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誡與真福八端(神叢127):結閤聖經研究的倫理反省

十誡與真福八端(神叢127):結閤聖經研究的倫理反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十誡
  • 真福八端
  • 倫理學
  • 基督教倫理
  • 聖經研究
  • 道德哲學
  • 宗教倫理
  • 舊約
  • 新約
  • 神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梵二大公會議呼籲天主教倫理神學教育要多多重視聖經。本書的寫作就是在響應這項呼籲。

  作者以倫理神學學者的身分,從聖經最重要的「十誡」及「真福八端」兩大文本下手,不隻為它們做瞭「字麵意義的解經」,也在廿一世紀的時代氛圍中,做瞭「內涵意義的引申詮釋」。

  本書不僅隻是一本後現代聖經詮釋的最佳範本,也是一本以德行論為主來探討基督信仰倫理行為的佳作,超越瞭以往天主教純理論性的倫理神學典範。值得一讀再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部與您提供的書名《十誡與真福八端(神叢127):結閤聖經研究的倫理反省》內容不相關的、詳盡的圖書簡介,力求自然流暢,不帶AI痕跡: --- 《古都遺夢:長安城中的韆年風華與市井煙火》 作者: 曆史研究組(筆名:長風) 齣版社: 盛世文史齣版社 頁數: 680頁(含插圖與地圖集) 裝幀: 精裝,附贈西周至唐代都城復原圖冊 定價: 128.00元 ISBN: 978-7-5489-XXXX-X ---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部標準的曆史教科書,而是一部以宏大敘事與細膩筆觸相結閤的、關於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都城——長安(今西安)——的深度文化地理學專著。作者“長風”以跨越三韆年的時間維度,將長安的興衰榮辱置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的核心脈絡中進行審視,力求還原這座“萬國來朝”之都的真實麵貌與精神內核。 全書分為上下兩捲,共九個主要章節,結構嚴謹,考據紮實,旨在描繪長安不僅是一座“帝王之都”,更是一座承載瞭無數生命故事、信仰衝突與藝術創新的偉大城市。 上捲:帝王基石與氣象初開(從鎬京到隋唐鼎盛) 上捲聚焦於長安的奠基與早期發展,重點剖析瞭其選址的戰略意義及其背後所蘊含的周代禮製思想。 第一章:渭水之濱的初啼——西周與秦的奠基 本章首先追溯瞭長安文明的源頭——豐京與鎬京。作者通過考古發現與《史記》等文獻的交叉比對,論證瞭周人對關中平原的“天命”理解如何影響瞭後世都城的規劃理念。隨後,重點分析瞭秦代鹹陽的布局特徵及其與後世長安的繼承與決裂,為秦漢的權力中心轉換做瞭鋪墊。 第二章:漢宮初現:未央城的輝煌與隱憂 詳細描繪瞭漢代長安城的宏偉藍圖,包括其城牆的規模、宮殿群的等級劃分(如長樂宮與未央宮的權力象徵)。特彆探討瞭漢代長安作為絲綢之路起點,其商業活動與外來文化的早期匯流情況。作者深入分析瞭西漢中後期,長安城內因豪強兼並、土地兼並導緻的社會矛盾如何從城中政治鬥爭中顯現齣來。 第三章:分裂中的光影——魏晉隋唐的融閤 重點剖析瞭“安史之亂”前後,長安城所經曆的劇烈人口波動和文化重塑。隋朝的“大興城”規劃被視為對漢代長安的徹底革新,書中詳述瞭宇文愷在規劃時如何運用中軸綫和裏坊製度,構建瞭後世唐代城市管理的基礎。 第四章:萬國衣冠的縮影——盛唐長安的城市肌理 這是本書最詳盡的部分。作者通過對《長安誌》和日本遣唐使記錄的細緻解讀,復原瞭唐代長安的裏坊製度、街道寬度、坊市分離的嚴格管理體係。重點探討瞭西市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繁榮景象,分析瞭波斯、粟特、天竺商人帶來的商業模式、宗教信仰(如摩尼教、景教)如何與本土文化産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使長安成為真正的“世界都會”。書中配有大量詳細的唐代城市功能分區圖解。 下捲:衰落、轉型與遺跡的低語 下捲將目光投嚮瞭中晚唐的劇變、五代的混亂以及長安作為曆史符號的延續與消亡。 第五章:硃雀門的黃昏——藩鎮割據與帝都的衰落 分析瞭“安史之亂”後,長安城在軍事、經濟上的防禦弱化。重點關注瞭黃巢起義對長安的毀滅性打擊,探討瞭這種破壞如何標誌著中國政治中心開始嚮東部與南部的趨勢轉移。城池的破壞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更是對中央集權符號的緻命一擊。 第六章:後長安時代的文化流變 這一章探討瞭唐末藩鎮割據後,雖然政治中心不再是長安,但其作為文化、教育和宗教中心的地位仍有殘留。作者考察瞭後梁、後唐時期,長安城內少數士人、僧侶對儒傢經典和佛教經典的守護,以及部分文學流派(如晚唐詩風的轉變)如何反映瞭城市的沒落感。 第七章:被遺忘的城牆——宋元時期長安的降級 宋代定都開封,長安(此時多稱京兆府)的曆史地位顯著下降。本章深入分析瞭宋代對其的軍事戰略意義(防禦西夏)與經濟地位(西北茶馬貿易樞紐)的重新定位。書中通過對宋代地方誌的梳理,揭示瞭這座古城如何從“世界之都”蛻變為一個重要的區域性軍事重鎮,其城市麵貌也開始從宏偉的裏坊製轉嚮更貼近民生的街巷格局。 第八章:明清的重建與身份的迴歸 明代硃元璋對長安的重建,特彆是修建瞭周長超過13公裏的明城牆,這一舉動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作者認為,明代的重建並非簡單恢復唐製,而是在新的政治秩序下,賦予長安“守衛西北門戶”的新使命。本章對比瞭明代城牆與唐代裏坊製的差異,並考察瞭清代“滿漢分治”的城市管理格局對長安社會結構的影響。 第九章:遺跡的低語與現代重構 全書的總結部分,作者將考察的重點從曆史文獻轉嚮瞭現代的考古發掘與城市遺存。通過對大明宮遺址、未央宮遺址、以及現存城牆的科學分析,作者探討瞭“城市記憶”如何被保護、被誤讀和被重構。最後,作者總結瞭長安作為中國曆史上“中心性”的極緻體現,其“世界主義”精神對當代中國城市發展的啓示意義。 --- 推薦語: “這不是一部僵硬的編年史,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長風以無可匹敵的史料功底,讓我們得以行走於硃雀大街之上,呼吸著盛唐的空氣,感受著漢代士人的憂思。讀罷此書,你看到的不再是西安的殘垣斷壁,而是那座曾經統禦東亞的磅礴心髒。” —— 錢立群教授(知名文化地理學傢) 本書適閤對象: 曆史愛好者、城市規劃與建築學專業人士、對唐代文化與絲綢之路曆史感興趣的讀者。全書輔以清晰的地圖對比圖、遺址復原圖及罕見的文物照片集,是案頭不可或缺的珍藏佳作。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耀聲神父


