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

在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保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乎,意味着你将生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意味着有些事有些人,对你至关重要。既然重要,也就意味着背后有理由在支持,而非随意而为,无可无不可。这些理由,往往是你相信的价值。而价值,可以公开言说,可以严肃论证,因此也就有可能被质疑,甚至被推翻。 换言之,在乎,是情感,是关心,也是反思和实践。只有通过反思和实践,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所在乎的,为甚么是对的和有价值的。本书许多文章,都在尝试解释和论证,我在乎人,在乎教育,在乎我城的初衷和理由。 在乎,也意味着你有可能受伤。当你为所在乎的投入感情和倾注心力,自然有所期待,一旦期待落空,难免痛苦失落,甚至承受巨大创伤。既然如此,为甚么明知前路艰难,明知同行者稀,还是有许多人义无反顾地坚持极度在乎之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周保松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毕业,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哲学博士。着作包括《小王子的领悟》 (「香港书奖」2017)、《政治的道德》(「香港书奖」2015)、《自由人的平等政治》、《走进生命的学问》、《相遇》、《政治哲学对话录》等。曾获中文大学校长模范教学奖及通识教育模范教学奖。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自序

因为在乎


  这束文章,是我过去十年所写。现在结集成书,取名《在乎》。
  
  选用这个名字,是因为书中所写,都是我在乎的人和事。因为在乎,我遇上一些人,做了一些事,然后因着这些人和事,我成为现在的我。如果我不如此在乎,我的人生会很不一样,也就不会有这本书。
  为甚么我要如此在乎?
  
  在面临压力或承受挫折时,我有时会停下自问。我知道,我的愤怒和忧伤,还有我的责任和牵挂,许多都源于此。如果拿走这些在乎,我会活得轻松许多。
  
  道理看似这样,但在真实人生,每每要做重要决定时,我却感受到有些事情是非在乎不可。你会觉得,如果不这样做,就过不了自己的一关,就不再是自我期许的那个自己。
  
  这种感受,发自内心,而非来自外在压力。我渐渐明白,当你真正在乎一个人一件事,尽管在做选择,但却往往「别无选择」和「非如此不可」。如何理解这种必然性,以及如何活出这种必然性,是我很重要的人生功课。
  
  在乎,意味着你将生命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意味着有些事有些人,对你至关重要。既然重要,也就意味着背后有理由在支持,而非随意而为,无可无不可。这些理由,往往是你相信的价值。而价值,可以公开言说,可以严肃论证,因此也就有可能被质疑,甚至被推翻。
  
  换言之,在乎,是情感,是关心,也是反思和实践。只有通过反思和实践,我们才能知道,自己所在乎的,为甚么是对的和有价值的。本书许多文章,都在尝试解释和论证,我在乎人,在乎教育,和在乎我城的初衷和理由。
  
  在乎,也意味着你有可能受伤。当你为所在乎的投入感情和倾注心力,自然有所期待,一旦期待落空,难免痛苦失落,甚至承受巨大创伤。既然如此,为甚么明知前路艰难,明知同行者稀,还是有许多人义无反顾地坚持极度在乎之事?
  
  这个问题不易答。
  
  前两天,我收到我很尊敬的梁晓燕老师发来的一张图,图上漆黑一片,中间有条又长又弯的石板路,路上有个人,撑着伞在踽踽独行,身后是长长的黑影。图中配了以下文字:「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我对着这段话,沉思良久,得出一点不一样的体会。
  
  首先,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很难完全不在意它的效果。在乎一件事,因此希望它能成功,这很合情理。当然,甚么叫做效果,不一定只得一个标准和一个向度。我的想法是:即使那个眼见的清晰目标不能当下实现,但由于我们活在世界之中,我们是世界的一部份,我们改变,世界就会跟着改变──即使这种改变看似微不足道,也仍然是实实在在的改变。
  
  我们因此有理由坚持,因为我们的坚持绝非徒劳。
  
  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对于人在世界中的实践恰如其分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会令我们自欺欺人或自我陶醉,而会令我们踏实做事,避免滑向犬儒和虚无。
  
  其次,坚信一件事本身是对的,不一定就会令人坚持。
  
  道理很简单,世间有许多事情我们知道是对的,并不表示我们就会锲而不舍,因为我们对那件事可能根本没感觉,又或者有感觉但代价太大,权衡过后遂决定放弃。
  
  所以,我们坚持做一件事,不仅需要知道那是对的,而且那个对的价值必须走进我们的生命,并在最深的意义上界定我们的身份和定义我们的存在。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动力去坚持;也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解释我前面所说的那种「非如此不可」的状态:当你被要求放弃那些至为在乎的价值时,你会觉得那背叛了你的生命,并令自己活得不再完整。
  
  真正活出在乎的人,往往已将坚持的信念化成生命的底色。他的在乎,不仅在成全别人,成全责任,更在成全自己。
  
  此刻书成,晨曦初露,回首十年路,感受良多。感受在书里,字字句句。路是自己选的,我会好好行下去。
  
  是为序。
 
  2017年6月4日香港中文大学忘食斋

图书试读

I
 
大学理念
 
独一无二的松子
 
各位同学:
 
今天你们将披上毕业袍,在春雾弥漫杜鹃满山的三月,向你们的大学生活道别。这是你们人生中很特别的一个日子:既是道别,也是前行。有同学对我说,老师,给我们写点甚么吧,留个纪念。我明白你们的心意。中大是座山城,政治与行政学系在山之
 
巅。三年来,我们在山中一起思考政治、哲学与人生,日夕相处,共度许多读书时光,此刻目送你们学成下山,我既安慰又不舍。
 
说点甚么好呢?不如让我从中大的树说起吧。你们都知道,中大多马尾松。马尾松并不起眼,长在山坡上,终年常绿,开花也好,结果也好,没人会留意。有时在校园散步,见到掉下来的松子,我会拾起几颗,带回家中,放在书桌。
 
后来,我偶然读到台湾作家周志文先生一篇回忆少年同学的文章,说这些一生默默无闻的人,犹如「空山松子落,不只是一颗,而是数也数不清的松子从树上落下,有的落在石头上,有的落在草叶上,有的落在溪涧中,但从来没人会看到,也没人会听到,因为那是一座空山。」
 
这确是实情。甚至往深一层想,即便不是空山,即便人来人往如中大,我们又何曾关心那一颗又一颗松子的命运?!在我们眼中,这些松子其实没有任何差别。一批掉了,零落成泥,另一批自然生出来,周而复始,没有人会留意。我们的世界,似乎不会因为多了或少了一颗松子,而有任何不同。
 
松子的命运,大抵也是人生的实相。如果我注定是万千松子的一颗,平凡走过一生,然后不留痕迹地离开,我的生命有何价值?如果我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粒微尘,最后一切终必寂灭化零,今天的种种努力,于世界又有何意义?每次想及这些问题,我总是心情复杂。有时惶恐,有时悲凉,有时无力,有时虚无。去到某个临界点,我往往不许自己想下去,因为这些思绪犹如将人置于精神的悬崖,稍一不慎便会往下直掉。
 
我于是退后一步自省:为甚么这些问题总是缠绕不去,教人不安?我渐渐明白,那是因为我是人,有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我是如此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目睹当下瞬间成过去,切身感受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同时却又十分在乎自己活得怎样。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