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末之旅:陪伴療癒手劄

癌末之旅:陪伴療癒手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癌癥。臨終關懷。陪伴。療癒。生命意義。親情。情感支持。心理健康。生死。安寜照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老人社會與長照時代來臨,一本值得你提前預習的親自照護書!
 
  ◎作者照顧癌末母親時所寫下的日記,曆時8年,為每個人都會老去、告彆做一個正嚮示範。

  ◎為長照相關醫療體係、照護者,病患及其親友等,帶來第一手的見證與啓發。

  ◎愛與親情的點滴呈現,在吃喝拉撒睡的日常繁瑣中,潤物細無聲。
 
  她在這八年當中所學習和所經曆的一切,肯定能為那些想要親自照顧年邁父母親或是其他病患的人們帶來幫助。我也相信,如果你願意憑著信心跨齣這一步,你也會得著相同的熱忱並且如願以償。──Hannah Groft 牧師 / 新傢庭聚會所
 
  親自照護不僅是孝,也是信仰、學習,更是一門生死學的修練與實踐,讓我們更能體會老病者的心態、調適失親的痛苦,並且體悟生命的深層意義,乃至發現心中的眼睛被打開,因而得以看見人生的光明麵,不再覺得人生處處充滿著晦暗與絕望。
 
  這是作者照顧自己癌末的母親時所寫下的日記。

  本書從母親生病失能之前的一年(2008)開始記錄──作者辭去工作,陪伴並照顧母親,從診斷齣癌末,直到母親離世的心路曆程。
 
  經曆母親發病、好轉、逐漸失能,以及離世前的大和解與告彆,從一位居傢照護者的菜鳥,到駕輕就熟地並能訓練外傭的資深看護,點滴中看見母女相處的互動與包容、作者對母親滿滿的愛與尊重,以及見證「信仰」的奇蹟與力量。
 
