中。这使得用药评估不再是冰冷的科学计算,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关怀。例如,书中有一个案例,讨论了一位老年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在评估时,作者详细分析了该患者既往的出血史、消化道溃疡风险,以及其对出血的耐受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不同类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优劣势,最终给出了一个既能有效预防血栓,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出血风险的个体化方案。这种严谨而周全的评估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精选”用药,是建立在对患者深度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书中还对一些新兴的药物和治疗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并结合具体的病例,分析了这些新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挑战和机遇。这对于我了解前沿的医学进展,保持知识的更新,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参考书,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以人为本、科学严谨地进行疾病治疗的实践指南。

评分

我一直对医药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疾病治疗过程的书籍。《病例用药评估精选》这本书,可以说是满足了我一直以来对这类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医学文献的期待。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阐述,而是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将抽象的医学原理具体化、情境化。每一个案例的展开,都像是一场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从患者的初始症状开始,到层层递进的检查诊断,再到最终的治疗方案制定,都充满了逻辑性和说服力。让我尤其赞赏的是,作者在描述药物选择时,非常注重“为什么”这个环节。他不仅仅是告知“这个病人用了某某药”,而是深入解释了选择该药物的理由,包括但不限于:该药物的药理作用是否与疾病机制高度契合?是否考虑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症以及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是否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风险?以及,是否有其他更优的替代方案?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既有高度的专业性,又不失通俗易懂的讲解。我记得有一个关于慢性病患者多重用药的案例,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剂量、更换药物或者优化给药方案来降低风险,这对于很多长期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药物治疗并非简单的“对号入座”,而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不断权衡和优化的复杂过程。

评分

这是一本我近期偶然翻阅到的书,书名是《病例用药评估精选》。虽然我本身并非医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出于对健康信息的好奇以及身边有亲人长期需要药物治疗的缘故,我对这类书籍总会抱有一丝探索的兴趣。翻开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的案例分析,文字风格严谨且带有学术气息,但并非枯燥乏味。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每个病例的描述都非常细致,从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到具体的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再到诊断过程中的疑点和难点,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每一种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的理由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药物名称和剂量,而是深入探讨了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与患者个体情况(如年龄、肝肾功能、合并症等)的相互作用。作者似乎非常注重个体化用药的理念,这一点对于我这个普通读者来说,非常有启发性。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还详细讨论了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禁忌症,以及如何监测和处理这些不良反应。这种全面而深入的评估,让我对“用药”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地“吃药”,而是需要一个严谨、科学、个体化的过程。我感觉这本书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能够帮助他们提升用药决策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即使是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也能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疾病治疗和药物使用的重要知识,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安全用药”的深刻启迪。《病例用药评估精选》以一种极其实在和深入的方式,揭示了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奥秘。它并非简单地介绍药物的功效,而是聚焦于“评估”这一核心环节,带领读者领略药物选择背后的严谨逻辑和周密考量。我被书中对每一个病例的精细化分析所震撼。作者不仅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既往病史、合并症、肝肾功能,乃至其生活习惯和依从性,都纳入了药物评估的范畴。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估,让我深刻理解了“个体化”用药的真正含义,它远非“一人一方”那么简单。书中对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讨论,更是让我绷紧了“安全”这根弦。它详细列举了各种潜在的风险,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这对于避免药物滥用和减少医疗事故具有极高的价值。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老年患者的用药案例,作者详细分析了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以及多重用药可能带来的风险,并给出了优化方案,这对我身边年迈的长辈的用药指导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的用药,都应该是一场基于充分评估的“旅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指令”。

评分

《病例用药评估精选》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实践意义的医学宝典。它以一系列精心筛选的临床案例为载体,将药物评估的复杂性与艺术性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发现,书中的案例不仅涵盖了常见疾病,也涉及了一些疑难杂症,这使得这本书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作者在对每个病例进行用药评估时,都展现了极其严谨的态度。他不仅仅罗列了药物名称和剂量,而是深入探究了选择该药物的科学依据,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循证医学证据、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患者个体情况的综合考量。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用药评估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权衡和优化的过程。书中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讨论也十分详尽,它不仅列举了常见的副作用,还提供了如何预防、监测和处理这些不良反应的策略。这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对一些新兴的治疗理念和药物进行了探讨,例如精准用药、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治疗等,这使得这本书具有前瞻性,能够帮助读者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药物评估是一门需要深厚知识、丰富经验和高度责任感的科学。

评分

翻阅《病例用药评估精选》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挑战与智慧的临床决策场景之中。这本书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严谨的逻辑,将药物应用的复杂性描绘得淋漓尽致。它并没有提供简单的“食谱式”的用药指南,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病例,引领读者深入探究药物选择背后的逻辑和权衡。我发现,书中对于每个病例的评估,都极其细致入微。它不仅仅关注疾病的诊断,更深入剖析了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可能影响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各种因素,例如肝肾功能、年龄、性别、基因多态性,甚至是患者的依从性。这一点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它充分体现了“个体化”用药的理念。书中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讨论也十分到位,它详细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提供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和处理措施。这让我明白,药物治疗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一个需要持续监测和调整的过程。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药物经济学和药物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议题,使得用药评估更加全面和立体。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一次的用药决策,都应该是一次审慎的“评估”,而非简单的“指令”。它不仅是临床医生的宝贵财富,对于关注自身健康、希望更深入理解疾病治疗的普通读者而言,也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