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历史,
才能洞察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 ★蝉联德国明镜週刊(Spiegel)经济类排行榜第一名长达三十週
★德国畅销书,已翻译多国语言,认识资本主义必读科普书
这本书与我们想像有所不同的是,它不像原文书名《资本的胜利》所暗示的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而是解释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什么、如何发生,以及如何运作。「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是存在的,在美索不达米亚、罗马帝国、中国、中世纪的欧洲,以及其他在人们的记忆中蓬勃发展的行业中运作着。在古代早已经存在货币经济、银行,甚至连圣经和可兰经都关注利息的问题;几个世纪前已发展出非现金支付和令人惊奇的复杂的「理财产品」。蒸汽动力在罗马时代众所皆知,当时随时都在追求利润和财富,却没有资本主义。那么资本主义是什么?
资本主义的诞生几乎没有资本。十八世纪末的人万万没想到,英国的小村庄以机器取代人类劳动力的纺织机,居然会为全球经济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一个经济制度的起始能够成为资本主义,而且继续征服了几乎整个地球。虽然当时德国急起直追,在伍珀塔尔(Wuppertal)一地确实有些制造商发现了这样的稀有商机,因此专门制造各种带子,例如丝带、橡皮筋、橡皮带、棉带、花边等,而普鲁士政府也设法买到一款英国纺织机,供伍珀塔尔的工厂仿造。这些工厂主人其中一人出身恩格斯家族,此人之子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英国的金融资本主义所知甚深,因为他们自己也属于投机客,也和一般的资产阶级一样,借助《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获取资讯以挑选投资标的。1895年恩格斯过世时,法庭宣布的遗嘱上他遗留的财产高达22,600英镑,相当于今日的220万英镑。另外,他还持有铁路股票、「南都会石油气公司」(South Metropolitan Gas Company)与海崃隧道有限公司(Channel Tunnel Corporation Ltd.)的股份。
世界并不新,全球化也不新。一窝蜂的投资热潮和金融产品所导致的金融危机也一再上演。资本主义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这个体系全面渗透到我们所有的生活领域,因此人人都该了解资本主义是如何运作的。在本书中,乌丽克.赫尔曼说明资本主义的历史缘起,并且釐清各种误解。她解释我们何以并非活在市场经济中、资本何以不等同于货币、通膨并不可怕而全球化并不危险等等。她认为资本主义是历史产物,唯有从历史角度观之,才能透彻了解。因此她根据凯因斯的观点切入正题,并从历史角度纵直分析,反驳将现代生产方式视为「永恆」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在书中,她回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罗马,诠释了金钱、信用、利润和投资等各种概念与渊源。以事实和数据佐证,釐清错误的观念。在她的书中,通货膨胀并非不好的现象,负债也不是严重问题,而是有其存在的必要。那并非企业营运失误,而是正常现象。经济不是一切,但若没有经济就什么也不是。若能了解我们依赖最深的经济模式,明白资本主义如何能不产生危机,就可以避开危机的侵袭。对于每一位想了解经济如何形塑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何以不该放任经济自行运作的人,都不可错过这本书。
本书特色 一本趣味横生的科普书,从回顾人类的历史,釐清许多长期以来受到误解的观念和事物,其中的论述更可提供今日台湾社会思考,进而破除一些迷思。
名人推荐 黄绍恆(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人文社会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官德星(台北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洪绍洋(阳明大学人文与社会教育中心副教授)
张怡敏(台北科技大学文化事业发展系助理教授)
李为桢(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副教授)
「一本没有意识型态、书写流畅且开卷有益的书。」──《时代知识》(Zeit Wissen)杂志
「这是一本很好、很有趣的书。对非经济学背景读者来说,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反思页》(NachDenkSeiten)评论网站
「这本书对经济和危机进行了很好的概述。」──《法兰克福环视报》(Frankfurter Rundschau)
「这本书值得我们拍胸脯说,我们希望它能拥有许多读者。」──德意志广播电台(Deutschlandfunk),《弦外之意》(Zwischentöne)节目
「对所有认为财经书太无趣、金融危机太复杂的人,本书恰好提供了明晰的解释。」──德国电视一台(ARD),ttt–title thesen temperame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