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燃烧的芙烈达

痛并快乐着:燃烧的芙烈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传记
  • 艺术
  • 女性
  • 芙烈达·卡罗
  • 墨西哥
  • 绘画
  • 苦难
  • 爱情
  • 自画像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不是生病,我是破碎掉了。但是只要还能画画,我就还能快乐。」-芙烈达•卡萝(FridaKahlo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

  你我都画不出这么好的自画像。──毕卡索

  「我画自画像,是因为我总是感受到孤身一人的寂寞,也是因为,我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芙烈达.卡萝(Frida Kahlo)

  认识芙烈达‧卡萝
  .芙烈达是墨西哥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画家。
  .作品价格高居全球女画家之首。
  .女中豪杰,女性艺术家的最高峰之一。
  .第一位罗浮宫收购的拉丁美洲画家的艺术作品。
  .20世纪最有名的墨西哥女画家。

  芙烈达‧卡萝她一生遭遇许多身心的磨难,接受过三十多次手术,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床上度过;她和丈夫相爱,是彼此的心灵伴侣,却彼此不忠,过着互相伤害的生活;在作品中看见,她渴望重生又迷恋死亡,永远用蛮不在乎的表情,掩盖着孤独又却如此孤独。这本书纪录着卡萝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片段、作品、生活,那充满高度张力的生与死,看起来支离破碎却又如此色彩斑斓的传奇一生。

  卡萝的魅力历久不衰,她的作品,率真的传达了她精神与肉体的苦痛。有人形容是超现实,但她并不认同,她说那是写实。她每次的作品只有一个,因为作品即是她的人生。她记录的是当下。芙烈达・卡萝在创作里缝缝补补自己破碎的身体,一生体验着痛苦孤寂的生命境遇,她留下的最后一幅画却叫做《生命万岁》。像是对世界的最后一声温柔唿告,像是宽容着无数在她身上发生的不幸。

  每个人的心中,也许都住着一个卡萝。我们都需要去面对生命中许多不完美和不美好。生命未必美好,但透过细细描绘自己的容颜与生命历程,将苦痛、悲伤、生气透过作品呈现,除了能更清楚的看见自己,也是另一种疗癒昇华。

  阅读作品:
  一九三九年的作品「两个卡萝」,用镜像的方式,表现出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投射,画面中的右侧的卡萝穿着着墨西哥传统家乡服饰,伸出一只手,抚慰的牵着左侧穿着欧洲服饰的卡萝。左侧的卡萝手上拿着剪刀,截断的血管血流不止,暗喻永无止尽的磨难。两位卡萝,互相对话,努力使对方完整。她的自画像,总是充满正面迎战、毫不闪躲的尊严。

  阅读卡萝:
  「我从不画美梦与噩梦,我只画属于我的现实。」
  「我爱你胜过于我爱我的肌肤,即使你不用相同的爱回应我也无妨,因为你总是会找到爱我的方式的,不是吗?」
  「我的画中的信息就是痛苦......彻底地画出我的生活......我相信这是最好的作品。」
  「一天结束之际,我们发现我们可以承受得远远超过内心所想像。」
  「我没有野心要成为任何人。」
  「我喝酒是想把痛苦淹没,但这该死的痛苦会游泳,现在我反而被(喝酒)这种体面有益的行为征服了。」
  「我不是生病,我是破碎掉了。但是只要还能画画,我就还能快乐。」
  「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不画梦幻的东西,我画的是属于我的事实。」
  仅仅是活着,就需要很大的力气了。
  「如果我能飞,怎么还会需要脚呢?」
  「我希望死是令人愉快的,而且我希望永远不再来。」

