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治疗者:卢云谈服事与祷告

记忆的治疗者:卢云谈服事与祷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Henri J. M. Nouwen
图书标签:
  • 服事
  • 祷告
  • 灵命成长
  • 属灵操练
  • 记忆
  • 医治
  • 卢云
  • 基督教
  • 信仰
  • 灵性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追根究柢,我惟一的工作就是,提醒大家想起已经知道的事。」——卢云

  这是个极容易陷入事奉泥沼的时代:办不完的活动、开不完的会议、照料不完的人事物。然而,即便服事的实际内容极为具体,却鲜少有人针对服事的「本质」,进行创意、但立基于圣经的探讨。

  卢云有感于服事者所面对的窘境,尝试提供全新的角度,为服事者找到出路。他将服事放在「记忆」的框架,让服事有了耳目一新的定位。原来,每个服事者都是记忆的治疗者。举凡查经讲道、小组聚会、关怀探访,乃至于教会行政会议,无一不是为了使人想起圣经对耶稣的记忆,并将它与个人的记忆连结在一起,进而使人心意更新而变化。

  本书不只适合教牧辅导人士阅读,更适合有意参与服事,或正在服事的基督徒阅读、思想。深愿我们都能成为记忆的治疗者,用对基督的记忆,医治过去、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卢云(1932.1.24-1996.9.21)


  卢云为荷兰天主教神父、教授、作者以及神学家。他主要的关切议题为心理学、教会牧养、属灵生命、社会正义以及群体。他深为孤寂所苦,并且迫切需要与人之间的连结,这样的生命经验深深影响他有关灵修的教导与书写。他独具慧眼,能从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以及最弱小的人身上,透视人性伟大及软弱层面所深藏的奥祕。卢云的作品翻译为全球二十二种语言,中译本包括《向下的移动》、《最大的礼物》、《与岁月和好》、《爱胜过恐惧》、《回家的渴望》(以上为校园出版),《心灵爱语》、《负伤的治疗者》、《建立生命的职事》、《亚当》、《寻找回家路》等四十余本着作。

图书目录

致谢  15
序言:事奉与灵性的关联  17

第一章:在记忆中使人得医治  21
引言  22
负伤的记忆 24
记忆得着医治  29
成为与神同行的医治者  37
结论  46

第二章:在记忆中使人得支持  49
引言  50
赖以维生的记忆  52
使人得支持的记忆  59
成为祷告的支持者  66
结论73

第三章:在记忆中使人得引导  75
引言76
面向未来的记忆79
使人得引导的记忆84
成为默想的引导者89
结论 99

后记:宣告信仰的专业事奉 101
附註 107
小组问题讨论 111

图书序言

序言

事奉与灵性的关联


  服事者的属灵资源是什么?他们要如何才能不变成呆滞、沉闷,不冷不热的官僚?事奉者要如何避免成为有许多工作、计划与约会,但却在当中迷失的人?他要如何维持生命力,生气勃勃,满有活力和热情?他们如何才能在讲道、教导、辅导的同时,常保一颗惊奇、喜乐、感恩、赞美的心?

  这些是此书包含的问题,它们所关注的是,那些有心于福音事工的人,该如何建立全职与个人生活间的关系。这些问题要求我们仔细探究事奉和灵性间的关联。

  事奉乃是奉主之名服事。服事者带好消息给贫乏的人、传自由给被囚禁的人,让瞎眼的见光明,使被压迫者得释放,并宣告主的禧年(路四18)。灵性所关注的,是我们内在的属灵生命;是走到沙漠或是上山祷告;是敞开心怀站在主的面前祷告;是大声唿喊「阿爸,天父」;是对我们慈爱上帝那无法言喻之美的沉思与默想。

  我们掉入把事奉与灵性、服事和祷告分开的引诱。魔鬼说:「我们太忙了,无法祷告;需要照料的人、事、物太多了、有太多人需要回覆,有太多伤口要医治。祷告是奢侈的,是有空时,像休假离开工作一天或去退修会时,才做的事情。那些特别看重祷告的人,像是特拉普教徒(Trappists),贫穷修女会(Poor Clares),以及一些离世隐居的修士,都不是真正参与牧养工作的人,他们才能有这自由专一默想,并将其他基督徒的服事留给别人。」但这样的想法是有害的,对牧者和那些沉思默想的人都不好。服事与祷告不能被一分为二,他们就好像日本圆相(Japanese Circle)的阴和阳一样彼此相连。

