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的人?台湾精神医学与现代性的治理

不正常的人?台湾精神医学与现代性的治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精神医学的标准化诊断系统,如何移植到台湾本土脉络?
透过台湾「不正常的人」迂回反覆的生命历程,折射出精神医学何种特殊样貌?
精神医学如何镶嵌于国家、司法与医疗体制,
在台湾现代性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该如何带着历史视野回应现代精神医学,
与在地社会文化的汇聚、揉合与冲突?

  精神医学作为一种现代性治理,可以从知识、规训的主体、制度、学科专业与机构等五个面向来理解。本书分别以「正常与不正常的判定」、「病人主体性经验」、「精神医学与国家制度」、「精神医学、法律与治理」、「全控机构与治疗性社区」等五个主题单元,透过儿童注意力缺失╱过动症、失智症、思觉失调症(精神分裂症)、离岛原住民的精神失序、自杀防治政策、爱滋减害政策、司法精神医学乃至于龙发堂与花莲玉里荣民医院等丰富精采的案例,在一个去西方中心、另类 与多元现代性的反思架构,深入剖析台湾精神医学未来的可能发展。

  作者群更涵盖社会学、人类学、科技与社会研究、社会福利、司法与犯罪学等学者,其中也包括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训练的精神医疗专业人员,全书带入跨学科、跨领域「方法学上的多元主义」与「不具共识的合作」,思考全球化下台湾本土精神医学面对专业化、医疗化、生物医疗化的各种挑战,透过各种异质主体经验与被噤声的病人叙事,反省现代精神医学中逐渐模煳、失焦的病人图像,展现出人文社会科学对这个领域理论化、方法与新视野的集体努力。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吴建昌


  美国哈佛大学卫生政策博士,现任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主治医师兼主任。

李舒中

  美国纽约新社会学院心理学硕士,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任长庚大学医学系人文及社会医学科助理教授。

林桂卉

  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硕士。

林淑蓉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人类学博士,国立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洪晨硕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现为美国麻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博士生。

陈嘉新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社会学博士,现任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所副教授。

曾凡慈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任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研究员。

汤家硕

  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硕士,现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生。

黄嫒龄

  国立阳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博士,现为台北荣民总医院玉里分院社会工作师。

杨添围

  国立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硕士,现任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松德院区精神科医师兼院长。

蔡友月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者简介

蔡友月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加护病房与安宁病房护士、《台湾日报》编辑,学术经历包括:美国哈佛医学院医学社会学系研究员、加州大学圣地牙哥校区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系博士后、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系Fulbright资深访问学者。长期的学术关怀分为两部分:第一,针对现代医疗的经验领域,反省现代性、理性化与人类生命存在之间的矛盾关系;第二,关注全球基因科技发展中DNA的科学知识如何介入当代认同政治。着有《达悟族的精神失序:现代性、变迁与受苦的社会根源》一书,及纪录片「病房85033」、「Commitment!练马可老师与台湾社会学1955~1999」。

陈嘉新

  国立阳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曾任台大医院精神部住院医师、总医师,桃园居善医院主治医师,双和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医学人文科助理教授。取得精神科专科医师后,于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科技史组取得硕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取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硕士论文研究歇斯底里症患者的身体症状(所谓的烙印stigma)如何消失的历史过程;博士论文研究台湾的爱滋减害政策,尤其是临床与研究人员和政府官僚,从中央到地方如何被动员、组织、发展与合作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牵涉到的专业、跨国性与生命政治。目前除了持续关心成瘾医疗与社会治理的关联,并开始研究其他概括称为神经文化(neuroculture)的社会现象,如新生儿使用的黑白视觉刺激卡、自律神经失调的概念系谱与在地兴起等等。
 

图书目录

中研院人文讲座丛书总序
推荐序一 因「正常」与「不正常」而坚定的心灵刘士永
推荐序二 从批判到协商的迂回路傅大为
各方推荐

导读 不正常的人?精神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跨界、交流与反思/蔡友月、陈嘉新
一、反思台湾精神医学的时代定位
二、台湾经验现象的累积与发展
三、理论化、方法与新视野
四、未竟之业与未及之事

第一单元 正常与不正常的判定
边界模煳的诊断──注意力缺失/过动症的临床实作/曾凡慈
一、前言
二、精神医学诊断、AD/HD争议与临床实作
三、研究方法
四、AD/HD的病理实体及暧昧性
五、边界上的临床实作
六、结论:协商精神医疗的能力与限制

跨越诊间的失智诊断与照顾工作/洪晨硕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失智诊断的移入之旅
四、就医前:问题─观察─诠释
五、就医后:重视测验工具的失智照顾模式
六、结论:走入历史与生活的跨域诊断实作

第二单元 病人主体性经验
身体、意象与变异的自我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体经验/林淑蓉
一、前言
二、精神分裂症的疾病文化:从临床现象到意义的建构
三、身体、自我与主体性
四、身体、感官经验与变异的自我感
五、结论:带入文化精神医疗的视野

妄想、主体性与精神病房──思觉失调(精神分裂)的临床民族志研究/李舒中
一、前言
二、妄想症状与临床民族志作为一种方法
三、重现临床「个案」建构中被忽略的主体
四、结论:当代精神病人主体与精神医疗治理

第三单元 精神医学与国家制度
聆听混乱叙事──达悟族精神失序者与国家偏远医疗治理/蔡友月
一、前言
二、遵/不遵医嘱:带入混乱叙事的分析取径
三、国家理性治理的基本困境:边缘原住民社会的精神医疗现实
四、遵从或抗拒?以病人意义为中心的叙事
五、结论:走向具有文化敏感度的原住民精神医学

减害政策与「官方」的组成/陈嘉新
一、前言
二、政策境况的扎根分析
三、爱滋碰上用药者:治疗药物选择、部会协调、专家角色
四、官方作为一种拼装体
五、结论:拼装体作为启发性概念

拼装医疗化──台湾精神医学的自杀防治论述与实作/林桂卉
一、前言
二、全国性自杀防治计画
三、从临床实作到拟定政策的精神医学专业
四、结论:因地制宜的拼装医疗化

第四单元 精神医学、法律与治理
精神鑑定、治疗介入与国家犯罪治理/杨添围
一、前言
二、精神鑑定与精神疾病犯罪者的犯罪治理
三、二十世纪晚期的精神医疗
四、特殊群体的医疗或治疗介入:家庭暴力、性侵害与药瘾防治
五、结论:弹性与选择性的犯罪治理

神经精神医学、民事能力与治理──以失智症患者为例/吴建昌
一、前言
二、民事能力制度:行为能力与意思能力
三、失智症、民事能力与神经精神医学
四、神经精神医学、失智、民事能力与国家社会治理
五、结论:神经精神医学、失智与民事能力──从公民认识论出发

第五单元 全控机构与治疗性社区
龙发堂与台湾现代精神医疗,1980-1990/汤家硕
一、前言
二、现代精神医疗体系的扩张与疗养机构的管理
三、文荣光医师的龙发堂研究:科学活动与社会债
四、龙发堂机构形象的塑造与管理化
五、走进机构:信徒、家属与院民的生活世界
六、结论:非典型/非现代精神疾病治疗模式的社会意义

治疗性社区玉里模式的在地实践/黄嫒龄
一、为什么选在玉里照顾精神病患
二、「三个层次治疗性社区」的提出
三、研究方法与材料
四、两位病友的生命叙事
五、治疗性社区与生命叙事的交织
六、结论:超越正常与不正常

索引
作者简介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