  1968年6月7日齣生香港。1992年加入耶穌會後,被派往世界各地接受培育,並於2010年在美國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取得倫理神學博士學位,並於耶魯大學和喬治城大學作博士後研究,隨後任教於美國的耶穌會馬凱特大學(Marquette University)。陳神父以超群的睿智和豐厚的學養,為教會倫理神學方麵作齣重大貢獻;同時亦關注牧靈需要,陪伴天主子民在靈修道路上前進。可惜英纔早逝,2015年5月19日在美國安息主懷,享年46歲。

圖書目錄

中文版譯者序(許建德)vi
中文版編審的話(鬍國楨)ix
英文版前言:嚮我們的學生朋友緻賀xii
作者自序:從十誡到真福八端xix
聖經新舊約各捲名稱及其簡稱對照錶xl
 
第壹部分
基督宗教倫理神學新模式:結閤聖經研究的倫理反省
第 一 章 初步的共識 3
第 二 章 在德行的鏡頭下讀聖經 14
 
第貳部分
十誡的倫理生活:齣廿2~17字麵解經及引申詮釋
第 三 章 詮釋十誡的曆史沿革 37
第 四 章 十誡的幾個初步問題 51
第 五 章 第一誡(齣廿2~6) 71
第 六 章 第二誡(齣廿7)86
第 七 章 第三誡(齣廿8~11)102
第 八 章 第四誡(齣廿12)118
第 九 章 第五誡(齣廿13)132
第十  章 第六誡(齣廿14)148
第十一章 第七誡(齣廿15)163
第十二章 第八誡(齣廿16)179
第十三章 第九誡(齣廿17b)194
第十四章 第十誡(齣廿17a, c)209
 
第參部分
真福八端的倫理生活:瑪五3~12字麵解經及引申詮釋
第十五章 詮釋真福八端的曆史沿革225
第十六章 真福八端的幾個初步問題 234
第十七章 第一端真福(瑪五3)255
第十八章 第二端真福(瑪五4)268
第十九章 第三端真福(瑪五5)280
第二十章 第四端真福(瑪五6)292
第廿一章 第五端真福(瑪五7)304
第廿二章 第六端真福(瑪五8)317
第廿三章 第七端真福(瑪五9)329
第廿四章 第八端真福(瑪五10~12)343
 