  在这本书中,我想要探索事奉和灵性之间的关系,说明事奉就是祷告,祷告就是事奉。经过一番考虑后,我觉得探究这主题的最佳方式,就是将服事看为「记念」(remembrance),并视服事者为让我们记念耶稣基督的活生生的记号(living reminder)。在旧约跟新约中,「记忆」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亚伯拉罕.约书亚.赫舍尔(Abraham Joshua Heschel)说:「许多圣经中的要求都可被浓缩为一个字——『记念』。」尼斯.达尔(Nihls Dahl)提起早期基督教,说:「面对教会群体,使徒的首要任务,比起建立它更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让信徒记念他们所领受、并且已经知道的事——或他们应该知道的事。」所以,将事奉放在「记念」这个框架来看,是符合圣经传统中心的。因此,我将会透过视事奉者为记号来讨论我们的属灵资源:首先他们是医治的记号,接着是扶持的记号,第三是引导的记号。喜尔得纳(Seward Hiltner)曾在其着作《牧范学导言》(Preface to Pastoral Theology)中精炼地讨论医治,扶持,引导这三个词汇。在接下来的三章,我想用同样的词来表达对喜尔得纳老师的感谢,并分享我的信念——我们能在事奉的核心,寻找、且寻见属灵资源。此外,这些词汇能帮助我们建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今日对属灵生命的关注,以及近几十年来,我们因社会科学而对人际关系产生的新洞见。同时,将这样的关系融入事奉中。

图书试读

第一章:在记忆中使人得医治
 
引言
 
让我用一个埃利.维瑟尔(Elie Wiesel)的故事开始。一九四四年,匈牙利小镇钖盖特(Sighet)所有的犹太人被集体搜捕运送到集中营。埃利.维瑟尔,这位现今有名的小说家,是其中之一。他熬过了大屠杀,二十年后再次返回自己的家乡。令他感到最痛苦的是钖盖特的人已将犹太人从他们的记忆中抹去。他写到:
 
我并不对钖盖特的人感到愤怒……,不因他们将昨日的邻居赶走或否认他们而生气。如果我有任何一点气愤,那是因为他们忘了他们。如此快,如此彻底……。犹太人不只被赶出这个镇,也被赶出了历史。
 
这个故事说明,忘记所犯下的罪恶,甚至是比犯下它更严重的罪恶。为什么?因为被遗忘的无法得到医治,而那未得到医治的,很容易就成为更大罪恶的根源。在他许多关于大屠杀的书中,埃利.维瑟尔并没有因为要加增罪恶感来折磨我们的良心,才提起奥斯维辛(Auschwitz),布痕瓦尔德(Buchenwald),和特雷布林卡(Treblinka);他要医治我们的记忆,好预防更加骇人的灾难。被遗忘的奥辛维兹导致二战时在广岛投下原子弹,而遗忘广岛,能导致整个世界的毁灭。切除过去,就瘫痪我们的未来:将邪恶抛诸脑后,便招致邪恶迎面而来。正如乔治.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na)所说:「遗忘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明暸这点之后,我想谈谈,事奉者身为使人记念耶稣基督的记号,要如何首先当一个医治者——透过医治过去的伤口,展开新的未来。我从三个方面来谈:伤,医治,和医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记忆的治疗者:卢云谈服事与祷告》的过程,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在“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卢云神父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落俗套,也不故作高深,而是以一种非常朴实、真诚的语言,触及了生命中最核心的议题:如何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如何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去爱,去服务,去祷告。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服事”的论述印象深刻。过去,我常常把服事看作是一种“责任”或者“义务”,认为自己必须做到完美,必须解决所有的问题。然而,卢云神父却提醒我们,服事更是一种“恩典”,一种与他人连接的契机。在他看来,真正的服事,不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施舍,而是以一种谦卑、平等的心去陪伴,去倾听,去分担。这种观念,让我对自己的服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在服事他人的过程中,我自己的生命也在被丰富,被更新。这种相互滋养的关系,是卢云神父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之一。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祷告”这件事,过去总有一种模糊的认识,觉得它是一种单向的祈求,一种跟神“要东西”的方式。然而,《记忆的治疗者:卢云谈服事与祷告》彻底颠覆了我过去的认知。卢云神父的祷告观,更像是一种深刻的对话,一种心灵的交融。他所描绘的祷告,不是程式化的念经,也不是情绪化的宣泄,而是一种在宁静中与神相遇,在脆弱中与自己和解的艺术。 我回想起自己曾经的祷告,常常是充满了焦虑和急切,总希望问题立刻得到解决,生命立刻变得光明。然而,事情往往并非如此。卢云神父引导我去看,真正的祷告,是愿意将自己全然地交托,是相信即使在黑暗中,也有一双手在默默地引领。他让我看到,祷告也是一种“治疗”的过程,通过祷告,我们可以卸下内心的重担,释放那些被压抑的情绪,然后带着一份平静和力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深刻的理解,让我觉得,祷告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恩典,一种滋养生命的力量。

