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时速成!东大教授教你用得到的经济学

10小时速成!东大教授教你用得到的经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通俗经济学
  • 学习方法
  • 效率提升
  • 东大
  • 速成
  • 入门
  • 思维方式
  • 实用
  • 知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东大校园书店热卖第一名!推出至今回响不断,日本热卖超过210000本,持续好评热销中!
★东大生抢读、上班族拜读,无论个体经济学或总体经济学,每天30分钟,10小时就能全部搞懂!


  东西卖多少钱,是如何决定的?
  为何通膨反而有机会加薪?
  GDP和GNP有何不同?
  为何同一件物品,甲地和乙地会有不同价格?


  东大名誉教授井堀利宏,为让年轻人搞懂经济现况与对未来的演变未雨绸缪,着手将其在东大传授经济学22年的讲义,从供需曲线到赛局理论,从中挑选经济学科目中「一定要知道」且「绝对用得到」的20项主题,浓缩为任何人都能在10小时内,学到东大四年教的经济学课程。

  本书共分三大部,书中所介绍的经济学,是以「即将出社会的人应读、社会人士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养」为前提:

  ◆第一部告诉你个经、总经哪里不一样?
  如何用经济学证明「物以稀为贵」;为何时时注意机会成本的人才是真正精明?为何学好经济学,工作、生活都好用?

  ◆第二部进入个体经济学的世界,简单明快地解说需求与供给如何让个人达成交易?
  企业、家庭该如何採取行动才合理,以及市场失灵、垄断与寡占会造成什么样的问题?

  ◆第三部总体经济学部分,将告诉你失业、通膨是怎么发生的,电视新闻与报章常见到的GDP是什么意思,以及「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这说法到底是对还不对?

  上一堂变幸福的经济学!

  有些人误以为经济学是研究「钱」的学问,只是赚钱的手段。有些人认定完全自由竞争市场将造成弱肉强食的世界,是对处于劣势的弱者不屑一顾的冷漠。有些人甚至断定经济学家是以金钱衡量一切的冷血动物。

  其实,经济学是为了让人们变得「幸福」的学问。

  看完此书,不仅能搞懂经济学,财经新闻、国际大事,对你来说也不再是鸭子听雷,你会变得更有想法,更有个人观点。

  从买菜到投资理财、找工作,每天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选择与取舍,都是经济学。只要懂得用经济学思考,就能过得比别人好,并从此变得幸福(真心不骗)。

  东大校园书店店长辻谷寛太郎:「此书不仅将经济学基础浅显解说,也是训练自己培养经济学思维的好选择。」

  纪伊国屋书店新宿本店商业・人文书採购中里有里:「每当看到报章或新闻中出现经济学专有名词或播报经济新闻时,一有不懂的地方只要翻开这本书,似乎就能立刻豁然开朗。」

各界推荐

  中央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邱俊荣 审订、专文推荐

  东大校园书店店长 辻谷寛太郎  
  纪伊国屋书店新宿本店商业・人文书採购 中里有里 好评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井堀利宏


  前东京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学术成就丰富,被誉为日本财政学权威。

  目前为日本政策研究大学研究所教授。

  1952年生,冈山县出身。东京大学经济系毕,后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曾任东京都立大学经济学系助教授,大坂大学经济学系助教授、教授,大坂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1993起任东京大学经济学系助教授,一直到2015年任经济学系教授退休为止,总计在东大教授经济学22年之久。

  日本经济因负利率而使得人心惶惶,为了让日本年轻人搞懂经济现况与对未来的演变未雨绸缪,他着手将在东大传授经济学22年的讲义,浓缩为任何人都能在10小时内,学到东大四年教的经济学课程。在日本推出后热卖至今,不仅东大校园书店热卖第一名,也获得广大上班族好评。

  着作包括《你缴的税金,是这么被运用的》《财政重建无法拖延》《图解杂学  总体经济学》等

译者简介

陈昭蓉


  1978年生于台南。台湾师范大学数学系毕(辅修英语)。考取松下留日奖学金,取得东京工业大学经营工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台湾松下电器,现从事企管顾问及兼职翻译。

  译作包括《有钱人的口头禅,贫穷人的口头禅》《金钱与正义》《走向世界!哈佛、牛津教你如何锻鍊思考力》《经营战略全史》《你怎么卖,比你卖什么更重要》等。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幸福,是经济学的真义/邱俊荣
【前  言】  10小时学会大学四年的经济学