結語:給所有人的絕對性邀請 357
跋:由西方到東方 360
近代學者人名一覽錶 377

圖書序言

作者自序

  本書的研討方法及結構

  大體說來,如果我們想研究聖經與倫理神學的話,從上列的諸多原因,我們應該會把十誡和真福八端當作是主要的文本纔對。倘若如此,那麼什麼是這兩個文本的倫理教導?在現代的倫理生活中,我們要如何詮釋它們的意義?

  可惜,過去研究聖經倫理學的大師們或宗座聖經委員會,對這兩個文本在現代的倫理生活中的意義,都不曾提齣令人滿意的解釋。他們若不是隻以解經學(exegesis)方法來處理文本(亦即以批判方法來研究文本的原始字麵意義),就是以詮釋學(hermeneutics)的方法來討論文本在倫理上的應用或詮釋,卻很少有兩麵兼顧的情形。同樣地,在方法上,聖經學的學者們沒引用倫理神學的方法,而倫理神學學者們也沒有在解經上下功夫。甚至最近想要融閤聖經學與倫理神學的學者們,也是或者強調文本解經的重要性,或者強調把內涵意義引申到今日倫理反省的重要性,而沒有兩者兼具的情形。

  不過在縮小倫理神學和聖經學這兩個學術領域差距的方法論上,大傢倒是有一個初步的共識。這個共識包含瞭兩個部分。第一是在聖經和倫理神學的研究上,字麵意義的解經與內涵意義的引申詮釋是不可分的。在這點上,我們覺得Allen Verhey(1945~2014,美國神學學者)把聖經看成是「成文的腳本」(“scripted script”)的這個洞見特彆有助益。一方麵,這文本,亦即Verhey稱之為「成文的」聖經文本,是由特定作者、在特定時空背景中寫下來的作品,因此需要字麵意義的解經。另一方麵,聖經文本是需要演員們把它錶演齣來的「腳本」,一個腳本的錶演本身就是一種對腳本的詮釋,需要把腳本所要傳述的內涵意義錶達齣來。把聖經看成是「成文的腳本」突顯瞭一個事實,即倫理神學和聖經學的工作是息息相關的,絕對不能厚此薄彼。

  這樣的看法引領我們來到第二個部分:聖經學者和倫理神學學者在從事實務工作,尤其是著述和教學的時候,已經開始攜手閤作瞭。例如:已逝的倫理神學學者Spohn和聖經學者Donahue的偕同教學;更新近的例子是倫理神學學者Keenan和聖經學者Harrington之間的閤作。

  這個共識指齣瞭我們在方法論上的看法:從事聖經倫理反省的人必須對聖經文本仔細地研讀,而把心得築基在一個健全的倫理神學架構上,亦即對其內涵意義作引申詮釋。如果想要提供一個更完全、更符閤現代人的詮釋的話,我們必須先對文本原始的字麵意義求得更準確的理解。身為基督宗教倫理神學的從事者,我們接著建議德行論(virtue ethics)是進行倫理神學研究一個很值得採用的方法。為何?首先,在過去的數十年當中,德行論開始復甦,而且已經成為以原則為基礎的倫理神學(principle-based ethics)的重要替代方案。它與原則方法倫理神學的區彆,在於德行論注重的是一個人或團體的氣質,以及培養這些氣質所需要的操練,而操練反過來也錶現瞭氣質。其次,就聖經裏的故事和整體的目標而言,比起其他方案,德行論是最閤適、最能夠擔當得起詮釋的重任。最後,如同Spohn所言,這是必然之事,如果不用某種形式的倫理哲學,是無法探討基督徒的倫理生活的。

  隨後在本書的第壹部分,我們將討論一個彌閤聖經學與基督宗教倫理神學的二步模式。第一章討論初步的共識;第二章討論德行論詮釋的現代理解,特彆是德行的四個重要內涵---操練、氣質、楷模,以及團體性和公眾的自我認同,而以反省德行在閱讀聖經的重要性作結束。

  在第貳部分裏,我們把這個模式應用到十誡上。在希伯來經典裏,十誡有兩個版本:分彆在齣廿2~17和申五6~21。在本書中,將以《齣榖紀》版本為主,必要時,會拿《申命紀》版本作參考。選擇《齣榖紀》版本的原因後來還會仔細說明,但主要是因為《齣榖紀》的版本比《申命紀》的齣自於較早的資料來源;而且《齣榖紀》的增修者用第一人稱的直接語氣來描述發生在西乃山的事,《申命紀》的增修者則以梅瑟轉達天主的話的方式來描寫。一般讀者,不論是否是基督徒,一旦提到十誡,都傾嚮於《齣榖紀》的版本,習慣使然吧。

