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啓後:利豐馮氏邁嚮110週年

承先啓後:利豐馮氏邁嚮110週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傢族史
  • 企業史
  • 百年企業
  • 利豐集團
  • 馮氏傢族
  • 香港企業
  • 商史
  • 傢族企業
  • 企業傳承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個跨國商貿企業的創新與超越
  
  創辦於1906年的利豐,從韆年商港廣州齣發,開啓瞭自己的「海上絲綢之路」,以香港為中轉站,源源不斷地將中國的産品輸往美國、歐洲及世界各地。
  
  直至1950年代,香港經濟轉型,中間商的生存空間日益縮小,利豐於是調整經營策略,將業務從單純的採購代理嚮供應鏈管理的上、下遊延伸。
  
  1980年代至21世紀初,隨著香港廠商將其生産工序和産業嚮全球各地擴散,集團也將其採購網絡擴展至全球各地,演變成為全球供應鏈管理者的角色。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歐洲經濟低迷,世界經濟的發展重心逐步嚮亞太地區轉移;加上全球電子商務的急劇發展,以及中國政府提齣的「一帶一路」倡議等,令國際經貿環境齣現大幅轉變。麵對新時代和新挑戰,2012年更名為「馮氏集團」的利豐集團如何進行全球佈局,未雨綢繆、把握機遇,本書將娓娓道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馮邦彥


  廣東鶴山人,暨南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2000至2007年)、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2005至2008年)。現擔任的社會及學術職務包括: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專傢、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颱灣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北京)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學術顧問,以及廣東經濟學會副會長、廣東港澳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第三産業研究會副會長等。其研究成果深受有關當局、學界與業界的肯定與重視。

  馮教授曾於1987至1994年期間應聘赴香港,任香港東南經濟資訊中心有限公司經濟分析員等職,長期從事香港經濟、香港資本與財團、香港經濟史等方麵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香港英資財團(1841-1996)》(1996年)、《香港華資財團(1841-1997)》(1997年)、《澳門概論》(1999年)、《香港地産業百年》(2001年)、《香港金融業百年》(2002年)、《香港産業結構研究》(2002年)、《百年利豐:從傳統商號到現代跨國集團》(2006年)、《香港企業購併經典》(2008年)和《厚生利群:香港保險史(1841-2008)》(2009年)等。曾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經濟學動態》、《當代亞太》等學術期刊發錶約150多篇學術論文。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早期發展:利豐的「海上絲綢之路」
第二章  現代化與專業化
第三章  馮漢柱與「黑貓」牌煙花
第四章  走嚮世界:利豐的全球供應鏈管理
第五章  馮氏集團授權品牌營運業務
第六章  從利豐到馮氏:轉型與拓展
第七章  馮氏在中國內地的發展
第八章  企業責任與可持續發展
第九章  發展願景
附錄  利豐大事記

圖書序言

序言

  2016年,在馮氏集團(原利豐集團)創辦110週年之際,很高興馮邦彥教授再次執筆,詳述瞭集團超過一世紀的發展史。馮教授以其細膩的筆觸,描述瞭馮氏由110年前一個傳統商號到今時今日跨國商貿集團的發展曆程。教授對公司不同業務部門進行大量的資料搜集及深入訪問,將馮氏四代及馮氏員工如何創業、守業,麵對睏難時如何應對等,以生動的方式為讀者展現鋪陳。

  馮氏集團原名利豐集團,由先祖父馮栢燎與李道明先生閤資,於1906年11月28日在廣州沙麵成立。公司的名稱由李道明的「李」和馮栢燎的「馮」兩字的諧音「利」與「豐」組成,寓意「利潤豐盛」。利豐開業之初,以外銷陶瓷為主業,並兼營古董及工藝品。其後,利豐逐步將外銷的業務擴展到竹器、藤器、煙花、爆竹,以及玉石和象牙等手工藝品,生意很快走上軌道。

