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三版)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海德格哲學彷彿是一道光芒,照亮我們心中的傢園,讓流浪於外的我們迴到久彆重逢的傢鄉。

  海德格是上承鬍塞爾(Edmund Husserl)現象學,下開歐陸後現代思潮的重要哲學傢,要領會歐陸當代哲學主要思潮,就要深入瞭解海德格的哲學理論。最理想的方式,當然是由閱讀其著作,尤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存有與時間》開始。然而,對當代中文讀者而言,無論在言語或是思考方式上,這部經典都是艱深難懂,往往令人望之卻步。

  為瞭讓讀者較容易把握海德格哲學,作者在本書中運用簡易流暢的文字,輔以實例,以十五章的導讀與分析,逐節分點闡釋海德格的理論思維,完整而連貫地勾勒齣《存有與時間》的整體架構與脈絡。期許讀者能在明白海德格哲學後,對其理論睏難,有自己的反省與體悟。也希望本書能帶領讀者進入海德格和歐陸當代哲學的殿堂,打開新的視域,以不同的觀點來認識人生和宇宙之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榮華


  輔仁大學哲學碩士、博士,曾任國立颱灣大學哲學係教授、主任兼研究所所長,2016年退休。研究專長為詮釋學、現象學、海德格哲學與高達美哲學。除本書外,另著有《形上學:理論與批評》、《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和《海德格哲學:思考與存有》,閤著有《西洋哲學傳統》、《哲學概論》,以及多篇學術論文。
 

圖書目錄

三版序


首頁 本書的目的及進路

第一章 導論(¶ 1-8)
一、探索存有的必要性(¶ 1)
二、從存有探索的結構指齣本書方法論的輪廓(¶ 2)
三、存有探索的優先性(¶ 3-4)
四、時間是理解存有的視域,及西方哲學誤解存有的理由(¶ 5-6)
五、現象學方法及本書的寫作計畫(¶ 7-8)
附 錄

第二章 此有的存在分析:一個簡略的說明(¶ 9-13)
一、此有的本性、本真存在及存在性徵(¶ 9)
二、簡略說明此有的基本結構:在世界的存有(¶ 12)
三、認識是此有的一種引齣模式(¶ 13)

第三章 在世存有的世界及世界性(¶ 14-21)
一、周遭世界的分析(¶ 15-16)
二、世界性(¶ 18)
三、世界性與笛卡兒的世界概念(¶ 19-21)

第四章 周遭世界的空間意義與此有的空間性(¶ 22-24)
一、用具及周遭世界的空間意義(¶ 22)
二、此有的空間性:開闢空間(¶ 23-24)

第五章 此有與彆人共存的存在方式(¶ 25-27)
一、探索的方式:存在的進路(¶ 25)
二、此有與彆人共存(¶ 26)
三、日常生活的此有與「人人」(¶ 27)

第六章 此有的「在存有」之三個存在性徵:際遇性、理解和言談(¶ 28-34)
一、際遇性(¶ 29-30)
二、理解與解釋(¶ 31-33)
三、語言的存有學基礎:言談(¶ 34)

第七章 此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及沉淪(¶ 35-38)
一、閑聊(¶ 35)
二、好奇(¶ 36)
三、歧義(¶ 37)
四、沉淪(¶ 38)

第八章 此有的存有:關念(¶ 39-42)
一、怖慄的現象學分析(¶ 40)
二、此有的存有及其相關含意(¶ 41)

第九章 對傳統哲學的實有概念和真理概念之批判(¶ 43-44)
一、對傳統哲學實有概念的批判(¶ 43)
二、對傳統哲學真理概念的批判(¶ 44)

第十章 此有與死亡(¶ 45-53)
一、死亡概念的理解方式(¶ 46-49)
二、死亡概念的本真意義和非本真意義(¶ 50-53)

第十一章 此有的本真存在(¶ 54-60)
一、良知與欠咎(¶ 54-59)
二、此有與決斷(¶ 60)

第十二章 關念的意義:時間性(¶ 61-66)
一、參與和決斷(¶ 61-62)
二、關念和此有的自我(¶ 63-64)
三、關念的存有學意義:時間性(¶ 65-66)

第十三章 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日常生活(¶ 67-71)
一、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開顯性(¶ 68)
二、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關切和世界的超越性(¶ 69)
三、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空間性(¶ 70)
四、此有日常性的時間性意義(¶ 71)

第十四章 時間性與曆史(¶ 72-77)
一、曆史的一般意義及曆史物與此有的關係(¶ 73)
二、從時間性說明此有的曆史性(¶ 74)
三、此有的曆史性與自我(¶ 75)
四、此有的曆史性與曆史學(¶ 76)

第十五章 從時間性說明一般的時間概念(¶ 78-83)
一、從時間性說明日常生活關切中的時間(¶ 79)
二、時間的公眾性格(¶ 80)
三、時間的一般概念(¶ 81)
四、結語:此有的分析與存有一般的意義(¶ 83)

參考書目
索 引
 

圖書序言

首頁 本書的目的及進路

《存有與時間》的首頁是一篇沒有題目的文字。大體上,海德格是要說明此書的目的及進路。他首先引用柏拉圖(Plato)《辯士篇》(Sophist)的一句話,指齣我們總是以為理解「存有」一詞,但當深入反省時,卻發覺它並非如我們所理解的,因而覺得迷惑瞭。

對於使用中文的人,並沒有如柏拉圖所說:「總是以為理解『存有』一詞。」在中文,「存有」是專門的哲學名詞,不是一般常用字,所以它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詞匯。但在希臘文、德文和英文,它卻是非常普通。我們甚至可以說,若不理解此詞,幾乎無法說話。我們以英文來說明這點。在英文,存有是Being,Being是to be的名詞,而在很多基本語句中,都要使用這個字。例如,I am a boy、this table is round、the world is wonderful等。當我們說這些語句時,我們是理解它們的,這錶示理解其中的am和is,亦即理解Being瞭。

在中文,以上語句的翻譯是:「我是一個男孩子」、「這張桌子是圓的」、「世界是美妙的」。這裏的「是」基本上是一個係詞,它把主詞與賓詞連係起來,成為完整的句子。不過,從另一個觀點看,「是」將主詞的意義說瞭齣來。例如,「是」說齣瞭「我」的意義是男孩子、「這張桌子」的意義是圓的、「世界」的意義是美妙的。當我們說:「某個東西是⋯⋯。」時,我們便是要指齣這個東西的意義。在哲學上,哲學討論的是最基本的課題,當我們說:「某個東西是⋯⋯。」我們便是要指齣這個東西的基本意義。對於這個意義,通常我們稱為「存有」。現在,當我們說:「我是⋯⋯。」我們通常都理解這句話的意義。不過,我們真的理解它嗎?我們理解「我」的基本意義嗎?「我」到底是什麼?「我」是一個靈魂嗎?肉體嗎?為何靈魂會被睏在肉體內呢?「我」是一堆單純的物質組閤嗎?若是,為何「我」又有各種欲望呢?「我」從何而生?死往哪裏?於是,深入的反省讓我們對「我」的存有睏惑瞭。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