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护理与健康老化

老人护理与健康老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老年护理
  • 健康老化
  • 老年健康
  • 护理学
  • 医学
  • 养老
  • 老年医学
  • 康复护理
  • 长期照护
  • 预防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专为老人护理设计的全人方法!

  本书专为促进健康老化而设计,讨论范围扩及各种个人处境与疾病状态,和坊间老人照护相关教科书,不只谈论如何追踪病况有所不同,更延伸讨论如何处理併发症、缓解不适,以及协助老年人安享健康的人生,内容相当丰富。

  •    内容整合了美国护理学院协会与纽约大学附设老年护理研究所的《学士级毕业生执业能力暨老人照护课程指引》。
  •    旨在探讨健康与安适,帮助读者认识老年个案的生命经验。
  •    关注年龄、文化、性别等差异,进而强调这些考量对于老人照护的重要性。
  •    针对提升安适感、维持最佳功能,以及预防非必要失能,详述如何提供照护介入与跨专业介入。
  •    新增照顾章节,延伸探讨虐待与忽视。
  •    新增内容探讨长期照护与过渡期照护。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Theris A. Touhy


  Theris A. Touhy, DNP, CNS, DPNAP, Emeritus Professor Christine E. Lynn College of Nursing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Boca Raton, Florida

Kathleen F Jett

  Kathleen F Jett, PhD, GNP-BC, Gerontological Nurse Practitioner, Oak Hammock at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Department of Aging and Geriatrics, College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Florida; Research Consultant, College of Nursing,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Florida

审订者简介

王冠今


  财团法人天下为公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 秘书长

宋惠娟

  慈济科技大学长期照护研究所所长暨 护理系 副教授

张佳琪

  台北医学大学护理学院 高龄健康管理学系 教授兼系主任

张淑敏

  慈济科技大学护理系 助理教授
  慈济科技大学护理系 讲师

陈育嫺

  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 护理研究所 博士
  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 护理研究所 老人护理硕士

  曾任 马偕医学院 护理学系 助理教授

  现任 慈济科技大学 长期照护研究所、护理系 助理教授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健康老化的基础
第 1 章   健康老化的介绍 1
来日方长  1
几岁才算老?  3迈向健康老化  7

第 2 章   跨文化照护与老化 11
文化  12
多元性  12
健康差距与健康不平等  12
文化知识  16
概念整合  20

第 3 章   老化的生理理论与改变 23
老化的生理理论  23
伴随老化的生理变化  27

第 4 章   老化的心理社会、
灵性与认知层面 42
老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42
灵性与老化  48
成人认知  51
晚年学习  53

第二部分:老人护理的基础
第 5 章   老人护理与促进健康老化 58
照顾老人:照护的重要性  58
老人护理的历史  59
老人护理教育  61
专攻老人学研究与实务的组织  62
老化研究  62
老人护理的角色  63
第 6 章   持续性老人护理 69
社区式照护  69
技术性护理机构 ( 护理之家 )    72
长期照护与美国健康
照护体系  73
技术性护理机构的照护品质  75过渡期照护  78

第 7 章   经济与法律议题 83
晚年收入  83
晚年的健康保险计划  85老人护理的法律议题  92

第三部分:照护基础
第 8 章   最佳照护之评估与纪录 97
评估过程  98
健康史  99
身体评估  100
心理状态评估  104功能评估  108
综合老年评估  109
优良品质照护纪录  112

第 9 章   安全用药 116
药物动力学  117
药效动力学  119
时律药理学  119
老人与药物相关问题  120
精神药物  126

第 10 章 营养 136
营养  136
肥胖 ( 营养过度 )    139
营养不良  139
影响营养需求满足的
因素  141

第 11 章 水分与口腔照护 151
水分管理  151
脱水  151
口腔健康  154

第 12 章 排泄 161
尿失禁  162
泌尿道感染  170
排便  171
漏便或大便失禁  175

第 13 章 休息、睡眠和活动 178
休息与睡眠  178
活动  187

第 14 章 促进皮肤健康 194
皮肤  194
常见皮肤问题  195
皮肤癌  199
压伤  201

第 15 章 跌倒与降低风险 211
跌倒  211
约束和床栏  222

第 16 章 促进安全 228
居家安全  228
环境温度影响  228
自然灾害影响  231
交通运输安全  232
新兴科技改善老人安全  234
老人友善社区  237

