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信用的价值与风险

抓住信用的价值与风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信用评估
  • 信用风险管理
  • 信用价值
  • 金融风险
  • 投资决策
  • 风险控制
  • 金融分析
  • 信用政策
  • 企业信用
  • 风险评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完整剖析「信用」价值与风险的宝典,值得细细品阅

  台湾金融研训院卢阳正副院长:作者翻转「信用」抽象概念,透过实务操作经验与实例予以具象化,是信用产业从业人员培养「信用专业工人智慧」的必要书籍。

  本书所介绍的观念与实例,金融人员必须了解,一般大众更一定要知道,期许社会全体都能正视「信用」的重要性,意识书籍封面金苹果阴影所代表的「风险」,顺利运用如金苹果般闪耀的「价值」。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吕子立


  学历
  中华大学科技管理博士
  政治大学经营管理硕士
  现职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检查局副组长
  着作银行授信实务个案精选
  银行合併面面观

蔡尚斌

  学历
  中华大学科技管理博士
  南开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南开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经历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现职南开大学法学院博士生
 

图书目录

第 1 章  信用有价吗 ?
1.1  信用一斤值多少 ?
1.2  信用 > = < 价值吗?
1.3  信用价值会泡沫化吗?  

第 2 章  信用贷款目的
2.1  理财週转
2.2  营运週转
2.3  过渡融资

第 3 章  信用贷款行业
3.1   金融机构
3.2   融资公司
3.3   代办贷款公司

第4章  信用贷放途径
4.1  直接贷放
4.2  委託外包
4.3  受託代办  

第5章  产业信用延伸
5.1   策略联盟
5.2   信用仲介
5.3   委外行销

第6章  信用价值衡量
6.1   征信调查  
6.2   价值衡量
6.3   信用评级  

第7章  信用风险额度
7.1   信用额度
7.2   风险限额
7.3   额度调节

第8章  信用风险监测
8.1   信用部位
8.2   压力测试
8.3   风险监测

第9章  信用品质调控
9.1   信用分类
9.2   品质定义
9.3   违约控制

第10章  信用回复重生
10.1   信用重建
10.2   信用回复
10.3   回复监测

第11章  信用凭据伪造
11.1   身分证明
11.2   所得证明
11.3   信用证明  

第12章  信用贷款犯罪
12.1   广告诱导
12.2    代办抽佣
12.3    人头违贷

第13章  信用贷款洗钱
13.1   高利借贷
13.2   虚假贷款
13.3   跨国洗钱

第14章  信用贷款舞弊
14.1   冒贷行为
14.2   集体舞弊
14.3   套取利益

 第15章  后记
15.1   大数据运用与价值衡量
15.2   金融科技与风险衡量
 

图书序言

作者序    

  信用是承诺,还是面子问题;是实现诺言,还是椪风其词。信用的另一面,

  是价值的兑现,还是言过其实;究竟是价值增强,还是美丽的谎言?信用价值,是承担信用风险的主要能力,信用价值的衡量与评估,究竟以资产金额大小来判断,还是以影响力强弱来决定,抑或是以人脉广度来衡量,其最终是希望能更精准评核借款户的真实价值。

  2005年至2006年消费者卡债风暴,致使双卡(信用卡及现金卡)债务人背负庞大债务,产生迭起社会问题事件,进而引发社会广大关注,舆论排山倒海谴责银行与主管机关,银行业顿时成了过街老鼠。时过一年,因应双卡债务问题而生的「债务协商机制」,也导致银行亏损,而缩减消费金融业务,间接冲击民生消费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又雷曼兄弟公司2008年9月15日破产,致其发行的以信用违约交换(CDS)为标的金融衍生性商品价值暴跌,引发台湾及香港投资人不满的事件,最终在香港金管局、证监会及台湾金管会的强烈干预下,促使销售银行退回销售本金8.5成及7成之赔偿。不论是双卡之个人信用额度过度扩张,还是雷曼兄弟公司发行以信用衍生性商品为标的的结构化投资产品之信用风险,均属于信用扩张已超逾其可承担风险之信用价值。银行在征信与审查个人或企业信用价值时,除衡量其财力情形外,并就其在外举债情形,加以分析与计算其可再融资限额,并于估妥个人或企业信用价值后,衡量其不履约之风险限额,再予以融资。但若金融机构融资给借款户之授信金额,已超逾其信用价值时,作者建议宜要求借款户补提供担保品或提具信用保险,以控制未来不履约授信风险及摆脱信用的迷失。

  本书第1章提及信用的内涵与泡沫化;第2章分析信用贷款目的;第3至6章提到信用贷款行业、贷放途径、信用延伸及价值衡量;第7至14章论述抵销信用价值的信用风险额度、监测、品质调控、信用回复、凭据伪造、犯罪、洗钱与舞弊;最后第15章后记,再就大数据与金融科技议题,探讨採行巨量资料分析及数位科技工具,以衡量信用价值与风险的可行性。最后,期许本书之付梓,能引导读者对信用价值与风险概念,有更进一步的想法;也使大数据分析与金融科技等能更精准衡量信用价值与掌握信用风险。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