  對十誡中的每一條誡命,我們將仔細地依照字麵意義去解經,然後用德行論內涵意義引申詮釋,隨後討論個彆誡命的每一章都由這兩個部分組成,而以聖經文本原始字麵意義的討論開始。

  在這之前,我們先介紹曆來基督宗教的大思想傢們,以及最近的學者們如何解釋十誡。這番溫習完瞭以後,再討論幾個十誡在解經學上比較重要的議題,例如在幾個不同的傳承裏對十誡條例的不同分段法。

  當我們做十誡內涵意義的引申詮釋(hermeneutics)時,不是隻對每一條誡命提齣相對的德行而已,還會根據德行論的基本問題去檢視我們的倫理生活,像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應該成為哪樣的人?我們如何可以成為那樣的人?對這三個問題的迴答,就成瞭討論誡命的每一章的後半部分。在迴答第一個問題時,我們將反省在整個大社會裏我們對於自我的理解為何。第二個問題引導我們在培養氣質的過程中,我們如何去理解德行的具體意義和內涵。換句話說,根據每一條誡命,成為一個有相對應德行的人是什麼意思。最後的問題,引領我們去探究這些德行的操練,以及在教會傳統裏舉齣足以做這些德行的楷模人物,從楷模之首的耶穌開始。藉著對這些德行的操練以及效法這些楷模人物,我們想成為有德行之人的目標可以達成一些。總之,我們會描述和十誡各條誡命以及整體的精神相符閤的倫理氣質。

  自始至終,我們都反省著每一條誡命的社會和團體意義。這麼做有兩個理由:首先,在討論德行的內涵時,顯示瞭倫理生活有它的團體麵,把誡命用德行論的內涵意義引申詮釋法來解釋,讓我們理解到十誡的作者希望我們成為一個有特彆德行的信仰團體;另外,十誡本身也有它的團體特質,它的對象是整個以色列子民,傳達什麼是跟天主以及跟其他人的正確關係,它為我們指齣瞭倫理含義的社會麵嚮。

  在這裏,我們需要特彆指明,我們所提議的,並非隻是一些人性的德行,而且是宗教信仰的德行:因為聖經文本最關切的,便是在於我們是上主子民的一分子。

  在第參部分裏,我們將以相同的方法來討論瑪五3~12的真福八端。在真福八端裏,社會層麵也是相當的明顯。如果我們把整個山中聖訓看成是描寫人跟天主、人跟人之間的正確關係的天國倫理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真福八端倫理實質的社會麵嚮,就暗示在門徒觀(discipleship)的廣度意義之中---也就是「對一總人不分階級貴賤的召叫,成為門徒以及心懷慈悲的行善,其間所錶示齣來的恆久社會意義」。再則,作門徒的召叫還不止於最基本的社會公民權(social citizenship),因為「整個團體被邀請進入一個更深層、基於社會正義與窮人優先的社會關係當中」。

  最後要聲明的是,雖然筆者是天主教倫理神學的研究者,也不時會從天主教會的文獻中取材;但本書是帶著大公主義的色彩,而且是由倫理神學的角度來寫的。

  再者,筆者來自深受儒傢思想影響的香港社會。如同一些主要的宗教和文化傳統,儒傢的倫理教導常取材於它的經典文本,換句話說,儒傢的倫理來自於對儒傢典籍細心詮釋的結果。在本書的整個寫作過程,當我們試圖彌閤聖經學與倫理神學之間的差異,以及建議倫理神學學者對經文文本多加注意的時候,這多少是受瞭筆者的儒傢背景所影響。

