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娟奇幻学堂:花开了(镜花缘‧唐小山的故事)(新版)

张曼娟奇幻学堂:花开了(镜花缘‧唐小山的故事)(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奇幻小说
  • 儿童文学
  • 张曼娟
  • 镜花缘
  • 唐小山
  • 新版
  • 冒险
  • 成长
  • 中国古典文学
  • 想象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系列销售20万册,上市十週年纪念版。张曼娟首度跨界,带着孩子重读经典,找回中文的奇幻与魔力!
  
  系列销售20万册,上市十週年全新纪念版!
  为经典刻画新妆,从故事汲取智慧,
  跟着曼娟老师提升中文力,让年轻的心灵充满善意。
  
  我们选择了四个不同风格的奇幻故事,重新改写,
  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完全忘记他们读的是几百年或千年以上的老故事。
  这些崭新的故事,令人目不暇给,节奏感快速,感觉更现代,
  而在一个云霄飞车似的转折之后,满怀着深深的感动。──张曼娟
  
  改编自《镜花缘》,一个跨越性别束缚,勇敢追求人生,顺随自我天性的故事
  
  年近半百的唐敖,求取了一辈子的功名,却始终是个秀才,唯有一双可爱的儿女是他最大的成就。

  大女儿唐小山,出生时满室异香,长大后能文能武,聪明伶俐又勇气十足。小儿子唐大海喜欢照顾花花草草,还能手拿针线绣花,是一个不符合世俗对男孩要求的孩子。

  然而,当到手的「探花」与自己擦身而过,失意的唐敖决定出海遁世,也让唐小山和唐大海顿时成为家中的支柱。性格迥异的两人会如何善用自身特质,支撑起这个家?离散的一家人还能再次团聚吗?
  
  ◎得奖记录
  ★文化部第28次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
  ★入选第51梯次北市图「好书大家读」故事文学组
  ★2007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台湾馆优良图书推荐
  ★2008年义大利波隆纳童书展台湾馆优良图书推荐
  ★国语日报奇幻文学专家选书推荐
  ★荣登诚品、博客来书店畅销榜
  
  ◎本书特色
  特色1由畅销作家张曼娟精心编选,以新编故事诠释古典名作,找回中文的奇幻与魔力。
  特色2为孩子量身打造,在奇幻故事中融入青少年最关切的启蒙成长课题,激发同理心,汲取人生智慧。
  特色3重读部分经典原文,再与新编故事相互对照,更具阅读的深度与及乐趣。
  特色4在故事后均附「曼娟老师会客室」、「曼娟老师私房教案」,提供教学与亲子活动的最佳参考。
  
