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与苏菲的哲思妙问

菲利与苏菲的哲思妙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Ina Schmidt
图书标签:
  • 哲学
  • 儿童哲学
  • 亲子阅读
  • 苏菲的世界
  • 思考
  • 提问
  • 知识
  • 成长
  • 科普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作者致力于推行哲学思想,并为国际哲学实践学会(IGPP)之成员。
★一本适合自我探索与反思的好书,鼓励学童提问与讨论。
★本书属桥樑书性质,全书标有注音,适合做为国小学童的课外读物。
 
  菲利与苏菲最喜欢坐在桦树下的大石头上,那里是他们最喜爱的地方。当他们有重要的事情想讨论、想让思想自由奔放、找寻答案,或寻找真正的问题时,就会在那边碰面,让彼此的想法自由奔走。他们所提出的小哲学问题,可以启发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
 
  除了菲利与苏菲,小朋友也能对世界提出大哉问!借由十三个小小哲学故事,跟着菲利与苏菲一同徜徉在知识的深海中,提问、思考、分析问题,对世界保有十足的好奇心!
 
其他书评:
「一本适合自我探索与反思的好书。」──媒体书评
「可以与班级、学习伙伴一同思考,甚至能独立完成阅读的小书。」──德国小学老师书评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伊娜‧施密特(Ina Schmidt)

  生于德国弗伦斯堡,任教于汉堡,热衷于教育,致力于推行哲学思想。于吕讷堡大学攻读文化学研究。二○○五年创办哲学、思想网站denkraeume,亦为多本哲学研究书之作者。目前与先生和三个孩子住在德国赖因贝克。
 
绘者简介

蕾娜‧艾勒曼(Lena Ellermann)

  生于柏林,于柏林大学攻读艺术与绘画。在学期间艾勒曼对于童书与绘本即有着强大的兴趣,已为多本绘本、故事集与出版社作画,具有八年以上的资历。目前与先生和三个孩子住在波兹坦。
 
译者简介

朱庭仪

  文藻外语大学德文系五专部毕业,东吴大学德国文化学系文学士,茨维考西萨克森应用技术大学(Zwickau, WHZ)交换生。
精通德语,喜爱经典文学、德国近代文学思潮、思考与分析困难的议题。创办「赛勒米古典文学读书会」。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适得其所
第二章  为何世上有些「什么」?
第三章  我们该如何了解「美」?
第四章  人们可以追求幸福/快乐吗?
第五章  「感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第六章  我该从何得知你是我的朋友呢?
第七章  想法是从哪来的呢?
第八章  长大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第九章  什么是「公平」呢?
第十章  死去是什么感觉呢?
第十一章  时间是如何过去的呢?
第十二章  我的「家」在哪里呢?
第十三章  找寻「开始」
进一步的问题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P.7
 
我们每天不是遇到许多新鲜的事物,就是完全没有特别的事发生。有时你只需要稍微仔细点看,或将些想法追根究柢,就能找到许多令人振奋的问题。菲利与苏菲两个好朋友,不断遇到些或大或小的疑问。他们会在某些特别的地方寻找答案。说不定,你会想跟他们一同去找寻呢!
 
P.8
 
第一章 适得其所
 
在郊区,有着一亩很大的田地,田野的一边被一条小路划分开来。夏天时,麦子在这茂盛生长。我们用手抚过麦穗,同时想像这些谷物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收成后,整片麦田看起来很奇怪,到处都是麦穗的残株,且土地也被弄皱了──彷彿还没习惯秋天阳光在皮肤上直射的感觉。只有接近冬天的时,它似乎才甘心接受曝晒,不过它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再度种植。
 
天气稳定后,大地 似乎睡着了。它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己的面貌,却总是在同一张土地,同一个地方。不论何时,如果需要从城市与人潮中稍作休息,这是个很好让人思考的处所。
 
P.9
 
在通往田野的小路上,有一棵大桦树。树下有两颗大大的石头,就像板凳般依偎在树根上。斜坡下一段潺潺小溪,有一对鸭子偶尔游水而过。
 
这两颗石头是菲利与他好友苏菲最喜爱的地方。因为菲利普之前跟他的爸妈住在英国,大家在这都只叫他「菲利」。
 
菲利跟苏菲住在同一条小街上,这里就是这条乡间小路的尽头。骑着脚踏车,不用两分钟就能到大桦树下。有时,当他们需要讨论重要的事情,或是只想安静地看着云朵,这里就是世界上最棒的地方!
 
