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會的三願與團體生活:張春申全集之二(神叢126)

修會的三願與團體生活:張春申全集之二(神叢12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張春申
  • 修會
  • 三願
  • 團體生活
  • 神學
  • 基督教
  • 信仰
  • 靈修
  • 教會
  • 中國神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由聖召的涵義談起;進而陳述修道者的三願生活,及其與團體生活的關係;最後以〈迴到根源,流嚮一切〉作結。其中,張神父得自東方宗教的靈感,以及隱修生活的啓發,特彆在聖召神學與修會培育方麵,給予深度的反省與洞見。張神父更整閤瞭「在祈禱與行動中的神秘方嚮」,期勉獻身修道者能有所轉變、投身、信賴、答覆、閤一。甚且,全書最後一句「這不是思想、不是知識,而是生活經驗」,鏗鏘有力地將我們帶入修道生活的本質中,「徹底」地活齣福音精神來。

  張神父的神學底蘊豐厚,作品層次分明;本書又與另一著作《教會與修會》相互輝映,共同助人領悟信仰與修道生活的全方位麵嚮,因而能在生活中與主同生、同死,也在聖召使命中與主共享、共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春申神父

  1929年3月3日生於江蘇吳縣(蘇州),祖籍上海浦東。1947年加入耶穌會;1960年晉鐸;1965年在羅馬矢發末願,同年東返,執教於旅菲中華省神學院。1967年神學院遷來颱灣,附屬於天主教輔仁大學,張神父便執教信理神學等多科目,並且著述無數。2015年3月15日安息主懷。

  行政方麵,張神父曾任耶穌會中華省會長、輔大神學院(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的前身)院長職務多年。張神父的神學作品豐富,輔大神學叢書將陸續整理齣版問世,題名「張春申全集」,敬請期待。

圖書目錄

v    編者的話(盧德)
vi    原著初版作者自序(張春申)
     
第壹篇 修會聖召
3第一章 修會聖召的意義
17第二章 聖召經驗的神學
21第三章 從神學看聖召的動機

第貳篇 修會生活與三願
29第四章 修會生活與三願
37第五章 修會的貞潔願
43第六章 修會貞潔願的幾個問題
47第七章 婚姻生活與獨身(貞潔願)的關係
55第八章 修會貧窮願與服從願的基礎
61第九章 耶穌對貧窮的教導
66第十章 修會貧窮願與福音生活
70第十一章 修會服從願的聖經基礎
76第十二章 修會服從願的降生性與中介性
82第十三章 修會服從願的兩種模型
85第十四章 修會聖願的神學

第參篇 三願與團體生活
97第十五章 三願團體是福音生活團體的標記
103第十六章 修會團體的行政與長上職務
113第十七章 修會與傳播福音
121第十八章 修會對人類發展的貢獻
128第十九章 修會:閤一的標記
135第二十章 修會團體的一體與多元
142第廿一章 修會的會規
151第廿二章 修會的腐敗:庸碌境界
158第廿三章 時代信號與修會的革新
165第廿四章 修會的簡史
171總結:迴到根源,流嚮一切
191附錄:張春申神父中文書籍作品年錶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我一直對那些超越世俗羈絆、緻力於精神追求的群體生活模式感到著迷。張春申先生的《修會的三願與團體生活》這本書,恰好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點。封麵設計以及書名本身就散發齣一種寜靜而堅韌的氣息,暗示著這本書將帶領我們深入探究“三願”——貧窮、貞潔、服從——的深層含義,以及它們是如何在修會的團體生活中得以實踐和升華的。我非常期待能夠從書中瞭解到,這些看似艱深的誓願,在真實的集體生活中,會呈現齣怎樣豐富多樣的麵貌。例如,在“貧窮”願的指引下,修會成員們是如何處理物質與精神的關係,如何將有限的資源用於更有意義的奉獻?在“貞潔”願的影響下,他們又如何建立起純粹而深刻的人際關係,並以此為基礎構建和諧的團體?而“服從”願,在我看來,是實現團體凝聚力的關鍵,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這種服從是機械的遵從,還是建立在理解、信任和愛之上的主動選擇?我希望作者能通過生動的敘述,讓我們看到,當個體將自己融入一個更大的精神共同體時,如何在群體規則的約束下,釋放齣生命的獨特光彩,並在共同的生活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和精神成長。

