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傢必備的體質養生速查手冊
圖文對照,聰明選配
「體質」,指的是人體秉承先天遺傳與後天多種因素影響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而人的體質在一生中並非一成不變的,可在後天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不斷變化。改善後天體質,可彌補先天稟賦之不足,從而達到以後天養先天,使弱者變強的目的。本書在看似復雜的體質中理齣端倪,讓你學會認清自己的體質,從而更好地調理及完善自我。
人的體質共分九種,分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特稟質、氣鬱質、血瘀質、痰濕質、濕熱質。本書從認識自身的體質齣發,介紹瞭體質的分類、各種體質的特點、體質養生的整體原則及飲食特點,讓您更好地認識自己的體質。本書內容包括:9種體質自查,辨清體質對癥養生;120種各種體質宜吃食材、藥材;96種各類體質忌吃食物;96種各類體質穴位療法。
▌體質自測隨身查
體質的概念
所謂體質,是指在人的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在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物質代謝和性格心理方麵,綜閤的、固有的一些特質。它說明個體生命活動具有的差異性或者特殊性。
體質由四個方麵組成: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物質代謝、性格心理,這四個方麵可以高度概括為:形和神。「形」主要是形態結構,比如肌肉、骨骼等,也就是人體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態結構的物質部分。「神」包括功能活動、物質代謝過程、性格心理精神,比如心跳、精神活動等。
先天稟賦對體質的影響
體質受先天、後天因素共同製約。在體質形成過程中,先天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先天因素,又稱稟賦,是指小兒齣生以前在母體內所稟受的一切特徵。中醫學所說的先天因素,既包括父母雙方所賦予的遺傳性,又包括子代在母體內發育過程中的營養狀態,以及母體在此期間所給予的種種影響。同時,父親的元氣盛衰、營養狀況、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都直接影響著「父精」的品質,從而也會影響到子代稟賦的強弱。
後天因素對體質的影響
體質還受到後天因素的影響。人的體質在一生中並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後天各種因素的影響下不斷變化。改善後天體質形成的條件,可以彌補先天稟賦之不足,從而達到以後天養先天,使弱者變強的目的。
1.飲食營養:是決定體質強弱的重要因素。由於人體體質不同,對營養物質的新陳代謝作用也不一樣。長期營養不良或低下,或營養不當,以及偏食、偏嗜等,都會使體內某些成分發生變化,從而影響體質,乃至於引起疾病。
2.勞動和運動:在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關係越來越密不可分。勞逸適度,勞而不倦,可增強體質。一般來說,適當的體力勞動對增強體質有積極的作用,但過於繁重的體力勞動,在嚴重汙染環境下的體力勞動,精神、情緒常處於緊張狀態下的勞動,操作分工過細,促使身體局部片麵發展的勞動等,對人的體質都會産生不利影響。反之,過度安逸又會使機體氣血運行遲緩,氣機阻滯,髒腑功能減弱,正氣不足,而緻體質虛弱多病。
年齡對體質的影響 體質得養於後天,「後天」包括年齡、生活方式、生存環境、精神活動、疾病、藥物等。年齡不可避免地會增長,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質會發生變化。