第四部分:促进慢性疾病病人健康
第 17 章 罹患慢性疾病的生活 239
急性疾病  240
慢性疾病  240
慢性疾病的理论架构  243

第 18 章 疼痛与舒适 248
急性和慢性疼痛  249
为疼痛病人提供舒适的阻力  250

第 19 章 影响视力和听力的疾病 262
视力受损  262
眼部疾病和病变  264
听力受损  271
改善听力的介入措施  273
耳鸣  276

第 20 章 代谢性疾病 279
甲状腺疾病  279
糖尿病  281

第 21 章 骨头与关节问题 291
肌肉骨骼系统  291
骨质疏松  292
关节炎  294

第 22 章 心血管和唿吸疾病 301
心血管疾病  301
唿吸疾病  307

第 23 章 神经疾病 313
脑血管疾病  314
神经退化性疾病  317
神经退化性疾病病人的沟通  321

第 24 章 心理健康 325
心理健康  325
影响心理健康照护的因素  326
心理疾患  329
思觉失调症  334
老人的精神症状  335
躁郁症  337
忧郁症  338
自杀  343
物质使用障碍症  345

第五部分:照顾长者,关怀照护员
第 25 章 认知障碍症老人的照护 353
认知障碍症:谵妄  353
认知障碍症老人的照护  361
沟通  363
行为考量与护理照顾模式  366
日常生活活动的照护  372
游走  373营养  375
失智症老人护理中的护理角色  376

第 26 章 关系、角色、过渡期 381
晚年生活的过渡期  381
晚年生活的关系  385
家庭  386
亲密关系  393
性活动  393
性健康  395
性失能  398
另类性别:女同性恋者、
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
跨性别者  399
亲密关系与慢性疾病  400
长期照护机构中的亲密关系与性活动  400
亲密关系、性活动、失智症  404
人类免疫缺乏病毒 (HIV) /爱滋病 (AIDS) 与老人  404

第 27 章 照护 412
照护  412
老人受暴  419

第 28 章 失落、死亡、缓和医疗护理 425
悲伤任务  426
临终、死亡、缓和医疗  434
临终与护理人员  438
临终决策  441
 

图书序言



  本书旨在道出人类老化的故事,详述人在上了年纪后可能面临的健康状态与健康问题。书中内容以全人方法 (holistic approach) 为参考架构,这套方法秉持关怀个人、尊重个人的理念,探究身体、心智,以及精神的持续性健康(continuum of wellness),专为执业护理人员、教职员及学生设计,提供关于促进健康老化的重要资讯。只要是可取得的最新实证资讯,我们都尽力纳入书中,就和第 4 版一样,本版内容也是依据美国护理学院协会 (AACN) 与纽约大学附设老人护理研究所哈特福德基金会 (John A. HartfordFoundation) 共同制订的《学士级毕业生执业能力暨老人护理课程指引》(Recommended Bac-calaureate Competencies and Curricular Guidelines for the Nursing Care of Older Adults,中文书名暂译 ),所编纂而成。

  以往,护理学教科书多半在书末才提及老人护理应用,而且只用寥寥几个段落带过,相较之下,本书涵盖内容广泛,篇幅充实,可以应用在各种课程中。本书不但适合当作其他教材的补充资料,也提出更加全面的老人护理资讯, 旨在为修读副学士课程、学士课程的学生满足学习需求。另外,如果教职员需要比较适合硕士课程、博士课程的教材,我们建议改用同系列的另一本教科书:《迈向健康老化》(Toward Healthy Aging,中文书名暂译 )。