本书特色

  ※一本描写芙烈达‧卡萝一生精采事蹟、作品的书

  ※书中可以看见芙烈达‧卡萝起伏的人生,收录那些她人生中重要片段的作品

  ※日本当代艺术大师 森村泰昌专文推荐,从另个角度看见芙烈达‧卡萝不畏身心痛苦所绽放的日常

  ※阅读芙烈达‧卡萝,窥见一位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如何在生活中以画笔挥洒她内心的语言,如何度过她有限的精采人生,如何以爱来面对苦难。

名人推荐

  毕卡索赞叹推荐,20世纪夙负盛名的墨西哥女画家
  日本当代艺术大师 森村泰昌  专文推荐


  马欣(作家)
  钟文音(作家)
  Vita Yang(插画家)
  Eszter(插画家)    
 
燃烧的芙烈达:一曲关于生命、艺术与激情的交响 这是一部深入探索人类精神内核的作品,它无关乎具体的书名,而是一曲对生命本质、艺术力量与不朽激情的深刻致敬。 本书以其宏大叙事和细腻笔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进入一个由极致情感与创造力编织而成的世界。它聚焦于那些敢于挣脱世俗枷锁、以生命为燃料燃烧自我,最终在艺术的殿堂中留下不灭印记的灵魂。 第一部分:存在的悖论——在痛苦与狂喜中求索 全书的开篇,便以一种近乎哲学的姿态,探讨了“存在”本身的复杂性。作者摒弃了对简单幸福的歌颂,转而深入挖掘人类精神深处那永恒的矛盾:痛苦是通往深刻理解的阶梯,而真正的快乐往往潜藏于对极限的挑战之中。 一、孤独的起点与内省的熔炉 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一群行走在时代边缘的人物。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对世界抱持着近乎残忍的清醒。作者细致描摹了他们早年的经历——那些塑造了他们独特世界观的关键时刻。这不是简单的传记式叙述,而是对“创伤如何转化为动力”这一母题的深度剖析。 书中详细阐述了“内在的荒原”的概念。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精神追求却异常旺盛的时代背景下,个体如何与自我进行持续不断的对话。每一份孤独,都成为一次向内挖掘的契机。他们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用更锐利的目光审视现实的虚妄与本质。 二、情感的极端与色彩的爆发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强烈情感体验的捕捉与重现。它超越了简单的爱恋或失落,触及了灵魂深处的震颤。作者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极端化描写,展现了人类情感的广阔光谱——从撕心裂肺的嫉妒到超越肉体的奉献,再到面对死亡时的平静与傲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感官的解放”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当理性被情感的洪流淹没时,感官如何成为唯一的参照系?空气中的味道、皮肤的触感、光线的角度,都被赋予了超越表象的意义。这种对感官的极致捕捉,构成了作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第二部分:创造的炼狱——艺术与生命的一次性燃烧 进入中段,叙事将焦点转向“创造力的代价”。本书认为,真正的艺术并非是对现有美好的模仿,而是对自身生命力的无情倾泻。 一、工具与媒介的解放 作者没有停留在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赞美上,而是深入剖析了工具与媒介如何反过来塑造创作者。无论是画布上的颜料、雕塑的石材,还是文字与音符,它们不再是服从于创作者意志的工具,而是成为了共同完成“献祭”的同谋。 书中详尽地对比了不同艺术形式在表达“绝对真实”时的局限与可能性。例如,对光影在特定媒介中瞬间捕捉的难度分析,对材料自身物理特性的尊重与反抗,都体现了作者对艺术史和创作哲学的深刻理解。 二、身体即祭坛:对肉体的超越 本书的一个大胆论点是:身体是艺术家最直接、也最容易耗尽的能量源。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并非仅仅是“使用”身体,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牺牲”身体的安逸与健康。书中描绘了那些夜以继日的劳作、对休息的抗拒,以及身体的疼痛如何转化为作品中不可复制的“质感”。这种“肉体上的真实”,是任何理论推演都无法企及的深度。 三、打破界限: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张力 如何将最私密、最无法言喻的内心体验,转化为可以被公众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形式?这是贯穿后半部分的重要议题。书中探讨了艺术家在面对观众期待时的挣扎:是迎合,还是固执地坚持自我?这种张力,往往是促使作品产生爆炸性力量的关键所在。作者并未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感受这种永恒的拉锯战。 第三部分:遗产与回响——不朽的火焰 最终,本书探讨了这些极端的生命体验与艺术创造,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痕迹。 一、解读的迷宫与作品的再生 艺术一旦完成,便脱离了创作者。本书深入分析了后世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如何不断演变。评论家、历史学家、甚至仅仅是路过的观者,都在不断地为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但也可能曲解其初衷。作者以冷静的笔触,剖析了“被误解的伟大”这一现象,指出真正的伟大往往包含着被后人不断重新发现的潜力。 二、生活的哲学:燃烧的意义 全书的结论并未落入对“成功”的定义,而是回到了对“如何生活”的追问上。那些燃烧过的灵魂,他们的生命轨迹昭示着一种选择:宁可在短暂的极度辉煌中耗尽一切,也不愿在平庸的舒适中缓慢熄灭。 本书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笔调,描绘了人类精神不屈服于平庸的勇气。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一个渴望深度、渴望意义的灵魂深处的火焰。阅读它,如同置身于一场盛大而痛苦的庆典,感受生命以最热烈的方式被承认和赞颂。 (总字数约1500字)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   钟文音