第一部  何谓经济学?──工作、生活都好用!
第1章  个体经济学和总体经济学

01 经济学到底是什么样的学问?
02 个经和总经,哪里不一样?
03 稀少性,决定你得付多少
04 机会成本:多留意就少吃亏

第二部  个体经济学──需求与供给,如何让个人达成交易?
第2章  个体经济学的基础

01 价格、需求、供给的关系
02 需求曲线:便宜就多买
03 供给曲线:价高就多生产
04 需求和供给弹性

第3章  消费者如何採取行动?
01 家庭的消费:怎么购物最合理?
02 所得效果:选择变多了
03 价格变化和替代效果

第4章  企业如何行动?
01 企业的目的
02 生产函数:增加劳力,反降低产量速度?
03 成本曲线:增产使成本也增高
04 利润最大化:企业的目标所在

第5章  市场机能和价格机制
01 完全竞争
02 价格由市场决定
03 拍卖商:调整价格让供需都满意
04 市场交易,大家都获利
05 资源分配效率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第6章  决定所得分配的机制
01生产要素的价格如何决定?
02 租金:从固定资产获取的收益
03 家户间所得的分配
04 重分配:为缩小贫富差距

第7章  垄断和法规
01 垄断企业的行动
02 垄断企业如何获取最大利润?
03 垄断程度高,赚越多
04 在不同市场的差别订价

第8章  寡占市场
01 寡占和双占
02 赛局理论
03 囚犯困境:合作还是背叛?
04 寡占联盟
05 重复赛局和通俗定理

第9章  外部性和市场失灵
01 市场失灵:无法达到竞争的效率
02 外部成本的内部化
03 寇斯定理
04 何谓公共财?

第10章  资讯不完整的世界
01 资讯不对称
02 道德风险
03 逆选择

第三部  总体经济学──失业、通膨,怎么发生的?
第11章  总体经济学的基础

01 总体经济学的世界
02 何谓GDP?
03 GDP不包括什么?
04 三面均等原则
05 物价指数

第12章  如何决定GDP?
01 需求和凯因斯经济学
02 凯因斯经济学:决定国民所得的机制
03 财货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

第13章  总体经济主体的行为
01 家庭的消费行为
02 企业的投资行为
03 政府的角色
04 政府的四种功能

第14章  财政政策
01 乘数效果: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02 总体经济的自动稳定机制
03 财政政策的IS-LM分析
04 财政赤字
05 发行国债:政府借钱,填补支出
06 国债由谁来还?

第15章  金融政策
01 货币的角色
02 金融:货币资金的融通
03 强力货币和信用创造
04 中央银行的角色
05 信用恐慌与金融秩序
06 对金融政策的主张

第16章  景气和失业
01 雇用和劳动市场均衡
02物价与雇用的相互关系
03 循环性与结构性失业
04 工时长原本是合理的?

第17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01 通货膨胀
02 通膨期望
03 良性通膨和恶性通膨
04 泡沫经济和经济泡沫化

第18章  经济成长
01 高度成长和成长减缓
02 成长模型和成长收敛
03 政府大小和经济成长率

第19章  国际经济
01 贸易利益
02 相对优势原则
03 国际收支和汇率
04 日圆涨跌的功过
05 经济整合和货币整合

第20章  总体经济政策
01 政策延迟的三种情况
02 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
03 政治景气循环理论
04 国民支持,才能成功拚经济

【结语】  请让自己过得更幸福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幸福,是经济学的真义


  虽然人们都身处在无可逃脱的经济环境中,但许多人将理解经济,特别是经济学,视为畏途。因为不但每日发生的经济议题多如牛毛、复杂难解,制式的经济学内容看起来也艰深繁复、难以亲近。也因此要写出一本深入浅出、范围完整、让多数人都能轻松体会经济与经济学的书,诚属不易。

  本书标榜在「10小时内学会大学四年教的经济学」,我教授经济学超过二十年,深知学生在学习经济学中可能面临的困难点,也得花许多时间釐清各种观念。但是在本书中,作者举重若轻、行云流水地处理完这些问题,令人佩服,对读者而言,透过本书来了解经济学与经济现象,实在是一种享受。

  经济学的学习最困难之处,在于其讨论、关心范围非常广博,必须釐清的概念很多,而近来经济学又非常强调数学工具的使用,致使人们常常难以有系统地体会经济学之美,遑论得心应手地用来分析周遭经济问题,即使是经济学科班出身的学生也常是如此。

  本书篇幅虽然不多,但从经济问题的起源,一直到近日最被关心的劳资问题、世代债务、全球经济整合、货币战争、泡沫经济,几乎所有重要的经济议题无一不被涵盖,而且还能涵括、比较各种不同学派观点与主张的异同。这种广博与功力,是许多制式经济学教科书都还做不到的。

  更重要的是,贯穿本书最重要的信念,就是「经济学的目的在于让人『幸福』!」这是许多学习经济学的人最容易迷失的基本信念。经济问题缘起于「资源有限、欲望无穷」,因此如何有效配置资源来达到人们最大的幸福感,本就是探讨经济学不可脱离的本质。然而,在现实中,我们讨论的经济离此远矣!

  举例而言,我们日日担心经济成长太少、投资太少、出口太少,彷彿这些数字都是越多越好,却忘了投资、出口都只是达到幸福的手段,而非目的,用经济成长来衡量福祉,也有许多盲点。致力追求这些数字,是会有所牺牲的,可能反而会使幸福减少。本书清楚告诉我们,贸易、投资固然有助于成长、幸福,但皆有其最适值,绝非越多越好,与我们日常在报端理解的大异其趣!