  本书各章节课文皆已获得认可并经过调整, 可以辅助学生学习,而且内容彻底更新,增编了讨论代谢暨神经疾病、持续性老人护理、照护的新章节。此外,凡是《健康国民 2020》列举的重要目标,只要可以应用在老化议题上, 本书都会特别强调。

  全书章节分成 5 个部分,每个部分环环相扣。第 1 部分是健康老化的基础,呈现出一些关键要素,为后续各个部分提供背景知识,也就是所谓的「脉络」。第 2 部分是老人护理的基础, 以每个护理人员都将照顾老人为前提,聚焦于护理人员本身。预计到了 2020 年,护理人员有高达 75% 的时间要用来照顾老人,每个老人也应受到具备老人护理专业能力的护理人员照顾。第 3 部分是照护基础,深入探讨老化对功能性能力的影响,并介绍照护介入与跨专业介入,详述提升安适感、维持最佳功能,以及预防非必要失能的介入方法。第 4 部分是促进慢性疾病病人健康,乍看之下似乎只是几种疾病进展的简短讨论,不过,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在老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而且无论如何,都不能把这些疾病单纯当作「伴随老化的正常改变」。本章内容特意指出这些疾病与正常老化改变的交互作用,以及护理人员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健康老化。第 5 部分是照顾长者,关怀照护员,探讨个人社交圈内有关生活、临终、老化的其他处境,以及影响老人和家属/重要他人的议题,举凡核心家庭、传统大家庭、虚拟亲人或情意亲人 (affective groups of persons) 等等,都包含在内。

  本书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学习经验, 各章开头都会先介绍某个老人的生命经验,引导读者思考围绕老人生活的实际景象,结尾则列举重要观念、学习活动,以及讨论问题,进一步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成长。

  在改善老人护理与促进健康老化的过程中, 老人护理人员一向要担负领导角色。打从本书推出第 1 版开始,相关资讯就出现爆发性增长的趋势,不仅步入晚年的人数越来越多,有关老人护理学的知识、研究、关注,以及资源,也都快速增加。如今,社会期许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做好准备,在世界各地为日益增加的老人提供照护,并充实知识与技能,帮助所有年龄层的人健康老化。未来几年里,我们预料健康老化将变成一种常态,而我们盼望本书能提供必备知识,协助护理人员承担关键角色,顺利实现这个理想。

致谢词

  我们要感谢本书第 1 版作者Priscilla Ebersole 与 Patricia Hess,因为他们愿意信任我们,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延续这份知识结晶,并分享他们优美的措辞,以及对老人护理学的热忱,但愿本书的成果足以向他们致敬,并为我们都热爱的这项专业带来荣耀。感谢两位老人护理人员让我们了解到照顾的真谛,此次有幸参与他们的工作,实在是一份殊荣。

  我们也要感谢爱思唯尔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协助制作本书,包括 Sandy Clark、Billie Sharp、Laurel Shea,以及 Carol O’Connell。

Theris A. Touhy
Kathleen F . Jett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3. 我一直对生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当一个人步入晚年,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与他们更好地相处。这本书,就如同一个温和而睿智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了这一令人深思的领域。它没有那种刻意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详实的资料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觉得衰老是一个可怕的、需要回避的词汇,而是将其看作生命的一个自然而然的过渡。书中对于衰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比如认知能力的下降、身体机能的衰退、社交圈的缩小等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并且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应对策略。我尤其欣赏它强调“积极老龄化”的理念,这不仅仅是要求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继续参与社会活动,保持学习的热情,拥有丰富的情感生活。这打破了我以往对老年人生活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老年人依然可以拥有充实、有意义的人生。书中关于如何与老年人建立良好沟通的章节,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它教会我如何用更恰当的方式去表达关爱,如何理解他们那些看似“固执”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的原因。这本书让我明白,陪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在场,更是心灵上的理解和共鸣。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我从中汲取了智慧,也获得了力量。