  ◎本书关键字:奇幻故事、经典、镜花缘、女力、性别平等、个人特质
  ◎无注音,适合10~15岁阅读
  ◎教育议题分类:性别平等、生涯发展
  ◎学习领域分类:语文、综合活动
书籍简介:探寻历史的幽微与人性的复杂 这部作品,并非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或大众畅销书,而是一部深入探究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个体在时代洪流中挣扎与选择的非虚构历史研究专著。它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细腻的文本解读,为读者揭示了一个常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侧面。 本书的焦点集中于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初年这一关键的转型时期。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大事件”叙事模式,而是选择了一条“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通过对地方志、家族档案、民间口述史料以及私人信函的挖掘整理,重构了一个特定区域(主要聚焦于江南地区的部分市镇)的社会生态图景。 第一部分:制度的边缘与日常的张力 本书的开篇部分,深入剖析了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之间微妙的权力平衡与日常互动。作者着力描绘了“士绅”阶层的复杂性。他们既是朝廷政策的执行者,又是地方资源的实际掌控者,其权力基础往往建立在宗族关系、土地兼并和传统儒家伦理的维护之上。然而,这种权力并非铁板一块。 书中通过对一系列小型经济纠纷和土地诉讼案例的分析,展现了士绅内部的派系斗争,以及他们与地方胥吏(如低级官僚和师爷)之间的共生与制衡关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关注了那些“边缘人”的生存状态:破产的读书人、失去土地的佃农、以及在城市中从事非正式经济活动的群体。他们的声音在官方记录中往往是缺失的,但正是他们的困境构成了理解当时社会稳定性的关键变量。 例如,书中详细考证了一个关于“义仓”制度的案例。义仓本是地方用于灾年赈济的储备粮仓,但在实际运作中,它往往成为地方豪强进行金融活动或牟取暴利的工具。作者通过比对不同年份的收支记录,揭示了赈灾基金如何被挪用,以及在灾荒真正来临时,普通百姓所面临的绝望境地。这种对制度“形神分离”的考察,揭示了权力如何被地方实践所异化。 第二部分:女性的生存空间与家庭的重塑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尤其是女性在传统父权社会中的能动性与受限性。作者避开了对“烈女”或“贤妻良母”的道德化描绘,而是着眼于实际的经济参与和财产继承权问题。 通过对一些富裕商贾家庭的案例研究,我们得以窥见“内宅”并非完全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这些家庭的当家主母,往往在管理家庭资产、安排子女婚配、甚至参与家族对外借贷等方面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作者引用了若干份关于“孀妇立产”或“妻产权属”的契约文书,论证了在特定经济条件下,女性对个人财产的控制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部分保障的,尽管这与官方法律条文存在张力。 此外,书中也关注了底层女性的命运。在城市化进程中,如苏州、上海等地的手工业作坊和丝绸业的发展,吸纳了大量农村女工。作者结合当时的劳动条件报告和地方性的帮会记录,描述了这些女工在工作环境、薪酬剥削以及人身安全方面的脆弱性。她们的抗争往往是零散而隐秘的,例如罢工、消极怠工,或是通过家庭内部的抵制来表达不满。 第三部分:文化的变迁与知识的流散 本书的后半部分探讨了社会剧变时期,传统文化与新兴观念的碰撞与融合。这不仅仅是关于政治思想的转变,更是关于日常生活审美、人际交往规范的细微变化。 作者关注了民间出版物在知识传播中的作用。不同于官方正统的儒学经典,大量的通俗小说、戏曲脚本、以及民间手册(如农事指南、医书)在市井中流传,它们以更直白、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承载着社会对道德、功利乃至超自然现象的看法。 一个突出的研究点在于“风水与科学”的交界地带。在西方科学观念开始渗透的背景下,传统的堪舆之术并未完全消亡,而是以一种“改良”或“科学化”的面貌继续影响着城市规划、墓地选择乃至商业选址。作者分析了当时一些地方官员在修建公共设施时,如何平衡地方迷信观念与新式实用主义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信仰在现代化转型中的韧性。 结论:历史的颗粒度与人性的恒定 总而言之,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拒绝宏大叙事带来的扁平化处理,而是坚持深入挖掘历史的“颗粒度”。它提供了一幅复杂、矛盾且充满张力的历史断面图:在这个断面中,腐朽的旧制度在勉力支撑,新兴的力量在暗流涌动,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对生存的精明计算与挣扎,构成了历史最真实的底色。它引导读者反思,在任何时代,结构性的矛盾是如何通过无数个体微小的、日常的互动中得以体现和持续的。这部书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精密的工具,去重新审视那些被历史烟尘所掩盖的细节与人性。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曼娟


  知名作家与中文系教授,已出版文学作品近四十种,创办【张曼娟小学堂】,致力推广少儿中文力、创作力,关注于人格之培养,企图将经典转化为生活化的实用手册。2006年企划创作【张曼娟奇幻学堂】,2008~2009年策划出版【张曼娟成语学堂I、II】, 2010年策划出版【张曼娟唐诗学堂】,2017年策划出版【张曼娟论语学堂】,借由好看的故事,将经典带入日常生活,为孩子们的人生打好坚实基础。

孙梓评

   1976年开始使用。东华大学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毕业。现任职报社副刊。出版散文《知影》、小说《男身》、诗集《善递馒头》等多册。热爱阅读书本与路人的脸。喜欢美味的食物和事情。害怕失控的身体或意志。意外展开童书创作,已出版《花开了》、《爷爷泡的茶》、《星星坏掉了》、《边边》。

