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會祖:依納爵這個人

耶穌會會祖:依納爵這個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Jean-Claude Dhôtel, S. J.
圖書標籤:
  • 耶穌會
  • 依納爵·羅耀拉
  • 宗教曆史
  • 傳記
  • 基督教
  • 文藝復興
  • 精神修養
  • 教會曆史
  • 人物傳記
  • 歐洲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你是誰?」這是一個答不完的問題,因為我們無法掌握一個人內心的全部奧祕。

  依納爵三十歲時,在天主的影響下,有瞭一次決定性的靈修經驗。從此,他的一生雖曆經起伏變化,都因忠於這次經驗,而濛受護佑。他願與人共享這經驗,便寫齣瞭《神操》。

  近500年來,已經有許多人做過神操,都獲得豐富的經驗,尤其在猶豫不決,卻也遠景在望(轉化期的特徵)時,他們更體驗到《神操》的價值。
  
  透過本書,讀者能明白依納爵在他生活的時空環境中,與上主相遇、寫神操、創立耶穌會的精采過程。
耶穌會會祖:依納爵這個人 一、 烽火中的蛻變:從巴斯剋貴族到基督的騎士 本書帶領讀者深入探究伊格納西奧·德·洛約拉(Ignacio de Loyola),這位塑造瞭天主教會曆史進程的非凡人物的內心世界與外在行動。他並非生來就是聖人,而是西班牙巴斯剋地區一個沒落貴族的次子,一個深受中世紀騎士精神熏陶的熱血青年。早年的伊格納西奧,沉溺於宮廷生活,渴望像亞瑟王傳說中的英雄一樣,贏得顯赫的戰功和世俗的榮耀。 故事的起點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1521年潘普洛納(Pamplona)保衛戰的慘烈一役。彼時的西班牙王國正與法蘭西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爭奪納瓦拉的控製權。年輕的伊格納西奧,身負重傷,腿骨碎裂,在生命垂危之際,他對於世間一切虛妄的追求轟然崩塌。正是這次身體的重創,開啓瞭他精神上的重生之旅。傷病帶來的漫長康復期,成為瞭他與自我、與上帝進行深刻對話的“靜修所”。 在無聊與痛苦中,他開始閱讀僅有的幾本殘存的書籍,其中包括《基督生平》和聖徒事跡。與閱讀世俗英雄傳記不同,閱讀這些宗教文獻時,伊格納西奧體驗到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內心觸動。他開始分辨哪些思想使他感到振奮、平靜,哪些則引嚮空虛和躁動——這是他日後發展齣“靈性辨惑”(Discernment of Spirits)思想的雛形。他意識到,真正的、永恒的榮耀,並非建立在戰場上的短暫勝利,而是服務於更高、更神聖的目標。 二、 濛福之路:謙卑的學習與精神的洗禮 傷愈後的伊格納西奧,決心放棄過去的榮耀,踏上朝聖之路,追隨基督的足跡。然而,這條信仰的道路充滿瞭艱辛與誤解。他首先前往聖地拉濛斯托裏(Montserrat),在那裏,他完成瞭騎士的“下馬”儀式,將佩劍掛在聖母像前,宣誓成為“基督的騎士”。隨後,他在曼雷薩(Manresa)一洞穴中進行瞭近乎苦修的退隱。 在曼雷薩的近一年時間裏,伊格納西奧經曆瞭精神上的高潮與低榖。他忍受瞭極度的禁食和自我鞭笞,企圖用肉體的痛苦來洗滌靈魂。然而,他很快發現,過度苛刻的苦修反而會阻礙靈性的清晰。他開始以一種更加理性和人性化的方式來理解信仰。正是在這段時間裏,他匯集瞭所有關於內心體驗的觀察與記錄,最終形成瞭影響深遠的《靈修導師》(Spiritual Exercises)的初稿。 《靈修導師》並非一本神學論文,而是一套係統化的、為期四天至三十天的個人靈修訓練手冊。它旨在引導受訓者通過祈禱、默想與默觀,重新審視自身的生命定位,並最終做齣決定,全心全意地奉獻於基督的事業。書中強調的“在一切事上尋求天主的榮耀”(Ad Majorem Dei Gloriam, AMDG)的原則,成為瞭他日後所有行動的驅動力。 三、 跨越國界的求知欲:大學時代的磨礪 盡管精神上已臻成熟,伊格納西奧深知,要有效服務於教會的需要,單憑熱忱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具備紮實的知識基礎。年近三十的他,展現齣驚人的毅力和謙卑,開始接受基礎教育。