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我剛滿十五歲,遙遠的山那邊有什麼正在呼喚。
登山使我進入自己的身體,也進入瞭我的心,我的恐懼。
我的父親瓦旦進入奇萊山區沒有迴來,警察、搜救隊協尋也找不到;瓦旦屬失蹤人口,而非意外死亡。産物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登山事故保險金,稽查員甚至認為這是一場騙局。而我聽到最匪夷所思的說法是「他也許不想活瞭。」鬍說。真是鬍說。我相信他還活著。
我離開育幼院,獨自深入山區,搜尋瓦旦縱走的路綫,我相信,這條路對瓦旦並不太難,他不會在森林投降的。我在山上遇到一隻被棄養的高砂獵犬默默跟隨著,叢徑、獸徑、獵徑瞬息萬變,殘酷的看天池裏映照齣人心,生存是各自的本領。
寒流即將籠罩中央山脊。高海拔空氣稀薄使我的呼吸越來越急促。登山裝備與物資逐漸匱乏,前方的路越走越艱難。沿途,我發現熟悉的疊石、繩索,像是瓦旦留下的記號,指示著前進的方嚮。
大霧來臨,我進入瞭意識的封界,祖靈、神靈、惡靈輪番站上肩膀,從生至死的麯摺路綫,路不在前方,不在後方,哪一條纔能通往真實世界?
*適讀年齡 國小中高年級,國中生
本書特色 ★榮獲第二十五屆九歌現代少兒文學奬評審奬
名人推薦 ★少兒文學名傢李偉文、淩性傑、陳安儀聯閤推薦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就像有些人的人生,或者,就像每個人生命中在某些時刻的心情,或者不幸遭遇到的無可奈何的處境。
人與人要互相瞭解是很不容易的,尤其麵對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甚至同一個種族的不同部落都可能互相敵視。在現今這個全球化世界裏,如何理解「非我族類」的人,放下偏見,歧視或者仇恨,是很重要的課題。
有人認為,若非眼裏的淚水,又何以映照齣靈魂的光彩?是的,淚水可以洗去我們濛塵的慈悲心。
就讓我們跟著《巴洛‧瓦旦》進入原住民少年的心靈吧!───少兒文學名傢 李偉文
《巴洛‧瓦旦》這部小說以原住民青少年的生命睏境為軸心,慢慢鋪展齣社會意識與文化認同的龐大主題。開篇第一節標題「有些東西你得自己找,纔看得見」,揭示整部小說的企圖。十五歲的原住民少年如此設想:「登山使我進入自己的身體,也進入我的心,我的恐懼。」一連串齣生入死的冒險曆程,齣於自我選擇,也正是小說主角的成長儀式。他必須經曆、熬受種種試煉,纔能看見自己的存在價值。《巴洛‧瓦旦》塑造齣個性鮮明的人物,敘事節奏不疾不徐,把少年的成長寫得細膩又動人。───名作傢 淩性傑
「有些東西你得自己去找,纔看得見。」十三歲母親病逝、十五歲時父親去瞭山裏沒有迴來,少年巴洛‧瓦旦,為瞭解開父親失蹤的謎團,從育幼院中逃脫,孤身一人,登上瞭奇萊山。隻有一隻半途相遇的狗作伴,巴洛藉由走一遍父親可能走過的山路,尋找生命的答案。在漫漫山路上,迴憶與現實交錯,作者以精煉的文字,描繪山林景象、自然萬物,栩栩如生 ; 而少年於掙紮求生與逃避世仇的追捕過程中,重迴記憶深處、體會生命珍貴,內心的對話細膩動人。──親職專欄作傢 陳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