绘者简介

川贝母


  成长于屏东满州。专职插画家,喜欢以隐喻的方式创作图像,作品常发表于报纸副刊,亦受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日报》之邀绘制插画,并登上报刊封面。近期开始文字故事的创作。着有短篇故事集《蹲在掌纹崃谷的男人》。插图作品有:《最勇敢的格林童话:奇幻旅程》(木马文化)、《最真诚的安徒生童话:转化与蜕变》(木马文化)、《晨读10分钟:文学大师短篇名作选》(亲子天下)、《张曼娟奇幻学堂:花开了》(亲子天下)等书。

  奖项
  2005 义大利波隆纳插画展
  2009 美国Communication Arts 动画类插画奖

图书目录

新版总序 十年一瞬间
创作缘起 故事还给孩子
人物榜 人间香草、天上花仙
 
【楔 子】 那一夜,花都开了

唐敖坐在书房里,一颗心七上八下,
正打算要到门口去窥探一下的时候,
突然听见好响亮的一声婴啼破空而出,
随即是一阵好闻的香气。香气弥漫了整个房间,
连邻居们都过来围观。这香气,就这样持续了三天。

【第一回】 探花未成,云游四海
顶着新科「探花」的头衔,唐敖一个人在京城里游览,
谁知道才没两天,「探花」就没了。
绕了一大圈,仍然是个「秀才」,
唐敖心中真有说不出的感慨。
他收拾好背包,却连家也不想回,
好像人生活了大半辈子,却是一场空。

【第二回】 百花仙子,凡间一游
就在那一刻,唐小山忽然从梦中惊醒。
因为,看见梦中百花仙子的身影
从云间坠落到凡间的那一瞬间,
她惊讶的发现:为什么,她如同照镜子般,
看到了自己的脸?

【第三回】 奇妙旅行,各国百态
坐在船上,看着远方的大海,
唐敖不禁想起家中的唐小山与唐大海:
小山聪颖又勇敢,比男生还孝顺、坚强──
不知道,唐大海还是那样软弱吗?
不上武术课?仍然喜欢绣花?
儿子真的就比女儿有用吗?

【第四回】 家里的战争
话还没有说完,
唐夫人一巴掌狠狠的落在大海的左颊上,
两人就这样僵持着,流着泪。
唐小山在外头,听着母亲与大海的对话,
不知该说些什么,只知道,
一场家里的战争,已经隐隐的点燃了。

【第五回】 女儿国历险记
林之洋舒服的洗过澡后,
身材壮硕的「宫女」帮林之洋穿新衣、
搽发油、戴凤钗、抹香粉、上胭脂、戴上戒指与金镯,
并把床帐整理好,请他上座。
一问之下才知道,女国王选王妃选上了他!
这一惊,非同小可。

【第六回】 告别小蓬莱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唐敖仍然没有音讯。
就在约定的日期到来这天,
林之洋和多九公在小蓬莱的石碑,
赫然发现上面题了一首诗,
诗的后面还写着「谢绝世人」这样的题字。
他收拾好背包,却连家也不想回,
好像人生活了大半辈子,却是一场空。

【尾 声】 这一夜,花又开了
唐小山想起「百花仙子」的梦,
梦里面,四位仙子搭同一部云车回家。
她们说说笑笑的身影,
跟此刻的自己,多么相似?
而路过的人们,都闻见了整整三天的百花香气,
彷彿一年四季所有的花儿,
都一齐盛开了。

附录一 曼娟老师会客室
附录二 曼娟老师私房教案

图书序言

系列总序    

十年一瞬间 文/张曼娟

  
  常常在演讲的时候,遇见一些年轻的读者,他们从容自在的聆听,意会的颔首,耐心等待着我为他们的书签名,而后,像是要倾诉一个祕密那样的靠近我,微笑着对我说:「曼娟老师,我是读着【○○学堂】长大的。」【奇幻学堂】、【成语学堂】或是【唐诗学堂】就这样被说出来,说的时候,带着对于童年与成长的温柔依恋。
  
