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不合理的快乐》之前 我相信,你只要打开这本书,很快就会发现──虽然我希望探讨的是快乐的不合理的层面,但是,我还是用合理的科学和医学,先为快乐这个主题做一个汇总。这个汇总非常完整,用了相当多的篇幅,从各角度来详尽的说明。
合理与不合理之间,无论用多少文字来衔接,都会让你感到很突然。这两者本来就是不同的逻辑轨道,彼此之间没有交会。
有意思的是,熟悉《真原医》的读者,可能会重视第一卷到第六卷的科学和医学,而喜欢《全部的你》和《神圣的你》的读者,可能会期待后半的章节。
你也许想问──假如重点是要谈不合理的快乐,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篇幅,对合理的快乐做详尽的说明?
答案其实相当简单。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都受到理性和「人」带来的种种制约。人类的逻辑,本身已经框住了我们理解的范围。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先把这个合理的层面──人类所带来的知识,做一个详细的说明,让你亲眼见到人类穷尽理性的限制。再从这个平台跳出来,到一个更大、更广、不合理的层面。
我相信你自然会发现,透过科学,人是快乐不起来的。但是,这本书的前半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基础,让我们透过现代的科学,可以解释人间的种种快乐,或不快乐。
我在科学与医学的层面做那么仔细的分享,其实还有另一个理由。
我个人认为很少有主题像「快乐」一样,能让那么多人注意。多年来,集中了各种学门的人才,不只是科学、神经医学、心理学,想解开快乐的谜底。在科学领域,这是相当难得的现象。所以,透过这本书,你也可以对科学的运作有一个全面的观察,而可以理解,为什么科学家会有这样的热情去做种种深入的研究。对科学这样一个全面回顾的机会,坦白说,并不多。
总之你会发现,无论多完整,目前的科学还是像我前面提到的,没办法带来快乐。所以,另一个用意是让你深深体会古人的伟大。他们早就解开了这样一个与我们生命最相关的问题,而现代人透过科学还在定义和说明的阶段原地踏步。
我尽量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方法来说明,希望把专业的用词变得透明清晰,你最多只需要中学的科学程度就可以轻松阅读。即使有些词不懂,也不用担心,并不会影响到这本书的要旨。
「全部生命系列」的朋友,会发现书后半的不合理的层面,其实是延续《全部的你》、《神圣的你》这两本书的精神,还带来一些具体的观念和练习方法。相信你会同意,这些实在的练习,对你的日常生活绝对有帮助。所以,愿意的话,可以从第八、九卷先读起,再回到前面探讨身心的快乐。
杨定一
序 这本书的书名《不合理的快乐》,本来也可以称为──存在的喜悦、顿时的快乐,或者,不理性的快乐。
在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生命不希望快乐。人类以外的每一个生命,自然都在活出最快乐、最舒畅的状态,也就是生命最根本的状态。可惜只有人类不快乐,让自己不快乐,也带给周遭的人和生命种种不快乐。
一个人不快乐,是不可能健康的。快乐和健康是一体的两面。找回快乐,其实也只是回复身心的健全与安康。
不快乐的来源,也只是烦恼。只有人,才有凭空造出种种烦恼的能力。把快乐找回来,也只是解开人生种种的问题,消除烦恼。
多年来,我一直期待看到这样的一本书──不光是整合各领域关于快乐的说法,从科学、文学、哲学、经济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探讨快乐这个主题,甚至能透过这个作品本身带来快乐,与读者一同活出快乐的生命。
虽然市面上已经有很多类似的作品,我之所以想写《不合理的快乐》,最主要还是觉得这些作品在理念上不够完整、不够直接,还在人间的快乐着手,甚至颠倒了真实快乐的因果关系。
即使透过每个学术的领域,懂了许多快乐的概念,取得种种快乐的知识,然而,这些概念和知识没有让人更快乐,反而让我们受到更多的制约,更多的限制。
我才会说,人间种种对快乐的追求,因果是颠倒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活出快乐其实比什么都简单。然而,这个问题的解答却可能和你所想、所认为的截然不同。
真正的快乐,不需要有理由。
真正的快乐,也是追求不来的。
真正的快乐,是每一个人本来就拥有的本性,不是在外界寻找或是追求的对象。
