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川注入江河,洄澜激盪。
《巨流河》出版后,一波波巨大绵长的回响正如洄澜。
这些文章拿在手中既温暖又沉重,齐先生踌躇多年,
因岁月催迫,终于决定将它做为一本纪念册问世。
本书分为评论、访谈、来函三个部份,从千篇文字精选近百篇,其中有部份访谈是手写回答,齐先生说:
「《 巨流河》 是我从内心深处写给世界的一封恳切的长信,至此心愿已了,留下祝愿一切归于永恆的平静。但是旬日之内这平静即被沖破。四年间,来自世界各角落的文字直扣我心,读了又读,每篇都不忍释手。只有用一本书,在此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了解与交流,而找回旧谊重叙生死契阔,也在此书内作个永久的相逢纪念吧。我充满感谢与你们在书里书外有缘相逢!」
二○○九年七月七日,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在天下文化出版。她八十一岁开始写此书,在山间养生村里用古老的书写方式,一笔一划,足足花了四年时间,完成史诗场景的自传,将家族史和个人奋斗史悲喜交集地放置在民国百年的舞台上,读完的人,无不心潮激涌,感叹不已。昔日学生简媜以「一出手,山河震动」形容此书重量;哈佛学者王德威以「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描述此书令人低回咀嚼,一唱三叹的感受。
《巨流河》出版后,不仅出现洛阳纸贵的盛况,无以数计自发性的书评、读后感出现在报章、网路;媒体纷至沓来;读者致敬、请安、提问的函电不断,齐先生恳请读者以写信代替面见,如此才稍得休养喘息的空间。
二○一○年底,《巨流河》简体字版由北京三联书店取得授权,虽在少许删节的立场上有些折冲与磨合,但终能顺利出版,并立刻引起大陆读者既广且深的触思。北京资深记者卢跃刚形容,这是本「拿在手里不敢轻易打开,打开了不能轻易合上,合上了心里却时时牵挂,隐隐不能释怀的书。」
面对原本对她毫不熟悉的大陆媒体,齐先生不得不以亲自书写的方式,较精确地回答他们的提问。她同时又非常珍视她所收到的数百封贴了邮票的信(她不用电脑),也勾起她想要做一整体回答的念头,──珍贵的《洄澜─相逢巨流河》便慢慢成形。
天下文化的编辑选出了大约十分之一的信函,加上最具代表性的海内外评论、访谈,浓缩精简,涵容在这本由《巨流河》的洄澜所形成的时空之书中。这些相逢,如此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