  啊!这一批孩子们已经长大了啊,他们看起来,都是很好的成年人了。也许不是念文学相关科系的,可是,他们一直保持着对于文字的敏感度,对于人情世故的理解。
  
  「老师什么时候要为我们这些小孩子写书呢?」到现在,我依然能听见最初提出这个请求的那个女孩,对我说话的声音。
  
  而我确实是唿应了她的愿望,开始创作并企划一个又一个学堂系列。
  
  以【奇幻学堂】为起点,我和几位优秀的创作者:张维中、孙梓评、高培耘与黄羿瓅反覆的开会讨论着,除了将古代经典的宝库传承给孩子,更想与他们一同走在成长的路上,不管是喜悦或失落;不管是相聚与离别,都是生命的课题,都那么贵重,应该要被了解着、陪伴着,成为孩子心灵中恆常的暖色调。
  
  这样的发想和作品,获得了许多家长、老师的认同,更令我们感到欣喜莫名的是,孩子们的真心喜爱。于是,接着而来的【成语学堂Ⅰ】、【成语学堂Ⅱ】和【唐诗学堂】也都获得了热烈回响。
  
  十年之后,那个最初提议的女孩,化成许多个大孩子与小孩子,来到我的面前,与我微笑相认。让我们知道,当初不只是古典新诠,更是探讨孩子成长中各种情境的系列作品,有着这样深刻的意义。
  
  也是在演讲的时候,常有家长询问:「我的孩子考数学,演算题全对,但是一到应用题就完蛋了,他根本看不懂题目呀。到底该怎么办?」这是发生在许多成绩优秀的孩子身上的悲剧。
  
  「中文力」不仅能提升国语文程度,而是提升一切学科的基础,这已经是陈腔滥调了。中文力,不仅是阅读力,还有理解力与表达力。能不能看懂考题,在考试时拿高分,固然重要。然而,更大的隐忧却是,应付考试,得到高分的岁月,只占了短短几年,孩子们未来长长的人生,假若没有足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他们将如何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担忧与期望,才是我们十年来投入许多心血与时间,为孩子创作的初衷。
  
  我们感知到孩子无边无际的想像力,在成长中不断消失,于是创作了【奇幻学堂】;察觉到孩子对成语的无感,只是机械式的运用,于是创作了【成语学堂】;发现到孩子对于美感和情感的领受,变得浮夸而浅薄,于是创作了【唐诗学堂】。
  
  十年,彷彿只在一瞬之间,许多孩子长大了,许多孩子正在成长,我们仍在创作的路上,以珍爱的心情,成为孩子最知心的陪伴。
  
创作缘起    

把故事还给孩子 文/张曼娟

  
  当我们还没看过哈利波特;还不认识神隐少女;还不知道魔戒的威力的时候,孩子们都听什么故事呢?
  
  当我只是个小孩子,家里并没有什么课外读物,可是,夏天摇着扇子的晚上,大人一边拍打蚊子,一边对我们说起牛郎织女的故事;冬天围在暖烘烘的棉被里,脚趾头抵着脚趾头,紧张兮兮的聆听目莲下十八层地狱救母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故事,神奇的、魔法的、天上地下,充满想像力,灌溉着我们日渐伸展的四肢与躯干。
  
  然后,某一天,我听见了三太子李哪咤的风火轮划过天际,听见他在河边戏水,与龙王三太子大斗法,竟然抽出龙筋的英勇事蹟。哪咤的火尖枪和干坤圈,是那么炫奇;他死后变为莲花身返回人世,是如此异样。
  
  最最重要的是,他只是个小孩子,和我一样。
  
  一个小孩子,可以大闹天庭,把龙王整得七荤八素,这么高强的本领,这么叛逆的性格,都教我们兴奋得不得了。我们慢慢长大,电视进入每一个家庭,一个按键,就唤来动画。日本动画是孩子最好的陪伴,从「小甜甜」、「无敌铁金刚」到「哆啦A梦」……伴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成为生命中的主题曲。
  
  哪咤到哪里去了呢?
  
  我们的孩子该有怎样的冒险?
  