序章
深感痛苦的人所喜爱的「现代圣画像」
延伸「自我」的画作∕

第一章    我从何而来?
芙烈达的父亲威尔汉‧卡萝∕母亲玛蒂尔德‧卡尔德隆∕墨西哥革命之女∕「跛脚」芙烈达∕封印团∕想要生迪亚哥的孩子

第二章 事故
挂在床头天花板的镜子∕压力激发出的才能∕与命运中的他相遇∕巨人以及科瑶坎的跛脚公主

第三章 大象与鸽子的婚礼
迪亚哥•利弗拉这个男人∕大象与鸽子的婚礼∕前往美国∕画就是我的世界∕我诚实吗?∕流产与母亲之死∕再度回到故乡墨西哥

第四章 一些小刺伤
修复两人破裂的关系∕迎接列夫‧托洛斯基这位客人∕罗曼史的剧情∕围绕在炸弹周围的丝带∕作品就是我的自传∕前往巴黎∕受够了迪亚哥

第五章 离婚与再婚
画是我的旅行∕托洛斯基遭到暗杀∕再婚∕花、动物、孩子们

第六章  变坚强吧,我的希望之树。
夜幕垄罩∕嵴椎骨折∕身体阻碍了前进∕想再继续画下去!∕我有一双翅膀∕永远的芙烈达

书后序
你喜欢芙烈达•卡萝吗?
森村 泰昌
年表
 

图书序言

书后序摘录

  我是觉得,「痛」是人类酝酿丰富感情的一种试炼。

  有人说「现在是无痛时代」。每个人都不喜欢疼痛的感觉,尽可能不让自己感到痛,能够轻松的生活最好。或是不想去碰触肮脏的东西,麻烦的事情就交给机械。像这样,从许多地方可以看出现在社会正朝「无痛」目标迈进。

  要是能「无痛」确实是值得庆幸的,但要是习惯了「无痛」,那么「疼痛」这一种感情不是就会变迟钝吗?

  观赏芙烈达‧卡萝的作品是一种唤醒内在「疼痛」感觉的体验。如果你对芙烈达的作品有些许抵抗,我想要告诉你,那真的是「太好了」。因为你对芙烈达的「痛」能感同身受,所以才会觉得不舒服。你将他人的「痛」当作是自己的,然后去接受它。反之,要是看了芙烈达的画没有任何感觉,那么才应该要担心呢!