  我借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经济学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狼吞虎嚥不一定成事。这本书的深入浅出,正好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做为经济动物的你我,好好品味经济学之美。

中央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邱俊荣

前言

10小时学会大学四年的经济学


  我在东京大学经济学系和经济学研究所任教约二十年,主要教授学生经济学,本书是我针对经济学的初学者,重新整理上课内容后改写而成的。

  本书涵盖「个体经济学」与「总体经济学」当中「一定要知道」的二十项主题,每项主题只要花30分钟就能读完,所以只要花10小时,就能大致学到就读东京大学经济学系四年的课程内容。

  经济学是商业人士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我写这本书的原因,在于商业人士越来越需要知道「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电视、报纸每天都会谈到经济相关问题,大家应该每天都会看到「国家的GDP调高(降低)」「央行设定通膨目标」这类财经新闻,不过光只是听到这些资讯,并无法培养真正的经济涵养。 要了解某种经济动向代表什么意义,必须学习经济学的思考架构。

  经济学的思维,是「所有事物都取决于相对关系」。一件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关系。经济学没有永远不变、百分之百正确的答案,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正确答案。若是能习得经济学的思维,就能帮助大家正确理解世界的动向。

  经济学的前提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决定、选择对自己最合理而有利的行动,然后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预测世界动向。学会这种思考模式之后,举例来说,当我们看到政府要制定新法律,就能预测该法律会如何影响人民的行为、是否真能达到立法的用意。

  我在大学上课或外出演讲时,与第一次接触经济学的社会人士或学生谈话,总觉得好像许多人对经济学这门学问有所误会。有些人误以为经济学是研究「钱」的学问,只是赚钱的手段。有些人认定完全自由竞争市场机制将造成弱肉强食的世界,是对处于劣势的弱者不屑一顾的冷漠世界。有些人甚至断定经济学家是以金钱衡量一切的冷血动物。

  其实,经济学是为了让人们变得「幸福」的学问。人当然不会光靠有钱就得到幸福,但是有些东西的确得有了钱才能拥有。懂得善用市场机制,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富裕,比没有市场机制的社会更富庶(如旧苏联体制的计画经济社会)。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不认为只要GDP增加、人民变得有钱,世上的问题就会消失,毕竟已经有许多人致力于研究市场经济和经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思考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让我们开始进入第一堂课吧。 读完此书之后,我相信各位看新闻的观点、对工作的体会,都将变得有所不同。  
 

图书试读

1-3稀少性,决定你得付多少  

经济学很重视「稀少性」的观念。稀少性,代表社会必要性的程度。稀少性取决于「需求」和「供给」的相对大小。即使是大家都需要(需求很高)的东西,假如到处都有(供给充分),稀少性就会降低。

举例来说,人民生活绝对少不了水,但是,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卖自来水,每瓶1000日圆,想必会觉得很贵吧!不过,如果哪天你在沙漠迷了路,口干舌燥,即使要花1万日圆买一瓶水,你可能也愿意。实际上中东的石油出产国,水有时的确比石油更稀少。

东西的价格,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人们对财货/服务的评价越高,需求就会增加,导致价格上涨,成为新企业进入该财货市场的诱因,使该财货的供给增加。透过供需调整,让社会投入更多资源,生产必要性较高的财货和服务。

供给所需的「成本」,也会随着社会必要性而变化。如果需求量一直很大,不管花多少成本,都应该生产该财货。如果价格上涨,导致需求减少,代表价格上涨使得需求转移到其他财货。对社会来说,没有必要花费高成本生产该财货。

1-4 机会成本:多留意就少吃亏  

经济学也很重视成本的概念。成本代表进行经济行为时的损失。不管从事什么经济活动,当然都需要成本。

举例来说,家庭要消费(购物)的时候,必须以市场价格购入消费财。购入金额对家庭来说,就是消费行为造成的损失=成本。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时,为劳动、资本这些生产要素支付的金额(工资和利息),对企业来说就是成本。

还有另一种概念是机会成本,代表看不见的成本。举例来说,企业自己准备资本投资,既然是本来就已经准备好的资本,投资的时候看起来好像没有损失。然而,如果企业不把资本用于投资,改借给其他人,应该可以得到利息之类的报酬。本来有赚取收入的机会,却不好好利用,把资本用于其他地方,实际上等于放弃了原本可以得到的收入。

机会成本取决于经济主体的个别情况。举例来说,假设A先生和B先生分别为了当棒球裁判而请假一天不去上班,A先生本来每天可以赚1万日圆,B先生本来每天可以赚2万日圆,为了当裁判请假的机会成本分别是1万日圆和2万日圆,所以原本收入较高的B先生,他的机会成本就比较高。换句话说,如果当裁判的收入一样,机会成本越高的人越没有意愿当裁判。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