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品质安全与发展策略

中药品质安全与发展策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药
  • 中药质量
  • 中药安全
  • 中药发展
  • 中药标准
  • 中药监管
  • 中药产业
  • 中药现代化
  • 中药规范化
  • 中药未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共分六篇,包括药品、食品及化粧品相关法规、中药厂接受查厂常见缺失、最新公告(法规、规范、条例、准则)、如何开发中药周边潜力产品、如何开发中草药生技食品及多元化健康产业等。

  第壹篇药物法规总论系以最新修订之药品(中药、西药)、健康食品、食品及化粧品最新修订法规提供。第贰篇中药GMP厂沿革推动全面中药厂实施GMP规范之心路旅程及收集接受查厂常见之缺失,以做为各厂避免发生及预防措施,能借由了解法规及避免出现查核缺失,进而提升自我产业的优质化。第参篇药物相关法规、规范、准则、条例、办法修订之公告,以即时了解最新修订版本。第肆篇中药、食品、化粧品具有潜力产品之开发,在药食同源的理念下,要跟着社会走向消费者需求,去改变现有的模式,才能与社会、国际接轨。第伍篇中草药、生技、食品多元健康产业,在台湾已迈入多银发族的社会,应朝向传统中草药养生保健方面着手,且比较着重于透过全身各方面的调和或调节来达到养生保健及预防疾病的效果,做了方向性的建议。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林南海


  现职:
  卫生福利部中医药司
  两岸四地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常务理事
  桂港东盟中医药促进会荣誉会长

  学历:
  国立中兴大学生物科技学研究所博士
  私立嘉南药理科技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硕士
  私立嘉南药理科技大学药学系

  经历:
  曾任职于行政院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
  全国公务人员协会副理事长
  卫生福利部公务人员协会理事长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中华天然药物安全推广基金会秘书长
  中华民国卫生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着作:
  认识常用中药1-3辑
  台湾中药GMP实施概况暨药厂简介
  中草药管理法规解释汇编
  台湾中药基准方图鑑

  专长领域:
  中药行政
  中药材基原鑑定
  中药材炮制技术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技术
  药厂软硬体规划及管理
  药品行销及卫生教育
  中草药产品研发及行销管理

  主要论文发表:
  1. 丹参萃取物之开发与应用(I):丹参酮ⅡA之物性与动力学探讨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Extrac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I):Studies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Pharmacokinetics. 2006/6硕士论文

  2. 丹参酮ⅡA在大白鼠体内动态学之研究Th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Tanshinone ⅡA in rats. Taiwan Chia Nan Annual Bulletin VOL.32, PP.225-233 DEC 2006/12

  3. 丹参酮ⅡA在大白鼠体内动态学之研究Th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TanshinoneⅡA in rats.The second cross-strait (GULANGYU) medicin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forum 2007/7

  4. 丹参酮ⅡA在大白鼠体内动态学之研究The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Tanshinone ⅡA in rats.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Oriental Medicine.The Globalization of Oriental Medicine 2007/12 Taipei,Taiwan

  5. 应用中药治疗骨骼肌损伤之研究Studies on The Remedy of Skeletal Muscle Injuries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Taiwan Chia Nan Annual Bulletin VOL.34,PP. 62-72 DEC 2008/12

  6. Effect of sugar positions in ginsenosides on their inhibition potency to Na+, K+ATPase activity. Acta Pharmacol Sin 2009 Jan; 30 (1): 61-69

  7. 参加经济部举办之「2009 Crazy Idea应用王-生物技术研发成果创意应用竞赛」,以研究「由活血化瘀中草药材药理成分中筛选取代强心配醣体之用药」成果,参加硕、博士组竞赛,荣获银牌奖(奖学金12万,奖牌乙面)2009/9Taipei, Taiwan

  8. Active Compounds in Chinese Herbs and Medicinal Animal Products Which Promote Blood Circulation via Inhibition of Na+, K+ATPase/于国内期刊长庚医志Review Article 2010.3-4第33卷第二期Taipei, Taiwan

  9. 活血化瘀的丹参/于国防科技科学发展月刊2011.4, 460期Taipei, Taiwan

  10. Molecular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Active Compounds of the Chinese Herb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Eliminatting Stasis 活血化瘀中药有效成分之药理研究回顾论述/国立中国医药研究所中医药杂志Review Article 2012 Jan; 101-28 Taipei,Taiwan

  11. Studies on the Hypouricemic Activities of Bauhinia championii Benth. and Pilea microphylla L. 于第27届天然药物研讨会发表并于Taiwan Chia Nan Annual Bulletin VOL.32, PP.225-233 DEC 2012/10

