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能感觉温暖呢?
当我们进入不可见的光中,进入创造的机制里,
成为光的一份子。那时,我们就是热。
当我们就是热,但感觉不到热时,我们就从寒冷出来了。
影视研究者井迎兆借由极富意境的摄影作品和平实真诚的文字,描写与父母、妻子、儿女的相处之情,以及个人对于生命的反思,从现实生活领悟灵性生命:「日光七彩,融于一白。那不可见的光,就在你我身边……」
本书特色
小品文字结合摄影作品,同时透过图文两种媒介呈现生活情感的温馨之作。
作者简介
井迎兆
祖籍河北省东明县人,一九五七年出生于台北永和。政治大学中文系毕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制作硕士。现任文化大学戏剧系专任副教授。
〔着作〕
《电影剪接美学──说的艺术》,三民书局,台北,2006。
《追古烁今 笔墨扬辉──国画大师井松岭》,台中市文化局,台中,2009。
《巨型水珠──井迎兆小说选》酿出版,台北,2012。
〔译作〕
《电影剪接概论》,远流图书,台北,1995。
《电影分镜概论──从意念到影像》,五南图书,台北,2004。
《编剧心理学》,五南图书,台北,2011。
〔影视作品〕
剧情短片-《英语会话》、《抉择》。
纪录片-《太空科技探奇》、《华人务农在美国》、《台湾童颜》、《南管的守护者》、《山城之春》、《公共安全你我他》、《1997香港人在台湾》、《九七前后──台湾人在香港》、《作家身影──文学赤子:龙瑛宗的美丽与哀愁》、《作家身影──推巨石的人:王文兴》、《大台中纪事2──笔歌墨舞》。
序
【卷一 妻】
寒冬里的暖意
晶莹之夜
爱的池水
夜游
旧造新粧
人间美味
惊异的字条
光影流年
我们看云去
【卷二 儿】
吃美地的出产
柑橘之国
与儿子见面
植物启示录
你真的长大了
有趣的你
育儿忏悔记
相看两不厌
父与子
重现幼年的你
双足立双天
羞赧的记忆
追逐
【卷三 父母】
关于送礼
为父亲立传
父亲的心
小器 大成--恣意挥洒满人间
今年过年很……。
亮眼的夏天
【卷四 兄妹】
关于吃的记忆
妹思
我的大妹
【卷五 我灵】
沙其马上与囚牢中的蚂蚁
忧郁的世界
向高山举目
茂盛的生命
释迦 之思--从植物看世界
与世界为敌
光的痕迹
改变形状
修剪生命
永不归回的「使命」
虹之约
双重虹
【卷六 我魂】
梦里 失去的,在现实中得回
光的感觉
进入不可见的光中
琉璃光影
【卷七 我思】
新视像文学
奇幻的事
两条腿的狗的思索
云想世界
引颈企望
椅子与猫
人生绘景
皱纹树
【卷八 我忆】
永远的田场
两个世界
美地杂思
油菜花田
乞讨的松鼠
张望
围墙上的玻璃
序
我从二○○六年开始写部落格,刚开始时写得很杂,呈现的都是些生活里的小事,微小的感动,和随手拍摄之一些印象深刻的画面。到后来,写比较多纯文学的东西,好像这是创作中自然形成的路。将它们行之于文字,是一种捕捉、安慰,也是一种沈淀、整理,希望累积久了,能看出点什么大的图像。
有一天,我忽然觉得应该回头整理写过的东西,像排拼图一样地排列一下。当我定睛一看,发现我所写的东西,不外乎是围绕在我的妻子、儿子、父亲、母亲、哥哥、妹妹,还有其他的亲人身上的事件与记忆,是我对他们的爱、怨恨、矜持、悔意与喜悦等各种情感的表达和宣洩。因此,本书可说是我对生命的思索、随想,是我感情的纪录。内容也许无关紧要,但这记录却能帮助我了解自己,用客观的眼观看自己,以某种程度地解剖自己,或许能达到自我疗癒的功能。