评分

6. 坦白说,一开始我拿起这本书,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的父母正在慢慢变老,而我却对如何更好地照顾他们感到茫然。这本书的内容,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它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真诚的语言,向我展示了老年人可能会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我们作为晚辈,可以如何去应对。我特别欣赏它在描述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时所展现出的细腻。书中指出,很多时候,老年人的身体不适,可能只是他们内心孤独、缺乏关注的一种表现。这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真正地理解了父母内心的需求。书中所提供的建议,非常接地气,比如如何鼓励父母多进行户外活动,如何帮助他们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建议,却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甚至在书中找到了一些关于如何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不太擅长表达情感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让我明白了,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说话,更是倾听和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焦虑、无助的旁观者,而是能够更自信、更有准备地去陪伴父母度过他们的人生晚年。

评分

8. 这本书的到来,可以说是为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我一直以为,当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就应该像伺候“大爷”一样,把所有的事情都包办了。然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片面和不尊重。它强调的,是“赋能”而不是“包办”。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老年人维持自身的能力,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依然能够独立生活,并且从中获得成就感。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老年人依然有选择权”的论述。它指出,即使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老年人也应该被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自己做出决定。这让我反思,自己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是否过多地干涉了他们的选择。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创造一个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以及如何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来帮助老年人维持身体的健康。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而且操作起来并不困难。我还喜欢书中关于“心理健康”的探讨。它指出,很多老年人的烦恼,都源于内心的孤独和缺乏安全感。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仅仅要关注父母的身体,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和陪伴。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孝顺”的含义,也让我明白了如何以一种更健康、更尊重的方式去照顾我的家人。

评分

4. 作为一个即将步入中年的人,我越来越开始关注“未来”这个话题,特别是关于如何看待和应对自己父母乃至自己晚年的问题。这本书,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这些思考。它不是一本关于“如何治病”的医疗手册,而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好好生活”的生活指南,只不过它关注的群体是那些步入人生晚年的人。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尊严”的强调。书中反复提到,在照顾老年人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意愿,保护他们的隐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仍然是独立的个体,这是多么重要的一点。我常常反思自己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是否给予了他们足够的尊重。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生活质量”的探讨,这让我不再仅仅关注身体的健康,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老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何让他们在身体机能下降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比如,关于如何调整家居环境,使其更安全、更方便,关于如何鼓励老人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关于如何让他们保持社交活动,这些细节都非常实用。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心理韧性”的论述,它教我们如何帮助老人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晚年”有了更积极、更全面的理解,它让我看到了衰老并非终点,而是生命中一个可以充满智慧和温情的篇章。

评分

10. 收到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因为我总觉得,关于“衰老”的话题,无非就是一些陈词滥调。然而,当我翻开它,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多么的狭隘。这本书的内容,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关于生理上的衰老,更是关于心理上的成长,以及如何让生命的晚年依然充满活力和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主动学习”的强调。它指出,即使年岁已高,老年人依然可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且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这让我开始反思,我是否给予了我的长辈足够的学习机会和支持。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来维持身体的健康,并且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应对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但这些介绍都非常注重预防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治疗。我甚至在书中找到了一些关于如何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这对于我这样一个不太擅长表达情感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让我明白了,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说话,更是倾听和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焦虑、无助的旁观者,而是能够更自信、更有准备地去陪伴我的家人度过他们的人生晚年。

评分

9. 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而“衰老”更是生命旅程中一段需要用心去体会和尊重的时期。这本书,恰恰是一本帮助我深入理解和践行这一理念的宝贵指南。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充满智慧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一幅关于“健康老化”的美丽画卷。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生活质量”的探讨。它不仅仅是强调身体的健康,更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比如保持好奇心,学习新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以及与家人朋友保持紧密的联系。这让我明白,让老年人过得快乐,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远比仅仅让他们“活着”更有意义。书中还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应对老年人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但这些介绍都非常注重预防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并且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维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我甚至在书中找到了关于如何帮助老年人应对情绪波动的实用技巧,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让我明白了,理解和接纳老年人的情绪,并给予他们恰当的支持,是多么的重要。这本书,让我对“晚年”有了更积极、更美好的憧憬,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关爱和陪伴身边的长者。