  12. Safety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ard Plaster: Studies on the Release and the Transdermal Absorption of Lead from Minium(pb3O4) 于第27届天然药物研讨会发表并于Taiwan Chia Nan Annual Bulletin VOL.32,PP.225-233 DEC 2012/10

  13. 传统硬膏剂安全性评估:黄丹(Pb3O4)铅之释出及穿皮吸收之研究Taiwan Chia Nan Annual Bulletin VOL.38, PP.75-81, 2012/10

  14. 丹参酚酸B与过渡金属形成复合物可增强其对钠钾帮浦的抑制活性Enhancing the potency of lithospermate B for inhibiting Na+/K+-ATPase activity by forming transition metal ion complexes Acta Pharmacol Sin 34 (2013); 893-900博士论文

  15. Emoghrelin, a unique emodin derivative in Heshouwu, stimulates growth hormone secretion via activation of the ghrelin receptor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59(2014); 1-8

  16. Magnesium lithospermate B improves metabolic changes in high-fat diet-fed rats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14(2015) 163-173

  17. Ginkgoghrelins, unique acylated flavonoid diglycosides in Folium Ginkgo, stimulate growth hormone secretion via activation of the ghrelin receptor 193 (2016) 237-247

  18. Antibacterial and laxative activities of strictinin isolated from Pur tea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24 (2016) 22-729

  19. Detection of lithospermate B in rat plasma at the nanogram level by LC/MS in multi reaction monitoring mode.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26/8 Jul (2017) 353-361

  20. Characterization of vasorelaxant principles from the needles of Pinus morrisonicola Hayata. 23(1) Dec (2017): 86

图书目录

前言

第壹篇 法规总论
第一章 药事法及药事法施行细则
第二章 药物制造工厂设厂标准
第三章 药物制造业者检查办法
第四章 药品查验登记审查准则
第五章 化粧品制造工厂设厂标准
第六章 化粧品卫生管理条例
第七章 化粧品卫生管理条例施行细则
第八章 成药及固有成方制剂管理办法
第九章 药物委託制造及检验作业准则
第十章 健康食品管理法及施行细则
第十一章 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及施行细则
第十二章 食品工厂建筑及设备设厂标准

第贰篇 中药厂沿革及接受查厂常见缺失
第一章 推动全面中药厂实施GMP规范之沿革
第二章 中药厂接受查厂常见缺失
第一节 品质检验及管理
第二节 制造规范及管理
第三节 仓库管理
第四节 行政管理

第参篇 药事相关法规、规范、准则、办法修订之公告
第一章 对药物、食品、化粧品制造业公告之事项
第一节 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及限量
第二节 可供为茶包、膳食调理包原料或经萃取后作为食品之中草药
第三节 公告可同时供食品使用之中药材
第四节 公告进口及市售中药材饮片,其标签或包装应标示品名、重量、制造日期、有效期间、厂商名称及地址等事项
第五节 食品标示宣传或广告词句涉及夸张易生误解或医疗效能之认定基准
第六节 化粧品得宣称词句及不适当宣称词句
第二章 药物优良制造准则
第三章 新药临床试验基准
第一节 植物药新药临床试验办法
第二节 处方药或非处方药新药查验登记核准上市
第三节 植物药品的化学、制造与管制资料
第四节 支持初期临床试验之化学、制造与管制及毒理学资料
第五节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基准
第四章 药物、食品、化粧品各项申请流程
第一节 中药查验登记申请流程
第二节 医疗或毒剧药品化粧品及化粧品色素之查验
第三节 输入之化粧品申请在国内分装或改装
第四节 健康食品申请许可办法
第五章 中药制造时易误用、混用之中药材
第一节 台湾市售中药材易误用、混用中药品项
第二节 中药处方中应使用正确中药材名称
第六章 中药材、制剂、碎片剂污秽物质限量标准
第一节 中药材含有害污秽物质限量标准(中药材含二氧化硫、黄麴毒素限量准)
第二节 中药浓缩制剂含异常物质之限量

第肆篇 中药、食品、化粧品具有潜力产品之开发
第一章 中药可开发之方剂
第二章 食品有哪些最具开发潜力的产品
第三章 化粧品千变万化开发要求新求变
第一节 中草药化粧品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中国在中草药化粧品的研究发现
第三节 中草药与植物萃取物市场
第四节 中药与植物萃取物在化粧保养品上的应用
第五节 欧美畅销植物萃取物
第四章 潜力健康食品
第五章 机能性食品
第六章 中草药茶饮包