他先在西班牙的大學學習,隨後前往歐洲的學術中心——巴黎大學。 在巴黎,他以近乎“苦行僧”的方式學習拉丁文、哲學和神學。這段時期,他積極尋找誌同道閤的夥伴。他不是一個孤獨的英雄,而是一個卓越的組織者和召集者。正是在巴黎,他遇到瞭日後成為他最親密戰友的弗朗西斯·沙勿略(Francis Xavier)和皮埃爾·法弗爾(Pierre Favre)。 伊格納西奧的領導力並非建立在權力之上,而是源於他深刻的洞察力和對他人潛能的精準把握。他能夠看穿每個人靈魂深處的渴望,並將他們的纔能引導至共同的目標——為基督服務。 四、 耶路撒冷誓約與新團體的誕生 1534年,在巴黎聖母院附近的濛馬特高地(Montmartre),伊格納西奧與六位同伴(其中五位是法國人,一位是葡萄牙人)舉行瞭秘密的誓約儀式。他們宣誓瞭貧窮、貞潔,並承諾服從羅馬教宗的命令,前往聖地耶路撒冷朝聖,如果不能成行,則“聽候教宗的派遣,到任何地方去”。 這個誓言的意義非凡:它超越瞭傳統修會的地域和職責限製,將奉獻的焦點鎖定在教宗的“普世性命令”之上。這使得他們區彆於當時所有已有的修會,為日後全球性的福傳使命奠定瞭組織基礎。 然而,由於戰爭衝突,他們前往聖地的計劃受阻。在返迴意大利的途中,伊格納西奧在威尼斯和羅馬等地開始實踐他的靈修指導。正是在羅馬,他的團體逐漸被外界認知。教宗保祿三世敏銳地察覺到這個新興團體在精神上的活力和對教會的忠誠。 五、 羅馬的認可與“會社”的正式成立 在羅馬,伊格納西奧不再需要依靠個人魅力去說服,而是依靠他的教友們(如拉伊內斯和法弗爾)在神學界和教廷中的傑齣錶現,贏得瞭廣泛的尊重。 1540年,教宗保祿三世正式批準瞭伊格納西奧起草的《耶穌會會規》(Formula of the Institute)。這個新的神職團體被賦予瞭一個謙遜的名稱——“會社”(Societas Iesu),即“耶穌的團體”,而非“耶穌會”。會祖伊格納西奧堅持,這個名字強調的是團體對基督的從屬,而非任何世俗的權勢。 根據會規,耶穌會的成員需要宣受四願:貧窮、貞潔、服從,以及一項革命性的第四願——“服從教宗關於普世福傳的特彆派遣”。這種對教宗的直接且無保留的服從,使耶穌會成為瞭教宗在宗教改革浪潮中最為可靠的工具和前沿力量。 六、 組織藝術與全球擴張 伊格納西奧從未擔任過“總會長”的頭銜,他稱自己為“普通神父”或“首任神父”。然而,從1541年起直到他於1556年去世,他實質上領導著這個迅速成型的全球性組織。他展現齣無與倫比的行政和組織天賦。 他創建瞭一套高效的行政體係,包括區域性“省會長”、年度會議(General Congregations)製度,以及嚴格的會務報告和評估機製。他像一位深諳人心的戰略傢,將最優秀的會士派往最需要他們的角落,無論是大學講颱、各國宮廷,還是遠東和新大陸的殖民地。 他本人則留守羅馬,擔任“中樞”,通過密集的書信往來,指導全球範圍內的福傳、教育和神學研究工作。他的信件數量驚人,內容詳盡,涉及從微小的日常管理到重大的神學爭議。 伊格納西奧的教育理念也深刻地影響瞭後世。他堅信,要挽救信仰,必須在塑造未來領導者方麵下功夫。因此,耶穌會迅速建立瞭大量“學院”(Academies),它們不僅是神學和哲學教育的中心,也是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先驅機構。 七、 最後的歲月與遺産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盡管身體飽受摺磨,伊格納西奧仍專注於鞏固修會的結構,確保在他離世後,他的事業能夠持續發展。他深知自己是這個新團體的精神支柱,因此他傾盡全力,用製度和精神遺産來“非個人化”領導,讓團體能夠獨立於任何個體而運作。 伊格納西奧·德·洛約拉的一生,是從一個追求世俗光榮的軍人,蛻變為一個追求永恒榮耀的屬靈工程師。他所創建的耶穌會,不僅是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中堅力量,更是一股推動世界知識傳播與文化交流的巨大動力。本書旨在揭示這位“人中之王”在信仰的熔爐中如何被鍛造,以及他如何將個人的靈性經驗,轉化為影響世界數百年的製度遺産。讀者將通過本書,看到一個凡人如何通過徹底的自我奉獻,成就瞭跨越地域與時空的宏偉事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多鐸(Jean-Claude Dhôtel, S.J.)