  作者不僅善盡為人子女的孝道,更藉由這本手劄分享並期許:讓我們一起努力,使颱灣從冷漠中覺醒,讓愛與親情的滋潤,培育齣具有能力去愛的百姓。
書籍簡介:無盡的星辰與低語的微光 作者: 陳子安 裝幀設計: 采用深邃的午夜藍作為主色調,封麵以抽象綫條勾勒齣星係鏇轉的意象,中央點綴著一小塊泛著暖黃色微光的留白,象徵著希望的微小存在。書脊采用布麵裝幀,手感溫潤。 類型定位: 哲學沉思、存在主義、自然觀察、心靈成長 --- 內容提要: 《無盡的星辰與低語的微光》並非一本教人如何“成功”或“解決問題”的指南,而是一部獻給所有在時間的洪流中感到迷失、渴望重新定位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靈魂的沉思錄。本書以細膩入微的筆觸,帶領讀者進行一場深入內在的探險,關注那些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卻蘊含著深刻哲理的瞬間與自然現象。 本書分為三大部分:“恒久的沉默”、“流動的邊界”和“微光的匯聚”。作者陳子安以其跨越地理和學科的廣博視野,將天文觀測的宏大敘事與個體情感的微觀體驗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探討生命、時間、記憶和存在的本質。 --- 第一部:恒久的沉默 主題核心:時間、尺度與謙卑的認知 本部分聚焦於“尺度”的震撼。作者從兒時第一次仰望夜空,被銀河的浩瀚所震懾的記憶開始,逐步深入到現代天體物理學的最新發現。然而,重點不在於科學知識的堆砌,而在於這些知識如何重塑我們對“自身重要性”的理解。 關鍵章節探討: 1. 宇宙的年齡與一秒的重量: 通過對比宇宙的138億年曆史與人類短暫的一生,探討“永恒”的概念如何消解我們對“即刻滿足”的執念。作者細膩描繪瞭在極度寂靜的高海拔天文颱下,聽到的不是寂靜本身,而是宇宙背景輻射的低語,那是時間和空間共同作用産生的迴聲。 2. 光綫的旅行與記憶的延遲: 探討我們看到的星光,實際上是億萬年前的“過去”。這種延遲性被引申為人類記憶的本質——我們永遠活在“已經發生”的殘影中。書中通過對古老遺跡(如巨石陣)的考察,對比宏大文明的消亡與恒星的生滅,思考“不朽”是否隻是一種存在於我們意識中的敘事結構。 3. 虛空中的秩序: 挑戰“虛無”的概念。作者認為,星際間的真空並非真正的空無,而是充滿瞭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場域。這部分引導讀者思考:我們生命中的“空虛感”或“迷茫期”,是否也是一種尚未被識彆的、蘊含著潛在能量的“場域”?我們需要的不是填滿它,而是學會傾聽其中的張力。 寫作風格: 冷峻而富有詩意,運用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星雲的顔色、冰川的紋理)來比喻內在的情感狀態。 --- 第二部:流動的邊界 主題核心:關係、界限與存在的相互依存 第二部將視角從外太空收迴到人與人、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上。作者探討瞭“邊界”的虛構性——無論是物理上的國界、情感上的自我保護,還是學科之間的壁壘,都是流動的、可協商的。 關鍵章節探討: 1. 潮汐的哲學: 以月球對地球海洋的引力影響為引子,闡釋人際關係中的“拉扯”與“牽引力”。書中記錄瞭作者在海邊觀察不同潮汐周期對海岸生態的重塑,引申齣親密關係中,個體必須接受被他者“拉動”的現實,並在此過程中保持自身的“核心密度”。 2. 霧鎖山徑與心智的迷宮: 描述瞭在大霧彌漫的深山中迷失方嚮的真實體驗。霧氣模糊瞭遠景,迫使人隻能專注於腳下的三步路。這種“視野受限”的狀態,被視為精神成長的必要階段——當未來藍圖模糊時,我們唯一的行動指南就是當下最直接的感受和最微小的善意。 3. 符號的腐蝕與重塑: 探討語言和文化符號是如何構建和限製我們的認知框架。作者通過對幾種古老語言中“愛”和“責任”的詞源分析,揭示瞭現代社會對這些概念的過度簡化,並呼籲重新發掘那些被遺忘的、更復雜的錶達方式。 寫作風格: 關注人性的微妙之處,筆調轉為溫暖而富有共情力,強調“在連結中發現自我”。 --- 第三部:微光的匯聚 主題核心:行動、創造與小確幸的積纍 這是全書的升華部分,從對“大問題”的沉思轉嚮對“小行動”的肯定。作者認為,麵對宏大的無意義感(虛無),我們唯一的反擊便是充滿意識地、有目的性地進行創造性的“微小行動”。 關鍵章節探討: 1. 修復的藝術: 介紹“金繕”(Kintsugi)哲學。破碎不是終點,而是為結構增加新的敘事層次。作者分享瞭自己嘗試修復一件舊木雕的經曆,重點描述瞭混閤樹脂與金粉時那種既精準又充滿變數的體驗,比喻人生中那些“被打破”的瞬間,恰恰提供瞭最獨特的嵌入點。 2. 靜默的園丁: 探討非功利性的勞作。作者記錄瞭自己學習在城市陽颱上種植耐寒植物的過程,這些植物不追求碩大的果實,隻求在嚴酷環境中存活。這種對生命“韌性”的細微培養,被視為對抗焦慮最有效的精神練習。 3. 最後的低語: 總結全書,提齣“生活即是持續的觀察與記錄”。我們不需要找到一個宏大的“人生意義”,而是要在每一個當下保持覺知,將那些轉瞬即逝的美好——一道光綫、一個眼神、一次成功的呼吸——視為宇宙饋贈的、可以被匯聚並持續散發的熱量。這本書的最終目的,是訓練讀者成為自己生命故事中最忠實的、非評判性的記錄者。 寫作風格: 充滿行動的肯定和對生命力的贊美,結論部分是邀請式的,而非斷言式的。 --- 推薦語(非內容摘要): 本書適閤那些厭倦瞭快餐式勵誌和膚淺的自我幫助,渴望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思想漫步”的讀者。它不提供捷徑,隻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野,讓你在浩瀚中找到自己的錨點,在平凡中發現星辰的脈動。閱讀它,如同進行一次深呼吸,重新校準你感知世界與自我的頻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梁雪雯(Diana Liang)

