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插画年鑑2018 ASIA ILLUSTRATIONS COLLECTIONS

亚洲插画年鑑2018 ASIA ILLUSTRATIONS COLLECTION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插画
  • 亚洲
  • 设计
  • 艺术
  • 年鉴
  • 视觉传达
  • 创意
  • 绘画
  • 收藏
  • 201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亚洲插画艺术指标《2018亚洲插画年鑑》正式上市!

集结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义大利...等跨亚洲17个国家,250位优秀插画家参与,收录高达1250幅精美作品。
本书使用全彩精致印刷,以精装版的方式装帧。

本书除了包含 日本疗癒萌主-水豚君、日本可爱猎奇角色-反应过激的猫、台湾知名插画角色啾啾妹、台湾知名插画角色Lu’s...等插画角色以及曾获葛莱美奖的台湾知名设计师 萧青阳 老师、香港「Huskyx3」Husky Kevin老师、新加坡图文专栏作家 阿果 老师、香港铁人兄弟Winson Ma老师、美国时装设计师Nina Edwards老师...等多国优秀创作者的精美插画作品外,更收录了香港插画协会、马来西亚创意窝...等插画相关主题访谈,使读者能更深入了解插画产业。

《亚洲插画年鑑》是一张进入奇幻插画世界的门票,更是一本了解多国艺术文化的指南,250位跨亚洲地区优秀插画师们竞飙创意,给你前所未见的感官视野。

2018年,总共250位插画师,名单如下:

