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四年八月,正当燕妮去特利尔探望母亲的时候,正值二十三岁的恩格斯来到了马克思在巴黎的公寓。他们之前曾经在《莱茵报》的办公室有过短暂的会面,之后不久,马克思对恩格斯提交《德法年鑑》的一篇文章〈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Umrisse zu einer Kritik der Nationalökonomie)产生极深的印象。其中的原因很明显:虽然他现在已相信社会与经济的力量是驱动历史的主因,然而他对于资本主义还没有实际的知识。在这方面,恩格斯正好可以指导他,他是一个在曼彻斯特(Manchester)拥有工厂的德国棉花制造商的儿子与继承人。曼彻斯特位于工业革命的心脏地带、同时也是「反谷物法联盟」(Anti- Corn Law League)的创始之处。在这个城市里,充满各式各样的宪章运动活动者(Chartists)、欧文主义者(Owenists)和社会主义的活跃分子。恩格斯在一八四二年秋天搬到兰开夏(Lancashire),表面上,是要熟悉家族事业,但实际的目的却是观察维多利亚时代的资本主义对人类的影响。白天,他是一个棉花交易所的勤奋经理;几个小时后,他便改变位置,开始探索发掘这个城市的无产阶级街区以及贫民窟,为他早期一部经典着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The Condition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England, 1845)搜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