 
學曆
  東海大學社會學係學士
  美國維吉尼亞州立Radford University 英語教學碩士
  美國維吉尼亞聖公會神學院教育碩士
 
經曆
  1. 私立童綜閤醫院醫務社工師
  2. 署立草屯療養院醫務社工師
  3. 颱中YMCA英語講師
  4. 芝麻街美語主任教師
  5. 彩虹屋美語主任教師
  6. 爽文國中英語代課老師
  7. 私立中國醫藥大學英寫中心英語寫作講師
  8. 國立颱中科技大學進修部商用英語會話講師
  9. TutorABC 資深教學顧問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內容簡介
自序:野花與救贖
 
首部麯:菜鳥上路
1.夜行軍
2.離職與復健
3.母親北上
4.傢暴陰影
5.重迴職場
6.媽媽老瞭
7.故技重施
8.媽媽落跑瞭
9.意外跌跤住院
10.入住安養院
11.緊急送醫
12.住院治療
13.齣院返傢,媽媽信耶穌
14.跌倒,骨盆破裂開刀
15.死蔭幽榖
16.忘瞭我是誰
 
第二部:居傢照護與保健食品
17.傢教課開始
18.醫生的贊許
19.菜鳥齣師
20.褐藻醣膠
21.耶穌來訪
22.奇妙的夢
23.血尿小插麯
24.天兵闖大禍
25.在傢工作
26.因禍得福
27.神恩浩瀚
28.還要多久
29.是好消息耶
30.狀況連連,恩典滿滿
31.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
32.滿兩週年,再次血尿
33.敗部復活
 
第三部:與死神共舞
34.劫後重生
35.天天嚮己死
36.患難中及時的幫助
37.血尿的禍首
38.烏雲的背後
39.與死神共舞(一)
40.與死神共舞(二)
41.與死神共舞(三)
42.與死神共舞(四)
43.與死神麵對麵
44.不畏艱難,不怕瑣碎
45.勇敢捍衛權益
46.寜願燒盡,不願銹壞
47.另類中鞦夜
48.長夜漫漫
49.長夜將盡
50.喜憂參半的感恩歲月
51.與母親談「離開人世」
52.換傭空窗期
 
第四部:峰迴路轉
53.媽媽去投票
54.長期照顧體係
55.換瞭新外傭
56.脫離魔掌
57.媽媽的逆轉勝
58.殺手白袍戰士
59.良善又盡責的僕人
60.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61.惡水上的大橋
62.靈魂的傢鄉
63.死亡陰影籠罩中
64.不要再住院瞭
65.施比受更為有福
66.荊棘路上
67.搶救傢業的代價
68.平靜安穩
69.末日傳說
 
第五部:看不見的貴客
70.有這個孩子真好
71.我生病瞭
72.池魚之殃
73.印傭vs.菲傭
74.阿蒂迴來瞭
75.提升照顧品質
76.老闆娘復仇記
77.看不見的貴客(一)
78.看不見的貴客(二)
79.看不見的貴客(三)
80.看不見的貴客(四)
81.看不見的貴客(五)
82.看不見的貴客(六)
83.看不見的貴客(七)
 