台湾插画师:
1.萧青阳
2.江佩姗
3.华家纬
4.连师屏
5.魏嘉兴
6.韦铭儿
7.面包黄
8.菠萝油超人
9.王裔毅
10.黄苾涵
11.党正谦
12.郑丽梅
13.林秉泽
14.罗杰耀
15.方采颐
16.杨佳运
17.凃雅馨
18.杜佳芸
19.潘怡秀
20.夏镜琇
21.徐芳如
22.杨哲
23.吴慧溱
24.陈佑昇
25.许凯伟
26.李佳颖
27.廖笠茵
28.林妙恆
29.朱晏嫺
30.刘 芙
31.蔡少麒
32.张 靖
33.钟其祐
34.曾奕学
35.赖雅琦
36.刘韦廷
37.王颢蓉
38.陈澈 Che Chen
39.陈雨洁
40.沙德培
41.卓圣涵
42.黄亭瑄
43.郑佳凤
44.谢忠耘
45.王毓佩
46.戴斯璇
47.张镭宝
48.简培芯
49.庄玉莲
50.Catherine Sun
51.蔡琇淇
52.柯基犬卡卡
53.陈雅昙
54.陈学嫔
55.范宸玮
56.童钰云
57.潘军志
58.杜姿桦
59.王樱儒
60.张晓凤
61.陈逸珉
62.吕姿慧
63.马慧君&马慧廷
64.林淑君
65.廖苑君
66.张皓昀
67.邱湘婷
68.郭怡君
69.苏宜琳
70.魏杏芳
71.阮瀞萱
72.黄翎瑄
73.陈咏霖
74.陈昱安
75.黄丽娟
76.陈羿寰
77.贺翎甄
78.谢育权
79.毛蓉惠
80.李家华
81.简明正
82.胡咏妍
83.Johen Redman
84.甘嘉儿
85.chau sheung yin
86.关洁怡
87.何伊淇
88.CHAN HO FEI
89.张正宁
90.Ching Chi Man
91.何伊诺
92.梁宝珊
93.谭遂心
94.Yan Ho Yan
95.刘学斌
96.杨恆怡
97.刘安安
98.张芷宁
99.曾雪儿
100.Amanda Chong
101.Bonnie Pang Hong Yi
102.Rita Ivanova
103.Fadjar Kurnia Sopian
104.Gan Ru Yi
105.Lai Swee Yee
106.黎廷胜
107.Lee Kah Yee
108.Lim Hui Ee.
109.林国威
110.黄尉豪
111.Nicholas Poon
112.Raina
113.杨雪桦
114.郑秀君
115.Stan Cheow Hee Lee
116.SYAFIQ HARIZ MOHAMAD SAKOR
117.Thineswari Govindasamy
118.Leong Wai Khong
119.Lim Yi Hong
120.吴子起
121.李保莉
122.林承辉
123.林家浚
124.李高丰
125.张凯斌
126.卢裕华
127.Khatijah Rahmat
128.Hwang,Hyunsun
129.정진호 / Jung Jinho
130.조수진/ Cho, Soo Jin
131.Esther Bernal
132.백은진/Baik eun jin
133.Hyeon ju, Lee
134.JAN-BARCELO
135.장현정 / Jang Hyun Jung
136.이진희 / Lee Jinhee
137.강혜숙(KANG HYE SOOK)
138.kanggyeongsu
139.Kihyun HAN
140.Monica Bauleo
141.남궁 정희/NAM GUNG JUNG HEE
142.이나래
143.Roberto Agostini
144.유지연/ Yu, ji-yun
145.안현정 (AN HYUN JUNG)
146.Younhee Lee
147.경혜원
148.김미정
149.김유경/Yu-kyung Kim
150.김효주
151.谷山知未
152.백수빈
153.이순옥
154.이해진
155.이혜리 / Haey Lee / 李惠利
156.김삼현 / Sam hyuen Kim
157.홍찬주 / Hong Chanju
158.이선미 lee sunmi
159.임선경
160.Hoang Giang Pham
161.Martina Messori
162.Elisa Marzano
163.Susanne Brem
164.Sara Porras
165.홍지혜 / hong ji hae
166.이수애
167.enrico lorenzi
168.Mariona Tolosa Sisteré
169.Silvia Vinciguerra
170.이유리
171.大村英胜
172.星野 光
173.木村 智博
174.今井 敦
175.望月尚
176.贝嶋祐辉
177.宇津木 百合子
178.坂口爱
179.陈 由莉
180.斋藤理恵
181.洼田 启基
182.野口 龙一
183.沖野 史范
