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相声,学语文(一书2CD) (二版)

说相声,学语文(一书2CD) (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相声
  • 语文
  • 教材
  • 儿童
  • 启蒙
  • 口语
  • 文化
  • 学习
  • 趣味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74梯次「好书大家读」选书

本书特色

  ★第二届中小学优良艺术出版品

  说相声就可以轻松学语文!

  相声是利用说、学、逗、唱来作表演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融合了各种不同的中国文学,像绕口令、歇后语、对联、成语、经典名着等丰富的内容。

  本书分成「唱作俱佳观摩篇」及「大显身手演练篇」两部分;第一部「唱作俱佳观摩篇」,特别邀请台北曲艺团少儿练功房的二十七个小朋友录制十五个相声段子,以孩子最真实的声音传达出属于自己的幽默和趣味;而第二部「大显身手演练篇」,则提供小读者自己练习说相声。想要轻松学习语文,就从快乐说相声开始吧!

各界名师 ・ 强力推荐!

  汉声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汪 蓓
  口语传播专家 李若梅
  POWER教师暨说唱小达人指导     李恆苓    
  知名艺人 马念先
  葛琦霞教育工作室创意总监 葛琦霞

  我有许多头衔:
  我是金钟奖导播,我导过、演过的广播剧数也数不清……
  我是主播记者演艺人员们的正音老师……
  我是国语日报的成人正音班老师……
  然而,在这些头衔下,我真正念兹在兹的是:孩子在学习语言之始,学习能力如海绵般强大,但所吸收的素质是否优良呢?
  洪兰教授曾说过:当孩子有好的语文能力,更不必担心孩子在组织能力、逻辑能力与表达能力有问题,而这三种能力恰巧是领袖能力的三个指标学好说话的基本功,正是成就口语表达之利器。所以,我在教学中总必然选几则「绕口令」、「歇后语」作为素材,这些有趣的语文变化,就是让孩子练习音准的绝佳练习教材。
  最近,听到一个令我欣喜的消息:深耕儿童文学二十余年的小鲁文化,出版了一套在游戏中达到学习语文目的的有声书──《说相声,学语文》,作者是我十分敬佩的儿童文学泰斗马景贤先生,而录制有声CD的时候,更动员了二十七个孩子在「北曲」叶怡均老师辛苦指导下,孩子们所讲述十五段相声里,每个诚恳声音的背后一段认真奋斗、努力练习的故事。
  这套在游戏中达到学习语文目的的有声书,足让长久以来忘了语言精致、细腻之美的大、小孩子沉浸在语文的薰陶里。──资深播音员、口语传播专家 李若梅

  相声是幽默的语言艺术,从说学逗唱中学习语言的技巧,令人开怀大笑。马景贤爷爷写的相声,千万不能错过。──汉声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汪蓓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马景贤1933~2016

  
  出生在栗子的故乡河北省良乡县琉璃河。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曾任国立中央图书馆编辑、美国普林斯敦大学东方图书馆员、农复会(今农委会)图书馆馆员、儿童日报顾问、中华民国儿童文学学会第二届理事长、国语日报董事。
  
  作品丰富,译有《石头汤》、《天鹅的喇叭》、《山难历险记》;改写《白娘娘》、《前后汉》、《史记》;创作《小白鸽》、《白玉狐狸》、《小英雄与老邮差》、《小英雄当小兵》、《蔬菜水果ㄅㄆㄇ》、《谁去挂铃铛?》、《谁怕大野狼》、《说相声,学语文》、《我的家乡真美丽》、《国王的长寿面》(以上创作皆由天卫/小鲁文化出版)等多种书籍。

相声指导简介

叶怡均


  学历: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硕士

  现职:台北曲艺团文教部执行长、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及佛光大学兼任讲师

  经历:*相声拜陈逸安先生为师、2007年评书大师田连元收为入室弟子。

  *1985年起从事相声表演、研究至今,国内外演出超过两千场;多次担任台湾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各级相声大赛评审。

  *担任广播与电视节目主持人,曾获「78年广播综艺节目最佳主持人金钟奖」。

 