真正的快乐,只是轻松透过心境的转变,而自然浮出来。
医学乃至各门科学领域的努力,最多是拿来描述这种快乐所附带的属性。我在《真原医》、《静坐》所表达的也正是──身心的健康和静坐所带来的意识转变,最多只能说是透过科学、医学来验证,而不是透过科学、医学来追求。
不合理的快乐,是一个我老早就想写的主题。
我写作这本书的「野心」不可谓不大──希望透过这本书,让你一生的价值观和意识带来彻底的转变,对生命本来的快乐有充份的理解和体会。甚至,能为你打好快乐的基础,让你透过这份领悟,随时把快乐带回来。
这种快乐是永恆,是每个人本来都有的。
这本书引介的科学、医学和各领域的证据,最多只是让你体会人间对快乐的种种说明。无论从生理学、神经化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的角度来分析,都会发现人的结构就是来支持我们快乐的。快乐,也只是身心最有效率的状态,让我们活的最舒畅、反应最灵光,也最有成就感,最能感到心满意足。
你自然会把这些证据当作工具来用,而且还会发现,这些证据,非但跟这本书要谈的快乐一点都不矛盾,还验证了这本书所要探讨的──生命最大的快乐。
快乐,其实是贯通身-心-灵共同的门户。
这种说法,很可能和一般人所谈、所想的刚好颠倒。对大多数人来说,快乐是需要追求的,要符合某种条件、或完成某个目标才可能得到的。然而,这本书所想表达的是──真正的快乐,不过是反映我们最轻松、最自在的心理状态。
身心合一,自然会快乐。换一个头脑能够理解的说法,快乐最多只是一个反映健康的指标。
我希望,透过这本书,以完全不同的角度,和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我相信,只要你敞开心胸来寻求解答,也自然会得到相同的答案,自然发现这本书所带来的种种观念可以随时落实在生活中。
然而,更重要的是你亲自验证这本书所谈的观念。透过它们,完全转变人生的价值观和意义。让快乐直接浮现,让快乐就在眼前。
这本书能丰富精彩并深入浅出,我要感谢两位同事的贡献。
Jan Martel马奕安博士,与我合作了很长时间。二○○八年在加拿大Université de Sherbrooke 毕业后,远赴台湾加入长庚大学的研究团队,投入奈米细菌和中草药蕈菇类的研究,已经有相当丰硕的成果。他是个快乐的人,对「快乐」这个主题特别感兴趣。我好几次和他分享我一路走来的蓝图、在这本书想表达的重点、以及希望囊括的学术领域,请他在研究之余查阅文献。他很快就进入状况,花了很多时间收集、整理「快乐科学」的研究成果供我们筛选,让我能在这本书为近代的快乐科学做一个整合。
陈梦怡,最初将《真原医》的部份文章、《静坐》和其他作品译成中文。若没有她的翻译,这些作品也不可能在国内受到广大的欢迎。接下来,她又和我合作《全部的你》和《神圣的你》,除了记录我口述的文章,并彻底地和我讨论、编辑。多年来的接触,也是合作完成这本书的不二人选。这本书从科学、哲学、心理学到全部生命一路贯串下来,走到「活出不合理的快乐」,也要有她融会所学的精彩编辑才得以完成。她自己提到,每合作一本书,就把「我」(自我)更松动一些。我也为她相当高兴。
合作这本书,其实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比任何其他项目都更轻松愉快。倘若不是如此,这本书所传达出的理念,也不可能符合这个主题。
同时,我也希望你能抱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来读这本书。有些比较难以掌握的观念,我会设法用最简单的语言,不同的切入角度来说明。当然,这不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快乐学」的专家。有了这些快乐的知识,最多只是让我们在人间有一些根据,可以充满信心地走上这条路,找回全部生命的快乐。
最后,我希望你读完这本书之后,可以真正成为快乐的人,活出快乐的人生。以此为基础,为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这,才是我们这一生来最大的目的。
编者的话
一起听见──快乐的唿唤 《不合理的快乐》的编辑过程,带我回顾了自己一路以来对快乐的追寻。
我还记得八○、九○年代的自己,高中时期在图书馆里一本一本生吞活剥地读,硬是塞进了各种静坐、戒律、哲学、宗教、神祕学的知识。到了台大校园,从哲学跨到生物学的追求,克服专业术语的门槛,读遍了当时知识圈所引介的各种从物理学、生物学探讨生命的科普书籍,为的也不过就是想要知道──人生是怎么回事?而我来到这里,能做什么?又该如何活这一生?这一生,可能快乐吗?