第伍篇 中草药、生技、食品多元化健康产业
第一章 种植高经济价值的中草药
第二章 中草药与生技产业值得开发哪些项目
第一节 中草药原料规格化具潜力
第二节 中草药原料分装结合仓储与物流
第三章 产品推广结合休闲成观光产业
第四章 台湾中草药专利分析

第陆篇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台湾中药制造业者所在地址
附录二 中药制造业者实施GMP问答录
附录三 药品制造业者GMP软体事例说明Q&A
附录四 中国大陆保健食品註册管理现况
附录五 中药基准方一百方目录
附录六 中药酒剂基准方二十二处方
附录七 中国大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附录八 药物优良制造准则
 

图书序言

自序

  有鑑于目前法规繁多但无一本汇总专供中药、食品、化粧品制造业者参考查阅之工具书,作者任职前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至卫生福利部接触中医药行政管理,借由工作业务上的娴熟关系,利用公余时间汇整目前对中药、食品及化粧品、生技制造业所需最新法规及公告,作为现阶段参考工具书,本书共分六篇,包括药品、食品及化粧品法规、中药厂接受查厂常见缺失、公告(法规、规范、条例、准则)、如何开发潜力产品、如何开发中草药、生技、食品及多元化健康产业等。

  能借由了解法规及避免查厂出现常见缺失,进而提升自我产业的优质化,是作者提供参考书籍的最大用意,其次为使物(机械)尽其用,发挥其最大用处,利用中药厂原有设备兼制食品、化粧品、健康食品及一般商品等,以节省成本朝向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而我中药制造业者,在遵循着中药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下,凭着专业还能开发哪些产业?在本书稍有琢磨及建言提供开发产品参考。

  在药食同源的理念下,作者建议在不违反相关规定下要有不同以往的经营模式,要跟着社会走向消费者的需求,而去改变现有的模式,才能与社会、国际接轨,故对中药厂制造业者提出建言,生产机械要更新汰换、增添新设备、以量制价,产品要随族群使用改变包装而有所差别;在人员网罗上建议多与学界结合开放参观,并出外参展以吸纳志同道合、有兴趣之新秀学子投入制造业,以应付人才难以罗致的窘境;中药材制成药品需遵循相关规定办理外,中药材宜朝向食品化的开发,即我中药厂在人力的投入要比以往再加倍,开发更多中草药制成的食品、保健食品、机能性食品等,以符社会需求,为公司创造更多元的市场及利润。而作者忠实的建议是:制造业、贩卖业要使产品永续经营,除专业人员注入新知、消费者的教育亦要持续;除爱用者教育不间断,新鲜人适时教育亦应予介入,才不致使产品使用者有不新鲜感而产生尝试它厂牌,影响产业永续经营。

  另开发海外订单,尤其中药产品在台湾卫生单位严格的把关下,其产制品远较优于其他国家的品质,特别要鼓励量产才是公司创造更大利基的基础。
 
林南海 博士
谨志于卫生福利部

图书试读

第一章 药事法及药事法施行细则
 
一、药事法
 
中华民国一百零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增订第53条之1条文,并将第85条及第92条条文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 1 条 (药事之管理依据及范围)
 
药事之管理,依本法之规定;本法未规定者,依其他有关法律之规定。但管制药品管理条例有规定者,优先适用该条例之规定。
 
前项所称药事,指药物、药商、药局及其有关事项。
 
第 2 条 (主管机关)
 
本法所称卫生主管机关:在中央为卫生福利部;在直辖市为直辖市政府;在县(市)为县(市)政府。
 
第 3 条 (药物管理机关之专设)
 
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得专设药物管理机关,直辖市及县(市)卫生主管机关于必要时亦得报准设置。
 
第 4 条 (药物之定义)
 
本法所称药物,系指药品及医疗器材。
 
第 5 条 (试验用药之定义)
 
本法所称试验用药物,系指医疗效能及安全尚未经证实,专供动物毒性药理评估或临床试验用之药物。
 
第 6 条 (药品之定义)
 
本法所称药品,系指左列各款之一之原料药及制剂:
 
一、载于中华药典或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认定之其他各国药典、公定之国家处方集,或各该补充典籍之药品。
 
二、未载于前款,但使用于诊断、治疗、减轻或预防人类疾病之药品。
 
三、其他足以影响人类身体结构及生理机能之药品。
 
四、用以配制前三款所列之药品。
 
第 6-1 条 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公告类别之药品,其贩卖业者或制造业者,应依其产业模式建立药品来源及流向之追溯或追踪系统。
 
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应建立前项追溯或追踪申报系统;前项业者应以电子方式申报之,其电子申报方式,由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定之。
 