另外,本书也是关于我对文学的想像,以及对生活的反刍。我仍将它称为「视像文学」。每当我写作的时候,我总是先有意象和图像在我心中,如电影一般。有时候,只是一张相片,含着特殊的意境。然后,我试图将它描绘出来,故事也是这样像土地发苗一样地延展开来的。它与我心中的视像是关连的,而语言和文字的工作,就是试图勾勒我心中的视像,有点像电影的脚本,不过它是以文学的乐趣来解构并书写电影的剧本。
随着我的性格特性发展,真实与幻想有时会混合,现实与超现实会杂揉,事件与哲思会掺合;思想会成为事件,真人也会成了虚拟。但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很写实的人,总不偏离对现实的注视与关爱。
因为我喜欢摄影,所以影像常是我启蒙的老师。它有时成了有生命的活物,指导着我的思维旅程。只要我专心注视影像,就会有千百种思绪串流。我就开始捕捉思绪,像夜里捕捉萤火虫一样。幸运的时候,一篇文章就会写成,有时一个故事就发展出来,当然不见得篇篇都有完美的结构,有时甚至纯粹只是一种意象的勾勒与书写。但我借着这样的程序与过程,渐渐使我从电影跨界到文学的领域,而有一种「互文」的愉悦。也就是「文中有影」,「影中有文」,所谓「文影交融」也。
而本书对于读者能做些什么呢?我不敢奢求太多,我只希望,我身为人夫、人父、人子、人弟、人兄和猫主的经历,比较特别的是其中收录了我太太的一篇文字,是回应我的育儿经验的感言,我觉得挺好,有了两性观点,而且心路历程弥足珍贵。借着陈述我个人如气泡一般,随时间快速消解在空气中的属世和属灵的经验和感觉,只希望能带给读者一点娱乐、惊讶,或者思索。但这也只是非常薄弱的一种希望而已,如果你能不嫌弃地花费一点时间翻阅本书,而且能够进入我所描绘的情境的话。
最后,如果你终于痛苦地决定要看看本书的话,我仍然衷心地希望你能享受本书的阅读,像我当初撰写时所经历的难言苦痛或怦然喜悦一样。
愿你喜乐!
井迎兆
〈夜游〉
只要晚上我们有空,我和妻子就会出门散步,绕行我家后山山边小道,边走边聊,主要是为了运动,但是无形中也多了一段夫妻谈心的时间。
我原先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但妻子相当热中,屡邀我陪同行走,为了保护妻子,所以就开始养成晚间散步的习惯,而我也渐渐觉得那的确是一段可以安静思想的时间。
刚开始妻子会不断说话,从开始到结束,话匣子从未停过,有时会惹了我的气,我就会在比较安全的路段先行回家,留下妻子一人,继续走祷,那是她觉得最饱足的时间。有几次,妻子在开讲了十五分钟后,突然停下来,说:「好,给你十五分钟,换你讲了,我安静。」我会一下子间感到受宠若惊,而正当我犹豫不知如何开口的时候,妻子又会不自觉的说了起来,完全忘了她希望听我讲话的允诺。
我也会很自然地继续听讲,完全忘了她曾要求我讲话的事。
每次和妻子出去,我最常讲的事,往往是一种属世的遐想,比如想要有个大房子,有个宽敞的书房,可以摆得下冬天和夏天的衣服,不用每到换季就为重新摆放衣物烦恼。若有个院子,我就可以种果树,每年可以吃自己种的果子,那是何等惬意的事。但这样思想往往无法持久,顷刻之间,我们的话题马上会回归现实,比如身边的亲戚、朋友的情形,手边忙碌的工作与事务等。我们会为许多烦恼的事祷告,我只想利用这段时间清静我们的心思,让我们能重新得力。对妻子而言,这段时间却是极好的说话时间。妻子借着说话,而我借着听话,一同清理了我们的心思。
有一次,妻子突然对我说:「我发现我完全不认识你。」这句话让我心里一惊,在持续听话的行进中,突然一下子不知该如何继续安心地听下去。幸好妻子继续讲话,并没有给我辩解的时间,把她前一两天对我的不满、不解与不快,一股脑儿的倾洩出来。我虽想生气,但心底却觉得好笑,我们结婚二十五年了,仍然像个小孩子似的,常有意外的误会和怨怒。唉!就当作是叙事治疗吧,我们需要彼此疗伤,否则这世上还有谁能为我们做这事?