这本书,从经济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到超个人心理学、物理学、哲学,对我来说,真正珍贵的不只是所引用的具体研究成果,更是杨定一博士引介这些知识面时深广的脉络。如果当年,有人这么指点我,该有多好。
在成书的过程中,杨博士很有耐性地从第一篇第一章开始调整前后文和风格,从知识量的取舍、到背景故事的引入,无异于牵着读者的手,走进完整的快乐科学研究脉络。说这是华人知识圈第一本真正针对普罗大众而成的原创科普书,都不为过。
只是,我已经尝过了《全部的你》、《神圣的你》写作过程的「甜头」。在完成这两本意识转化工具的过程中,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变化。那不是我个人「修」出来的,而是随着文字记录、修订、朗读,自己的愁苦、烦恼、习性、执着就一点一滴地被转化了。这对我来说,才真的是不可思议。
所以,我一心打算赶紧整理完文稿,希望杨博士再开启另一本书,回到我更受用的主题。我也以为,这本谈快乐的书就到此为止。
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杨博士在铺陈科学论证的基础之后,笔锋一转,再度切回真正的主题──不合理的快乐、存在的喜悦。而且,给了我毕生求之不得的一个大礼──「臣服」与「参」。
「臣服」与「参」的威力,我就不多说了。我相信,只要真正落实到自己生命的每一个角落,从每一个起心动念去臣服、去参,每一个人都可以亲身体验到来自生命本身的喜悦。
这本书完成的过程,我亲眼见到许多在别处不可能成就的奇蹟。
首先是马奕安博士,我回想自己读研究所时投注在文献阅读上的心力,很难想像马博士在短短的时间内整理完那么大量的资料。更难得的是,马博士这位已经把台湾当家、说话带着法语温软腔调的「老外」,对我过于口语的描述偶尔提出的提点,确实让文章更清晰、更易读。我非但感激、佩服,也满心期待他和杨博士未来的作品。但愿很快,他会和读者分享他的研究之路。
卢峖(田柔(请造字,谢谢)),从《静坐》、《全部的你》增订版、《神圣的你》,到《不合理的快乐》、《我是谁》、《集体的失忆》、《落在地球》的封面设计,全出自她的手笔。我从旁观察她和杨博士的沟通,已经超过了语言的限制,彷彿只要一起坐下来静静地待一会,她就能捕捉到杨博士希望透过封面传达给读者的意象。有好几次,我光是看到她为封面所选的图,就被带入了另一个时空。这是文字和语言所无法企及的境地。
至于内页的插图,到了《不合理的快乐》以及接下来的几本书,相信有些读者察觉到新的风格。这要感谢施智腾(Simon)的加入。他的投入与效率,让接下来的书能全速推进。最有意思的是,Simon过去并不觉得自己是灵性的画家,然而,却有很深的灵性意味从他的作品透出来。这一点,读者到接下来的三本小书,会更有体会。
同样地,这本书以及后头的三本作品,第一线校读的王先堆先生与陈锦书先生是最有耐性的读者,陪伴我一丝一缕地反覆斟酌思绪,照顾不同读者的消化与吸收。如果读者感受到了温柔与照应,有一部份,是来自他们两位的关怀。
刚完成《不合理的快乐》时,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每写一本书,「我」好像就被撼动了一次。多写几本,「我」大概就不是「我」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后头几本书的威力。
在《不合理的快乐》之后,杨博士为有志于接触「全部生命」的朋友,写下了《我是谁》、《集体的失忆》、《落在地球》三本小书,录制了《光之瑜伽》、《真实瑜伽》两个专辑,还把 satsang 放到「全部生命系列」的网路平台,作为与这一系列作品同步的素材。
这些作品的完成,对我而言,就像一阵风吹来,带着不可思议的清新,也影响了许多周边的人。意识彷彿被一个我不明白的什么托着,从这里到那里,接下来,不知道会是哪里。
这些文字,像是落在一个既干净又美丽的平面上,有自己跳动的韵律,已经早就不是我的作品。就连杨博士自己在听时,也时常感慨「这是谁写的?」
写的人不知道是谁,写下来的作品不知道怎么长出这样的样貌,读的人也屡屡回报意识转变的效力,也就是说,就连阅读的「我」也在转变,也不存在。
这样的作品,是怎么一回事?
清风吹来,且让我们一起聆听快乐的唿唤。
陈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