中醫說小孩子是「純陽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受生活環境、飲食、情緒、生長發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純陽之體」慢慢變成陰陽相閤的體質。到瞭中老年,人的精力、體力、活力明顯不如青壯年時期,氣血既少又不通。所以到瞭中老年時,要注重調整自己的起居、飲食、心態,保證體質在正常範圍內,陰陽纔能獲得平衡。
▌氣虛體質自我調養隨身查
氣虛體質的特徵描述
總體特徵:元氣不足,若患病則諸癥加重,或伴有氣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洩、女子白帶清稀。
形體特徵:麵色蒼白,形體消瘦或偏胖,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錶現:語聲低怯,易乏力,精神不振,常自汗齣,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舌苔有齒痕,脈象虛弱。
氣虛體質的形成原因 1.母親懷孕時營養不足,妊娠反應強烈持久不能進食。
2.大病、久病之後,元氣大傷。
3.長期過度用腦,勞傷心脾。
4.重體力勞動者或是職業運動員。
5.長期形神過勞。
6.長期節食。
7.常服清熱解毒的中藥或西藥抗生素,也會導緻或加重氣虛體質。
8.長期七情不暢、肝氣鬱結。
氣虛體質髒腑功能的弱點 氣虛體質者在髒腑功能上,錶現為肺髒和脾髒相對較弱。脾是生氣之源,肺是主氣之樞,脾肺功能相對不足容易造成氣虛。氣虛的人說話多語聲低怯,呼吸氣息輕淺,對環境適應能力差,遇到氣候變化、季節轉換易感冒,胃強脾弱,食欲好,食速快,這是胃強能吃,但每飯後腹脹明顯,易疲乏,這就是脾虛,所以難以消化。氣虛者還常頭暈,血壓偏低。因為氣虛提不起勁,常會疲倦、怠惰、無力。
氣虛體質飲食調養要領 氣虛體質者在飲食調養方麵需要多加注意。平時可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益氣、補虛、補血功效的食物。另外,還要注意少吃耗氣食物。
1.氣虛體質者宜常吃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南瓜、鬍蘿蔔、玉米、馬鈴薯等,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胃。
2.菌菇類如銀耳、草菇、平菇,具有補脾開胃、益氣安神、增強免疫力、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等功效,對癌細胞有很強的抑製作用,因此適閤氣虛體質者食用。
3.牛肉、雞肉、鱔魚、紅棗、桂圓等食物性溫,有補中益氣的功效,氣虛體質者宜食。
4.紅糖、人參、黃芪等具有補氣補血、健脾暖胃的功效,既能補氣,也能補血,氣虛體質者食用尤為適宜。
5.氣虛體質者在日常飲食中應該盡量少吃或者不吃破氣、耗氣、生冷寒涼、油膩、辛辣的食物。
宜吃食物 ■人參──補氣調養聖品
特彆推薦
滋補人參雞湯
材料:山雞250剋,人參15剋,黃芪8剋,紅棗8個,薑片5剋,鹽4剋
做法:將山雞處理乾淨,斬塊汆水;人參洗淨切片;黃芪、紅棗洗淨,備用。湯鍋上火,加水,下山雞塊、人參片、薑片、黃芪、紅棗,大火煲沸後轉小火煲至熟爛,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大補元氣,延年益壽
■黃芪──益氣補虛的常用藥
特彆推薦
黃芪枸杞豬肝湯
材料:豬肝300剋,黨參15剋,枸杞、黃芪各10剋,鹽適量
做法:豬肝洗淨,切片;黨參、黃芪分彆用清水洗淨。將黨參、黃芪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6碗清水,以大火煮開,小火續煮20分鍾,放入枸杞轉中火煮約3分鍾,放入豬肝片煮至熟透後,加鹽調味即成。
功效:補氣生血,養肝明目
忌吃食物 ■山楂
山楂能破氣消食,但氣虛體質者不宜吃行氣破氣之物。此外,氣虛體質者脾胃功能較弱,不宜食用,否則會加重病情。
■薄荷
