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新版)(三版)

旅人(新版)(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晴舫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本旅行哲学指南 也是一本旅人哲学手册 无论你能否安全抵达你的目的地,你都已经回不去了。 ◎二十一世纪的旅人面对的旅行,甚至不再是真正的旅行。 只是移动。没有什么未发现的大陆,没有什么神秘难得的香料,没有什么待征服的丛林,没有什么文明之外的人种,没有什么平常生活的边缘,需要你的身体进入,直接承受强而有力的精神折磨。不论如何,你总有你的热水、香皂、保养品和睡觉用的牙套。你移动,所以你旅行。 ◎阶级是身份。当一个旅人移动时,阶级跟着旅行。透过你的机票舱位、手表、皮箱和给小费的方式,告诉新社会里的陌生人你的身份。 ◎为了确保旅人看到他们想看的天堂岛,一些峇里岛人如同熟练的商业剧场经营者,挑出最易认、最肤浅、最讨好的文化符号,大量制造,组合出必定卖座的戏码,全年无休上演。岛屿上充斥廉价的原始情调。只要旅人的眼睛存在,被观看的城市就被迫矫情。看与被看之间,是权力关系,是含有默契的协定,是一种交换行为。 ◎旅人带着他的偏见赶路,有些旧偏见被印证,成为真理;有些被修正,形成新的偏见。经由旅人的闯入,则影响了没有离家的人们看待世界的态度——或,另一面的偏见。 ◎很久很久之后,我才学会欣赏一些不为旅人眼睛存在的城市。我的智慧逐渐足够理解旅人的眼睛是一天、两天或二十天就会结束的状态,当地人的生活却是一辈子的事情。他们不应该为了陌生人好奇窥探的私慾而活,他们应该为自己和其子孙而活。他们应该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打造拼装他们的城市,而不是为了旅人的眼睛勉强筑出不适合生活的空间,只为了摆姿态表演。 ◎我们终于来到一个时代:肤色不再能够指涉国籍,语言不足以涵盖区域,服装无以表达任何身份。食物,成为最后一种辨识文化的方法。你居住的城市多「国际化」,端看你有多少食物选择;你对异质文化的容忍程度有多宽,端赖你对陌生食物的接受态度。 ◎旅游工业的发达手段帮助旅人条件式地进入异环境,保留环境的大景观,但,有效杀菌,清除异己,让旅人能将全世界当作自家客厅般走来走去。旅馆就是这样的机制,过泸并暂时隔绝旅人与异环境的全面接触。旅馆就像旅人的活动堡垒,每天出去冲锋陷阵,一身污泥,却总还能够安全回来,进到规格化的空间,使用熟悉的生活设备……空调设备、现代浴缸、弹簧床、电话、冰桶与装有CNN电视频道的电视机。旅馆内外,温度、湿度的指标属于两个世界。 ◎机械的复制能力,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经历一次读过听来的故事中主角。文化的瑰丽色彩,增添旅游故事的价值性。为了白流苏的一段爱情,一个城市倾圮了;为了旅人的一段旅行,一个文化拿来当衬底。君王的堕落、公主的爱情、家族的兴衰、帝国的争霸,千万人的财富、风流、血泪、风采,浓缩在一块背景布里,供旅人剪裁,造就一段精彩有味的旅游故事。遗憾的是,机械复制的文化之旅,终究要像一张梵谷《向日葵》画作的明信片,一只希腊街头小贩叫卖的仿古单耳陶壶,一把现代印度人做出来的古代西塔琴,它们的唯一用途就是证明你那无药可救的品味,及大众商业系统的确无所不在。 胡晴舫《旅人》初次上市是在2001年,是一本探讨「旅行」这个行为本身的哲学散文文本,而不是私旅行笔记。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分析并解构了现代生活中的「旅行」这件事,探讨旅行的本质。 每一个现代人都渴望旅行,期盼上路,需要回家。当你在路上时窥探他者时,实则是验证了自己,也同时被他人窥探。当你透过旅行修正自己的偏见时,实则可能形成了新的误解。当你上路,你带去的不仅是自己,而同时是你的肤色,你的语文,你的国家,你的种族。是你的闯入,才让当地人摇身变成舞台上的演员。而你一边批判文化在旅游市场里逐渐堕落,却又买了一堆媚俗的工艺品回家。当你离开后,你渴望再次前来。现代旅人觉得自己已经不会再对世界感到惊艳,但,仍不免纠缠于日常生活和异国情调的拉扯抗拒。且,无论你能否安全抵达你的目的地,你都已经回不去了。 「在望见表象世界后的另一个世界之后,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再一个世界躲在更后面。而,这正是旅行刺激迷人的地方。作为一个卑微的旅人,我没有能力诠释我旅行过的世界,我只能洞察、纪录、理解,试图参与,像其它旅人一样,真实描述我所见到的世界。在显然动态的旅行中,釐出静态的时空,找寻自己能够信赖寄身的价值;并,为了能够像一个旅人般拥有独立思索的自由,而感谢上天。」——胡晴舫 特别推荐 新书封面设计──聂永真/德国红点设计奖、iF传达设计奖得主 为传达胡晴舫作品在各个阅读年龄层之间的游走盛貌,设计方面抽离具象图示,以色块、拼贴的欧式风格,赋予新作独一无二的视觉印象。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胡晴舫


  出生于台北,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戏剧学硕士。着有《旅人》、《机械时代》、《她》、《滥情者》、《办公室》、《人间喜剧》、《我这一代人》、《城市的忧郁》、《第三人》、《悬浮》、《无名者》等。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我们还能如何旅行〉
 
这是一个旅游过剩的时代,他们说。旅游变得太轻易、太舒适、太频繁、太理所当然,有智之士出来宣告旅行的死亡。
 
第一次被旅人踏上的异地,总是最珍贵的旅游国度。因为该国度仍依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不曾被外界干扰,也还不懂得如何迎合旅人的胃口,好赚取对方荷包的钱财。旅人也还未有机会在该地建构自己的旅游系统。
 
站在香港中环,贝聿铭的中银大楼和诺曼佛斯特爵士的汇丰银行,紧邻一栋香港长江集团李家的新建筑。脚下踩着广场水泥地,两个地铁出口,立法院古色古香的建筑还在,鼻子闻到海风味。却找不到维多莉亚港。
 
「舢板和三桅船去哪里了?」失望的旅人问。
 
他们在香港仔。付港币七十元,他们会载你游港湾一圈,时间长达二十分钟,如果有兴趣吃顿传统海鲜,他们会放你在那家停泊海中的海鲜楼画舫。画舫金红搀绿,俗艳热闹,满足旅人对旧中国的想像。
 
文化,变成旅人最新的救赎。
 
当再没有新大陆或新岛屿可以让旅人以自己名字命名,发掘星球的权力又只是属于少数菁英科学家的昂贵特权时,我们开始讨论文化。生态之旅、文化深度旅游、民俗之旅等。新概念被提出,为已经山穷水尽的二十一世纪旅游寻新的生路。
 
你可以:去以色列的集体农场生活三个月,包含机票大约美金三千元;前往德国南部巴伐利亚村落消磨一个夏天,团费只要新台币七万五千元;到英国牛津大学暑期进修,註册费连生活费大概新台币三十万;上中国河南少林寺打拳,一个月六百元美金;去纽约东村的戏剧工作坊练肢体,两个月课程,学费美金三千元;窝在日本京都的温泉旅馆,着和服穿木屐,一个晚上一万五千日币。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