评分

讀到《修會的三願與團體生活》這個書名,我的思緒立刻飄嚮瞭那些遠離塵囂、專注於內在世界的社群。張春申先生以其一貫的嚴謹學風,將“三願”——貧窮、貞潔、服從——作為核心,來探討修會的團體生活。我非常好奇,這三個看似高度個人化的誓願,是如何在集體生活的框架下,被賦予社會性的維度,並最終形成一種獨特的社群文化。書中對於“團體生活”的描述,我想象中一定充滿瞭對集體決策、資源共享、情感支持等方麵的細緻描繪。我特彆想知道,“貧窮”願在團體中是如何體現的,是集體財産的共享,還是成員共同承擔簡樸生活的責任?而“貞潔”願,除瞭對個人情感的約束,又如何在團體內部形成一種特彆的愛與關懷,以取代傢庭式的親密?至於“服從”願,我期待書中能揭示其背後深刻的靈性邏輯,它並非是壓抑個體,而是通過一種超越個體意誌的共同目標,來達到更高的和諧與效率。這本書無疑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修會成員們如何在共同的信仰指引下,建立起一種高度組織化、精神化的生活方式,並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和生命的意義。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沉靜而莊重的色彩搭配,再加上書名“修會的三願與團體生活”,立刻勾起瞭我對宗教團體運作的好奇心。我一直對那些有著明確規則和精神追求的社群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像天主教修會這樣的組織,它們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瞭濃墨重彩的印記。張春申這個名字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作為一位在神學領域享有盛譽的學者,他的著作總是蘊含著深刻的洞察力和豐富的學術積澱。這本書的副標題“張春申全集之二(神叢126)”更是讓我確信,這絕非泛泛之作,而是一部經過深思熟慮、嚴謹考證的學術研究。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一窺修會成員們如何踐行他們的“三願”——貧窮、貞潔、服從——這些看似簡單的誓言,在實際生活中會演化齣怎樣的豐富內涵?而“團體生活”更是點睛之筆,它揭示瞭修會不僅僅是個人的修行,更是一個緊密聯係、相互扶持的共同體。我希望這本書能詳細闡述修會內部的組織結構、日常作息、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以及在集體生活中如何平衡個人靈修與團體責任。我對其中的精神哲學、倫理規範以及曆史發展脈絡都充滿期待,希望能從中獲得對修會生活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甚至能啓發我思考當代社會中的團體意識與個體價值的平衡。

评分

讀完《修會的三願與團體生活》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齣無數個關於神聖誓言與世俗生活交織的畫麵。作者張春申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細膩的筆觸,將修會的“三願”——貧窮、貞潔、服從——剝離開來,又將它們編織進團體生活的宏大織錦中。我尤其被書中對於“貧窮”願的闡釋所打動,它並非是物質上的赤貧,而是一種對虛榮的超越,一種將一切奉獻給至高存在的精神富足。這種理解,對於當下追求物質享受的社會而言,無疑是一種強烈的反思。而“貞潔”願,在書中被描繪得更加立體,它不僅是對肉體欲望的剋製,更是心靈對神聖愛情的全然投入,是對生命純潔性的守護。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服從”願,它被賦予瞭極高的精神內涵,不僅僅是對上級的順從,更是對真理、對愛、對神的旨意的全然接納與迴應。張春申先生將這三願融入團體生活,讓讀者看到,在共同的信仰框架下,個體如何通過這些誓願,實現自我超越,並在群體中找到歸屬感與價值感。我能想象到,在修會的靜默祈禱、辛勤勞動、集體學習中,這些願望如何被日復一日地實踐,如何在成員之間形成一種無聲的默契與力量,共同構築起一個精神傢園。

评分

拿到《修會的三願與團體生活》這本書,我首先被其厚重的分量所吸引,這預示著其內容的豐富與深入。雖然我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宗教信徒,但對於“三願”——貧窮、貞潔、服從——以及它們如何構建一個“團體生活”的概念,一直抱有極大的好奇。張春申先生作為一位在神學領域頗有建樹的學者,我期待他能從更宏觀和微觀的視角,解讀這些古老的誓言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以及它們如何塑造一個獨特的社群。書中對“團體生活”的描繪,我想象中應該包含著許多生動的細節:成員們如何協調彼此的生活習慣,如何共同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如何在團體內部形成一種互相支持、共同成長的氛圍。特彆是“三願”在團體生活中的具體體現,例如“貧窮”願如何影響到資源的分配與使用,使之服務於更大的公義;“貞潔”願如何轉化為一種對團體內外關係的淨化與升華;“服從”願又如何促進團體的凝聚力和行動力。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能呈現齣修會成員們真實的生命體驗,用鮮活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帶領讀者走進那個充滿奉獻與愛的世界,感受信仰的力量是如何將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並賦予他們超越個體生命的意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