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洋法(下)(2版)

国际海洋法(下)(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际海洋法
  • 海洋法
  • 国际法
  • 海事法律
  • 领海权
  • 专属经济区
  • 海洋资源
  • 海洋环境保护
  • 国际争端解决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台湾四面环海且船舶遍佈全球,面临众多海洋问题,海洋法研究,迫切需要,然一般海洋法导论,所提供资讯,较为精简,本书提供详尽资料。另一方面,《海洋法公约》通过三十余年后,国际社会相关实践与规范亦多所变迁,对新近发展,本次修订亦进行完整介绍与分析。本书毫无疑问是最新与最为详尽完整之海洋法书籍,可供有志于学习海洋法人士做入门教材。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国际海洋法(下)(2版)》的书籍的详细图书简介,该简介内容旨在不包含原书内容的框架下,进行详尽的、面向特定读者的介绍。 --- 图书名称:国际海洋法(下)(2版) 副标题: 聚焦海域划界、海洋资源管理与海洋争端的解决机制 作者/编者: [此处应填写原书作者信息,为避免与原书内容混淆,此处留空] 出版年份/版本: [此处应填写原书出版信息,为避免与原书内容混淆,此处留空] --- 导言:深蓝疆域的治理与未来挑战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不仅是全球生态系统的核心,更是国际贸易、能源运输和地缘政治博弈的关键舞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复杂的法律和政治挑战。如果说海洋法的基础是确定国家主权和管辖权的范围,那么“下卷”则深入探讨了这些管辖权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最尖锐、最具争议性的领域。 本书(《国际海洋法(下)(2版)》)并非对海洋法基本框架的重复梳理,而是将重点完全置于国际海洋法体系中最前沿、最动态的实践领域。它旨在为法律学者、外交官、海事专业人士以及关注全球资源治理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深入剖析现行国际规则在复杂案例中如何运作,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法律真空或冲突的参考工具。 本版本在继承前版对实践案例分析深度的基础上,特别强化了对区域性海洋争端解决模式的研究,并首次引入了对深海采矿规范化进程的细致考察。 --- 第一部分:海域划界的复杂性与法律工具箱 海域划界是海洋法中最具技术性、也最容易引发国家间直接冲突的领域之一。本部分将彻底剥离单纯的理论叙述,转而专注于实际划界过程中的法律路径选择与障碍。 1.1 专属经济区(EEZ)与大陆架划界的“公平原则”的量化分析 不同于领海划界通常遵循的“等距中线原则”,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更强调“公平原则”(Equitable Principles)。本书详细梳理了历年来国际法院(ICJ)和常设仲裁法院(PCA)在处理南美洲、东南亚及地中海区域案件中,如何具体化和量化“公平原则”的各项要素。我们将分析“海岸线长度比例”、“自然延伸”理论在现代司法实践中的修正,以及“特殊情形”(Special Circumstances)的边界在哪里。 1.2 司法裁决与政治妥协的张力 本部分着重对比分析了通过强制性司法解决机制(如仲裁或法院裁决)和政治性谈判/区域合作协议所达成的划界成果。例如,我们将深入剖析某些区域(如南海或东地中海)的划界争议如何因涉及多方利益和历史宣称,而使得纯粹的法律技术难以奏效,从而催生出“共同开发区”等过渡性法律安排。本书将评估这些政治妥协在多大程度上尊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原则,又在多大程度上是务实的让步。 1.3 海洋地理形态对边界认定的挑战 本书探讨了岛屿、岩礁、人工构造物对EEZ和大陆架基线确定的颠覆性影响。特别是针对那些面积微小或不适宜人类永久居住的海洋实体,它们在国际法中应享有的权利范围,以及如何防止“海洋圈地运动”的出现,对现有海洋法框架的冲击与再诠释。 --- 第二部分:海洋资源治理的制度性革新与可持续性困境 随着对海洋经济潜力的认识加深,对海洋生物资源、非生物资源(如油气、矿产)以及新兴资源(如深海热液硫化物)的管理成为国际法的核心议题。 2.1 专属经济区内渔业管理的冲突与合作 虽然UNCLOS赋予沿海国对其200海里内生物资源的专有权利,但“高度洄游鱼类”(Highly Migratory Species)和“跨界种群”(Straddling Fish Stocks)的管理始终是国际合作的难点。本部分细致考察了《执行协定》(Fish Stocks Agreement)在实际操作中的效力。重点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渔业配额分配、技术转让和执法能力建设方面的法律分歧。 2.2 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的国际监管模型 大陆架的划界直接决定了油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归属。本书聚焦于已划界或正在进行划界谈判的区域,分析了涉及跨界油田的共同开发协议(Joint Development Zones, JDZ)的法律架构。我们探讨了在无主权争议区域,如何建立一个既保障国家主权又不阻碍资源开发的有效监管框架。 2.3 挑战前沿:深海采矿的法律“灰色地带” 在国际海域(Area)进行深海采矿活动,由“国际海底管理局”(ISA)负责监管。本书将深入分析ISA在制定《采矿规章》(Mining Code)过程中的核心争议点:环境基线标准的确定、收益的公平分配(特别是涉及“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理念如何落实)、以及对区域内国家管辖权保留的界限。这部分内容是理解未来全球资源治理的关键。 --- 第三部分:海洋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性与未来发展 当法律规则遭遇地缘政治的现实阻力时,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至关重要。本部分着重于检验现有机制在处理高度敏感海洋争端时的有效性、合法性与局限性。 3.1 强制性解决机制的“选择性接受”现象 UNCLOS提供了多种争端解决途径(仲裁、法院、调解等),但国家对这些途径的选择和接受程度是极不均衡的。本书利用大量案例,分析国家如何通过声明(Declarations)来规避对特定争端的仲裁管辖权,以及这种“选择性接受”对国际海洋法体系完整性的侵蚀。 3.2 海事安全与执法权力的冲突 在公海上,涉及海上安全、打击跨国犯罪(如海盗、毒品走私)的执法行为,常常引发对国家管辖权延伸的争议。本部分详细审视了“在公海上拦截权”的法律基础,重点分析了在特定安全合作框架下(如区域海盗联合行动),国家对外国船只行使执法权的法律界限,以及如何平衡主权豁免与国际合作的需要。 3.3 区域性争端解决机制的兴起与有效性评估 鉴于中央强制机制的局限性,区域性多边机制(如特定海域的区域组织)开始在海洋争端解决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本书评估了这些区域性论坛在处理敏感主权问题时的法律地位、程序规范,以及它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补充或替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供的中央司法途径。 --- 结论:迈向更具韧性的海洋法律未来 《国际海洋法(下)(2版)》的终极目标,是促使读者超越对既有法律条文的僵硬理解,转而关注法律在不断演变的海洋实践中所体现出的适应性与脆弱性。本书强调,未来的海洋治理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法律创新、多方利益的平衡,以及对环境责任的坚定承诺。它不仅仅是对现有实践的记录,更是对未来海洋法律秩序构建的深思与前瞻。 本书适合对象: 国际法研究生、外交与国际关系专业人士、海洋资源管理机构的决策者、专业海事律师及所有致力于理解全球海洋治理复杂性的研究人员。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姜皇池