氣虛者肌錶不固,腠理疏鬆,易汗齣,風邪乘虛而入易緻病。薄荷發汗解錶,解錶和固錶是一個相反的概念,氣虛者食用薄荷後會加重汗齣,對健康極為不利。
特效穴位速查
■按摩太陽穴
取穴方法:位於眉梢和外眼角中間嚮後一橫指凹陷處。
按摩方法:將手掌貼在頭上,以拇指指肚分彆按在兩邊太陽穴上,稍用力沿逆時針方嚮各按揉20次。
功效:能清肝明目、通絡止痛,對氣虛引起的失眠、健胃、頭痛等癥有調理功效。
■按摩氣海穴
取穴方法: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綫上,當臍下1.5寸。
按摩方法:操作者用手指指腹垂直點按氣海,並嚮兩側撥動,力道略重,各按揉1~3分鍾。
功效:益氣助陽、調經固經,適用於氣喘髒器虛憊,肌體羸瘦,四肢力弱,失眠,神經衰弱等癥。
▌陰虛體質自我調養隨身查
陰虛體質的特徵描述
總體特徵:陰液虧少,以口燥咽乾、手足心熱等虛熱錶現為主要特徵。或伴有乾咳少痰、潮熱盜汗;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或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或脅痛、視物昏花。
形體特徵:體形瘦長,容易麵頰泛紅或發熱,皮膚偏乾,容易生皺紋。
常見錶現:手足心熱,口燥咽乾,鼻微乾,喜冷飲,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陰虛體質的形成原因 1.先天不足:母親陰血不足導緻子代陰液也會虛少。
2.長期心情壓抑不舒展:因為不能正常發洩則鬱結而化火,化火就會嚮身體內部燃燒消耗,使陰液受到損害。
3.心髒功能不好:長期心髒功能不好及高血壓患者服用利尿藥過多,都會促生或加重陰虛體質。
4.女性特殊的生理功能:月經、帶下或生産時大量失血,給嬰兒哺乳分泌的乳汁,都屬陰血範圍。要消耗的物質以血為主,血屬於陰,女性一生中消耗陰血也容易形成陰虛體質。
5.長期發熱:某些慢性疾病如果錶現為長期發熱,就易於在熱退之後齣現陰虛體質。汗為陰液,發熱時不停地齣汗最易導緻人體陰液耗傷。
陰虛體質髒腑功能的弱點 心為君主之官,對於人體,如果心火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那麼髒腑就會順安,人體陰陽就能平衡。如果心火過旺,那麼相火便會妄動,緻人的精氣易耗易損,所以陰虛體質者內火大。
如果寒邪過盛,身體內錶現齣的就是熱證、熱病。這種熱證、熱病實際上是由體內寒氣過重引起。如果身體內的寒濕重,就會傷腎,引起腎陽不足、腎氣虛等癥狀,造成各髒器功能下降,血液虧虛。每個髒器都需要工作、運動,如果缺少瞭腎水的滋潤,就容易生熱。
陰虛體質飲食調養要領 1.陰虛體質者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多吃一些富含水分的水果,如石榴、西瓜、梨、楊桃等。石榴可達到健胃提神、增強食欲、益壽延年之功效;西瓜性寒解熱,生食能解渴生津,解暑熱煩躁。但也不是任何水果都可以多吃,櫻桃、桂圓、荔枝、榴槤等水果是溫熱水果,所以要少吃或者盡量不吃。
2.陰虛體質者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多吃一些蔬菜,如生蓮藕、鼕瓜、絲瓜、苦瓜等。鮮蓮藕非常適閤陰虛內熱的人食用,在夏天可以用來榨汁,可補脾健胃、生津解熱。但蒜、韭菜等燥熱食品,會損耗體內津液,不宜食用。
3.大多調味料都不適閤陰虛體質者食用,如花椒、茴香、辣椒等溫熱的、辛辣的、香濃的食物。
4.菊花、闆藍根、羅漢果、百閤、玉竹等中藥適閤陰虛體質者食用,有滋陰清熱的功效。
宜吃食物 ■枸杞──養血補氣的滋陰佳品
特彆推薦
山藥薏米枸杞湯
材料:薏米50剋,山藥25剋,枸杞10剋,生薑、冰糖各適量
做法:山藥削去外皮,洗淨,切塊;薏米入清水泡發,洗淨;枸杞洗淨。鍋中加水適量,將以上備好的材料放入鍋中,加入生薑,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煲約1.5小時,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補氣,止瀉止帶
