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面对机会的勇气 我认识萨帝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超过20年。我们从1990年代中期就认识了,当时我是微软执行长,纳德拉负责才刚起步的伺服器软体业务。我们总以长期的眼光发展事业,这有两个好处:为公司创造另一个成长引擎,也为微软培养出许多今天新一代的领导人,纳德拉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我跟纳德拉互动非常密切,他转换部门去带领微软努力要开发的一流搜寻引擎。我们已经落后Google,原本的搜寻引擎团队各自往别处发展。纳德拉加入团队,一起努力扭转局势。纳德拉谦逊、前瞻、又务实,他既能针对策略提出有见地的问题,也能和非常工程师思维的工程师合作愉快。
所以我并不意外,纳德拉一当上执行长,就展现他的风格、带来改变。就如这本书的书名,点击刷新,当你在浏览器上点击重新整理键时,页面上的某些部份还是维持不变的。纳德拉并没有与过去完全切割,但是在他的领导下,微软跳脱纯Windows中心的思维,开始转型。他带领公司拥抱大胆的新使命,不断参与各方对话,接触顾客、面对顶尖研究员、与高阶主管沟通。最重关键是,他大胆大笔投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人工智慧和云端运算,微软将在这些关键领域卓越领先。
这是聪明的策略,不仅对微软如此,对任何想在数位时代成功的公司也是如此。资讯科技产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复杂过,不只微软,许多大企业都不断创新,包括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而且不只在美国,世界各地都有走在科技尖端的用户。PC已不再是多数用户常用的唯一电脑,甚至不是最主要的装置。
尽管资讯科技产业已经有这些快速变化,但是我们仍处于数位革命的开端而已。以人工智慧为例,想想看我们现在花多少时间手动整理、处理日常琐事,安排会议、支付帐单,未来,智慧助理会知道你正在上班、有十分钟空档,然后协助你完成代办事项上的优先要务。人工智慧即将让我们的生活更有生产力、更有创意。
创新,也将改善生活中许多其他领域,这正是我在盖兹基金会最重要的工作。盖兹基金会致力于弭平世界上最严重的不平等,数位追踪工具与基因排序已经快帮助我们根除小儿麻痺,小儿麻痺将是第二个完全根绝的人类疾病;在肯亚、坦尚尼亚和其他国家,数位货币让低收入用户第一次能够存款、转帐、借款;在美国各地方的教室里,个人化的学习软体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速度学习,专注于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技能。
当然,新科技一定会带来新挑战。我们如何协助工作被人工智慧和机器人取代的人?用户如何安心把所有资讯交付给人工智慧?如果人工智慧能针对你的做事方法给建议,你会希望它这么做吗?
这正是《刷新未来》价值非凡的原因。纳德拉不仅描绘出新科技创造的新机会,也直接面对最艰难的问题。他在书中分享精彩的个人经历,引用文学经典的次数可能超过你的想像,甚至还有他最钟爱的板球比赛教会他的事。
我们应该对未来乐观。世界正愈来愈好,进步也比过往更快。这本书是深具启发的指南,引领我们迈向令人兴奋、充满挑战的未来。
微软创办人 比尔‧盖兹
推荐序
转型,从面临现实到面对机会 过去擅长硬体制造的台湾,在近年全球数位与网路经济崛起趋势洪流下,正面临转型的挑战。而伴随台湾科技产业共同成长的重要盟友微软公司,亦曾经历其重度倚赖的个人电脑产业衰退,与未搭上智慧型手机成长趋势的重大业务冲击。
身为在危机中接棒的第三任执行长,萨帝亚.纳德拉面对诸如微软未来的愿景为何?应採用什么策略?成功是什么?从哪里开始?微软要依赖稳定现金收入追求短期利润,或是放手一搏追求长远的价值等问题,并且更进一步内省,到底世界为什么需要微软?而纳德拉在微软的转型中逐一省思,并为微软在数据经济世代找到新定位。
本书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时间轴演进,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过去——回顾人生历练影响领导风格的成型,反思身为执行长的责任,并说明以同理心结合科技作为主轴,找回微软的灵魂、重整组织文化,进而迈向成功的领导经验。
二、现在——阐述微软如何融合生活与科技,研发重要产品如Azure、HoloLens、Office与Cortana等。另分享微软与竞争对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策略转型,并维持微妙的竞合平衡的心法。