  台湾人
  学历: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英国「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国际法博士
  现职:台湾大学法律学院专任教授;中央警察大学水上警察学系兼任教授
  研究领域:国际公法、国际海洋法、国际组织法

图书目录

修订二版序

本书使用英文略语表
凡 例
表索引
图索引

第拾贰章 内陆国与地理上不利国 907
第一节 引 言 907
第二节 内陆国与地理不利国概念之发展 911
第三节 内陆国的航行权 917
第四节 内陆国进入海洋相关问题 923
第五节 内陆国与地理不利国参与开发海洋资源 934
第六节 结 论 943

第拾参章 海域划界 949
第一节 引 言 949
第二节 领海界线 952
第三节 毗连区划界 963
第四节 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 965
第五节 划界之国家实践 1016
第六节 合作安排 1025
第七节 结 论 1030

第拾肆章 区 域 1039
第一节 引 言 1039
第二节 区域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 1041
第三节 《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之背景 1045
第四节 迷你条约体系与互惠机制 1059
第五节 《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与《深海床协定》 1066
第六节 当今海洋法有关区域之体制与法律原则 1075
第七节 结 论 1117

第拾伍章 航 行 1123
第一节 引 言 1123
第二节 船舶国籍 1125
第三节 船旗国义务 1152
第四节 航行权利 1154
第五节 船舶安全 1156
第六节 港口国管制 1174
第七节 其他国际海事组织所通过公约 1190

第拾陆章 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与管理 1197
第一节 绪 论 1197
第二节 一九五八年前后所建立之体系 1199
第三节 渔业管辖权之扩张与第三届海洋法会议 1204
第四节 后《海洋法公约》相关发展与
当代捕鱼国际规范文件 1249
第五节 结 论 1309