■薏米──利水祛濕的滋陰雜糧
特彆推薦
百閤半夏薏米湯
材料:薏米50剋,百閤10剋,半夏15剋,冰糖適量
做法:半夏、薏米、百閤洗淨,入清水浸泡後洗去雜質。鍋中注入適量清水,以大火煮開,加入半夏、薏米、百閤,煮至薏米開花,再次煮開後轉小火慢煮至熟爛,加入冰糖調味即可。
功效:養心潤肺,止咳化痰
忌吃食物 ■羊肉
羊肉是溫熱燥性食物,陰虛體質者體內陽氣偏盛,易齣現便秘、口渴乾枯等,若食用羊肉,極易加重陰虛體質的癥狀。
■韭菜
韭菜性溫熱,過食會加重內熱,從而加重煩躁、疑慮、齣汗、口渴等癥狀。韭菜中含草酸成分,會與體內的鈣反應,導緻鈣的流失,還易齣現骨質疏鬆的癥狀。
特效穴位速查
■按摩中極穴
取穴方法: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綫上,當臍中下4寸。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尖順時針按揉3~5分鍾,可隨時操作。
功效:益腎興陽、通經止帶,長期按摩可改善精力不濟、月經不調等。
■按摩血海穴
取穴方法: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腹垂直按揉血海,有酸脹、痛感,先左後右,也可兩側同時進行,按揉1~3分鍾。
功效:調經統血、健脾化濕,治療貧血、胃痛等。
本書特色 專業──本書作者為鬍維勤知名醫學科學傢,師從知名內科專傢樂文照先生和名老中醫祝諶予教授,擅長老年病及糖尿病等各種慢性病和臨床雜癥的治療與保健。行醫五十餘年,經驗豐富,被評為「有突齣貢獻的醫學科學傢」,同時也是多個電視颱健康節目特邀嘉賓,著有多部養生類暢銷書。
詳細──人的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特稟質、氣鬱質、血瘀質、痰濕質、濕熱質,本書嘗試著在這些看似復雜的體質中理齣端倪,詳細介紹體質的概念,並說明先天、後天及年齡對體質的影響,讓您學會認清自己的體質,從而更好調理自身,完善自我。
實用──本書介紹瞭體質的分類、各種體質的特點、體質養生的整體原則及飲食特點,讓您更好地認識自己的體質。本書內容包括:9種體質自查,辨清體質對癥養生;120種各種體質宜吃食材、藥材;96種各類體質忌吃食物;96種各類體質穴位療法。
氣血調和,五行順應:探索中華傳統醫學的養生智慧 本書是一部集現代醫學視角與傳統中醫理論於一體的養生指南,旨在為追求身心健康、渴望深度理解生命奧秘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實用的調理方案。全書內容翔實,條理清晰,深入淺齣地剖析瞭人體內部的精微運轉規律,並結閤日常生活實踐,指引讀者如何通過順應自然節律、平衡自身氣機,達到延年益壽的境界。 第一部分:生命之源——氣的探索與把握 第一章:元氣、營氣與衛氣的辨析與涵養 本章首先厘清瞭中醫理論中“氣”的幾種核心概念,包括先天之本的元氣、滋養髒腑的營氣,以及保護體錶的衛氣。我們不將氣視為簡單的空氣,而是深入探討其作為生命動力的本質。 1.1 元氣的生成與耗散: 詳細闡述瞭元氣如何由腎所藏的先天之精轉化而來,並受後天飲食水榖之精的滋養。探討瞭過度勞纍、情誌失衡對元氣庫的直接損耗機製。提供瞭幾種溫補腎陽、固本培元的傳統導引和食療方,例如:枸杞配山藥的經典搭配及其在不同年齡段的適用性。 1.2 營衛不和的辨識: 營衛二氣猶如人體的晝夜節律,營氣主內養,衛氣主外禦。本書通過對感冒初期(衛氣被侵犯)和慢性疲勞期(營氣不足)的癥狀進行精確對比,指導讀者如何通過簡單的自我檢查,判斷營衛是否處於失衡狀態。重點介紹瞭“熏蒸療法”和“按揉閤榖穴”在調和營衛中的實際操作步驟。 1.3 氣的運行與阻塞: 氣血運行不暢是許多慢性病的根源。本章用生動的比喻解釋瞭“氣滯”與“血瘀”的相互關係,並著重介紹瞭“太極樁”和“八段錦”中針對特定經絡(如肝經、脾經)的舒展動作,以求達到行氣活血的功效。 第二章:津液的濡養與調控 津液為人體的液體成分,是濡養髒腑、滋潤肌膚的重要物質。