184.宫下 晴彦
185.中岛尚美
186.槌屋 裕子
187.吉田 恭子
188.齐藤 花
189.亀谷 美沙纪
180.西沢 利夫
191.민정호
192.Lo Ching Yin
193.Hao Xiang
194.Audrey Chai
195.宋炳慧
196.CHANG, KWOK CHIU DANIEL
197.田国诚
198.Lotus Lin
199.黄捷颖
200.Ming-Ta Hsieh
201.洪谊庭
202.LUK SO FONG
203.佃直美
204.中野 加奈子
205.石川 纯平
206.福井义高
207.金元麻子
208.吉村瑠美
209.田中芙弥佳
210.Nagyeong Gwon
211.Joeun Park
212.Roger Kang
213.linwei zhang
214.周淑雯
215.Tham Yee Sien
216.黄天从
217.Maf Cheung
218.Gabriel Li
219.叶丽雯
220.Ruby Cheung
221.周尚贤
222.Wong Chi Ho (Noble Wong)
223.Winglo
224.Ruru(CHENG LO)
225.ANGELA HO
226.Lilien Yan
227.PaperSkin (ChanTszKi)
228.Helren Mak(Ah仔Helren)
229.Jan Koon
230.Peter Ng
231.李劲陞
232.Cheng siu hin
233.灰若
234.邓喂
235.Felixism Chan
236.Nina Edwards
237.郭宜华
238.TSZ-KIN CHEUNG
239.李含仁
240.水豚君
241.啾啾妹
242.LU’S
243.多摩君
244.Myoo
245.反应过激的猫
246.てながさん
247.SeanWei翔
248.纪渊字
249.星座小熊
250.蔡欧宝
创意浪潮,视觉脉动:2019 亚洲设计与艺术前沿探索 图书名称:亚洲设计与艺术前沿探索 2019 图书定位: 本书旨在全面记录和深度剖析 2019 年度亚洲地区在平面设计、视觉传达、品牌识别、UI/UX 创新、插画艺术(不含前述指定年份的年鉴内容)以及新兴数字艺术领域所涌现的标志性趋势、突破性实践和杰出案例。它不仅是一部设计年鉴式的资料汇编,更是一份洞察亚洲创意经济发展方向的深度报告。 核心内容与结构: 本书将完全聚焦于 2019 年度(或其主要创作年份为 2019 年)的亚洲设计语境,结构分为以下六大核心板块: --- 第一部分:亚洲视觉语汇的重塑与融合 (The Reshaping of Asian Visual Lexicon) 本部分着重探讨 2019 年代,亚洲设计师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极简主义、国际风格之间的张力。 1. 传统符号的当代转译: 分析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在品牌视觉中对地域性图腾(如山水意象、传统服饰纹样、地方神话元素)的现代化处理方式。重点考察 2019 年间,哪些符号的运用方式被认为“陈旧”,哪些则成功实现了跨文化传播的突破。考察案例将侧重于文化机构、非遗产品包装或大型城市宣传项目。 2. 字体设计的地域突破: 探讨 2019 年东亚(特别是中文、日文、韩文)排版系统在数字屏幕化(响应式设计)背景下的创新。分析新的无衬线字体家族设计如何平衡可读性、情感表达和地区特性。收录展示了当年字体设计比赛中,突破传统笔画限制的创新作品。 3. 色彩哲学的演变: 深入研究 2019 年亚洲设计界的主流色彩情绪板。对比前几年流行的“马卡龙色系”或“高饱和度霓虹色系”的退潮,分析新趋势中如何回归到更具大地感的、或受特定地域光影(如热带雨林光线、极地微光)启发的复杂色彩层次。 --- 第二部分:品牌识别与叙事(Brand Identity and Narrative in Asia 2019) 本章关注企业和产品的外部形象塑造,重点考察品牌如何通过视觉语言建立深层的情感连接。 1. 科技企业的极简进化: 分析 2019 年,亚洲快速成长的科技初创企业(特别是金融科技、生物科技领域)在构建其全球化身份时,如何采纳更具包容性、去地域化的纯粹几何图形和高度精炼的 Logo 设计。探讨这种“去中心化”的视觉策略是否有效。 2. 零售与生活方式的体验重塑: 收录当年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出现的零售空间(如精品咖啡馆、独立书店、概念店)的 VI(视觉识别系统)。这些案例往往将空间设计、物料选择与平面设计紧密结合,本书将拆解其背后的视觉逻辑。 