第拾柒章 海洋环境之保护与保全 1317
第一节 概 论 1317
第二节 海洋环境污染源与污染物质 1320
第三节 有关海洋污染国际法规范架构 1326
第四节 当代海洋法依污染源所进行规范 1336
第五节 对特别区域海洋环境之保护 1462
第六节 结论与展望 1475

第拾捌章 海洋科学研究 1481
第一节 引 言 1481
第二节 海洋科学研究规范之历史发展 1485
第三节 一九八二年《海洋法公约》所建立之体系 1502
第四节 海洋科技转让 1550
第五节 结 论 1554

第拾玖章 海洋军事活动 1565
第一节 导 言 1565
第二节 海洋法与战争法 1567
第三节 和平时期之海洋军事利用 1584
第四节 有关和平时期军事利用的特别条约 1605
第五节 海洋之非军事化 1619
第六节 结 论 1620

第贰拾章 海洋争端和平解决 1627
第一节 引 言 1627
第二节 海洋法相关条文之立法背景与因由 1628
第三节 《海洋法公约》之争端解决机制与程序 1632
第四节 结 论 1706

图书序言

二版序

  二○○四年本书出版后,即本诸教学相长初衷,于上课中,时时增修,期待将书中可能错误进行订正,将部分陈述不清处,予以釐清,更重要的是新增资料的补充,特别是海洋法议题日新月异,事件不断,借此方法以确保书籍可与时俱进并供实务参考。

  然即因此不切实际的「与时俱进」梦想,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资料,总有再等一等的「顾虑」,而几年来学生们一再抱怨没参考书,加上个人口齿不清,上课又随意西东,杂乱无章,难怪学生哀鸿遍野,上课吃力,乃自我鞭策,须加快速度,须有所取舍。然资料实在太多,彷彿漫步于无止境的大道,刚刚读完一本新书或一篇新论文,接着又有新书或论文发表,好多书籍或论文,总怀抱着阅读完毕再行补上的「雄心壮志」,以致一再迁延。学生们一再「哀求」,应「适可而止」,否则改到天荒地老,永无止境,「老去光阴速可惊」,不得不将此不成熟教材交付印刷。必须承认,目前修订的部分与个人原先期待或规划者,仍有相当差距,「侈言」完成修订,恐有自欺欺人之虞。

  清代干嘉学派强调「言必有据,据必可信,无征不信」,本书虽是教科书,个人仍期师法先贤,更无法摆脱所受学术训练「恶习」,载有众多註解与参考资料。虽经常提醒自己,重点是内容不是来源,庞大的註解资料无疑将构成阅读者沈重负担,但想到「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的高标,虽不能至,仍力求「持之有故」,最低范围,期待避免向壁虚造,轻易立论之失。

  与大部分海洋法教科书相较,本书彷如庞然大物,但惭愧的是个人并无任何突破,仅是将既有的国际文献与实践,依据先前建立的体系,逐一增补与釐清,在有关研究领域中,绝非巍巍大厦,充其量仅有添砖加瓦。盖既作为教科书,在将资讯给予莘莘学子之际,个人独特见解或意见,就必须有所割舍,绝不能将个人看法当作学界通说,因此书中仅是陈述目前的各方意见,将现行规范与各方意见,持平陈述,虽有些部分个人并不完全赞同现行规范,仍努力摒除个人见解,如此或许让本书了无新意,仿若饶舌鹦鹉,「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假如本书中有可供参考者,绝非个人学养所致;若读者认为多所不足,个人亦坦然承认,因确实仍有众多应补上资料,仍仅能挂在脑海中,无法完整呈现在修订版中。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何况庞杂如斯。本书撰写与修改历程,蒙众多先进与长官的指导和协助,无法详细陈述,更难以一一致谢。当然在修订过程中,众多学生帮忙一样不可或缺,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法律研究所与警察大学水上警察学系研究所的众多小朋友们,不时「被」交代工作,查资料、下载电子论文、印资料、校稿等等不一而是,感谢他(她)们「似乎」无怨无悔地工作。