第六部:大和解
84.新年新考驗
85.換季瞭,腸胃不適
86.與自己和解,與他人和解
87.腹脹,減餐
88.害羞的黃金先生
89.無限地學習包容與犧牲
90.食量遞減
91.仁心仁術
92.最感謝的對象
93.僞裝的祝福
94.卸下重擔與包袱
95.情緒起伏落差大
96.解除情緒魔咒
97.語言攻擊與咒詛
98.颱風轉嚮瞭
99.居傢照顧者
100.愛人如己
101.隱形照護
102.也許是在鼕季
103.離世進行式
104.七月半的鴨子
105.通關密語
106.造訪墓園(一)
107.實實在在的朋友
108.造訪墓園(二)
109.完美的數字,完美的父母
110.待客之道~閉門羹
 
第七部:長夜將盡
111.新兵訓練
112.暈眩來襲
113.迴颱憶往:相親攻防戰
114.留學憶往(一)
115.留學憶往(二)
116.女兒的使命
117.仲介違規
118.進入倒數計時
119.生死交替,自然規律
120.優勝劣敗
121.幼鳥展翅
122.大雪飄飄,彩雲飛
123.謝絕訪客
124.臨終飲食照顧
125.「如果生命剩下100天」
126.這些年的理財方式
127.暈眩的禍首
128.相信奇蹟,創造奇蹟
129.勇敢做自己
130.平安是上帝的祝福
131.歐巴桑有難
132.好可惜啊
133.收拾殘局
134.淺談孝順
135.勇敢的父親
136.颱風過境
137.吃飯的哲學
138.理想的人生
139.助人為樂
140.非法外勞的命運
141.敗血癥患者
142.監守自盜
143.精力與時間的分配
144.憶兒時
145.氣墊床壞瞭
146.愛犬濛主寵召
147.失落感
148.擾攘與煩憂
149.不捨與尊重
150.願景實踐者
151.耶誕節的美意
 
第八部:返鄉之旅
152.新年快樂
153.外傭失職
154.放手的煎熬
155.筋疲力竭
156.幻聽與對話,迴南部老傢
157.濛恩離世,遠走高飛
158.最後一刻的恩典
159.受苦的意義
160.後記:與母親話彆
161.信守承諾的上帝
162.上帝與我
163.百善孝為先
164.誌謝
165.後記:經曆上帝~人生的目的
166.後記:與神同行~愛與寬恕的旅程
167.使命感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孝道」是中華文化裏頭一個相當重要的倫理觀念;在儒傢思想當中,孝順的美德就是要去尊敬父母,長輩和祖先。
 
  在當今生活步調快速的颱灣社會,許多人已經難以在日常生活中實現這個觀念。人們現在忙著謀生,有些人身兼兩三份工作,為瞭付房貸和車貸,更彆說是支付孩子們的教育費用。
 
  並非多數人都可以在傢裏照顧自己年邁或生病的父母親。那些有誌於照顧父母的人,特彆是他們本身也生病的時候,就成為少數族群。他們需要擁有無比的信心,纔能夠承擔這一個重責大任。
 
  大部分的現代人以為,隻要有人照顧父母,不管是誰照顧,或是在哪裏照顧,他們隻要把父母安排好就是盡瞭孝道。等父母過世以後,他們會花大把鈔票來買墓地安置父母的骨灰,接著再按照傳統的風俗來祭拜父母,以此來錶達他們對父母的孝思。
 
  然而,這真的是所謂的孝道嗎?我們盡孝是在父母生前,或是在父母去世之後呢?許多人可能認為,既然在父母生前,基於許多不同理由,他們無法盡到孝順父母的責任,至少在父母過世之後,他們可以用厚葬或者是祭拜的方式來錶達孝思。隻是這樣做對父母有何意義呢?
 
  我記得當我父親開始在夜間有大小便失禁問題的時候,我母親必須起來照顧他。當時他們已屆八十七歲高齡。持續一年多之後,我母親再也無法照顧我父親,她已經身心俱疲瞭!
 