3. 跨国合作中的视觉桥梁: 探讨亚洲品牌与国际设计机构合作时,如何平衡委托方的文化诉求与设计方的国际审美标准。展示 2019 年成功的“双向文化输出”案例。 --- 第三部分:数字界面:交互美学与用户体验(Interface Aesthetics and UX Innovation) 聚焦于 2019 年移动应用、网站及新兴数字平台的设计实践,强调视觉形式如何服务于功能和用户心理。 1. 黑暗模式(Dark Mode)的全面普及与在地化: 2019 年是移动操作系统大规模推送深色模式的关键年份。本章分析亚洲设计师如何针对深色背景优化色彩对比度、图标设计和信息层级,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用户对深色界面的偏好差异。 2. 动画与动态图形在信息传达中的角色: 收录当年网页加载动画、Micro-interaction(微交互)设计中的精妙之处。重点分析 Lottie 等轻量级动画技术在亚洲市场App 中的成熟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用户留存率。 3. 电子商务界面的“信任度”设计: 分析当年电商平台在复杂的产品展示和交易流程中,如何通过清晰的视觉引导(图标系统、流程图示)来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和焦虑感。 --- 第四部分:平面设计的实验场域(The Experimental Grounds of Graphic Design) 本部分聚焦于艺术海报、书籍装帧、杂志编辑等传统平面设计领域的前沿探索。 1. 杂志与出版的“触感”回归: 在数字洪流中,2019 年许多高端独立出版物重新强调纸张的质感、油墨的厚度与装订的工艺。本书将细致分析当年获奖书籍内页与封面的设计选材与印刷技术应用。 2. 艺术展览与活动视觉: 收录当年亚洲主要艺术双年展、电影节和音乐节的官方主视觉设计。这些作品往往是当年设计思潮最激进的试验田,分析其抽象表现主义、故障艺术(Glitch Art)等风格的运用深度。 3. 拼贴艺术(Collage)的复兴与解构: 分析 2019 年在平面设计中,无论是数字拼贴还是实物剪裁,如何被用来表达对信息过载的批判,或重组破碎的身份认同。 --- 第五部分:新媒介与跨界艺术实践(New Media and Cross-Disciplinary Art) 探讨设计思维如何渗透到非传统的设计领域。 1. 沉浸式体验的空间图形: 记录 2019 年亚洲涌现的 AR(增强现实)艺术项目或交互装置,分析设计师如何将二维图形元素扩展到三维空间,并引导观众的物理行为。 2. 音乐视觉的独立精神: 聚焦于亚洲独立音乐人或厂牌在 2019 年发行的专辑封面、单曲宣传材料,展示其在预算限制下如何利用创意概念超越主流设计规范。 3. 纪录片与影像叙事的视觉语言: 分析当年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关注的亚洲纪录片,其片头设计(Title Sequence)是如何服务于叙事主题,特别是那些采用手绘或定格动画技术的作品。 --- 第六部分:区域洞察:设计生态地图(Regional Deep Dive: Design Ecosystem Map) 本章提供对不同地理区域设计生态的具体观察。 1. 东京与首尔:精细化与数字美学的前沿: 侧重分析这两个设计中心在精细化用户体验、高端时尚品牌包装方面的年度进展。 2. 台湾与香港: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张力: 考察在社会议题和文化身份表达上,这两个地区的设计师所采用的视觉策略的独特性。 3. 新加坡与上海:全球化视野下的设计枢纽: 分析这些城市如何成为跨国项目的设计执行中心,以及其设计人才在吸纳国际趋势后的本土化再创造。 4. 东南亚(曼谷、雅加达、胡志明市):民间活力与色彩爆发: 着重探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新兴市场设计力量所展现出的原始生命力和强烈的色彩运用。 --- 总结与展望(2020 预测): 本书最后将总结 2019 年亚洲设计界共同面对的挑战(如 AI 辅助设计初期的影响、可持续设计压力),并基于年度案例提出对 2020 年设计趋势的审慎预测。全书辅以高质量的彩印图版,确保视觉呈现的震撼力与研究价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本本国际有限公司
本本国际有限公司/编辑统筹


