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存有与时间》阐释(三版)

海德格《存有与时间》阐释(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海德格哲学彷彿是一道光芒,照亮我们心中的家园,让流浪于外的我们回到久别重逢的家乡。

  海德格是上承胡塞尔(Edmund Husserl)现象学,下开欧陆后现代思潮的重要哲学家,要领会欧陆当代哲学主要思潮,就要深入了解海德格的哲学理论。最理想的方式,当然是由阅读其着作,尤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存有与时间》开始。然而,对当代中文读者而言,无论在言语或是思考方式上,这部经典都是艰深难懂,往往令人望之却步。

  为了让读者较容易把握海德格哲学,作者在本书中运用简易流畅的文字,辅以实例,以十五章的导读与分析,逐节分点阐释海德格的理论思维,完整而连贯地勾勒出《存有与时间》的整体架构与脉络。期许读者能在明白海德格哲学后,对其理论困难,有自己的反省与体悟。也希望本书能带领读者进入海德格和欧陆当代哲学的殿堂,打开新的视域,以不同的观点来认识人生和宇宙之美。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荣华


  辅仁大学哲学硕士、博士,曾任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主任兼研究所所长,2016年退休。研究专长为诠释学、现象学、海德格哲学与高达美哲学。除本书外,另着有《形上学:理论与批评》、《高达美诠释学:〈真理与方法〉导读》、《葛达玛诠释学与中国哲学的诠释》和《海德格哲学:思考与存有》,合着有《西洋哲学传统》、《哲学概论》,以及多篇学术论文。
 

图书目录

三版序


首页 本书的目的及进路

第一章 导论(¶ 1-8)
一、探索存有的必要性(¶ 1)
二、从存有探索的结构指出本书方法论的轮廓(¶ 2)
三、存有探索的优先性(¶ 3-4)
四、时间是理解存有的视域,及西方哲学误解存有的理由(¶ 5-6)
五、现象学方法及本书的写作计画(¶ 7-8)
附 录

第二章 此有的存在分析:一个简略的说明(¶ 9-13)
一、此有的本性、本真存在及存在性征(¶ 9)
二、简略说明此有的基本结构:在世界的存有(¶ 12)
三、认识是此有的一种引出模式(¶ 13)

第三章 在世存有的世界及世界性(¶ 14-21)
一、周遭世界的分析(¶ 15-16)
二、世界性(¶ 18)
三、世界性与笛卡儿的世界概念(¶ 19-21)

第四章 周遭世界的空间意义与此有的空间性(¶ 22-24)
一、用具及周遭世界的空间意义(¶ 22)
二、此有的空间性:开辟空间(¶ 23-24)

第五章 此有与别人共存的存在方式(¶ 25-27)
一、探索的方式:存在的进路(¶ 25)
二、此有与别人共存(¶ 26)
三、日常生活的此有与「人人」(¶ 27)

第六章 此有的「在存有」之三个存在性征:际遇性、理解和言谈(¶ 28-34)
一、际遇性(¶ 29-30)
二、理解与解释(¶ 31-33)
三、语言的存有学基础:言谈(¶ 34)

第七章 此有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及沉沦(¶ 35-38)
一、闲聊(¶ 35)
二、好奇(¶ 36)
三、歧义(¶ 37)
四、沉沦(¶ 38)

第八章 此有的存有:关念(¶ 39-42)
一、怖慄的现象学分析(¶ 40)
二、此有的存有及其相关含意(¶ 41)

第九章 对传统哲学的实有概念和真理概念之批判(¶ 43-44)
一、对传统哲学实有概念的批判(¶ 43)
二、对传统哲学真理概念的批判(¶ 44)

第十章 此有与死亡(¶ 45-53)
一、死亡概念的理解方式(¶ 46-49)
二、死亡概念的本真意义和非本真意义(¶ 50-53)

第十一章 此有的本真存在(¶ 54-60)
一、良知与欠咎(¶ 54-59)
二、此有与决断(¶ 60)

第十二章 关念的意义:时间性(¶ 61-66)
一、参与和决断(¶ 61-62)
二、关念和此有的自我(¶ 63-64)
三、关念的存有学意义:时间性(¶ 65-66)

第十三章 从时间性说明此有的日常生活(¶ 67-71)
一、从时间性说明此有的开显性(¶ 68)
二、从时间性说明此有的关切和世界的超越性(¶ 69)
三、从时间性说明此有的空间性(¶ 70)
四、此有日常性的时间性意义(¶ 71)

第十四章 时间性与历史(¶ 72-77)
一、历史的一般意义及历史物与此有的关系(¶ 73)
二、从时间性说明此有的历史性(¶ 74)
三、此有的历史性与自我(¶ 75)
四、此有的历史性与历史学(¶ 76)

第十五章 从时间性说明一般的时间概念(¶ 78-83)
一、从时间性说明日常生活关切中的时间(¶ 79)
二、时间的公众性格(¶ 80)
三、时间的一般概念(¶ 81)
四、结语:此有的分析与存有一般的意义(¶ 83)

参考书目
索 引
 

图书序言

首页 本书的目的及进路

《存有与时间》的首页是一篇没有题目的文字。大体上,海德格是要说明此书的目的及进路。他首先引用柏拉图(Plato)《辩士篇》(Sophist)的一句话,指出我们总是以为理解「存有」一词,但当深入反省时,却发觉它并非如我们所理解的,因而觉得迷惑了。

对于使用中文的人,并没有如柏拉图所说:「总是以为理解『存有』一词。」在中文,「存有」是专门的哲学名词,不是一般常用字,所以它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词汇。但在希腊文、德文和英文,它却是非常普通。我们甚至可以说,若不理解此词,几乎无法说话。我们以英文来说明这点。在英文,存有是Being,Being是to be的名词,而在很多基本语句中,都要使用这个字。例如,I am a boy、this table is round、the world is wonderful等。当我们说这些语句时,我们是理解它们的,这表示理解其中的am和is,亦即理解Being了。

在中文,以上语句的翻译是:「我是一个男孩子」、「这张桌子是圆的」、「世界是美妙的」。这里的「是」基本上是一个系词,它把主词与宾词连系起来,成为完整的句子。不过,从另一个观点看,「是」将主词的意义说了出来。例如,「是」说出了「我」的意义是男孩子、「这张桌子」的意义是圆的、「世界」的意义是美妙的。当我们说:「某个东西是⋯⋯。」时,我们便是要指出这个东西的意义。在哲学上,哲学讨论的是最基本的课题,当我们说:「某个东西是⋯⋯。」我们便是要指出这个东西的基本意义。对于这个意义,通常我们称为「存有」。现在,当我们说:「我是⋯⋯。」我们通常都理解这句话的意义。不过,我们真的理解它吗?我们理解「我」的基本意义吗?「我」到底是什么?「我」是一个灵魂吗?肉体吗?为何灵魂会被困在肉体内呢?「我」是一堆单纯的物质组合吗?若是,为何「我」又有各种欲望呢?「我」从何而生?死往哪里?于是,深入的反省让我们对「我」的存有困惑了。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