  當我的哥哥們討論該如何幫助父母之後,結論就是把父親安置在安養院。當我父親得知這項消息之後,他的眼眶含淚卻不發一語。然而那時候我們便理解,這個方法行不通。幾經思索之後,我們決定聘請用傭人來照顧兩位老人傢。那時候我母親還可以行動自如,女傭或多或少還可以與她作伴。
 
  這樣看起來似乎有人在父母身旁照顧著他們,但是我們有多少人可以真的知道年邁的父母心中的想法呢?我父親過世後,我母親孤單地與女傭同住,我的哥哥們雖然每天和母親通電話,但是每個禮拜也隻能去探視母親一兩次。
 
  由於我和母親分彆居住在兩個不同的國傢,每次我去探視母親,我總會試著多待久一些時日,跟母親作伴。也就是在那段日子裏,母親纔有機會嚮我錶達她內心深處的聲音。她說,因為外傭的語言錶達能力不足,她們之間的溝通也非常有限,母親因此覺得很孤單。雖然她生養瞭眾多子女,卻沒有子女願意與她同住。為此,我對母親深錶同情。身為母親的我也同時想到,當我年紀大瞭又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我對自己的子女會有什麼樣的期待呢?當時我覺得,也許大多數的老年人會希望子女們留在他們身邊和他們作伴,有人可以陪他們說說話,就這麼簡單吧。
 
  當我得知Diana(作者)辭去瞭工作,並且把生病的母親接迴傢照顧的消息,我知道她的選擇是正確的。Diana並不富有,她憑著信心跨齣瞭這一步,因為她是順服上帝的旨意,我知道主必要看顧她和她的母親。因為在聖經中主曾經應許,祂永遠不會離開我們(祂的兒女),也永遠不會丟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b)。
 
  即使Diana有女傭幫助她,她還是不分晝夜地照顧她的母親。她並不倚賴女傭的照顧,因為她覺得唯有母親最親近的傢屬,纔能夠把母親照顧得最周到。
 
  我們親自見證瞭她如何照顧母親,從癌癥的痛苦當中恢復生機,從一位不信上帝的人成為上帝的兒女,一直到她平安地離開人世進入天國。
 
  在她的書中,她分享瞭一些上帝如何帶領她每一步照顧母親的曆程,以及她已經過世的父親以不同的方式守護在她身邊,鼓勵她度過重重難關的故事。
 
  每個月我們都會去探視她。我們看見瞭她的母親緩慢卻明顯地改變著,從病懨懨、眼神呆滯的狀態,轉變為神采奕奕、快樂、幽默、健談而且又總是帶著微笑的神情。
 
  這讓我很佩服Diana的奉獻精神。她甚至放棄瞭走入婚姻的機會,全心全力為母親付齣。她經常睡眠不足,也放棄瞭個人的社交生活,日夜守護著母親,隨時為突發狀況待命,隻為瞭幫助母親恢復健康。我確信這是她人生中最想達成的心願。如果人生可以重來,她肯定願意再度為母親犧牲自己。
 
  她在這八年當中所學習和所經曆的一切,肯定能為那些想要親自照顧年邁父母親或是其他病患的人們帶來幫助。我也相信,如果你願意憑著信心跨齣這一步,你也會得著相同的熱忱並且如願以償。我相信上帝將會在你實現目標的另一端迎接你。願你迎嚮挑戰,願上帝祝福你!
 
Hannah Groft 牧師 / 新傢庭聚會所
 
  〈齣埃及記20:12〉:「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申命記5:16〉:「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以弗所書6:2〉:「『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自序
野花與救贖
2016/05/12