前项追溯或追踪系统之建立、应记录之事项、查核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定之。
 
第 7 条 (新药之定义)
 
本法所称新药,系指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审查认定属新成分、新疗效复方或新使用途径制剂之药品。
 
第 8 条 (制剂之定义)
 
本法所称制剂,系指以原料药经加工调制,制成一定剂型及剂量之药品。
 
制剂分为医师处方药品、医师药师药剂生指示药品、成药及固有成方制剂。
 
前项成药之分类、审核、固有成方制剂制售之申请、成药及固有成方制剂贩卖之管理及其他应遵行事项之办法,由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定之。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书名,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药材陈列的药柜,药师们一丝不苟的配药场景,以及那些熬煮出的浓郁药汤。我一直认为,中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数千年的健康智慧。然而,近年来,关于中药品质问题的讨论从未停止,这让我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味中药的“好”与“坏”?这本书的题目,正好点出了我心中最关切的两个方面:“品质安全”和“发展策略”。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中药品质的重要性,从种植、采收、炮制到储存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严格的质量把控。我想了解,究竟有哪些科学的方法能够确保中药材的有效成分不流失,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不超标?那些看似简单的中药,背后蕴含着多少严谨的科学和工艺?同时,“发展策略”这个词,也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全局观。一个产业的繁荣,离不开清晰的发展蓝图。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例如,如何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研发出更具创新性的药物?如何将中医药更好地融入现代医疗保健体系?如何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智者,为我揭示中医药的奥秘,并为它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章节标题,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些古色古香的中药铺,脑海里勾勒出药师们忙碌的身影。我曾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走进了一家百年老字号中药店,看着药师们熟练地称量、切片、打包,那种严谨和专注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看着那些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的药材,心中涌起无数疑问:这些药材来自哪里?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环境?又是如何被采摘、炮制,才最终成为我们手中的药物?这本书的题目,似乎为我解答这些疑问提供了可能。我尤其关注“品质安全”这个词,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服用的药物是否有效,是否会带来副作用。我曾经听过一些关于中药材掺假、以次充好的传闻,这让我对中药的信任度产生过动摇。因此,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当前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现状,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渴望了解,究竟有哪些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能够确保中药材从源头到终端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严格的标准。而且,“发展策略”这个词,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宏大视野,它不单单停留在对现有问题的分析,更是着眼于中医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让这门古老的医学在现代社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评分