“不可见的光”,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哲学意味。我拿到《井迎兆散文集》这本书,首先就被这个名字吸引了。井迎兆这个名字,在台湾文学圈子里,总给人一种沉静、内敛的印象,他的文字,似乎总带着一股淡淡的禅意,不疾不徐,却能直抵人心。我一向很喜欢散文,尤其是那种能够引人深思,同时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散文。井迎兆的文字,恰好满足了我对好散文的期待。读他的文章,你会发现,他笔下的世界,充满了细节,那些被我们日常忽略的琐碎,在他那里,都成了可以细细品味的风景。他写人,写事,写景,都带着一种独特的视角,不落俗套,总能让你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发现不寻常的意境。这次的《不可见的光》,我猜想,他一定是在探讨那些生命中不那么显而易见,却又至关重要的东西。或许是亲情中无声的牵挂,或许是友情中默默的支持,或许是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感悟,又或者是内心深处那种对美好的永恒追求。这些“不可见的光”,可能就是支撑我们走过生命旅程的力量源泉。我喜欢他文字中那种温润的质感,没有丝毫的张扬,却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像细雨一样,慢慢渗透,滋养心灵。读他的散文,就像是在和一位智者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他分享的,不仅仅是他的经历和感悟,更是他对生命,对世界的深刻理解。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那些属于我自己的“不可见的光”,也希望通过他的文字,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中的那些美好与意义。
评分井迎兆的散文,在我看来,总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特质。我第一次接触到他的文字,大概是在大学时期,那时候对文学的懵懂,让我对那些文字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好奇。他的笔触,不犀利,不尖锐,但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这次拿到《不可见的光:井迎兆散文集》,我心里是充满期待的,因为“不可见的光”这个主题,实在太吸引人了。我常常觉得,我们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看到的都是“可见的光”,但真正能温暖我们,指引我们的,往往是那些“不可见的光”。这些光,可能来自于内心的坚持,来自于对他人的善意,来自于对梦想的执着,又或者是那些生命中看似微不足道的温暖瞬间。井迎兆的文字,就好像擅长捕捉这些“不可见的光”。他不会去大声疾呼,也不会去刻意煽情,而是用一种极其自然、极其真挚的方式,将这些光芒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猜想,在这本集子里,他会用他特有的笔法,去描绘那些我们容易忽略的生命细节,那些藏在平淡生活中的感动,那些不为人知的坚持。他的文字,总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读起来,会让你感到平静,感到温暖,同时又引发你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喜欢他那种温和的语调,那种对生命充满敬意的态度。他笔下的世界,总是充满了一种人文关怀,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但更多的是一种希望和力量。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不可见的光”,也希望他的文字,能像一盏盏不灭的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评分拿到《不可见的光:井迎兆散文集》,我第一反应是,这个名字真有意思。井迎兆的名字,在台湾文坛一直是温暖而有力量的存在,他的文字,总是有种淡淡的忧伤,但更多的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和对生命的温情。我一直觉得,他就像一个安静的观察者,用他那双敏锐的眼睛,捕捉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用他那细腻的笔触,将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幅感人的画面。这次的主题“不可见的光”,让我充满好奇。我理解的“不可见的光”,可能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一种不被外在表象所左右的真实情感,或者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这些光,或许不那么耀眼,不那么夺目,但它们却足以支撑我们度过人生的黑暗时刻,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温暖。我期待在井迎兆的笔下,能读到关于这些“不可见的光”的故事。也许是他对过往的回忆,也许是他对亲人的情感,也许是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又或者是他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他的散文,我一直觉得,有一种疗愈的作用。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SPA,可以暂时忘却外界的喧嚣,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无奈。我喜欢他那种不动声色的叙述方式,不张扬,不煽情,却能将情感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悟。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不可见的光》中,能发现更多属于我自己的,以及属于这个时代,“不可见的光”。