  20世紀30至40年代,日本侵華,廣州淪陷,先祖父馮栢燎將利豐遷移至相對安全穩定的香港。及後香港也宣告淪陷,利豐的業務陷於癱瘓。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先父馮漢柱領導公司,恢復業務。翌年,利豐輸入瞭一種香港從來沒有過的新産品——原子筆(Ballpoint pen)。原子筆是美國公司在二戰末期發明的一種新産品;戰爭結束,利豐就立即將這一産品空運來港銷售,成為全港齣售原子筆的第一傢商號。利豐將這一新産品命名為「原子筆」,使人們聯想結束二戰的原子彈,取原子彈代錶先進科技的意思。而這一名稱仍沿用至今。

    20世紀50年代開始,香港經濟起飛,製造業發展開始蓬勃。到60年代,利豐已從40年代時隻有數十名職員的小型公司,發展成為一傢擁有數百傢海外客戶,以及採購網絡遍及香港逾1,000傢工廠的貿易公司。70年代初,胞弟馮國綸和我先後從美國返港加入利豐。為瞭配閤宏觀商貿環境的改變,我們利用從美國學到的先進管理理論,對利豐進行瞭一次哈佛案例式的研究,由此發現瞭公司在內部結構、會計部門等方麵存在需改善之處。我和國綸隨即著手策劃曆時兩年的改革,之後更於1973年將利豐成功上市,成為公司邁嚮現代化企業的裏程碑。

  1978年,內地實施改革開放,為利豐帶來極大的發展機遇。當時,香港很多工廠將勞動密集的生産工序遷移內地,其他為製造業提供的生産性服務如會計、物流、包裝等則留在香港,於是,香港逐步發展為生産性服務中心。麵對這種新興的離岸生産模式,利豐與時並進,以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手段,管理已遷移到內地的工廠網絡,為客戶提供採購及相關服務。

  踏入21世紀,隨著內地改革開放成果漸見,香港與內地的接觸也越見頻繁。2003年,內地與香港簽訂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協議(CEPA),從2004年起對香港開放服務業。利豐把握機會,成為最早一批在CEPA框架下進入內地的外資服務業公司。現時,集團在全球逾40個國傢設立瞭300多個辦事處及配送中心,擁有15,000多傢供應商環球採購網絡,全球僱用約45,100名員工。在新經濟及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的時代,利豐也逐漸將工作交予下一代,以新思維帶領公司,以麵對新時代的挑戰。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洗禮,利豐的核心業務已發展至涵蓋貿易、零售、分銷及物流。為瞭進一步釐清整個集團業務和上市公司利豐有限公司的業務關係,經過慎重考慮,集團決定從2012年8月1日起,將「利豐集團」改組為「馮氏集團」。而馮氏集團旗下最主要的上市公司利豐有限公司的名稱則維持不變。

  非常感謝馮教授邀請我為本書作序。如果說一個企業的發展曆程可以反映香港的近代史,相信馮氏集團正是如此一個企業。馮氏與近代港人經曆瞭相同的年代,見證瞭相同的歲月,我相信很多讀者會在這部企業發展史中找到共鳴。於我而言,這部企業發展史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皆因沒有書中敘述的傢族幾代人的努力以及員工的耕耘,我們便無法跨過曆史多次危機,也就無法成就今天的馮氏。

  最後,我希望藉著為教授寫序的機會,嚮先輩們的努力錶示衷心的敬意,並對所有對集團作過貢獻的同事們錶示由衷的感謝。

馮國經
馮氏集團主席
2016年5月

圖書試讀

第六章  從利豐到馮氏:轉型與拓展
 
為瞭釐清整個集團和上市公司利豐有限公司的業務關係,經過慎重考慮,集團決定:從2012年8月1日開始,總部設在香港、核心業務涵蓋全球消費品市場的整個供應鏈管理的各個環節(包括採購、分銷、零售和物流)的集團控股公司──利豐(1937)有限公司,改名為「馮氏控股(1937)有限公司」,因而,整個集團亦相應地改組為「馮氏集團」(Fung Group)。而馮氏集團旗下最主要的上市公司──利豐有限公司的名稱則維持不變。
 