这是个可以让想法自由来去的处所。不论你知不知道上一堂数学课答题的正确解法,这都无关紧要。因为,我们或许根本就不需要了解一切,更重要的,是去思考我们真正想要问什么问题。
 
P.10
 
当你环视四周,会发现世界看起来更加真实。只要我们仔细点看,或找到正确的人询问,几乎所有的事物我们都可以被直接理解,或是详加解释。
 
但也有些我们无法用肉眼看见、却是真实存在的的事物。今天,菲利与苏菲想要把这个差别找出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因为市面上这种“哲学启蒙”的书太多了,感觉大同小异。但读完之后,我真的被它惊艳到了!它跟其他同类书籍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在用大人的视角去“教”孩子哲学,而是在用一种平等的姿态,跟孩子一起“探索”哲学。书里的故事和对话,语言非常简洁,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而且它不会把这些哲理强加给孩子,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思考。我记得书里有一个关于“真理”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国王想要找到一个最诚实的人,结果发现每个人都说谎,最后国王才明白,真理往往不是唯一的,而是取决于不同的视角。这个故事让我觉得很有启发,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总是试图给孩子灌输“标准答案”,而是要鼓励他们去质疑、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大人阅读,它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且学会用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世界。我打算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朋友们,特别是那些有孩子的,我相信它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很多启发。

评分

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有点犹豫的。因为我担心这种“哲学启蒙”的书,会不会太深奥,孩子读不懂?或者会不会太成人化,孩子觉得无聊?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的作者非常巧妙地运用了故事、对话、游戏等多种形式,把那些看似深奥的哲学概念,用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书里的故事都非常有趣,而且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良?”。我特别喜欢书里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插图,它们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书里的问题也不是那种单选题,而是那种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我记得我跟我的女儿一起读这本书的时候,她经常会问我一些问题,比如“妈妈,什么是幸福?”“妈妈,什么是死亡?”。我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后来我发现,其实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引导她去思考,去探索,去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哲学启蒙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实用指南。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找到了一把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以前我总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了解这些“大道理”,只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就可以了。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更敏感,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并且渴望了解那些关于人生、关于世界的问题。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把哲学说得那么高深莫测,而是把它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中,通过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和对话,引导孩子去思考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我特别喜欢书里那些关于“价值观”的讨论,比如“什么是诚实?”“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善良?”。这些价值观不仅仅是道德规范,更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只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尝试在跟孩子们的互动中,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并且鼓励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给我的孩子带来很多启发,并且帮助他们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的人。

评分

读完这本《给孩子的哲学》之后,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思考的窗。我本身是学社工的,常常需要跟孩子们相处,以前在引导他们表达情绪、解决问题的时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只是在教他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想”为什么。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和对话,引导孩子去思考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问题,比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死亡?”。我特别喜欢书里对于“假设性思考”的训练,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非常有帮助。而且,书里的问题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哲学命题,而是跟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分享玩具、对待欺负、面对失败等等,所以孩子很容易产生共鸣,并且愿意主动参与讨论。读完之后,我开始尝试在跟孩子们的互动中,多问一些“为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效果真的很好,孩子们开始变得更主动、更独立,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本书真的值得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真阅读,它不仅仅是一本哲学启蒙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实用指南。

评分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像在跟一个睿智的老朋友聊天,那种语调很温和,很舒服。它没有那种刻板的“说教”感,而是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引导你思考那些关于人生、关于世界的问题。我特别喜欢书里那些充满想象力的场景和人物,比如一个会说话的树、一个迷路的机器人、一个寻找幸福的国王等等,这些形象都非常生动有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而且,书里的问题也不是那种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什么是友谊?”“什么是勇气?”“什么是责任?”。我记得我小时候,也经常会问这些问题,但大人总是敷衍地回答,或者直接告诉我“你应该怎么做”,从来没有认真地跟我讨论过。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哲学也可以这么有趣、这么贴近生活,它不是一种高深莫测的学问,而是一种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尝试用更开放的心态去跟孩子交流,多问一些“为什么”,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效果真的很好,孩子们开始变得更主动、更独立,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