  那一年,看完《神隐少女》,从戏院中走出来,站在西门町街头,心头还萦绕着感动,同时,却也有些怅然若失。同样是东方,同样拥有自己的传说和传统,我们的少女又该有怎样的冒险呢?如果不走进泡温泉的汤屋,她该走到哪里去呢?如果没有遇见汤婆婆,她也许会遇见铁扇公主,那么,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我怔怔的想着,绿灯忽然亮起,就这样被过马路的人潮推挤,到了对岸。过了马路,其他的事吸引我的注意,这惆怅也就扔过一旁了。
  
  接着,我看见身边的大朋友、小朋友,人手一本《哈利波特》,津津有味的阅读着。捷运上,教室里,这法力确实无边,收服了所有人。
  
  我念小学的姪儿,总是催着我问新一集的《哈利波特》出来没有?我告诉他,得等一等,还要翻译啊。他于是抗议了:「奇幻故事这么好看,我们为什么没有中文的书?都要看外国人的?」
  
  这质问让我一时之间,无法作答。
  
  找回属于孩子的奇幻与魔力
  
  我很想告诉他,我们在许多许多年前,古时候就有很多好看的奇幻故事了,只是,你们都不熟悉,都不了解。但是,他们为什么不熟悉、不了解呢?这些奇幻故事,是我们的祖先留给孩子的瑰宝,我们曾经是保管人,保管并且享用,然后,应该交给我们的孩子。然而,这些丰富有趣的故事,自我们之后,彷彿便已失传。我们显然剥夺了孩子的继承权,令他们失去了宝藏的,难道竟是我们吗?
  
  我感到了急迫与焦虑,感到一切都要来不及。
  
  作为一个创作出版超过二十年的作家,我知道,要消解这样的不安,唯有写作。要把奇幻与魔力找回来,才能完好无缺的交付给我们的孩子。【张曼娟奇幻学堂】的童书工程,就是这么开始的。
  
  我们选择了四个不同风格的奇幻故事,从唐代的〈杜子春〉、明代的《封神演义》、《西游记》到清代的《镜花缘》,各挑出一个主要人物,成为奇幻冒险故事的主角,重新改写,让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完全忘记他们读的是几百年或千年以上的老故事。这些崭新的故事,令人目不暇给,节奏感快速,感觉更现代,而在一个云霄飞车似的转折之后,满怀着深深的感动。
  
  《封神演义》的哪咤
  
  《我家有个风火轮》,哪咤是个巨婴,生下来便神力无限,这故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展呢?我送给哪咤一个姊姊,花蕊般小巧、纤细而柔弱的姊姊,当我在读经读诗和写作的「张曼娟小学堂」上课,发现小朋友们最焦虑的就是:「如果长不高怎么办?」大人总是安慰孩子:「等你长大就会长高喽。」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长大之后,都会变成高个子。我们给孩子一个虚妄的希望,再让这希望落空,未必是一件好事。于是,我创造了一个矮小的姊姊花蕊儿,与身形巨大、本领高强的哪咤做对比。
  
  花蕊儿,她看起来什么本事也没有,可是,她能敏感的体会爱。她能感受爱,也能付出爱,她以自己小小的身子护卫弟弟,坚强的意志力感动了巨鹏与逼水兽,是她纤细的小手,从冥界将哪咤牵引返回人间,满身莲花香。
  
  我是这样对花蕊儿说的:「长得高不高不要紧,身体只是一个罐子,罐子里面的东西才重要。」
  
  《唐传奇》的杜子春
  
  《火里来,水里去》,是唐朝传奇〈杜子春〉改写的,这是一个试炼意志力的故事,也是个测试恐惧感的故事。每个孩子都有惧怕的事物,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要怕啊!没什么好怕的。」不妨也想想我们的恐惧。长成大人的我们,也不可能无忧无惧啊,更何况是小孩子。那么,就让我们面对面的把恐惧看个清楚吧。
  
  童年杜子春怕的是火蚁,因为他小时候曾经被火舌贪婪的吞噬,这被火焚烧的记忆已经淡忘,恐惧却如影随形。子春在那场大火中,失去了母亲,也失去了真相,他在谎言中成长,成为一个偏执的少年和青年,直到家产挥霍殆尽,遇见一个赈济他的老人,一切才有了转机。老人三番两次赠送子春巨款,他为了知恩图报,答应为修道的老人看守丹炉。「不管看见了什么,都是幻象,绝不能发出声音,否则就会功亏一篑了!」
  
  杜子春面对各式各样的挑战,恐惧的极限,他都咬牙撑过去了。直到转世投胎成为女人,生了孩子变为母亲,那一个关卡,怎么也过不去。我会对泪流满面的杜子春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只得顺从这强烈的情感。」
  