過去10年來,全球的經貿環境及商業發展模式發生瞭深刻的變化:先是2008年美國次按危機引發瞭全球金融海嘯,因應形勢發展,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製定製造業齣口5年倍增計劃,推動美國製造企業重迴本土發展;繼而是歐洲國傢爆發持續的主權債務危機,歐元區經濟持續陷入低迷及不景之中,國際齣口市場增長明顯放緩。與此同時,全球電子商務快速崛起,對傳統商貿業務的發展構成瞭衝擊;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爭奪更趨激烈;而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經濟則進入瞭增長從高速轉嚮中速發展的「新常態」。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對馮氏集團的業務發展構成瞭影響。然而,有「危」就有「機」。麵對衝擊,馮氏集團及旗下各公司沉著應對,順勢而為,積極推動業務的轉型和拓展,創新供應鏈管理,取得瞭新發展。
 
從利豐到馮氏集團的發展
 
利豐公司的名稱,是由它的兩位創辦人馮栢燎與李道明,從自己的名字各取一字組成,即由李道明的「李」和馮栢燎的「馮」兩字的諧音——「利」與「豐」組成,寓意「利潤豐盛」,英文名稱則為「Li & Fung」。1946年,利豐由馮氏第二代接手,李道明退齣利豐,但利豐公司並沒有更換公司名稱。這種做法當時在國外並不常見。香港著名的英資洋行太古公司,1867年在上海創辦時,公司英文名稱為Butterfield & Swire Co.,以反映巴特菲爾德和施懷雅兩個傢族的閤作關係。後來,巴特菲爾德傢族退齣公司,公司英文名稱改為John Swire & Sons Ltd.。不過,馮氏傢族並沒有這樣做。

用戶評價

评分

《承先啓後:利豐馮氏邁嚮110週年》這個書名,立刻勾起瞭我對一個百年老店的好奇心。利豐,一個在商業界響當當的名字,背後承載著馮氏傢族百年的心血與智慧。我很難想象,一個傢族企業是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保持如此長久的生命力,並且還能不斷發展壯大,迎來110周年的裏程碑。“承先啓後”這四個字,透露齣一種深深的使命感和曆史責任感。我猜測,這本書會詳細梳理利豐的發展脈絡,從它誕生的那個年代,到如今成為全球貿易的領導者,中間必然經曆過無數的跌宕起伏,也見證瞭時代的變遷。而馮氏傢族,無疑是這場宏大敘事中的核心角色。書中很可能深入描寫瞭傢族幾代人的故事,他們的創業精神,他們的經營哲學,以及他們如何將企業視為生命的一部分,並傾注畢生心血去經營和發展。我尤其想瞭解,在那些關鍵時刻,馮氏傢族是如何把握機遇,化解危機,做齣那些影響企業命運的重大決策的。同時,我也對“承先啓後”所蘊含的深意充滿興趣,它不僅僅是對過往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展望和承諾。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深入瞭解一個偉大企業和傑齣傢族的絕佳機會。

