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的十字路口

两岸的十字路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两岸关系不仅影响到两千三百万人民的生活福祉,更影响整个亚太区域稳定,如何处理两岸关系,是每一个台湾人的必答题,不分蓝绿。在两岸陷入僵局之际,本书提出超越蓝绿统独的视野与路径。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想法很天真,就像唐吉轲德挑战大风车!但我坚信,唯有超越统独、跳脱蓝绿,台湾社会与两岸关系的发展才能逐渐走向正面健康的良性循环。

  这本书的出发点,是期许论述的视野与格局能够超越颜色,站在中华民国的立场,从台湾人民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两岸应从无解的主权统独之争转为良性的制度竞争。我的初心,是希望两岸人民与政府,不受政党轮替的干扰,能在互信互惠、永续和平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名人推荐

  宋楚瑜、高孔廉、童振源 一致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李允杰


  ▓学历
  台湾大学政治系学士、政治研究所硕士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UNC, Chapel Hill)公共政策博士
  美国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Asia Program访问学者(2007)

  ▓国家考试
  民国80年高考一般行政科及格(曾任职行政院研考会)
  民国81年一级高考大陆事务科及格(曾任职行政院陆委会)

  ▓经历
  1. 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2011-2012)
  2. 傅尔布莱特学术交流基金会(Fulbright Foundation)奖助访问教授
  3. 国立空中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兼主任
  4. 国立清华大学、台北大学、东海大学等兼任教授
  5. 台湾菸酒公司董事、台湾金控公司董事
  6. 财政部公益彩券监理委员
  7. 中华民国哈佛大学校友会监事
  8. 中华民国傅尔布莱特学友会理事
  9. 2003年中华民国青年政治领袖访美代表(ACYPL,台湾推派四位代表)
  10. 台湾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

  ▓现任
  国立空中大学公共行政系教授兼主任
  元智大学社政系硕士班兼任教授
  圣约翰科技大学荣誉讲座教授
  中华港澳之友协会常务理事

  ▓着作
  着有〈ECFA后的两岸关系〉、〈透视两岸.财经〉、〈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两岸投资保障协议之研究〉以及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学术专书等共19本(含合着)

图书目录

推荐序 宋楚瑜
推荐序 高孔廉
推荐序 童振源
自序(代导读)

Part 1两岸能否相向而行?
Part 2民共僵局是宿命?
Part 3台湾的内外挑战
Part 4超越蓝绿的格局与高度
Part 5建立两岸永续和平

图书序言

自序(代导读)

超越颜色与自我


  许多陆客来台湾,常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确,台湾人善良、体贴、有礼、乐于助人。但是自从解严之后,台湾从中央到地方的选举频繁,选举留下的后遗症是,台湾社会最为人所诟病的「蓝绿恶斗、统独对立」!这个病灶困扰台湾三、四十年了,台湾社会长期被颜色绑架,探讨任何的政策议题,人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非蓝即绿、非绿即蓝。但是,你我都知道世界是彩色的,人生才会健康丰富。

  这本书期望穷尽洪荒之力,提出超越蓝绿统独的视野与路径。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很天真,就像唐吉轲德挑战大风车,吃力不讨好,甚至可能全身伤痕累累。对蓝营的人来说,我的立场不够蓝;对绿营的人来说,我的论述不算绿!但我坚信,唯有超越统独、跳脱蓝绿,台湾社会与两岸关系的发展才能逐渐走向正面健康的良性循环。

  高中时期,教官推荐我加入国民党。就读台大政治系时期,因为坚持言论自由的理念,我曾经协助参与党外杂志的编辑工作(包括《前进杂志》、《雷声杂志》、《蓬莱岛杂志》);因为关心劳工运动,在念台大政研所时期(硕士论文题目是工会政策)曾在台湾劳工法律支援会做志工,当时劳支会执行长是新潮流的贺端蕃。也因为台大时期的党外色彩浓厚,「思想不纯正」,在那个威权年代,我是极少数台大政研所毕业后的预官役不是担任政战官,而是砲兵官。

  出国念书后,我成为失联的国民党员。学成回国,我是一介书生、单纯的学者,与蓝绿政党素无渊源。二○○○年大选,宋楚瑜以无党籍独立参选总统,因缘际会,我与当时素昧平生的省府副秘书长秦金生结识,在他的引荐下,加入宋团队担任发言人,开始涉足政坛之路,并在亲民党成立之后担任政策中心副主任。二○○六年,承蒙两岸研究前辈高孔廉先生的邀请,我兼任国政基金会国家安全组特约研究员,持续在两岸议题笔耕。二○一一年,吴敦义担任行政院长,我意外地被延揽加入国民党政府内阁,担任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可以说,我的前半生巧合地接触了台湾政治的各种颜色。这样特殊的际遇和经历,在人生过了半百后,思想经过转折与沉淀,有些事情越看越透彻,也越能超脱自我。如同《心经》所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对我来说,所有的颜色是「众生平等、无差别心」。

  写这本书的出发点,是期许自己的视野与格局能够超越红蓝绿橘,站在中华民国的立场,从台湾人民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两岸关系的分析论述与策略建议。我的初心,是希望两岸人民与政府,不受政党轮替的干扰,能在互信互惠、永续和平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一九四九,如果历史重来……

  二○○九年,中共建政六十周年,推出《建国大业》这部被视为中国大陆电影史上最豪华卡司的电影。数十年来,国共斗争与内战历史是中国大陆影视最喜爱的主旋律,电影有《开国大典》、《大决战》与《三大战役》,电视剧则有《解放》、《亮剑》与《潜伏》等。这段历史在中国大陆竟如此重要,不断重复拍摄、宣传、上映,无非是宣传爱国主义,告诉后人政权夺得不易。

  如果说《建国大业》类型的电影是从国家集体主义歌颂共产党与解放军的骁勇善战;那么龙应台写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则是从人民的角度控诉无情战火对老百姓的摧残与伤害。北京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大典充满视觉震撼的力与美,但战乱时代下小人物的生离死别与无奈吶喊,恐怕更能触动人心。这让我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重回一九四九,这场血流成河、尸骨成山的内战有没有避免的可能?

  重读近代史,我发现可能性是存在的。一九四五年二月,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唿吁「由各党派和无党派的代表联合组成政府,发布民主施政纲领,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如此才算是真正的统一、民主的统一,方能建立新民主的国家。

  为因应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会谈,并于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签订《会谈纪要》(中共称之为《双十协定》)。虽然毛泽东在重庆会谈高唿「蒋主席万岁」,但双方在「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等关键问题存有歧见,最后双方同意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

  如果国共两党能真心寻求和平与民主统一,通过政治协商,或许有可能出现左右派两党民主政治。只不过,双方把《双十协定》视同废纸,表面上政治谈判,私底下国、共军队为接收日军占领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在重庆谈判前夕,毛泽东对左舜生、章伯钧说:「蒋先生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我不信邪,偏要出两个太阳给他看看!」

  抚今追昔,从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中国形成两党政治的机会之窗曾经出现,但双方各怀鬼胎、政治互信荡然无存,最终仍是以战争做为结束,两岸从而分裂分治超过一甲子,中国大陆依然一党专政,两岸间因内战而造成无数的家庭悲剧已难以弥补。

  两岸经过惨烈的内战之后,中国形成民选的政党竞争体制的希望破灭,两岸隔海分治,自由中国与社会主义中国分庭抗礼。面对未来,我们不禁要问:两岸之间有没有足够的互信基础与创意思维跳脱六十八年前的历史轮?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