  《西游记》的孙悟空
  
  《看我七十二变》,孙悟空啊,这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大闹天庭无敌手,驾着筋斗云,一冲十万八千里。当一个唯我独尊的美猴王,该有多么快活?他为什么竟心甘情愿的成为唐三藏的大弟子,护着师父西方取经去?每当我看见唐三藏唸起紧箍咒,悟空疼得满地打滚,总是觉得好不忍心。
  
  在我们新编的故事中,唐僧与悟空不只是师徒,原来还是亲兄弟。上一辈子,悟空乃是个粗心大意的哥哥,唐僧却是崇拜着哥哥的弟弟,成天跟在哥哥身后,不管换来的是怎样的冷漠与不耐烦,都无所谓。为了救亲爱的哥哥,弟弟牺牲了自己的性命。这一辈子,悟空不管被唐僧如何误解、怒骂、斥逐,都不离不弃,谁为兄?谁是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前往西方的道路上,只要我们同在一起,每跨出一步,都充满力量。
  
  《镜花缘》的唐小山
  
  《花开了》,是《镜花缘》的再创造。那是在清代最封锁闭塞的年头,却有这样充满想像力的探险,在二十一世纪看来,仍适合蛊惑我们的孩子。这故事当然要由孩子领衔演出,那么,就设定为唐小山和唐大海吧。这一对姊弟,姊姊不是一般的女生,弟弟也不是一般的男生。「我是个男生,可是,我跟别的男生不太一样,怎么办呢?」我常会听见孩子这么问,也会看见父母亲担忧的眼神。不一样就不一样吧,有什么关系呢?谁说男生一定要酷爱运动?女生非得斯斯文文呢?
  
  小山姊姊武功高强,胆识非凡,她被拣选了,成为游历四海的姑娘;大海弟弟喜欢种花,体贴温柔,他被拣选了,守护着家园,奉养着母亲。每个孩子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他的使命与作用的啊。我们不该执迷于自己的期望,我们该做的是欢喜成全,让他们长成健全快乐的成年人。
  
  敲响奇幻学堂的钟声
  
  这四个故事,各有不同的风格,我与三位年轻优秀的作家─高培耘、孙梓评、张维中─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一起挑选、反覆讨论,终于完成。四部作品完稿的那一天,恰好经过西门町,依旧是潮水似的人群,等着过马路,而我站立在人群中,感觉心安理得。
  
  【张曼娟奇幻学堂】的钟声敲响了,故事振动着想像的翅膀,带领孩子飞进充满香气与欢乐的世界。
  
  把飞鸟还给天空,天空便有了生命。
  
  把故事还给孩子,孩子便有了魔力。
  
  谨识于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教师节

图书试读

【楔子】那一夜,花都开了
 
一个美好的春天夜晚,天空里有几颗星星闪烁着。
 
读书人唐敖和他的妻子雪沁用过晚餐,感觉到空气中有一股不寻常的骚动。
 
怀胎九月、坐在椅子上的雪沁,脸上冒出冷汗,眉心紧皱着,她起身走了两步,忽然把手上正缝着、为了新生婴儿预备的肚兜儿放下——唐敖过来扶住了她:「你还行吧?要不要我请隔壁王大婶过来?」
 
王大婶是村子里唯一的产婆,大伙儿都习惯有她的帮忙,让每一个新生命健康的来到这个世界。
 
雪沁忍着痛,说,「再等一会儿——」
 
唐敖哪里能等,他唤来丫鬟云泥,仔细叮嘱她看着雪沁,便快步出门去了。
 
不过一盏茶的时间,王大婶拎着她的「随行工具」,出现在唐敖夫妻俩的卧房里。
 
「您先到外头休息吧。」王大婶把唐敖请出了房间:「这里交给我就可以了,没问题。」
 
唐敖忍不住望向床上的妻子,第一次当爸爸的紧张和喜悦都写在脸上:「真的……没问题吗?」
 
「安啦!我王大婶接生过的孩子,少说也上百个了!」说着,便把门掩上了。
 
唐敖坐在书房里,拿着一册《春秋》,想要好好读一读,转移注意力,偏偏一颗心七上八下,端坐不住。
 
正打算到门口窥探一下,突然听见好响亮的一声婴啼破空而出,随即是一阵好闻的香气。
 
这气味紧紧的抓住了唐敖的鼻子,唐敖忍不住大口大口的唿吸着,这……好像是他童年家里屋前种过的一株木樨花,那时他总爱在花旁看书……正忍不住回想着的时候,香味马上又变换成淡淡的杏花香,随即又飘来芍药的香气。
 
