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马里奥‧普佐 (Mario Puzo , 1920 –1999)
一九二○年十月十五日,马里奥‧普佐出生于纽约市的地狱厨房区,全名Mario Gianluigi Puzo。他的父母是来自义大利南部的移民,两人都是贫穷的文盲。地狱厨房区当时则是纽约曼哈顿岛上一个着名的贫民窟,以杂乱落后的居住品质、严重的族群冲突与高犯罪率而闻名。在这样的环境下,普佐对意裔移民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地下秩序有些切身的观察,日后他的许多作品也着墨于此。不过普佐本人则说自己从未与真正的帮派分子来往,在写《教父》时所有关于黑帮的认知都是靠收集资料而来,他只听闻过一些最末端的组织犯罪活动,一些帮派份子的传说以及黑道专用的「黑话」。
普佐的父亲安东尼奥‧普佐(Antonio Puzo)是位铁道养护工,在普佐十二岁时抛下全家人离家出走,于是他的母亲玛莉亚(Maria Le Conti Puzo)移居布朗克斯区,坚强地独力抚养七个小孩。普佐非常敬爱自己的母亲,他一九六五年的小说《幸运的朝圣者》(The Fortunate Pilgrim)中,女主角露西亚‧珊妲(Lucia Santa)的雏形便来自其母,而这部作品也是日后《教父》的原点。
普佐的母亲希望他进入铁路公司上班,他却喜欢将时间花在泡图书馆,沉浸于文学。二战时普佐投入美国空军,不过由于视力不佳并未加参与作战,而是被派往德国负责公关职务。退役后透过美国政府对退役军人的补助,普佐在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听课,并且与在德国结识的妻子爱蕾卡(Erika Lina Broske)结婚,两人育有三子二女。当时普佐喜欢俄国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并开始写作短篇小说,同时他也为出版社写五十美元一篇的书评,成为文字工作者。直到一九六九年的《教父》令他一夕成名之前,普佐一边创作一边先后在政府机关当文员,以及在出版社从事撰稿人、编辑等工作。
历时三年的创作,一九六九年《教父》出版,这本小说不仅是描述黑手党教父维多•柯里昂与其家族的成长和斗争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美国社会的移民史诗,此书让普佐一举成名,停留在畅销排行榜上持续六十七週,出版后经过四十年,仍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教父》虽然大红,普佐却一直未替柯里昂家族写下小说续作,直到一九八四年出版的《西西里人》,才成为唯一出自普佐的真正续作。它的内容是回到麦可.柯里昂在枪杀苏洛索及警长麦克劳斯基后逃亡至西西里的经历,并讲述被称为「西西里岛的罗宾汉」的真实黑手党徒朱里安诺(Salvatore Giuliano)的传奇。
一九七八年妻子艾蕾卡过世后,普佐便一直与照顾爱蕾卡的护士卡萝‧吉诺(Carol Gino)为伴,但并未再婚。持续创作不辍的普佐晚年饱受糖尿病和心脏病之苦,一九九九年七月二日因心脏衰竭在纽约家中去世。《教父》不仅影响后来全世界的黑帮片,也早已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而在普佐过世后,仍有出版社找来其他作家继续创作,试图完成普佐所打造的柯里昂家族版图……
译者简介
黄煜文
1974 年生,知名专职译者。译有《我们最幸福:北韩人民的真实生活》(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耶路撒冷三千年》(Jerusalem: The Biography)、《世界史》(A World History)、《文明:决定人类走向的六大杀手级 Apps》(Civilization: The West and the Rest)与《如何改变世界》(How to Change the World)、《教父》(The Godfather)等书。
装帧设计者简介
王志弘(Wang, Zhi-Hong)
台湾平面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1975年生于台北,1995年私立复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毕业。2000年成立个人工作室,承接包含出版、艺术、建筑、电影、音乐等领域各式平面设计专案。2008与2012年,先后与出版社合作设立Insight、Source书系,以设计、艺术为主题,引介如荒木经惟、佐藤卓、横尾忠则、中平卓马与川久保玲等相关之作品。作品六度获台北国际书展金蝶奖之金奖、香港HKDA葛西薰评审奖与银奖、韩国坡州出版美术赏,东京TDC入选。着有《Design by wangzhihong.com: A Selection of Book Designs, 200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