评分

翻开《记忆的治疗者:卢云谈服事与祷告》,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熟悉的画面。我曾是一位社工,在弱势团体服务多年,深知每一次的接触,每一次的倾听,都如同在对方的心灵深处小心翼翼地探寻,试图找到那隐藏的伤痛,然后用尽全力去抚慰。卢云神父的文字,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又像一位慈祥的牧者,他没有直接提供“治愈”的药方,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服事”的真谛,去体会“祷告”的力量。 在那个充满挑战的工作环境中,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看到那些破碎的家庭、失意的生命,内心的冲击是巨大的。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对这份工作的意义产生了动摇。那时候,我特别需要一种精神上的支撑,一种能够让我重新找回初衷的力量。《记忆的治疗者》正是及时出现,它让我明白,服事并非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一种双向的疗愈过程。我们以为在帮助别人,其实在过程中,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在被塑造,被提升。卢云神父以他深刻的人生洞察,描绘了服事者内心的挣扎与成长,那种真实,那种坦诚,让我感到无比的慰藉。他让我看到,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只要我们愿意敞开心扉,拥抱那些破碎的记忆,我们就能从中找到力量,并以此去触及他人。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与他人建立连接的过程。《记忆的治疗者:卢云谈服事与祷告》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视角,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过程的深度和广度。卢云神父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邀请我们一同去探索。 书中关于“祷告”的论述,对我影响尤为深远。我曾经以为,祷告就是一种跟神“商量”事情的方式,但卢云神父让我看到,祷告更是一种“在场”的艺术,一种让神临在的方式。他描述的祷告,不是一种刻意的形式,而是一种生活化的状态,一种与宇宙源头保持连接的敏感度。这种“在场”,意味着我们愿意放下自己的执念,放下那些过去的伤痛,去全然地接纳当下,去信任生命本身。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我们拒绝接受现实,拒绝承认自己的脆弱。而通过这种深刻的祷告,我们能够逐渐疗愈那些内心的伤痕,重拾内在的力量,并以一种更开放、更充满爱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去服事他人。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记忆的治疗者:卢云谈服事与祷告》的书名时,就立刻被它深深吸引了。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人生低谷的人,我深知“记忆”在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那些曾经的伤痛、遗憾,如果不被妥善处理,它们就会像一道道阴影,笼罩着我们的现在,甚至影响我们的未来。卢云神父在这本书里,用一种非常温和且深刻的方式,探讨了如何面对和疗愈那些沉重的记忆。 我记得自己曾经努力地想要忘记一些不愉快的过往,但越是逃避,那些记忆似乎就越是顽固地纠缠不清,甚至以各种扭曲的方式在我的生活中显现。卢云神父的文字,让我明白,逃避不是解决之道,而是需要去“面对”,去“拥抱”。他强调服事与祷告是如何成为我们内在疗愈的重要途径。通过服事他人,我们得以从自我的困境中抽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从中找到存在的意义。而通过祷告,我们能够与内在真实的自我连接,与神建立深刻的联系,从而获得重新站起来的力量。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它没有强迫我改变,而是温柔地引导我,让我看到,即使是那些最痛苦的记忆,也蕴含着成长的种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