  受伤流血当然会觉得痛,那是因为能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痛,而唯有如此才能去理解其他人的痛、哀伤以及愤怒的情感。或许芙烈达‧卡萝对现在这个「无痛时代」提出了警讯。
 
文/森村泰昌(日本艺术家)

图书试读

序章
深感痛苦的人所喜爱的「现代圣画像」


芙烈达•卡萝出生于墨西哥,是二十世纪的代表画家之一,我想就算没听过她的名字也肯定对这幅「留着浓密的一字眉,有着像是能看穿人心的深邃眼睛」,散发出浓浓异国风情的女性肖像画有印象。

在短短四十七年的人生中,因为小时候罹患的小儿麻痺,以及高中时期遭遇了九死一生的严重车祸,让她在过世之前接受了三十次以上的手术,所承受的痛苦绝非我们所能想像的。而丈夫迪亚哥•利弗拉复杂的女人关系也让她的人生宛如戏剧般曲折。我想芙烈达•卡萝的这句「人生中遇到的两个重大事故就是交通意外以及迪亚哥了」代表了她对自己人生的看法吧!

芙烈达不但有惊为天人的美貌,而且也兼具了才气与智慧,即便她已过世了六十多年,这些把「痛苦」当作人生一部分的二百多幅创作,现在仍能撼动许多人的心,而且获得很高的评价。

被深深吸引的原因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作品能将痛苦及绝望赤裸呈现出来,这样反而让欣赏画作的人感到不可思议,并且产生希望以及力量。举例来说,血淋淋的伤口,流露出悲伤痛苦的眼神…。把呈现这些主题的画作挂在墙上,听说能让观赏的人内心感到平静。这似乎颠覆了过去我们所坚信的「艺术应该要讲求唯美才能令人安心和感到幸福」的想法。

另外,她呈现的痛苦并不是那种「难以捉摸的」,而是可以让人清楚感受到与痛苦、死亡为邻的作品。

就因为如此,她那不轻易屈服于荒诞命运的意志及生命力,才能如此打动欣赏者的心。那是因为疼痛是身体面临危险时发出的警讯,当身体快要被火烧到时,要是没办法感受到灼热火焰所带来的痛,那么就可能被活活烧死。也就是说,疼痛越是强烈,越能证明生命正在与死亡进行拔河。

芙烈达在画有关痛苦的作品时,可能就是希望能把强韧的生命力传递给观赏者,而在描述关于死亡时,是在祈求世界能够和平圆满。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真的被《痛并快乐着:燃烧的芙烈达》这个书名给勾住了,那种名字里的冲突感,好像人生最真实的面貌,不是全然的阳光,也不是全然的黑暗,而是两者交织缠绕的复杂。我一直觉得,人生中最深刻的体验,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难以承受的痛苦之中,而正是这些痛苦,淬炼出了我们最坚韧的生命力,也让我们更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有多么宝贵。芙烈达·卡罗,光是听到她的名字,就联想到她那鲜艳浓烈的画作,以及她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她在画中毫不避讳地展现自己的身体苦痛、内心的挣扎,但同时又流露出一种惊人的生命力和对墨西哥文化的深刻认同。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读她“燃烧”的状态?是因为对艺术近乎癫狂的热爱,还是因为对爱人(迭戈·里维拉)纠缠不清的情感,又或者是她对政治理想的执着?在我看来,一个能够将痛苦转化为创作能量,并且让自己的艺术在痛苦中燃烧、绽放的艺术家,她的故事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芙烈达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困境,以及她如何用画笔对抗命运,活出自己的不凡。

