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的地缘政治学:扈从还是避险?

老挝的地缘政治学:扈从还是避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老挝
  • 地缘政治
  • 东南亚
  • 国际关系
  • 小国外交
  • 中国周边
  • 美国战略
  • 区域安全
  • 扈从理论
  • 避险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过去十多年,大湄公河次区域被视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当中的老挝位处全球最贫穷四分之一的国家之列,近年的经济年均增长率几近8%。一般舆论相信,对崛起的中国俯首扈从,贫弱的老挝才得以安定发展。

  本书尝试换另一视角,考察老挝怎样在中国、美国以至强邻越南、泰国之间操作避险战略,以谋求最大的发展空间与自主。在「一带一路」的大时代里,连官方媒体都在反思「中国与东盟:谁更依赖谁?」的时候,老挝作为中国从陆路打通东南亚直抵印度洋最重要的枢纽之一,重新理解它的地缘政治战略,是认真探讨新世代东亚地缘政治挑战的有趣一课。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罗金义


  有关东亚研究的专着和编着包括Nations, National Narratives and Communities in the Asia-Pacific、《盛世边缘:东亚少数者的政治社会学》、《奇迹之后:东亚世纪的挑战》、《奇迹背后:解构东亚现代化》等等。曾任香港城市大学亚洲及国际学系副教授,教授东亚及东南亚研究课程近十年。现任香港教育大学大中华研究中心联席总监,社会科学系副系主任,《香港社会科学学报》总编辑。

秦伟燊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应用社会学)和社会科学硕士(发展研究),曾在香港不同大学参与多个社会研究项目,现任职于香港教育大学。

图书目录

前言
了解老挝的知趣所在

第1章
扈从以外的地缘政治战略

第2章
冷战后的中国之于老挝:另一个苏联?

第3章
老中关系「一边倒」?

第4章
老挝与强邻:消极两属还是积极避险?

第5章
小结:地缘政治影子下的经济转型

后记
野渡无人舟自横

图书序言



  都说 21 世纪是「亚洲世纪」:300 年前,亚洲佔全球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接近 60%,今天这比例是30%左右,但一些预测相信到本世纪中,这比例会回复到50%。是的,亚洲很重要,National Geographic 的调查却透露美国大学生当中超过七成人不知道全球最大的商品和服务出口国其实是美国而不是中国;美国有国际条约责任,当日本受到袭击时需予以保护,知道的美国大学生不足三成。
 
  不要误会,这里不是在玩国际冷知识大比拼,国际知识和国际视野也不是同一回事,至少大家不会反对,借着国际知识冀在升学求职方面「提升竞争力」,总不能算是一种国际视野。当亚洲重新为世界的发展发动重大力量的当下,挑战和困难随之而来,我们有什么选择、限制、可能性和责任?有多少可以参与、实践、建构或改变的空间?迈前也好,踌躇也好,甚至归去也好,态度、观念、生活方式、情感以何为据?深情冷眼要洞见的视野,应该有历史的维度、跨学科的视角、人文的关怀、全球在地的胸襟。这一切,靠谁?
 
  一个以亚太区战略性国际精英为对象的意见调查透露,虽然大部分受访者都预期未来十年最重要的经济伙伴是中国,但东亚地区最大的和平和稳定力量依然是美国。然而,要建立一个东亚社区,有什么重大议程应该大力推动?地区内11个强国和社会当中,美国几乎是最不关心人权、自由和开放选举的,而且这种疑惑似乎是年复一年地恶化;关于未来的挑战,泰国和新加坡最关心的地区金融危机,印尼最关心的人道需要(例如食水、粮食、教育),台湾最关心的领土和历史争议,日本最关心的自然灾难,南韩最关心的核扩散危机⋯⋯等等,全部都没有被美国精英选入中度关注之列。

  今天,大家都知道要警惕西方中心的不可靠。根本的问题如「东亚」应该如何定义,诚如韩裔国际研究名家 Samuel S. Kim 所论,过去将之圈定为中国、日本和韩国,是美国人所谓「儒家文化圈」的偏见使然,也因为他们不乐意看见一个协同增效力量更大的「东亚」。然而,面对未来发展或者变化的难题与机遇,将中、日、韩加上东南亚诸国去建构的东亚论述,不是能够更有效地看清楚如何防微杜渐,继往开来吗?筹备这套丛书的过程之中,其实就是满怀「逆思考」去扪心自省:西方中心主义不可靠,那么我们自己可靠吗?我们的能力似乎愈来愈大了,直到有一天,那些期许、挑战和责任都来到面前,到了要选择、建构和体验的时候,我们会立足在什么视野的里里外外?
 
  因应独特的历史和地缘条件,「世界的香港」和「亚洲的香港」在国际交流和东亚身份的营造过程当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过去是非同小可,未来也大有可为。年前有调查研究发现,香港人对「亚洲人」这身份的认同感之高,甚至跟认同「香港人」身份相若。另一个以教育工作者为访谈对象的比较研究显示,其他国际城市的老师认为要提升学生的国际知识,因为相信这些知识有助年轻人在升学求职方面「提升竞争力」,但香港老师的信念是,年轻人本来就应该对多元文化价值的了解和欣赏,多作耕耘。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独具慧眼和胸襟,没有错过香港这份人文天赋,推动出版这套「东亚焦点丛书」,以小型的装帧和聚焦的主题去配合今天读者的阅读喜好,以国际化和跨学科的写作团队去建构开放和全球在地的东亚论述,为培养香港以至华文世界读者的东亚视野,以长流细水灌之溉之。

图书试读

前言
了解老挝的知趣所在
 
过去十多年,大湄公河次区域一直被视为世界上发展最快(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7)和东亚一体化速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当中的老挝在过去五年(2011–2015)的本地生产总值平均增幅虽然高达 7.9%,但依然位处全球最贫穷四分之一的国家之列。 一直以来,老挝是东南亚十国当中较少受关注的国家之一,这多少跟长久以来东亚研究受「西方中心观」主导有关(罗金义,1997):冷战前后,老挝这个内陆国不像越南、菲律宾等对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有重大的军事战略价值;1975年人民革命党(简称民革党)建政以还,作为社会主义集团中的一名小弟,既没有什么独立外交举动可言,也不可能像新加坡被视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典范;可幸,它也没有像柬埔寨发生过灭绝大屠杀,或者如缅甸以军人专政去推翻大选结果,禁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等挑战西方「普世价值」底线的滔天劣行。从西方中心看过来,老挝就是如此的「可有可无」不起眼。
 
不少论者认为,贫弱小国缺乏结盟条件,被受鹰视狼顾之际要挣扎求生就只能扈从强国(Bandwagoning),以外交上马首是瞻、内政和国内资源的处置上唯命是从之态,换取生存甚或一些经济施予(Wright, 1964; Waltz, 1979)。冷战结束,不少弱国顿失结盟依靠,之后中国崛起,老挝就被想当然耳地理解为扈从中国以求生的一员;尤其是新现实主义论者也着重地缘条件(例如 Schweller, 1997),老挝作为中国的扈从彷彿毫无悬念。于是,多年来新闻媒体都在诉说着中国是老挝经济不可或缺的关键,经济增长都是由中国驱动; 又有欧洲媒体排列全球 40 个依赖中国的国家,当中最为依赖的头四位就包括老挝。 近年来因应美国奥巴马总统的「重返亚洲」(Pivot to Asia)战略,开始有一些关于老挝外交取态不尽一样的新闻报导,但这些「不尽一样」又彷彿突如其来,老挝始终是被动而无奈似的。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