相关着作:《亚洲插画师年鑑Collections 2015》《亚洲插画年鑑 2016 ASIA ILLUSTRATIONS COLLECTIONS》《亚洲插画年鑑 2017 ASIA ILLUSTRATIONS COLLECTIONS》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看到這本《亞洲插畫年鑑2018 ASIA ILLUSTRATIONS COLLECTIONS》真的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我平常就超愛翻閱各種插畫集,每次都能從中找到許多新的靈感和驚喜。這次的年鑑,光是翻開封面,就能感受到那種精緻和專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並沒有侷限於某一種特定的風格,而是網羅了亞洲各地多元的插畫創作。從細膩的水彩、充滿故事感的數位繪畫,到前衛的實驗性風格,應有盡有。感覺就像在看一場小型亞洲插畫博覽會,每一頁都充滿了藝術家們的巧思和獨特的視覺語言。我尤其欣賞其中幾位我原本就認識的插畫家,看到他們的作品能夠在這個平台上被展現,真的覺得很開心。而且,年鑑的編排也很用心,版面的設計簡潔大方,讓插畫本身成為絕對的主角。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花時間好好品味裡面的每一幅作品,相信這次的年鑑一定能為我的創作帶來不少新的火花。

评分

老實說,我平常並沒有特別關注插畫年鑑這類型的書籍,但《亞洲插畫年鑑2018 ASIA ILLUSTRATIONS COLLECTIONS》卻讓我徹底改觀。我把它當成一本「藝術品」來看待,它的質感和內容都讓我印象深刻。最讓我意外的是,裡面很多作品的意境都相當深邃,並不是那種流於表面的可愛插畫。有些作品的氛圍營造得非常到位,讓人一看就沉浸其中,彷彿進入了插畫師所構築的想像世界。我特別喜歡那些能夠引起我深度思考的作品,它們讓我開始去探究創作者背後的理念和想法。同時,這本年鑑也讓我認識到,亞洲地區的插畫創作正在往一個更成熟、更有力量的方向發展。它打破了我過去對插畫的刻板印象,讓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這是一本值得慢慢品味,並且反覆閱讀的優秀作品。

评分

我一直對亞洲地區的插畫發展非常有興趣,所以當我看到《亞洲插畫年鑑2018 ASIA ILLUSTRATIONS COLLECTIONS》這本刊物時,我毫不猶豫地就把它帶回家了。翻閱的過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豐富」和「多元」。它讓我得以窺見亞洲不同國家和地區插畫師們的創作生態,這點非常難得。我尤其注意到,很多作品都巧妙地融入了在地文化元素,卻又能夠以非常現代、創新的手法呈現,這讓我對「文化創新」這個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有些作品的構圖大膽,色彩運用也極具張力,讓人看了就忘不了。另外,我還發現一些插畫的敘事性非常強,雖然沒有文字,但卻能夠透過圖像傳達出深刻的情感和故事。這讓我反思,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圖像的溝通力量有多麼強大。這本年鑑不僅僅是一本插畫集,更像是一扇窗,讓我能看見亞洲各地活躍的創意能量。

评分

身為一個從小就熱愛繪畫的人,能夠接觸到像《亞洲插畫年鑑2018 ASIA ILLUSTRATIONS COLLECTIONS》這樣的作品,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這本年鑑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場盛大的插畫饗宴中,品嚐著來自不同廚師(插畫家)的精心佳餚。每一道「菜餚」(作品)都承載著獨特的風味和創意。我發現裡面的作品,不論是技法上或是概念上,都有著令人驚豔的表現。有些插畫的細節處理得非常精細,每一個筆觸都充滿了情感;有些則是以大膽的色彩和奇特的造型,直接衝擊你的視覺。最讓我感動的是,我感受到許多插畫師在創作時,都投注了非常多的心力與熱情。這本年鑑讓我看到,插畫不只是單純的圖畫,它可以是情感的傳遞,可以是思想的表達,也可以是文化的縮影。我已經迫不及待想把這本年鑑放在我的書桌上,隨時翻閱,汲取養分。

评分

拿到《亞洲插畫年鑑2018 ASIA ILLUSTRATIONS COLLECTIONS》這本書,我第一個感覺就是「重量級」!不單是實體上的厚實,更是內容上的豐富。我平常就有一些接觸插畫設計的領域,所以對這類的年鑑也算是有一定的期待。這次的年鑑,完全沒有讓我失望。它呈現出來的,是一種非常紮實的、經過篩選的優秀作品集。我可以看到很多創作者在技巧上的純熟,以及在風格上的獨特性。我尤其欣賞它所收錄的作品,涵蓋了各種不同的應用領域,像是繪本、商業插畫、個人創作等等,這讓我有機會從不同面向去觀察插畫的發展。翻閱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仔細研究每一幅畫的構圖、用色、線條,試圖去理解創作者的思考邏輯。這本年鑑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靈感寶庫,讓我隨時都能找到新的啟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