三、未来——描绘在人工智慧浪潮下,人类与机器之间互相成就的思路,并提出科技如何让经济与社会雨露均霑成长的发展公式。
纳德拉在微软艰困的关键时刻接下重任,在书中向读者展开他带领微软进行组织文化重生蜕变及与科技人文共浴的心路历程。在台湾产业面临数位转型的浪潮下,欣闻天下杂志出版纳德拉新作《刷新未来》,借由纳德拉走访全球探访用户的经验,与对科技发展、人道关怀及产业政策的省思,值得台湾科技产业领导人与每位心系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读者共同借镜。透过从「面临现实」到「面对机会」的转念,在产业再聚焦与政府政策的共同发力下,带动台湾产业跨越数位洪流,获取下世代「智慧」的商机,衷心推荐此书。
经济部部长 沈荣津
推荐序
赋能于人,释放创新 第一次见到萨帝亚.纳德拉大约是二年前,在比尔.盖兹位于贝尔维尔的家中。每年,比尔都会邀请上百名世界知名企业执行长到他华盛顿湖边美轮美奂的家中参观及餐叙。那天晚上,萨帝亚穿梭在云集的宾客之间嘘寒交际,我们不期地持杯驻足地相聊几句。在谈到半导体的产业发展时,我提到半导体未来的成长动能将从「通讯」转移到「运算」,在泛泛而谈来回之中,他静心倾听,不时颔首,似乎又触动了他的灵感,频频说我们一定要择期再继续谈下去。我感受到他敏感的同理心,与好奇又专注的眼神,让我印象深刻,也十分感动。
读了萨帝亚的新书《刷新未来》,才知道这位个性清新与众不同的世界级企业领导人,原来是如他书中所历数的不凡人生经历所淬鍊出来的。现今人才济济的高科技产业里,在无尽的创新与无懈的竞争中,一位富有同理心的执行长是难能可贵的,这应该终究是从一家强大的公司进而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的重要条件之一。
萨帝亚担任执行长的近四年中,已经刷新了微软过去十年的成长困境。微软已于错失智慧型手机兴起的失落中再度站起,如今已昂然成为产业中云端智慧服务的先驱,领导社会数位转型,为人类、企业创造了更美好的新未来。这段期间,萨帝亚也改变了微软的企业文化,他激励员工,让他们因自身的工作而骄傲,并且拥有使命感,而非只为赚一份待遇工作而已。
在萨帝亚的领导下,微软坚持「赋能于人」的使命,让强大的科技普及化,让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能取用更大的能力。这与台积电「释放创新」的价值有些相通——让世界上积体电路设计创新者的构想,经由在台积电开发的晶片,快速地广泛应用于社会。萨帝亚说,微软要让人工智慧普及化,让人工智慧的应用能为所有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由少数人为得利所控制。
现今人工智慧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是带给社会的冲击也愈演愈烈。有人担心它会取代人们的工作、剥夺个人的隐私,质疑人工智慧这样发展下去,对人类的未来会更好吗?对此,萨帝亚肯定地说「是的」,但这需要仰赖大家戮力经营。科技人要为人工智慧建立伦理与同理心的规格,今天科技人的行事原则与价值观,攸关着人类的未来发展。
我十分佩服萨帝亚这位年轻的执行长,他有如此恢弘的格局与胸襟,以及世界级的独到见解,且让我们倾听他娓娓道来。
台湾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暨共同执行长 刘德音
推荐序
问到底的强悍学习力 2014年2月4日那一天,萨帝亚.纳德拉被任命为微软新任执行长。在公司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他是第三位执掌帅印的领导者。这个消息让一些不认识萨帝亚的人感到担忧,却也让像我这样熟识他的人更坚定了信心。
在正式宣布萨帝亚任命的「与 CEO见面」微软员工大会上,作为三位受邀者之一,我要在盖兹、鲍尔默和萨帝亚上台前,致辞介绍萨帝亚。我几乎没有时间准备讲稿,只记得自己当时想的是:究竟是什么,让萨帝亚成为担此重任的不二人选?我的脑海中闪现两个答案:激励型导师和强悍的学习能力。
2007年3月11日,萨帝亚被任命为搜索及广告平台业务部资深副总裁,该部门就是Bing搜寻引擎的前身。同时我收到调任通知,搬回西雅图总部,加入萨帝亚的团队。当时我和萨帝亚还未见过面,我在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院长,从事电脑视觉图形学研究。我还清楚记得,自己当时试着想像未来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即将接下不确定能否胜任的新职位、为一位素昧平生的新主管工作、开拓一个完全陌生的互联网产品研发领域。归根究底,一个电脑视觉研究员对搜索和广告业务又懂多少呢?