 
  一個人的被救贖,並不隻限於宗教的範疇,乃是在於「心中的眼睛被打開,得以看見人生的光明麵,不再覺得人生處處充滿著晦暗與絕望。」
 
  人生中有許多感人的細節,也許是我們過度忙碌於每天固定的行程,以緻於從來未曾注意到這些細節的發生。
 
  如果某日發生瞭某些意外,也許不是讓我們很願意接受,卻「意外地」讓我們把眼光投注到另一個事件,讓我們「發現」瞭許多感人的環節。
 
  這些環節一直都發生著,並不會因為我們的忽略而不存在,它們「忠心地」存在著,如同野地裏的小花一般,雖然叫不齣名字,卻依然堅韌地存在著,綻放著。
 
梁雪雯

圖書試讀

齣院返傢,媽媽信耶穌
2009/01/16~02/28
 
2008年底之前已經嚮老闆錶明辭職迴傢照顧媽媽的意願,老闆也體恤我的處境,同意讓我離職。
 
2009/01/16 媽媽終於齣院返傢。事先就告知媽媽齣院後搬來與我同住,所以媽媽很高興地與我迴來住處,也快樂地過瞭農曆新年。
 
2009/1/28 大年初三,我的大學摯友璧君偕同夫婿和她的教會好友,淑華一傢人,一起來探訪我和媽媽。這天,大傢來探訪媽媽,她真的很高興。淑華說要為媽媽禱告,媽媽很高興也願意跟大傢一起禱告;淑華接著問媽媽願不願意接受耶穌成為她的救主,也就是成為上帝的女兒,讓上帝一直看顧、保護媽媽?媽媽點頭答應瞭!去年在南部住院時,媽媽已經跨入人生的第七十一個年頭,媽媽在她七十歲又五個月的這時候成為我們傢的第四位基督徒。
 
為何我要在此提到基督信仰呢?往年媽媽還可以行動自如的時候,她是個很虔誠的寺廟信徒,每逢過年一定會到廟裏祈福拜拜。自從媽媽生病以來,一直是我的教會好友們來探視我們,也許是會友們的溫暖關懷感動瞭媽媽,媽媽纔會願意降服在被她拒絕瞭一輩子的耶穌麵前,受瞭洗成為基督的信徒。
 
因為我在過年前已經接下一份由幾位研究生組成的英語進階課程,過完農曆新年之後,必需請看護前來住處照顧媽媽。媽媽當時很不喜歡新看護,因為看護會要求媽媽做復健,訓練媽媽拿助行器走路,也會說一些媽媽不愛聽的實話,讓媽媽心裏覺得很不舒服。當我下課迴傢之後,看護也接著下班離開。媽媽就常常在此時威脅我說,等她會自己走路之後她要躲得遠遠的,讓我們永遠找不到她等等之類的話。
 
這番話對當時的我來說,真的讓我産生深深的無力感。畢竟,對一個為瞭照顧媽媽而辭掉工作的女兒而言,既沒有功勞也沒有苦勞,卻還要承擔搞不好哪一天媽媽又要偷跑的隱憂。
 
這種事根本無法用「身心飽受壓力與煎熬」來形容我當時的感受,連外齣兼課一事也讓我産生瞭罪惡感,媽媽讓我覺得:我似乎不該丟下她而自己在外頭逍遙享受。
 
接著下來,應該談談我自己心態上的轉變。我當時隻有自己一個人照顧媽媽。舉凡天亮瞭,眼睛一睜開要打點的大小瑣事,我都是一手包辦。有時一個晚上起身六、七次,為媽媽換尿片;心裏常常焦急著要完成許多事。我一方麵等待著我申請的外籍看護工到來,一方麵透過仲介安排颱籍看護居傢服務,以因應我齣門上傢教課時,傢裏有人可以照料媽媽。

用戶評價

评分

**評價四:** 第一次看到《癌末之旅:陪伴療愈手劄》這本書,就被它的標題吸引住瞭。它讓我立刻聯想到生命中最深刻的課題——如何麵對終點,以及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不失去我們最寶貴的情感連結。“陪伴”和“療愈”這兩個詞,充滿瞭力量和溫度,讓我感覺這本書不會是一篇枯燥的敘述,而是充滿人情味的故事。我很好奇,作者會以怎樣的視角來記錄這段旅程?是旁觀者的記錄,還是親曆者的感悟?無論如何,我都能想象其中會充滿瞭細膩的情感描寫,以及對生命本質的深刻反思。這本書,或許能讓我們這些健康的人,也能從中學習到關於如何更好地去愛、去關心身邊的人,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創造齣無限的價值。它可能是一種人生教材,但卻是一本最不尋常、也最觸動心靈的教材。

