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的结构【50週年纪念版】(3版)

科学革命的结构【50週年纪念版】(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6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成为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里程碑。五十年之后,本书仍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论点。作者孔恩以本书质疑我们一向居之不疑的线性进步史观,主张革命性的点子并不出自「常态科学」,即例行性、累进式的研究活动,如做实验与积累事实。而科学革命——破坏传统思路、提出新奇点子的突破时刻——发生于常态科学之外。孔恩写作本书时,科学以物理学唯我独尊,现在则由生物科技领一时风骚,但是他的点子历久弥新,例如常态科学制造异例,再由科学革命拨乱反正、消解异例。

  这本50週年纪念版,科学哲学家哈金(Ian Hacking)撰写的〈导读〉颇有洞见。他对因孔恩而流行的词汇做了澄清,包括「典范」、「不可共量」,也讨论了孔恩的理论与当今科学的关系。

名人推荐

  孔恩的杰出贡献,在改变我们对于科学实践的理解。——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讲座教授李普顿(Peter Lipton)

  「典范转移」这个词不是孔恩发明的,但是孔恩使它成了流行语汇,给了它流行意义。《科学革命的结构》在1962年出版,也触发了一次典范转移……孔恩之后,我们再也无法忽视这个事实:科学的力量无论有多大,仍有缺陷,与科学家一样。——郭斯曼(Lev Grossman),《时代杂志》非文学类百大经典

  「思想史的里程碑,引起的注意远超过本行范围……要是掀起革命是优越典范的特征,《科学革命的结构》已经大获全胜。」——伟德(Nicholas Wade),《科学》

  「对科学发现的过程,本书可能是最佳的说明。」——汤普森(William Irwin Thompson),《纽约时报书评》

  「偶尔会有一本书,影响远超过它原先设定的读者群……孔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显然是这样的书。」——强士敦(Ron Johnston),《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孔恩(Thomas S. Kuhn, 1922-1996)


  退休前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洛克斐勒讲座教授,着作包括《哥白尼革命》(1957)、论文集《必要的张力》(1977)、《黑体理论与量子不连续性1894-1912》(1978)等。

译者简介

程树德


  美国哈佛大学细胞及发展生物学博士,国立阳明大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研究所副教授。

傅大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博士,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王道还

  生物人类学者。
 

图书目录

【50週年纪念版】导读 / 哈金(Ian Hacking)
〈导论〉科学的哲学发展史中的孔恩 / 傅大为


1 导言:历史的角色
2 常态科学之道
3 常态科学的本质
4 「常态科学」是解谜活动
5 典范的优先性
6 异常现象与科学发现的出现
7 危机与科学理论的出现
8 对危机的反应
9 科学革命的本质及其必要性
10 革命即世界观的改变
11 革命无形
12 解决革命
13 通过革命的进步
后记——1969

译名索引
 

图书序言

1962
 
本版是《结构》五十週年纪念版。《结构》出版于1962年,很久以前的事了。科学已经起了根本变化,当年科学的女王是物理,孔恩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物理学家。懂物理的人不多,但是每个人都知道物理是行动重地。冷战正在进行,因此大家都知道核子弹的事。美国的学童必须演习在空袭时蜷缩到课桌底下;每个城镇一年至少做一次空袭警报演习,每个人都得就地寻求掩蔽。反对核武的人拒绝寻求掩蔽以示抗议,警察会逮捕,有些人真的遭到拘捕下狱。1962年9月,民歌手狄伦(Bob Dylan, 1941-)首次表演〈滂沱大雨将落〉;每个人都以为那是指核弹落尘。那一年10月,古巴飞弹危机爆发,那是1945年以来世界最接近核子战争的一刻。物理与核子威胁在每个人的心头。
 
俱往矣。冷战事过境迁,物理不再是行动重地。1962年的另一件大事是:诺贝尔生医奖颁给克里克(Francis Crick, 1916-2004)与华生(James Watson, 1928-),表彰他们的DNA分子生物学研究;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佩鲁兹(Max F. Perutz, 1914-2002)与肯德鲁(John C. Kendrew, 1917-1997),表彰他们的血红素分子生物学研究,那是变化的先声。今天生物技术当道,孔恩以物理科学与物理学史做为科学的模型。读完本书后,你必须决定他对物理科学的观察,有多少在现在生机蓬勃的生物技术世界中仍然站得住脚。还有资讯科学,还有计算机对于科学实作的影响。甚至实验也走样了,因为计算机模拟已改变了实验,甚至取代了部分实验。此外,每个人都知道计算机改变了通讯模式。在1962年,科学研究成果是在科学集会中、研讨会中宣布的,或是以论文预印本、正式刊登于专业期刊的论文公诸于世。今天发表研究成果的主要模式,是透过电子档案库的管道。
 
过去半个世纪还发生了另一个根本变化,它影响了《结构》的核心——基础物理学。在1962年,有两套宇宙观互相竞争:稳态宇宙与大霹雳。它们对于宇宙的图像与起源,构想完全不同。1965年之后,以及几乎是幸运地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之后,只剩下大霹雳充满待解的问题,成为常态科学研究。1962年,高能物理似乎继续不断地发现新粒子。现在称为标准模型的理论从混沌中理出了秩序,我们还不清楚如何将重力整合到标准模型中,不过它的预测极为精确,教人惊艳。基础物理学也许不会再发生革命了,然而出人意料的事必不可免,也不会少。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