很显然,我应该先和他见个面,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发邮件给萨帝亚,介绍自己并提议见面。他很快就回覆:「当然!一起晚餐?」我接受了邀请,并推荐一起吃印度菜。萨帝亚则建议中国菜。
对我来说,那次面谈是最简单而真切的例子,让我深刻理解到萨帝亚成为卓越领导人和导师的关键所在。他拥有独特的能力,能将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启发和激励人们去做从未想像的事情。2009年6月Bing正式发布时,我亲身感受到这种力量。从那以后,我更无数次地感受到这股力量为团队带来的改变。
我相信,在萨帝亚「以人为本」方法论的核心,是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就学习力来说,没有多少人能与萨帝亚相提并论。你只要和他开一次会,就可以体验到他对事物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你的想像。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能力,能迅速对复杂的事物抽丝剥茧,直触本源,同时又能耐心引导团队。这种兼具深入浅出和团结他人、以同理心领导公司的能力实属罕见,也让萨帝亚在众多优秀领导者中脱颖而出。
回首过去四年,再回想我在2014年说的话,显而易见,萨帝亚持之以恆、求知若渴的精神和他具启发性的领导力,主导了微软诸多积极的改变。在他升任执行长之前,我们已经是一家强大的公司。今天,我们更是注入了新能量和远大的愿景:人工智慧、混合实境、量子运算。这都源于萨帝亚的卓越领导力。他启发我们跳出固定思维,不再墨守成规,更激励我们畅想新的可能。在萨帝亚的带领下,微软不断创新,砥砺前行!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 沈向洋
推荐序 这是一部愿景—使命—任务的论述,发自对Microsof 和数位时代进程交织的深刻反思与展望,作者Satya Nadella加入了自己跨文化背景的心灵与视角,呈现了他作为Microsoft 第三代CEO 相当异于Bill Gates和Steve Ballmer 的企业世界观与战略哲学。
我MIT论文委员Lewis Branscomb教授曾任IBM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 (之前为美国国家标准局局长), 1987年在Harvard上课时讨论到IBM PC的发展,关键决策是其OS与CPU应该是内制还是外包?他与当时IBM CEO 意见相左,他认为OS与CPU是核心技术 (core technology),必须内制不能外包,结果IBM 此一战略错误,使它衰退进入了所谓 "后IBM时代",而由Wintel时代取代,1993年在美国也首度出现了platform 这个关键性名词,作为新商业模式 (business model) 与策略的代表,我也因而买进Microsoft 股票持有迄今,每年在台大上课 "网路与平台" 也一定从Microsoft 与 IBM 这段历史谈起,且年年追踪Microsoft的发展(包括法律诉讼),甚至可以总结出Bill Gates和Steve Ballmer 担任CEO 时期的一连串众多决策失误,特别是在互联网与行动通讯领域。
Satya Nadella 三年前接任CEO, 其不同于前两任的 "强人" 领导风格,使得Microsoft 在迎接 AI (人工智能) 时代表现非常卓越,似乎有 "王者归来" 之气势,此书是他三年来的回顾与展望,其中许多洞见,甚值得读者参考交流。
台大管理学院名誉教授 江炯聪
推荐序 三条故事线,交织了跨越两个世纪的传奇。
萨帝亚.纳德拉,这位当时跌破许多人眼镜的微软第三任执行长,用刷新未来,刷新了我这曾经在微软行销、业务和研发工作过十年的心灵和眼界。
毫无疑问,这是有关微软和这个科技时代的故事,但令我惊讶的是,这本书跨越籓篱,破框而出,在细腻而高潮起伏的故事中,处处充满动人的启示。
对每一个面对剧变世界挑战的人,这本书提出了永续性的核心观念,从个人到组织;从微观到辽阔的视野;从对科技的热情和产品策略,到人道的关怀,更对每一个面对未来的我们,提出了蕴含深度人文的看法。
读此书时,我享受于萨帝亚笔触中的真诚,更着迷于他对于翻转一个企业文化所执着的价值,更遑论从他毫无保留的分享那些转折点背后的学习与智慧。挑战未来,就是挑战改变,需要谦逊与智慧,更需要勇气。萨帝亚的娓娓道来,唿应着Henry Cloud所言:「诚正(Integrity),就是面对真实所需要改变的勇气」
停顿时的思索,常常把我带进心理和哲理的交会点。
开一扇新窗,这是许多年前我参与的第一个视窗软体发表会的标题,好有趣,倘佯「刷新未来」,竟在我心中开启了无数的「新」窗,只不过这次萨帝亚带我破窗而出,看见的,是蓝天白云,和无限的可能。
邀请你,一同和作者走进动人的故事,走进精彩的未来!