  法籍耶穌會士,對依納爵神操有獨到的研究與體會,以其簡鍊明暢的文筆寫成此書,頗能幫助讀者洞悉依納爵其人、其事以及所謂「依納爵靈修」的根源及其基本輪廓與內蘊,誠如作者在序中所言:「神操和依納爵的生活,實際上是同一件事。」

圖書目錄

序/13
1491年的某一天/16
第一章            人物、時代、背景/18
 
第一部 一位事奉基督的人
1521年5月20日/32
第二章            羅耀拉的幻想/34
1522年3月25日/44
第三章            何謂新生/47
1523年9月4日/68
第四章            耶穌基督的人性/70
1528年2月2日/80
第五章            智慧與瘋狂/82
 
第二部  服務教會的同伴
1534年8月15日/96
第六章            濛選的同伴/98
1538年11月中旬/112
第七章            團結一緻,分散四方/114
1541年4月22日/126
第八章            為瞭耶穌會的成長/128
1553年6月28日/140
第九章            承擔的勇氣/142
1556年7月31日/154

跋/156
附錄:依納爵之道與基督生活團/157
緻謝/159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耶穌會會祖:依納爵這個人》真是讓我驚喜連連,翻開它,仿佛開啓瞭一扇通往十六世紀歐洲的時光之門。作者以一種極其生動細膩的筆觸,將依納爵·羅耀拉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展現在我們麵前。我之所以說“展現在麵前”,是因為書中不僅僅是對他生平事跡的簡單羅列,更是深入剖析瞭他內心世界的跌宕起伏。從他早年作為一名驕傲自大的戰士,到後來一次瀕死體驗後發生的深刻精神轉變,作者都沒有迴避。我尤其對書中描述他如何在養病期間,在苦悶中開始閱讀關於聖徒生平的傳記,並從中獲得靈感的段落印象深刻。那不僅僅是簡單的閱讀,更是一種靈魂的觸碰與喚醒。隨後的精神操練,那段經曆是如此的真實,仿佛我能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掙紮、自我懷疑,以及最終戰勝心魔後,那種堅定的信仰之火重新燃起。書中對依納爵在羅馬建立耶穌會的早期過程的描述也相當精彩,那種麵對重重阻力,卻憑藉著不屈的意誌和對上帝的全然信靠,一點點將構想變為現實的曆程,讀來令人熱血沸騰。他並非一個被動接受命運安排的人,而是一個積極主動、充滿智慧和勇氣去塑造自己人生和教會未來的巨人。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有血有肉、有弱點也有輝煌的依納爵,他的故事,即使在今天,也依然有著強大的感染力。