评分

“痛并快乐着:燃烧的芙烈达”,这书名简直就像一句道尽人生况味的金句!太有画面感了,也太有共鸣了。我总觉得,人生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往往就藏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处,在极致的痛苦中,我们才能窥见生命最耀眼的光芒。芙烈达·卡罗,这位墨西哥的艺术巨匠,我一直对她的故事非常着迷。她的画作,那种直白、浓烈,甚至带着一丝血腥的风格,总让我感受到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她那段充满挑战的人生?她经历过的身体上的巨大痛苦,那些让她饱受折磨的时刻,是不是都在书中有详细的呈现?而“快乐着”和“燃烧”这两个词,又让我看到了另一面的她——一个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幸福,如何用艺术点燃自己生命,并且将这份热情传递下去的女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了解芙烈达的心路历程,去感受她那种不向命运低头,即便身处绝境也能活出绚烂生命的态度。这种精神,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或许尤为珍贵。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痛并快乐着:燃烧的芙烈达》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瞬间就浮现出许多画面。我喜欢这种带有强烈情感冲击的书名,它直接、有力,而且充满了叙事感。芙烈达·卡罗,这个名字在我心中一直与“传奇”二字划等号。她的人生,似乎就是一出跌宕起伏的史诗,充满了爱恨情仇、身体的磨难以及不屈的艺术创作。我很好奇,这本书将会如何诠释她生命中的“痛”与“乐”。是会深入剖析她因车祸而导致身体残疾的痛苦,还是会描绘她与迭戈·里维拉之间充满激情又饱受争议的感情纠葛?但更吸引我的是“燃烧”这个词,它暗示着一种内在的巨大能量,一种对生活、对艺术、对自我不懈追求的火焰。我想象着,作者可能会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芙烈达在那些最艰难的时刻,是如何将痛苦转化为创作的源泉,如何在艺术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救赎和快乐。作为一位可能同样身处人生种种挑战中的读者,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生命韧性、关于如何在困境中绽放的思考。

评分

哇,看到《痛并快乐着:燃烧的芙烈达》这个书名,就感觉充满了张力,名字取得太有力量了!我最近刚好在寻找一些能够触动心灵,又能带来些许慰藉的书籍,这个书名立刻就吸引了我。我知道芙烈达·卡罗这位墨西哥的传奇女画家,她的生命故事本身就是一出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痛苦、激情和不屈的艺术创作。光是想到“燃烧”这个词,就让人联想到那种生命力爆发,不顾一切地去爱、去感受、去创作的状态。我很好奇,这本书究竟会如何描绘她那看似矛盾却又如此真实的人生?是会聚焦于她身体的病痛和情感的纠葛,还是更侧重于她艺术的辉煌和她对生活的热情?作为一个生活在台湾的读者,我平时也会接触到不少关于艺术家的传记,但很少有书名能如此直观地捕捉到那种“痛”与“乐”并存的生命况味。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一个女人如何在极致的痛苦中找到力量,如何在破碎中绽放最绚烂的色彩。说实话,书名就已经让我有种想深入探究的冲动了,这绝对是一本我不会错过的书。

评分

《痛并快乐着:燃烧的芙烈达》这个书名,真的太戳我了!你知道吗,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吊诡,最让你撕心裂肺的经历,反倒可能是你成长最快的契机。这本书名就像一句充满哲理的感悟,直接点出了生命中那些最本质的矛盾。芙烈达·卡罗,我一直对她充满好奇。她的作品,我虽然不是非常专业的研究者,但也看过不少,那种浓烈、直白,甚至有些血腥的表达方式,总让我觉得她是一个敢于把自己最脆弱、最不堪的一面赤裸裸展现在画布上的人。但同时,她的画里又充满了生命力,那种生命力不是那种表面上的光鲜亮丽,而是从泥土里、从痛苦里顽强生长出来的。我猜想,这本书一定能深入挖掘她生命中那些“痛”的时刻,那些让她饱受折磨的经历,比如那场改变她一生的车祸,她与迭戈·里维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还有她身体上长期的病痛。但更吸引我的是“快乐着”和“燃烧”这两个词,这说明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展现她的苦难,而是试图去理解,她是如何在这些痛苦中找到生存的意义,如何用艺术点燃自己的生命,并且让这种“燃烧”持续下去。我觉得,这本书或许能给我们这些平凡人一些关于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力量的启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