图书目录

笑的艺术──相声  文/马景贤
只要你想,你也能做到  文/叶怡均

第一部  唱作俱佳.观摩篇
CD A
1.绕口令
2.俏皮话
3.萝卜对
4.笑的艺术
5.奇名怪姓
6.武松打虎
7.包公判案
8.孙悟空打妖怪

CD B
1.三国人物歌
2.戏剧大杂烩
3.说字形字音
4.说一不二
5.牛的春联
6.鸡德
7.猪猴斗嘴

第二部  大显身手.演练篇
1.鼠年谈鼠
2.猪年说猪
3.十二生肖花
4.数字绕口令
5.倒说成语
6.老鼠嫁女儿
7.牛对牛
8.厌食症
9.一万忽
10.开卷有益
11.儿童节到哪儿去了
12.今日明日歌

相声演员介绍
录音花絮
 

图书序言

推荐序

只要你想,你也能做到
文/台北曲艺团文教部执行长  叶怡均


  台北曲艺团成立于一九九三年,是一个坚持正统传承的说唱团体,自一九九八年起连年获选为「文建会优良扶植团队」至今。二○○五年,北曲成立「文教部」,专门推展说唱艺术教育,有鑑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乃同时开设「少儿练功房」,将说唱教学常态化,以长期培育说唱种子。由于「有教无类」,四年来,不只团内开班,还有许多认同北曲教学理念的学校及家长也唿朋引伴相继成班,使得少儿说唱更加普及!

  马景贤先生,是将语文教育融入儿童相声的先驱之一。台北曲艺团为马老的儿童相声作品录音不是头一回了。不过,以往都是由团内的专业演员发声;这次,小鲁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郑如瑶女士向我提出一个冒险的想法──由孩子来录音演出!我有点迟疑,因为专业演员保证使作品加分,而孩子则未必,甚至可能减分!但是,既然马老、如瑶都不嫌弃,况且这提供孩子们参与作品的宝贵经验,于是我决定放手一试!

  其实最省事的作法是挑三、五名菁英加强训练。可是,这和本书的理念相抵触,马老、如瑶和我都希望让读者听众了解:「说相声、学语文」不是少数先天具备语文优势的人的专利,而是每个孩子都可以尝试的;是故,我选择弃简就繁。首先,我开放甄选,手上几个说唱班包括北曲练功房、内湖班、万兴国小说唱社大约有五、六十名学员都获得试音的机会,再由出版社挑出合适的声音组成工作小组。结果,这支队伍出乎意料的庞大,十五段相声总共动员了二十七个孩子!光敲定练习的时间就够头痛的,何况还要一组一组个别指导。其间,如瑶曾出席排练一天,她的结论是:「叶老师!你哪是指导孩子说相声?你简直是孩子的心理医生!」是的,因为每一个孩子来我面前,我不只处理他口语、表演等技术,还得解决他的性格问题!有的内向、有的紧张、有的固执、有的好动、有的亢奋过头……若非之前「练功房」长期相处让我对他们了若指掌,否则实难在短时间内将之调整到最佳状态。

  历经三个多月,十五段相声完工了!孩子们进步很大、家长们满怀感谢,马老与出版社也都满意,我算松了口气。现在只等听众反应啦!然而,在听CD之前,我得先预告:若你们期待从CD中听到最完美的声音、最准确的咬字、最精湛的演出,那恐怕将略感失望!但是如果你知道每个声音背后的故事:比如堉铭如何与大舌头缠斗、钧彦如何苦战口吃,又比如镇远、蕥祯、乃郡、绪睿等好几个原有口齿不清或阅读跳字等问题……想像一下他们费了多大的工夫去克服、矫正之后才达到现在的水准!了解这些后,我相信,任谁都会为他们的表现而感动、喝采!而这套相声录音的珍贵处,即在于这群孩子们「现身说法」,用他们的自信来证明「说相声,学语文」不是一句空洞的广告词!孩子!只要你想,你也能做到!