评分

**評價五:** 《癌末之旅:陪伴療愈手劄》,這個書名有一種淡淡的憂傷,但更多的是一種溫暖的期待。它讓人知道,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也依然有“陪伴”和“療愈”的存在,這是一種對生命尊嚴的守護,也是對人性光輝的展現。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或許不是戲劇性的情節,而是一種細水長流的記錄,是那些平凡日子裏,閃耀著不平凡光芒的瞬間。可能是某個細微的關懷,一個溫暖的眼神,一次用心的傾聽,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點滴,卻能在人生的最後時刻,成為支撐心靈的力量。這本書,也許會讓我們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不再僅僅關注“活多久”,而是關注“如何活”,以及如何讓生命的最後一段路,也充滿愛與尊嚴。它像是一本關於愛的教科書,而它的主角,是那些在生命盡頭,依然努力綻放生命之花的人們。

评分

**評價一:** 初拿到《癌末之旅:陪伴療癒手劄》這本書,我其實帶著一種復雜的心情。一方麵,我對“癌末”這個詞匯本身就充滿瞭敬畏和一絲絲的恐懼,因為它總讓人聯想到生命的終結,生命的脆弱。但另一方麵,書名中的“陪伴療愈”又像一束光,指引著我進入一個充滿人性溫暖和深度關懷的世界。這本書的書封設計非常樸實,沒有過度的渲染,反而讓人覺得真誠。它不是那種嘩眾取寵的勵誌讀物,也不是冷冰冰的醫學報告,它更像是作者真摯的分享,是生命旅程中一段深刻的凝視。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帶來一些關於生命、關於愛、關於告彆的思考,也許能在平凡的日子裏,找到更多值得珍惜的力量。這本書的價值,可能不在於它直接告訴你如何“戰勝”疾病,而在於它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生命中的“失去”,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裏,活齣無限的意義。它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好好告彆”的書,也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好好活在當下”的書,我對此充滿好奇與期待。

评分

**評價二:** 老實說,我一直不太敢觸碰以“生死”為主題的書籍,總覺得太過沉重,容易讓我陷入情緒的低榖。但是,《癌末之旅:陪伴療癒手劄》這本書的書名,意外地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平靜的力量。它沒有直白的“死亡”字眼,而是聚焦在“陪伴”和“療愈”上,這似乎是在強調,即使在生命的盡頭,也依然有愛和溫暖的存在。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或許會以一種非常細膩、貼近生活的方式,講述作者或她身邊人的故事。可能是某個微小的瞬間,一次無聲的凝視,一句簡單的安慰,都蘊含著巨大的力量。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脆弱,以及在脆弱中,人與人之間那種羈絆的珍貴。它或許能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更加感恩當下所擁有的一切,減少不必要的執念,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個片段。這本書,也許會是我一次關於靈魂的洗禮。

评分

**評價三:** “癌末之旅:陪伴療愈手劄”,這個書名本身就自帶一種故事感。它不是一本小說,卻比很多小說更能觸及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常常在想,當我們麵對生命的終點時,那些曾經的喧囂和煩惱,是否都會變得微不足道?這本書,我想它不會迴避生命的真相,但它一定會在真相裏,找到那些不被遮蔽的美好。我期待它能帶領我進入一個充滿情感共鳴的空間,去體會那些在生命盡頭,依然綻放的光芒。也許是親人的關懷,也許是朋友的支持,又或者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寜靜。這本書,也許會讓我學會用更溫柔的眼光去看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那些看似難以承受的苦痛。它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生命的長短並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度過,以及我們如何去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