评分

收到!我将以读者的口吻,为您创作10段风格迥异、内容详实的图书评价,每段不少于300字,且不包含您提供的书名信息。 1. 拿到这本书,我本来是带着一丝期待,又夹杂着点无奈的心情。毕竟,年迈的亲人身体状况下滑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而我作为晚辈,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却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手足无措。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茫茫黑暗中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它不像那些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实实在在的建议和可操作的方法。从细微的生活起居,到专业的健康知识,再到心理上的关怀,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全面且深入的探讨。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时所展现出的细腻与人性化。例如,关于如何帮助老人进食,书中不仅仅是教你喂饭的姿势,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过程中的尊重和耐心,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食物的质地、温度、气味来增进老人的食欲。这让我意识到,护理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照料,更是情感上的沟通和精神上的支持。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贴切,那些生动的故事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家人,也看到了自己可能遇到的困境,而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也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和信心。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做了笔记,标记出那些我需要学习和实践的部分。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提供知识的书,更是一本帮助我成长为更具同情心、更负责任的晚辈的书。它让我明白了,面对衰老,我们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可以积极地去理解、去陪伴,去共同度过这段生命旅程。

评分

5.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对于“衰老”这个概念,存在着太多的误解和偏见。我一直以为,当一个人年纪大了,就意味着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身体的衰退,只能默默地等待时间的流逝。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这种想法。它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探讨了生命从青年到老年,整个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并且着重强调了“健康”的定义,远不止于没有疾病。书中对“健康老化”的定义,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强健,更包括了心理上的积极,精神上的充实,以及与社会的连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老年人依然可以学习和成长”的论述,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它鼓励我们去发掘老年人的潜能,去支持他们学习新事物,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依然对社会有用。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来维持身体的健康,并且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应对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但这些介绍都非常注重预防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治疗。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本“人生教科书”,它教会我如何更好地度过生命的各个阶段,如何让晚年成为一段充满智慧和尊严的旅程。

评分

7. 我一直认为,对于“衰老”这个话题,我们应该抱有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这本书,正好契合了我这种想法。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老年人生理健康的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让生命晚年依然充满活力的生活哲学。书中深入探讨了“积极老龄化”的各个方面,从身体的锻炼,到心理的调适,再到社交的拓展,都给出了非常全面且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老年人依然可以拥有充实的人生”的论述。它打破了我以往对老年人只能在家中静养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老年人依然可以学习新知识,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实现自己的价值。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应对老年人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但这些介绍都非常注重预防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并且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维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人际关系”的探讨。它指出,与家人的良好沟通,与朋友的深厚情谊,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作为晚辈,不仅仅要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要给予他们足够多的陪伴和关爱。这本书,让我对“晚年”有了更积极、更美好的憧憬。

评分

2.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护理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但当父母年纪大了,各种身体上的问题接踵而至,我才发现,原来“孝顺”二字,包含了这么多我从未触及过的知识和技能。一开始,我尝试在网上搜索各种信息,但碎片化的内容让我感到眼花缭乱,而且很多信息来源不明,真假难辨。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我才觉得找到了“宝藏”。它条理清晰,从最基础的衣食住行,到如何应对常见的疾病,再到如何理解老人的情绪变化,每一个章节都写得非常扎实,而且语言通俗易懂,一点也不枯燥。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它详细地介绍了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来延缓衰老,甚至预防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这让我明白,提前做好功课,才能在问题发生时更加从容。书中提到的很多小细节,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助行器、如何调整家居环境以防摔倒、如何与老人沟通才能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尊重,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内容,却在实际操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甚至发现,书中关于心理护理的部分,比我预想的还要重要。很多时候,老人的身体不适,可能只是他们内心孤独、焦虑的一种表现。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倾听,如何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如何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依然是有价值的、被爱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手足无措的“外行”,而是能够更自信、更有条理地去照顾我的家人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