作者序

笑的艺术──相声
文/马景贤


  相声是一种具有喜剧的曲艺形式,是很早以前由民间的讲故事、说笑话发展起来的。相是相貌,声是声音,所以相声是相貌和声音的表演,因此相声要语言诙谐、幽默、风趣,表演的动作能引人发笑,所以相声被称为「笑的艺术」。

  相声的内容范围很广,取材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典故、戏剧、方言、民间故事。但说相声必须抓得住「说学逗唱」的技巧,要能做到会说、会学、会逗乐、会唱。说,要做到口齿伶俐,语言清晰,发言准确、洪亮,感情充沛;学,要做到学什么像什么,装谁像谁,摹拟人物要维妙维肖,学方言土语绘形绘声;逗,要做到幽默、滑稽、活泼、风趣,等于挑起矛盾,引人发笑;唱,要做到优美不俗,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看起来说相声并不容易,不只是耍嘴皮子,离不开笑,但是笑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相声的目的,主要表达的主题是思想,笑料是要吸引听众的注意。

  本书里的相声,并不一定都合乎相声「说学逗唱」的标准,有些不一定合乎「相声理论」,目的是在语言学习上换另一个学习角度,透过说相声让读者学习语文,所以在书里有成语、歇后语、绕口令、民间故事,和一些语文常识,希望在游戏中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我写相声,也是偶然的事,当初是参与编写国小国语课本时,写了一篇相声,大家都认为这在语文学习上,对训练学生说话表达上都有帮助,于是一路写了下来,并受到不少老师同学的喜欢,于是东拉西拉,一直写、写、写……有些同学拿来当做表演的稿本。希望透过这本《说相声,学语文》能带给大家更多的帮助和快乐,如有内容不合乎相声要求的地方,请行家多多指正,希望以后能做为在写作上的参考和改进。
 

图书试读

CD-A-1 绕口令 
 
甲:听说你会说相声。
乙:偶尔玩票,上台献丑。我听说你还会说绕口令。
甲:偶尔玩票,上台献丑罢了。
乙:只要不是丢人现眼就好了。
甲:那倒不会,我是说绕口令达人,是个在十字路打锣。
乙:怎么说呢?
甲:我的名声响亮,四方闻名,说绕口令是我的拿手好戏。
乙:嘿!我真是木头眼镜——看不透你。这个绕口令,也只不过是那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这没什么新鲜的。
甲:非也——
乙:你飞到哪儿去呀?
甲:哪儿也不飞。不过,这说绕口令可有学问了。
乙:有什么学问?大学里有这门课?有人念博士?
甲:唉,念博士倒不要,可是这绕口令,讲究的是嘴上功夫。
乙:能吃能喝,就会说绕口令?
甲:不是不是,说绕口令是嘴上的功夫,要口齿伶俐,发音清楚,它的特点是「一绕」、「二拗」、「三咬」、「四急」。
乙:别说了,我懂了。这绕口令就是绕个弯儿,转个圈儿,转悠饿了,急忙咬三口馒头,吃个大面包……
甲:绕口令跟吃,没什么关系。
乙:那你可说说,什么叫「一绕」、「二拗」、「三咬」、「四急」?
甲:这绕就是绕着弯儿说。我们说一到十吧,不直接说,而说:「一盆玫瑰二朵花,三位姑娘都要掐,四喜胡同五个娃,拿了六块七稜砖,打着八仙庙里九棵树上的十只大乌鸦。」你看,从一到十都说出来了。
乙:简简单单十个数字,绕来绕去,说了半天才说完,浪费时间,我看不怎么样。
甲:不然这为什么要叫绕口令呢?
乙:好,那二拗呢?
甲:你听:童子用筒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这童筒桐,乐和落,发音相同,说起来容易混淆,所以说起来拗口。
乙:童、筒、桐,落和乐,不错,听起来是会混淆不清,说起来不顺口。那三咬,要咬多大口呢?
甲:咬是为了加重语气,一口气到底,咬着几个关键字和词不放。
乙:怎么咬啊?
甲:举个例子说:铁钉钉铁板,铁板钉铁钉,钉钉板,板钉钉。
乙:你这是什么钉钉钉、当当当啊!
甲:第一句是铁钉钉「铁板」,下面一句是「铁板」钉铁钉,「铁板」接「铁板」。
乙:哦──后面的咬着前面的字和词。
甲:对,要一口气儿,要求念得快,一慢就没意思了。
乙:嗐,这不就是和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一样嘛!
甲:行。这说绕口令要「一绕」、「二拗」、「三咬」、「四急」,你都懂了吧?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