这本《中药品质安全与发展策略》的书名,一出现就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中医药有着深厚的感情,童年时,外婆总会用各种药材给我调理身体,那些独特的味道和神奇的疗效,至今仍历历在目。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意识到,中药的品质直接关系到疗效和安全。因此,“中药品质安全”这个主题,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究竟如何才能确保中药的品质?从药材的种植、采收,到炮制、储存,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怎样的?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实际的辨别方法,让我能够更好地识别优质中药,避免劣质药材对身体造成伤害?我渴望了解,那些古老的炮制技艺在现代如何传承和创新,又有哪些科学的检测手段能够为中药的品质保驾护航。而“发展策略”这个词,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宏大视野。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古老的中医药如何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中医药的现代化转型,如何与现代医学融合,如何走向国际市场,以及如何培养新一代的中医药人才。这本书,无疑将为我打开一扇认识中医药品质和未来发展的全新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沉静而厚重的力量,仿佛凝聚了千年的智慧与无数先贤的经验。我翻开它,一股淡淡的草药清香似乎就在指尖萦绕,勾起了我对过往无数次求医问药的回忆。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每逢感冒发烧,母亲总会用她那些看起来朴实无华却又充满魔力的中药材,熬出一锅锅热气腾腾的汤药。那味道,至今仍是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这本书的题目,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最深处的关切——中药的品质,究竟如何才能得到保障?我一直对那些精心炮制的药丸、药粉、乃至原汁原味的汤剂充满好奇,但同时也隐约担忧,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传统工艺是否还能坚守?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又是否会稀释掉药材本身的精华?我更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辨别优质中药的实用方法,比如,如何从外观、气味、甚至触感上判断药材的道地性?如何理解那些复杂的炮制过程,比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真正含义?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揭开中药品质的神秘面纱,让我能够更加安心地选择和使用那些世代相传的瑰宝。同时,“发展策略”这个词也让我眼前一亮,这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现状的描述,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规划,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古老的中医药如何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如何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又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我一直对中医药有着特殊的感情,它是我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我祖辈们对于健康的智慧。然而,我也深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品质的保障和前瞻性的策略。因此,“中药品质安全与发展策略”这几个字,正是我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焦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炼金术士,为我揭示中药品质的奥秘。究竟是什么让一味普通药材变得价值连城?从种植到炮制,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怎样的科学与匠心?我希望能够读到关于如何辨别药材真伪,如何评估其药效,以及如何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带来安全隐患的详细讲解。同时,“发展策略”这个词,则让我看到了本书的宏大格局。在现代社会,传统的中医药如何才能突破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中医药创新、传承、国际化等方面的深刻见解。例如,如何将古老的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如何在全球医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人才?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扇通往中医药未来世界的窗口,我迫切地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在众多书籍中脱颖而出,仿佛一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认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健康智慧。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也开始对中药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了一些疑问。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一味中药的疗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药材中辨别出真正道地、安全的产品?“中药品质安全”这几个字,正是戳中了我的心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严谨的考古学家,为我挖掘出中药品质的真相。它是否能够详细介绍中药材的道地性、质量标准,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来保障其安全?我特别好奇,在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下,如何才能避免药材的“跑偏”,确保其内在的药效不打折扣?而“发展策略”这个词,更是让我看到了本书的远见。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古老的中医药如何才能焕发新生,走向世界?我期待本书能够为我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发展蓝图,例如,如何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创新,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如何让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这本书,无疑是我期待已久的指引。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仿佛在召唤着我深入探索中华民族医药的智慧与未来。我一直深信,中医药是东方医学的瑰宝,它历经千年而不衰,自有其独到之处。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也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医学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中药品质安全”这几个字,正是我心中最关切的焦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睿智的长者,为我揭示中药品质的真谛。究竟是什么让一味药材拥有卓越的疗效?从药材的产地、生长环境,到采收、炮制、储存,每一个环节的科学把控是怎样的?我迫切地想要了解,有哪些科学的方法能够有效辨别药材的优劣,又有哪些严格的标准能够保障我们用药的安全与有效?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详实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中药的品质有一个更清晰、更客观的认识。同时,“发展策略”这个词,则让我看到了本书的远见卓识。在中医药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当下,如何才能突破瓶颈,实现创新与传承的平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中医药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例如,如何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如何在中医药国际化的浪潮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这本书,无疑将成为我理解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宝贵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我对中华传统医药的渴望。我从小就对中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那些散发着独特香气的草药,还是那些古老而神秘的配方,都让我着迷。然而,我也常常为中药的品质和安全性感到担忧。市面上琳琅满目的中药材,究竟哪一味才是真正道地、安全的?它们是否经过了科学的炮制,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中药品质安全”这几个字,正是我内心深处最想探寻的答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严谨的科研人员,为我剖析中药品质的各个维度,从药材的来源、生长环境,到炮制工艺、储存条件,都能够提供详实的解读。我渴望了解,究竟有哪些科学的手段可以鉴别药材的优劣,又有哪些质量控制标准能够保障我们用药的安全。而“发展策略”这个词,则让我看到了本书的宏大视野。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古老的中医药如何才能与时俱进,如何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我期待本书能够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比如,如何将中医药的理论优势转化为现代科技的成果?如何在全球医学领域中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价值?如何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中医药发展生态?这本书,无疑是我寻求答案的宝藏。

评分

我第一次接触到“中药”这个概念,是在课堂上,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着那些来自山川草木的天然药物,以及它们如何神奇地治愈疾病。那时的我,对中药充满了神秘和敬畏。如今,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我内心深处的那份好奇心再次被点燃。我尤其对“品质安全”这一部分充满了期待。我想知道,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中药材,它们的“身份证”是什么?它们是否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检测?那些看似相似的药材,其内在的品质差异到底有多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展示不同品质中药材对疗效的影响,以及那些不合格药材可能带来的危害。同时,我也非常好奇“发展策略”部分。在这个西医占据主流的时代,中医药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才能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比如,如何将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推广和普及中医药?如何培养新一代的中医药人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医药的价值,并为它的未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照亮了我对中医药未来发展的迷茫。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医药怀有深厚的感情,儿时家中常备的板蓝根、感冒冲剂,还有那些由长辈精心调配的药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对中医药的品质和安全性也产生了一些顾虑。我曾听闻一些关于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的说法,这让我对是否能安心地选择中药产生了一丝犹豫。因此,“中药品质安全”这几个字,正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者,为我剖析当前中药材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供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辨别药材的真伪优劣?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又该如何选择安全可靠的中药?我对科学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充满了好奇。而“发展策略”这四个字,更是让我看到了本书的远见卓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古老的中医药如何才能与时俱进,如何才能在全球医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我期待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思考,例如,如何传承与创新并重?如何应对来自其他医学体系的挑战?如何建立更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这些问题的绝佳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