评分拿到《不可见的光:井迎兆散文集》,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宁静的力量。井迎兆这个名字,在台湾文坛,总是与沉静、内敛、富有哲思联系在一起。他的文字,就像一杯陈年的佳酿,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醇厚的味道。而“不可见的光”这个主题,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那些“不可见”的。它们不像物质那样可以触摸,不像言语那样可以表达,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支撑着我们,温暖着我们。比如,亲情中无言的牵挂,友情中默默的付出,梦想中不灭的希望,又或者是那些在绝望中闪现的微光。井迎兆的散文,就好像擅长捕捉这些“不可见的光”。他不会去刻意煽情,也不会去制造戏剧性的冲突,而是用一种极其自然、极其质朴的方式,去描绘那些触动人心的瞬间。他的笔触细腻而深刻,总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读他的文章,你会感到一种被理解,被安慰,同时又引发你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看到他对这些“不可见的光”的独到见解,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力量,去照亮自己人生的某个角落。他的文字,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温柔和敬意。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集子中,找到那些属于我自己的,以及属于这个时代的“不可见的光”。
评分井迎兆这个名字,在台湾文学的版图上,总像是一抹沉静而悠远的色彩。他的散文,不追求轰轰烈烈,而是像山间的微风,轻轻拂过,留下一丝清凉,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不可见的光:井迎兆散文集》的出版,我自然是充满期待的。这个“不可见的光”的概念,实在太诱人了。我常常觉得,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可见的光”,比如成就,比如财富,比如名誉,这些东西显而易见,却未必是最重要的。而那些“不可见的光”,比如内心的平静,比如对他人的善意,比如对生活的热爱,比如那些在困境中依然闪耀的人性光辉,这些东西,往往才是支撑我们生命的力量。井迎兆的文字,我一直觉得,就是善于捕捉和描绘这些“不可见的光”的。他不会去刻意渲染,而是用一种极其自然,极其质朴的方式,将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读他的散文,总有一种被理解,被抚慰的感觉。他的笔下,没有太多的技巧,但却充满了真诚和智慧。他仿佛能看穿世事的表象,直达人心的深处。我尤其喜欢他对于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琐碎,在他那里,都成了可以细细品味的美好。他总能从中提炼出一些哲理,一些关于生命的感悟,让我们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我期待在这本《不可见的光》里,能再次感受到他文字的温度,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去发现和珍视那些,我生命中同样“不可见”的光。
评分《不可见的光:井迎兆散文集》,这个书名,自带一种神秘又诗意的氛围,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井迎兆的名字,在台湾文学圈,总是与深刻的思考和温润的笔触联系在一起。他的散文,我一直觉得,有一种能够触及灵魂的力量,不激昂,不喧嚣,却能让你在平静的阅读中,感受到内心的震动。这次的主题“不可见的光”,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们习惯了看“可见的光”,比如太阳,比如灯光,它们直接照亮我们的世界。但生命中,真正能支撑我们,给我们希望的,往往是那些“不可见的光”。这些光,可能来自于内心的信念,来自于对他人的善意,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又或者是那些我们常常忽略的,却又无比重要的情感连接。我猜想,井迎兆在这本书里,会通过他一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去描绘这些“不可见的光”。他可能会写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一些个人的回忆,一些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然后从中提炼出关于生命,关于人性的智慧。他的文字,总是有一种治愈的力量,能够抚慰那些疲惫的心灵,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安宁。我喜欢他那种不动声色的叙述方式,不刻意雕琢,却处处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我期待在这本《不可见的光》中,能够再次领略到他文字的魅力,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去发现和珍视,那些同样存在于我生命中的,不被轻易看见,却无比宝贵的光芒。
评分“不可见的光”,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我心动,引我遐思。《井迎兆散文集》这次以这个名字问世,对我而言,是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期待。井迎兆的文字,就像是一位老朋友,不需要太多的寒暄,就能走进彼此的心灵。他的散文,总有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不张扬,不喧哗,却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深刻的体悟和对人性的洞察。我常常觉得,他是一个极度敏感而又极度克制的人,他的文字,就像是他内心世界的剪影,虽然不外露,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这次的“不可见的光”,我猜想,井迎兆将会带领我们一同去探索生命中那些不那么显而易见的,却又极其重要的力量。这些光,可能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来自于对亲人朋友无声的关怀,来自于面对困境时依然坚韧不拔的勇气,又或者是那些细微的,却足以温暖人心的善意瞬间。他的文字,总能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反思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内心。我喜欢他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动人的力量。我期待在这本《不可见的光》中,能再次感受到他文字的温度,也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属于我自己的,关于生命中那些“不可见的光”的启示。
