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话 本书缘起乃来自两个主要因素,一为个人在金门住家的投入设计、监造及室内装修,二则此书于民国101 年(2012) 获得科技部专书写作补助,并于民国103 年(2014) 得到科技部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司区域研究及地理学门学术研讨与研究成果会中建筑及都市设计次领域专题计画成果发表之认同,虽然本书为期二年的写作时间 ( 採中英对照撰写),希望借由入住的实际居住经验及操作,对于各项数据随时进行比照校正,于民国104 年10月(10.2015) 完成本书初稿,其中有关第七章及第八章乃是在台湾及金门几年前各修建的建筑实际操作经验,因此在数据分析上会有所落差,如用电排碳数据等,谨保留当时书写研究之原貌而不作修正。
对于本栋建筑物生命週期至少60 年而言,本研究并不会因为专书的完成而终止,也会因为建筑物成为净耗能建筑(NET ENERGYBUILDING) 之研究成果,将再透过未来低碳生活的调整及碳补偿设备之改善,而继续朝目的正能源住宅(ENERGY PLUS HOUSE) 持续研究改善,让此栋建筑物能真正成为零碳生活平台的终极目标。
本书于2016 年10 月底获得国内TSSCI级住宅学报推荐出版,从2015 年写作到出版期间个人陆续摘录内文投稿三篇论文于国外期刊,分别为 :
1. HUA-YUEH LIU、SHINNE CHEN, BUILDING ALOW-COST DOMESTIC WASTEWATER RECLAMATIONSYSTEM USING LOCAL AGRICULTURAL WASTE IN KINMENISLANDS, TAIWAN, 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DOI 10.1007/S10333-017-0594-Y, ONLINE: 22MAY 2017. (SCI, 已发表)
2. HUA-YUEH LIU, FROM LOW-CARBON TO NOCARBON-BUILDING A SUSTAINABLE DWELLING THROUG H CARBON NEUTRALITY, JOURNAL OF ARCHITE CTURAL AND PLA NNING RESEARCH, ACCEPTED,06.2016. (SSCI, 已接收并预计2017年发表)
3. HUA-YUEH LIU、CHEN-PEI CHOU, MAKING ADWELLING HOUSE CARBON NEUTRALITY OVER ITSLIFETIME – A CASE STUDY IN KINMEN. (投稿中)
有关期刊投稿事宜事先并未知会学报,谨就以上说明避免延伸未来版权及抄袭问题。
最后并感谢科技部专书写作之补助及住宅学报审查,使本研究计划及专书能顺利完成及出版。
刘华岳
18.08.2017
推荐序 我羡慕好友刘华岳教授出版此书,因为书中的案例可以兼作休闲的工艺兴趣,又兼作为学术着作,不亦乐乎?我去过书中的低碳住宅,是刘教授的家,充满古董家具,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与沙滩,简直是一个人间天堂。何时,我才放得下都市的繁华,得到一丝沙滩的沈静?
本书是国内难得的绿建筑大作,由建筑热学、节能减碳技术、生态设计到碳足迹评估,都是在亚热带气候可具体实践的平价工艺之作,值为建筑界学习的典范。
作为建筑工学的同好,认识刘教授已久。也唯有刘教授,可以学术实务兼备,做出亚热带气候低碳住宅的经典之作,可以将枯燥的建筑物理学化成一颗美丽的沙滩珍珠。
国立成功大学 建筑学系 教授
林宪德
推荐序 近30年来,由于能源耗用与温室气体排放日益增加,全球暖化与气候变迁问题日益严重,已然成为世人关切的重要议题。内政部建筑研究所更结合产官学研各界,针对建筑部门的因应对策,持续进行绿建筑及居住环境等科技计画研究,并推展生态、节能、减废与健康的绿建筑。
刘华岳副教授当年为刚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取得建筑及都市计画博士学位返国的年轻学者,亦是参与建筑节能减碳研究的一员,尤其对建筑设计与再生能源的引用更属用心,从任职的南亚科技大学一直到金门大学均未曾间断。此次刘教授除整理建筑节能减碳的理论文献外,更配合在金门亲自设计监造完成,并经完整记录整个兴建及使用过程之低碳住宅,运用碳盘查技术估算此建筑物在生命週期中各阶段排碳量,用以说明如何以碳补偿及碳中和之实际运作手法,达成低碳甚至零碳建筑之目标。
本人两度担任内政部建筑研究所所长期间,即以推动节能减碳绿建筑及结合科技与人文关怀之智慧建筑为职志,前后研提绿建筑与生态社区、智慧绿建筑、永续智慧社区等推动方案。刘教授为多年旧识,对其推动低碳建筑与运用再生能源之用心至为感佩,故值此科技专书出版之际,更乐以为序。
中国科技大学 建筑系 教授
何明锦
10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