评分

我拿到《承先啓後:利豐馮氏邁嚮110週年》這本書,首先被它的書名所吸引。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企業紀念冊,更像是一部關於傢族精神和商業智慧的史詩。利豐,這個在國際貿易領域舉足輕重的名字,它的背後,是馮氏傢族長達百年的奮鬥曆程。我想象著,書中會詳細記錄利豐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公司,如何一步步成長為如今的商業巨頭。這其中必然充滿瞭無數的挑戰、機遇和決策。而“承先啓後”這四個字,更是點齣瞭這本書的核心主題——傳承與創新。我相信,書中會深入探討馮氏傢族是如何將傢族的價值觀、經營理念代代相傳,又是如何鼓勵後代不斷創新,適應時代的變化。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揭示一些關於傢族企業管理的秘訣,例如他們如何平衡傢族成員的利益,如何培養下一代的領導纔能,以及如何在保持傢族文化的同時,又能擁抱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閱讀材料,更是一次學習和啓發的寶貴機會,去理解一個成功的傢族企業是如何穿越曆史的洪流,屹立不倒,並且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而富有質感。封麵設計簡潔大氣,卻又不失莊嚴,仿佛預示著書中內容的分量。從書名《承先啓後:利豐馮氏邁嚮110週年》中,我讀到瞭傢族的傳承與前瞻的決心。利豐,這個在國際貿易領域響亮的名字,背後承載著馮氏傢族近一個世紀的智慧與汗水。我無法想象,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裏,這個傢族是如何一步步將企業打造成如今的規模,又是如何應對全球經濟的起伏和行業變革的。書中可能詳細描繪瞭利豐的起源,從一個小小的貿易公司,如何憑藉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和不懈的努力,逐步拓展業務版圖,建立起遍布全球的商業網絡。而“承先啓後”這四個字,更是點睛之筆,它不僅僅是對過去成就的迴顧,更是對未來發展方嚮的昭示。我猜測,書中會深入剖析馮氏傢族在企業發展各個階段所扮演的角色,他們的決策理念,他們如何培養和選拔接班人,以及如何將傢族的價值觀融入企業文化之中。這種傢族企業的成功典範,在當今社會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藉鑒意義。我期待在書中找到關於企業戰略、風險管理、人纔培養以及傢族治理等方麵的深刻洞察,學習利豐和馮氏傢族的成功之道。

评分

這是一本讓我充滿期待的書,從書名《承先啓後:利豐馮氏邁嚮110週年》就能感受到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未來的蓬勃生機。利豐,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既熟悉又帶著幾分神秘。我常常在想,一個企業能夠持續發展一百多年,究竟需要怎樣的力量來支撐?這背後一定凝聚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汗水和堅持。而“馮氏”這個姓氏,更是讓我聯想到一個龐大的傢族,一個在商業舞颱上叱吒風雲的傢族。這本書,我預感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企業的發展史,更是在描繪一個傢族的奮鬥史,一個關於傳承、創新和責任的故事。我非常好奇,在利豐漫長而輝煌的曆史中,究竟有哪些關鍵的時刻?馮氏傢族是如何在這些時刻做齣決策,從而引領企業走嚮新的高度?書中是否會披露一些不為人知的商業秘密,或者講述一些感人至深的傢族故事?“承先啓後”這四個字,也暗示著這本書會探討傢族企業如何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同時,又能勇於創新,迎接未來的挑戰。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去瞭解利豐的過去,感受馮氏傢族的魅力,學習他們是如何將一個企業經營得如此成功,並且能夠將這份輝煌延續至今,邁嚮更遠的未來。

评分

當我拿到《承先啓後:利豐馮氏邁嚮110週年》這本書時,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期待。利豐,這個名字在商業界早已如雷貫耳,它不僅僅是一個企業,更是一個傳奇。而馮氏傢族,更是將這份傳奇延續至今,並即將迎來輝煌的110周年。從書名中透露齣的“承先啓後”這四個字,我便能感受到一種深厚的曆史底蘊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翻開書頁,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看到瞭一個傢族企業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曆瞭無數的風雨洗禮,卻始終屹立不倒,甚至不斷發展壯大。我想象著,在那些泛黃的紙頁中,一定記錄著馮氏傢族幾代人的艱辛奮鬥、智慧決策以及對商業規則的深刻洞察。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企業的曆史,更可能是一個傢族如何將企業文化代代相傳,如何教育後代,如何平衡傢族利益與企業發展,以及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保持創新和競爭力。我對書中可能提及的那些關鍵性轉摺點、麵臨的重大挑戰以及是如何剋服的充滿好奇。是怎樣的遠見卓識,讓利豐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是怎樣的傢族凝聚力,讓馮氏傢族能夠始終齊心協力,共同麵對睏難?我期待著在書中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去理解一個成功企業背後的故事,去學習那種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