  最后,不能免俗,仍须强调,书中任何错误或观点,纯属个人看法,「个人造业个人担」,与他人无关。当然更期待硕学方家,有以指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國際海洋法(下)(2版)》的出版,可說是眾盼已久。身為對國際法領域懷抱高度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密切關注學術界在此領域的最新動態,而這本書的問世,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深入理解當代國際海洋法複雜議題的絕佳視角。尤其是在台灣這樣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國家,海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漁業權、航行自由到海洋環境保護,再到近年來日益激化的島嶼爭議,每一個面向都與國際海洋法的規範息息相關。這本書的下冊,預計將涵蓋更多具體的案例分析與理論探討,我個人特別期待它能深入剖析「專屬經濟區」與「大陸礁層」的劃界爭議,並釐清不同國家在這些區域的權利與義務。此外,對於「國際海底區域」的管理與開發,以及「保護海洋環境」的國際合作機制,也都是我希望在書中找到詳盡解釋的重點。畢竟,台灣在這些國際事務中的角色與立場,需要紮實的法律知識作為後盾,才能在複雜的國際博弈中爭取應有的權益。這本書的出現,讓我對掌握這些知識充滿了期待,相信它能為我的學習與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

评分

這本《國際海洋法(下)(2版)》的出現,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但對國際事務有一定關注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份珍貴的知識補給。尤其是在台灣這樣一個被海洋環繞的島嶼,我們每天都與海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對於其背後複雜的國際法律規範,卻往往感到陌生。這本書的下冊,我想會進一步闡述更多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海洋相關議題,例如「海上搜救」的國際責任,或是「海洋科學研究」的合作與限制。我個人特別期待書中能有更為淺顯易懂的解釋,能夠讓一般讀者也能夠理解這些看似艱澀的法律概念,並且能夠了解到這些法律對我們日常生活可能產生的影響。例如,當我們在新聞中看到關於漁船被扣留或是海上油污事件時,這本書能否幫助我們理解其背後的法律依據和處理程序,將是衡量其價值的關鍵。我認為,一本好的法律普及讀物,應該能夠拉近學術與大眾的距離,讓更多人認識到海洋法的價值與重要性。

评分

我一直對海洋法領域抱持著濃厚的興趣,這本《國際海洋法(下)(2版)》的出版,對我而言無疑是一場及時雨。尤其是在經歷了近年的許多國際事件後,更加凸顯了掌握紮實的海洋法知識的重要性。這本書的下冊,據我了解,將會聚焦於更為細緻與前沿的議題,我個人尤其關心其中關於「海洋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的國際規範。在當前全球環保意識高漲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遏制海洋污染,保護珍稀海洋物種,並在國際合作中扮演積極角色,已成為各國必須面對的課題。我期待本書能深入剖析相關的國際公約、協定以及締約方的實踐,並提供針對性的案例分析,以便我們更清晰地理解我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與應盡的義務。同時,對於「海上執法」與「爭端解決機制」的探討,我也將給予高度的關注,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我國在海洋權益爭議中的應對能力。

评分

對於一個關心國家權益的台灣民眾來說,深入了解《國際海洋法(下)(2版)》無疑是賦予自己更強大公民意識的一種方式。我們居住在這片土地上,海洋不僅是資源的寶庫,更是我們國家主權與生存的戰略空間。許多國際議題,像是漁業資源的分配、油氣探勘的權利,乃至於可能發生的海上事故處理,都離不開國際海洋法的框架。這本書的下冊,我猜測會深入探討這些實際操作層面的問題,例如如何界定我國在專屬經濟區內的捕魚權,以及在遇到外國船隻非法侵入時,應依循何種法律程序。此外,隨著氣候變遷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日益顯著,如何保護我們的海岸線與島嶼,並在國際上爭取應有的權利,也是一個極為關鍵的議題。本書能否提供清晰的解答,讓我們了解自己在國際海洋法中的地位與權利,我個人非常期待。我相信,當越多的台灣民眾能夠理解這些法律概念,我們在面對國際壓力與挑戰時,將能更有自信與韌性。

评分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國際海洋法(下)(2版)》的內容將是我們檢視和理解當前國際海洋法體系演進的關鍵。近年來,全球海洋格局的變動,從南海的軍事化到北極航道的開放,再到深海礦產資源的開發潛力,都對傳統的國際海洋法提出了新的挑戰。這本書的第二版,想必已針對這些新興議題進行了更新與補充,我特別關注它對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釋與適用上出現的新爭議,以及相關的國際判例法發展。例如,關於「航行自由」與「國家安全」的平衡,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其界線的劃定與實踐,往往引發諸多討論,本書能否提供清晰的分析和理論框架,將是衡量其學術價值的重要指標。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探討「海洋科學研究」與「技術轉讓」的國際規範,這對於提升我國在海洋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總體而言,我認為這本書不僅是法律專業人士的必備參考,對於關注全球海洋治理的學者和政策制定者而言,也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導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