评分这次拿到《不可见的光:井迎兆散文集》,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再看看”的心情。不是不欣赏,而是井迎兆的文字,总是有种让人需要沉淀的劲儿。不像有些书,一口气就能读完,他的文字,需要你找个安静的下午,泡一杯茶,然后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去品味。他写的东西,总是很生活化,但又不是那种浅白的生活,而是生活里面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微的、甚至是有些伤感的部分。比如,我记得以前读过他写到童年的一些片段,那些画面,不是什么宏大的事件,可能就是放学回家路上的一条小巷,或者和玩伴们无所事事的午后。但就是这些片段,却带着一种时间的味道,让人怀念,又带着一丝怅然。这次拿到这本集子,我尤其好奇他会如何诠释“不可见的光”。我猜想,这“光”可能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能照亮一切的耀眼光芒,而是一种更柔和、更内敛的存在,或许是内心的力量,或许是那些不被言语所表达的情感,又或许是生命中那些瞬间闪现的智慧。我总觉得,人生中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是“不可见”的。比如,爱,信任,希望,这些东西我们感受得到,却无法触摸。井迎兆的文字,恰恰擅长描绘这些“不可见”的东西,用一种很温柔的方式,触动你内心最深处的地方。他的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有情节,有冲突,更像是一种情绪的流淌,一种思维的漫步。你跟着他的文字走,有时候会觉得平静,有时候会觉得略带忧伤,有时候又会豁然开朗。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不用多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明白对方的心意。
评分井迎兆的名字,在台湾文坛算得上一个熟悉又有些距离的符号。他的散文,总给人一种静谧深邃的质感,像山间清泉,缓缓流淌,洗涤尘嚣,也沉淀思绪。这次翻开《不可见的光:井迎兆散文集》,心中既有期待,也带着一份对“不可见”的好奇。我常常觉得,许多重要的东西,恰恰存在于那些不被轻易察觉的缝隙中,如同光,无处不在,却又常被我们忽略。井迎兆的文字,似乎总能捕捉到那些“不可见”的光芒,比如人与人之间无声的默契,比如一段回忆深处的温度,又比如对生命细微之处的体悟。我一直觉得,好的散文,不一定要惊心动魄,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作者将内心最柔软、最真切的部分剖析开来,邀请读者一同走入,一同感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会不自觉地放慢速度,咀嚼每一个字词,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他的遣词造句,不像某些作家那样华丽辞藻堆砌,反而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我喜欢他在描写景物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更是心灵感受到的。比如,他如何描绘一棵老树的姿态,如何捕捉风吹过树叶发出的细语,这些细节,往往能勾勒出一个生动鲜活的世界。更让我着迷的是,他能够将这些景物与个人的情感、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波澜。有时候,读着读着,我会停下来,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去审视自己的过往,仿佛他的文字,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某些角落。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珍贵的,它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主动的参与和共鸣。
评分“不可见的光”,这书名本身就很有画面感,又带着一丝哲学上的思辨。《井迎兆散文集》的面世,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与老友重逢的欣喜。井迎兆的文字,总是有种沉静的力量,不似年轻作家那般激昂,也不似某些名家那般雕琢,而是像一杯温吞的白开水,却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你最恰当的滋润。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懂得生活,也懂得观察的人。他的文字,往往是从最平凡的生活细节入手,然后慢慢展开,让你在不经意间,就走进了他所营造的世界。而“不可见的光”,我猜想,他一定是在探讨那些生活中,那些不被我们轻易察觉,但却又至关重要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那种无声的默契;比如,一段经历,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又比如,内心深处,那些对美好事物的坚持和追求。这些“光”,可能不是阳光,不是灯光,但它们却能够照亮我们的内心,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我喜欢他的散文,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从来不会让人觉得生硬或者说教。他总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分享他的所思所想,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也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人生。他的文字,有一种淡淡的温情,仿佛一位长者,在用他的智慧,轻轻地告诉你,生活的美好,以及那些隐藏在平凡中的深刻。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不可见的光》里,能再次感受到他文字的温度,也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属于我自己人生的“不可见的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