香气弥漫了整个房间,连邻居们都过来围观。
 
房间里的王大婶等人,也都闻到了这阵香气。她开心的为新生下来的女娃儿梳洗,忍不住啧啧称奇:「唐夫人,我接生过这么多孩子,从来没遇过这样的奇事,这一定是个不平凡的女孩儿!」
 
雪沁仍虚着身子,她半开着眼,望向小女婴:「不管平凡或出众,只希望她健康快乐的长大!」
 
说也奇怪,这香气,就这样持续了三天。
 
雪沁已经来不及细数到底变换过几种香味,有些甚至闻所未闻,偶尔闻到识得的香气,刚好丫鬟云泥端热水进房里来,她便忍不住问:「你闻见了吗?刚刚好像有玫瑰的味道。」
 
云泥是个活泼的女孩,她夸张的动了动鼻子,好像在蒐寻什么猎物那样,然后激动的对着唐夫人说:「有耶!真的有耶!我还闻到了丁香、紫罗兰、夜来香的味道!」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读《花开了》的时候,正值人生一个比较迷茫的阶段。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每天都感觉喘不过气来。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让我暂时逃离现实的喧嚣,沉浸在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里。书中的人物,虽然身处不同的境遇,但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他们的选择、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成长,都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内心。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保持希望,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它也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物质的富足,而在于追求精神的满足。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也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本人生指南,值得我们随时拿出来翻阅和思考。

评分

读完《镜花缘》之后,总觉得唐小山这角色,像一颗被丢在奇幻世界里的种子,努力地想要扎根,却又带着一丝迷茫和不确定。小时候读的时候,只觉得他傻气又好笑,总想着他什么时候才能醒悟过来,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但现在再读,却更能体会到他那种与生俱来的善良和纯真,以及在面对种种诱惑和困境时,内心深处的挣扎。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主角,甚至可以说有些笨拙,但他却真实得让人心疼。书里那些奇特的景物和人物,也仿佛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作者用一种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却也隐藏着对人性的深刻思考。读完之后,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仿佛也跟着唐小山一起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迷幻的旅程。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奇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寻找自我、关于人性的寓言。它会让你在欢笑之余,也忍不住思考人生的意义。

评分

我读过很多奇幻小说,但《花开了》这本书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与其他奇幻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关注于故事情节的精彩程度,更关注于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书中的人物,虽然身处一个虚构的世界,但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欲望、他们的挣扎,都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息息相关。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例如那个善良而勇敢的少女、那个狡猾而阴险的恶棍、那个睿智而慈祥的老者。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命运。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珍惜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百科全书,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和思考。而且,这本书的结局也十分出人意料,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

不得不说,《花开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相当巧妙。作者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而是采用了多线叙事,将不同的故事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情节。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好奇心和期待感。而且,作者还善于运用伏笔和悬念,让读者不断地猜测故事的走向。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例如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刻画、对环境氛围的渲染,都十分到位。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此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独特,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小说的简洁流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智力游戏,既享受了阅读的乐趣,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部文学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花开了》这本书精美的封面吸引过去的。那种水墨画般的意境,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翻开书页,文字的排版也十分讲究,让人赏心悦目。然而,真正让我沉迷的,却是书中所描绘的那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作者的文笔细腻而生动,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书里那些充满诗意的描写,例如对花朵、对山川、对星空的描绘,都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美好。而且,作者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台湾本土的文化元素,让这本书更具亲切感和地方特色。读完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涤,感觉整个人都变得更加平和和开阔。它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是一件艺术品,值得反复品味和珍藏。我甚至开始尝试用画笔去描绘书中的场景,希望能够将这份美好的感受传递给更多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