  也因此,在本書的結尾,我們將討論:十誡和真福八端這兩項基督宗教的核心倫理,可以被儒傢社會接受的可能性。當然,這樣大的題目隻有另寫一本專書纔能做詳細的討論,在這裏隻能點到為止。隻是筆者深信,即使是這樣一個簡短的比較,也能夠讓人看齣跨越文化與宗教討論的可能性,並希望藉此能鼓勵聖經學學者和倫理神學學者們不要止於他們彼此間的閤作交談,因為做任何跨越文化與宗教的倫理探討,必須從某些特定的文本開始,而非隻是兩相比較的泛泛之談。它需要的是同時有文本做基礎以及有深入的內涵詮釋。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吸引力,它不是那種花哨的,而是帶著一種沉靜而莊重的質感,光是看著就讓人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邃。我一直對宗教倫理的探討很感興趣,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很多古老的教義和原則似乎麵臨著被遺忘或麯解的風險。《十誡與真福八端》這個書名本身就點明瞭主題,它似乎在嘗試連接聖經中最核心的倫理規範與耶穌所提齣的更為細膩、更具實踐性的道德教導。我期待作者能深入淺齣地解析這兩部分內容,不僅僅是文本的字麵解讀,更重要的是其背後蘊含的深刻哲學思考和對個體生命、社會關係的指導意義。特彆是“結閤聖經研究”這一點,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會流於空泛的道德說教,而是有紮實的聖經文本作為支撐,這對於理解宗教倫理的根源和發展至關重要。我很好奇作者將如何處理這種結閤,是逐條對照,還是在更宏觀的層麵進行論述?這本書可能會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我們熟悉卻又可能忽略的道德準則,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清晰的道德方嚮。

评分

讀到《十誡與真福八端(神叢127):結閤聖經研究的倫理反省》這個標題,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嚴肅而富有挑戰性的閱讀體驗。這是一個關於“應該如何活”的終極問題,被置於聖經這部偉大經典的基石之上。十誡,那是摩西在西奈山上領受的律法,是約束人行為的基本底綫;而真福八端,那是耶穌在山上嚮人們宣講的,是一種更為超越、更為精神層麵的幸福之道。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深入探索這兩組重要教導的原始語境,理解其在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意義,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刻的倫理反省。尤其“神叢127”的編號,似乎暗示瞭它屬於一個更為係統性的神學叢書,這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或許這本書的學術性和嚴謹性會非常高。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紮實的聖經文本分析,運用現代的釋經學方法,來解讀這些古老的經文,並將其與當代社會倫理的種種挑戰相結閤,為讀者提供一條既有深度又不失實踐性的思考路徑。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十誡與真福八端》讓我立刻聯想到的是一種深刻的、基礎性的道德構建。十誡是古代以色列民族行為的基石,而真福八端則是耶穌基督在登山寶訓中為門徒設定的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將這兩者結閤起來研究,本身就極具啓發性。我猜測作者會嘗試梳理這兩者之間的聯係與區彆,或許會指齣十誡在普適性道德層麵的意義,而真福八端則代錶瞭更為內在、更為屬靈的道德境界。在當今社會,功利主義和相對主義盛行,很多人對絕對的道德價值産生懷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有力的論證,說明這些源自古老傳統的倫理原則,在今天依然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和指導意義。尤其是在“倫理反省”這個關鍵詞上,我期待作者能夠引導讀者進行自我審視,反思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真正踐行瞭這些核心的道德教導,以及在麵對復雜的現代倫理睏境時,如何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本書或許能成為一本幫助我們“正心、誠意”的指南。

评分

《十誡與真福八端》這個書名,立刻勾起瞭我對於生命本質和道德根基的思考。這兩部分內容,無疑是基督教信仰中最具代錶性的倫理框架。我尤其被“結閤聖經研究”和“倫理反省”這兩個詞所吸引。這說明作者並非隨意解讀,而是有著嚴謹的學術基礎,並且緻力於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我非常期待能夠跟隨作者的筆觸,深入到聖經的原初語境中,去理解十誡的莊嚴與普遍性,以及真福八端所揭示的,那一種更加內在、更加超越的生命樣式。在當今社會,道德的邊界似乎越來越模糊,價值的衝突此起彼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深刻的洞見,幫助我們撥開迷霧,找到那條通往真正幸福與完善的道路。我期待它能成為一本啓發性的讀物,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道德原則,並從中汲取力量,在個人生活和社會交往中,活齣更加有意義、有價值的生命。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十誡與真福八端(神叢127):結閤聖經研究的倫理反省》一下子抓住瞭我。我一直覺得,我們現代人雖然生活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但內心深處的道德指南針似乎有些模糊。十誡,是神給人類最基本、最核心的道德律令,是人與神、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根本準則。而真福八端,則是耶穌基督為那些真正跟隨他的人所設定的,一種更為細膩、更為內在的精神境界和行為方式。我特彆好奇作者將如何“結閤聖經研究”來展開論述。是會對每一誡、每一端都進行深入的文本解讀和曆史考證嗎?還是會在更宏觀的層麵,去探討這兩者之間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脈絡?“倫理反省”這個詞,更是點齣瞭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我們個人生命的反思和塑造。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這些古老的道德教誨如何依然能夠成為我們行為的燈塔,引導我們做齣更符閤良知和神意的選擇。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