前台湾世界展望会会长 杜明翰
推荐序 十多年前我在微软任职时,大概就是本书作者提到的 “黑暗时期”。那时公司很大,主力产品获利也不错,虽体察到网路云端、社群媒体、及行动应用的趋势,但即使投下大笔资源,全力追赶,就是无法跟的上,带来感动(或撼动)市场的产品,只能看着一波波新的竞争对手攻城掠地,大放异彩。那几年内部人才纷纷出走,士气低迷,不少人认为,这个曾经创造PC辉煌事业的科技帝国,迟早也将走入历史,被新的一代人遗忘。
不过不单大象会跳舞,恐龙也可能再生,本书作者在2014年接任执行长后,深刻思考组织和文化上面临的问题,借由寻回创业时的初衷,提出进化版的公司灵魂和使命(以同理心为所有人赋能),选定符合市场趋势和自身优势、明确的发展策略(普及运算和云端服务),并为公司从上到下注入”成长型心态”,来推动企业文化复兴,试图翻转这艘大船,几年下来确实耳目一新,也有不错的成绩。
推荐读者进入这位企业领导者的心路历程,不仅看到他如何让一家原本就很伟大的公司,有机会重拾光辉,迈向下一个高峰,也能看到他的处世哲学,对人性和科技发展的诸多观点,视野绝不仅于技术,而是更大的社会福祉及人类未来,必定会十分受益。
澔奇科技/瀚师科技创办人 孙忆明
推荐序 微软是一家曾经改变人类历史很重要的科技公司,而这家公司的创办人比尔盖兹在1996年写的一本「拥抱未来THE ROAD AHEAD」,在我大学时期深深的影响我,也让我后来有机会进入资讯科技服务业工作了18年直到创业。我从1995年的网际网路时代开始见证和亲身经历科技发展对产业和个人职涯的冲击与影响,后来也有机会加入这家我从小梦想的科技王国,负责微软的Azure云端平台和伺服器软体,也经历了这位微软第三任CEO如何重新整顿这家公司让这家公司仍保有优良的传统文化下还能持续创新,企业创新转型其实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而我过去在VMWare、中菲电脑等公司也都经历过类似这样的组织再造,在这些工作经验中我体验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淘汰你的不是竞争对手是你的脑袋」,如果我们还实持续用过去成功的思维和知识体系在看待所有发生在现在的人事物,我们永远都会有一个思考的死角,而这个死角在未来一定会冲击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正好Satya在书中也提到这是一本关于转型改变的书,所以他在书中分享他自己如何改变以及如何带领微软一起转型改变。在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将面对和过去以往不同的的重大改变 ;而我们大家也正在一起见证有始以来最具颠覆力量的新科技潮流,例如人工智慧、物联网感应装置、混合实境和云端及量子运算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许看到这里,你会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徬徨或焦虑。但他在书中提到一句话我很喜欢就是 : 「如果我们能将自己相信的价值和公司的强项结合,没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过去我们在资讯服务业工作18年,每天都必须面对这样快速变化的高压工作生活,而继续支撑我的工作动力持续往前的,也是一个勇敢接受改变的价值信念,而这本书也是一本贯穿这个概念带大家可以透过了解微软的历史,去看这位新任的CEO如何承先启后重新改变这个公司并再创股市新高,非常推荐大家用不一样的思维去好好品味这本好书,相信对你未来在工作职涯以及人生规划上会有新的启发。
先行智库/为你而读执行长 苏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