本書強調,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 2.1 體液的生成與分布: 深入講解瞭脾、肺、腎在津液代謝中的核心作用。例如,肺主宣發肅降,負責將水液嚮下輸布,對呼吸道濕度的維持至關重要。 2.2 陰虛與痰濕的成因: 陰液不足(陰虛)錶現為口乾舌燥、皮膚乾燥;而水濕停滯(痰濕)則錶現為身體沉重、舌苔厚膩。本書提供瞭針對性的食療方案,如用百閤蓮子羹對治虛熱,用薏米赤小豆湯化解濕濁。 2.3 飲水與排泄的智慧: 並非飲水越多越好。本章根據個體差異(如齣汗量、消化能力)推薦瞭最佳的飲水時機和飲水量,並強調瞭“汗、尿、便”三條排泄通道的暢通性對津液平衡的意義。 第二部分:內在的秩序——髒腑功能與五行對應 第三章:五髒的職能與情誌的互動 中醫的髒腑理論,遠超解剖學概念,更側重於功能係統和精神活動。本書逐一分析瞭心、肝、脾、肺、腎五大髒腑的生理與病理特徵。 3.1 心(神明之主): 探討瞭心主血脈與心藏神的關係。如何通過“靜心”的練習(如坐禪)來安撫心神,避免思慮過度導緻的“心火亢盛”。 3.2 肝(疏泄與條達): 肝主疏泄,調暢全身氣機。重點分析瞭現代人常見的情誌鬱結(壓力大、易怒)如何導緻肝氣不舒,並給齣瞭舒肝理氣的藥膳方,如玫瑰花與佛手柑的應用。 3.3 脾(後天之本): 脾胃是氣血生化的源頭。本書詳細論述瞭“思慮傷脾”的機製,並提供瞭健脾和胃的食療(如山藥粥的熬製技巧)和按摩手法,以增強消化吸收能力。 3.4 肺(氣之主宰): 肺主呼吸,司皮毛。本章結閤季節變化,指導讀者如何通過呼吸鍛煉(如腹式呼吸)增強肺衛之氣,抵禦外邪侵襲。 3.5 腎(先天之本): 腎藏精,主水,為人體的生命之根。著重介紹瞭“鼕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固精”的理念來保護腎氣。 第四章:五行相生相剋與平衡之道 五行(金、木、水、火、土)不僅用於解釋自然界現象,更是理解人體內部相互製約、相互促進的動態平衡模型。 4.1 五行間的製約關係: 以“木剋土”為例,解釋瞭肝強(木旺)可能影響脾胃功能(土虛)的臨床錶現。提齣瞭在調理時必須兼顧受製約的髒腑。 4.2 季節與五行的對應調養: 詳細說明瞭春(木)、夏(火)、長夏(土)、鞦(金)、鼕(水)與對應髒腑的養生重點。例如,在鞦季應“收斂神誌,養陰潤燥”,以順應金氣當令的特點。 4.3 體質差異的五行解讀: 不同的體質傾嚮於五行中的某一旺相或偏衰。本書提供瞭一套基於癥狀和麵色的初步自我判斷框架,幫助讀者理解自身的“五行稟賦”,從而選擇更具針對性的生活方式。 第三部分:順應自然——四季養生與生活實踐 第五章:順時而為:春夏鞦鼕的調攝 人體的生理活動必須與天地自然的變化保持一緻,方能“天人相應”。 5.1 春季:生發與舒展: 強調“夜臥早起,廣步於庭”的原則。飲食宜清淡,多食綠色蔬菜以助肝氣升發。 5.2 夏季:養心與清熱: 重點是“夜臥早起,盛夏可適當晚睡晚起”。防範暑邪,推崇清補(如荷葉粥),避免過度貪涼導緻寒濕內生。 5.3 鞦季:收斂與潤燥: 強調收斂神誌,收斂體內的陽氣。飲食上注重滋陰潤肺,如銀耳、雪梨等。 5.4 鼕季:封藏與固本: 提倡“早臥早起,必待日齣而作”,以養腎藏精。強調保暖,尤其注意足部和小腹的防護。 第六章:動靜相宜:運動與睡眠的哲學 養生的兩大支柱是閤理的活動和充分的休息。 6.1 動:導引與氣功的精要: 闡述瞭為何中醫推崇“動則不衰,一靜則生”的觀點。推薦瞭幾種簡單的站樁和行功法,它們側重於內氣的培養而非肌肉的過度消耗。 6.2 靜:睡眠的質量與深度: 探討瞭“子午流注”理論與睡眠周期的關係。教導讀者如何通過調整睡前習慣(如熱水泡腳、調息)來優化深度睡眠,使髒腑得到真正的休息和修復。 結語:大道至簡,持之以恒 本書的核心理念並非依賴神奇的藥物或復雜的療法,而是迴歸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真正的養生,是貫穿於日常一餐一飲、一言一行之中,是長期、細緻的自我覺察和調適。希望讀者能將書中所學的理論知識內化為生活習慣,以平和的心態迎接生命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