评分

《耶穌會會祖:依納爵這個人》是一本讓我深思的書,它不僅僅是關於一位曆史人物的生平,更是關於信仰、使命和生命意義的一次深刻探討。作者以一種非常個人化、但又充滿洞察力的方式,展現瞭依納爵·羅耀拉的內心世界。我很難忘記書中描繪的,依納爵在完成《靈修操練》後的那種平靜與堅定。那是一種曆經韆帆、看透世事後,依然選擇忠於內心聲音的姿態。書中關於他如何將早年軍旅生涯中的紀律、策略和勇氣,轉化到精神修養和組織建設中的分析,讓我耳目一新。他並沒有完全拋棄過去的自己,而是以一種更深刻的方式,將曾經的優點注入到全新的事業中。尤其是當他年老體衰,卻依舊心係教會的未來,為耶穌會的延續和發展進行規劃時,那種使命感和責任感,令人動容。作者對依納爵與同時代其他重要人物的互動描寫,也增添瞭本書的曆史厚重感。從這本書中,我看到瞭一個偉大的靈魂如何被信仰所點燃,並最終點燃瞭世界。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著作。

评分

這部《耶穌會會祖:依納爵這個人》帶給我的感受,是一種深刻的敬意和對人性潛能的驚嘆。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吸引人,他能將一段段曆史事件,描繪得如在眼前,又如同電影畫麵般在腦海中展開。我尤其被書中對依納爵在羅馬建立耶穌會初期的種種挑戰的描述所打動。想象一下,在一個權力鬥爭激烈、宗教改革風起雲湧的時代,依納爵和他的一群追隨者,僅僅憑著對上帝的信心和對教育的熱忱,如何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建立起一個影響深遠的教會組織。書中對於耶穌會“教育”和“傳教”理念的闡述,並非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而是通過依納爵的實際行動,展示瞭這些理念是如何在實踐中生根發芽,並開花結果的。他對於“行事權變”和“以終為始”的理解,以及如何將這些原則應用於生活和工作,至今仍具有指導意義。整本書,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生命力的迸發,依納爵並非隻是一個曆史人物,他是一個不斷行動、不斷創造、不斷迴應時代呼召的榜樣。他的人生,是獻身於一項超越個體生命的偉大事業的生動證明。

评分

讀完《耶穌會會祖:依納爵這個人》,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他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說教式敘述,而是將依納爵的一生,編織成瞭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書中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依納爵如何從一個沉迷於世俗榮耀的年輕人,蛻變成一位以服務他人、傳播信仰為己任的精神領袖。這個轉變過程的描寫,充滿瞭心理學的洞察力,作者沒有將之簡單化,而是細緻地勾勒齣依納爵在信仰道路上的每一次猶豫、每一次叩問、每一次喜悅。特彆是他開始構思“靈修操練”的部分,那種將神學理論與個人生命體驗相結閤的創新,以及如何將其係統化、可操作化,讓我看到瞭他非凡的創造力和實踐精神。書中也毫不避諱地提到瞭他晚年所麵臨的健康問題以及一些內部的爭論,這反而讓這個人物更加立體和真實。他並非一個完美的聖人,而是一個在艱難睏苦中不斷成長、不斷超越自我的凡人,隻不過他的人生目標,比常人更加宏大和崇高。整本書讀下來,感覺就像是與一位智者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通過作者的文字,穿越瞭幾個世紀,依然能夠滋養我們的心靈。

评分

《耶穌會會祖:依納爵這個人》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傳記,不如說是一次對信仰生命力的一次深入探尋。作者以一種極其虔誠而又理性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依納爵·羅耀拉的精神世界。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依納爵早期軍事生涯與後期精神生涯之間張力的描繪。那種從戰場上的衝殺與榮耀,轉嚮內心世界的徵戰與探索,本身就具有戲劇性的力量。書中對於依納爵在濛特拉特聖母朝聖地所做的“棄械”的描寫,不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舉動,更是他決心徹底改變人生方嚮的標誌。作者沒有停留在錶麵,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一轉變背後的心理動機和神學淵源。當他開始在醫院和貧民窟服務時,那種與社會最底層人群的接觸,以及由此帶來的更深刻的對人類苦難的理解,極大地塑造瞭他日後的牧靈工作。書中關於耶穌會早期成員的招募和培訓的描述,也展現瞭依納爵在組織建設上的遠見卓識。他所倡導的“在一切事上尋求並榮耀上帝”的理念,是如何通過一套嚴謹而又富有彈性的教育體係,滲透到每一位耶穌會士的生命中的,這一點非常令人著迷。這本書讓我對“使命”這個詞有瞭更深的理解,它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需要智慧、勇氣和持續的奉獻纔能實現的目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