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神经解剖学及神经生理学的特性之一,就是能让兽医系学生充满恐惧感。因此,这些学生一旦成为兽医师后,对神经病灶的立体定位仍然保有不愉快的阴影,导致面对神经病例时感到焦虑或困惑。无论採用何种神经诊断方式,病灶定位永远是诊断的基石,若无正确的病灶定位,对神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就彷如瞎子摸象。
我们发愿热情地去分享此令初学者难以亲近的领域,因此才有这本书的撰写,以帮助兽医师们及在学习中的准兽医师们从神经解剖学的观点去了解神经系统功能正常及异常的表现。
神经解剖学的内容包含至广,但收录于本书中的内容是基于我们认为研读临床神经学的必要部分-起自神经系统的基础解剖构造及生理功能,接着探讨各个不同的神经系统。最后以神经学检查及病灶定位的一章收尾。我们将重点尽可能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但对于想进一步学习的读者,也以鼓励学习代替填鸭式学习的提供较深入的重要观念。我们也将重点条例化、图像化,以呈现你在临床所能看到每一只动物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但因神经系统经常生动地表现出异常的功能,我们也以很多的场景来表现临床病例。重要的是,这些挑选出来的临床病例也教导临床兽医师或学生在神经系统中特定病灶所表现特定的临床症候群。附录中包含31幅高解析度解剖及组织学的影像以标示详细的解剖构造。书中并有一详细的词汇表,对每一种构造及其功能都有简要说明。结合详细的内文,附录将本书以摘要的方式呈现给任何有志于临床神经学、临床神经病理学者一项有用的参考。
我们非常希望本书能够帮助兽医师及其他兽医神经学的爱好者,更进一步了解受其照护之动物的神经系统发生了什么事;若此目标得以达成,都要归功于曾不厌其烦地教导我们、及启发下个世代优秀兽医临床神经专科医师的良师益友们。
愿神经解剖学「永垂不朽,明天会更好」!
CH 及CT
March 2012
审阅序 终于完成了[兽医临床神经解剖学]的翻译工作,首先感谢全体参与翻译老师/医师及其团队在繁忙的教学与临床工作之余挤出时间,为台湾的兽医教育燃烧自己,给目前从事兽医临床及后来的年轻兽医师们照路。
诚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初学神经科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疾病学)者心中莫不充满了恐惧与迷惘,回顾我当初踏入神经科学领域时也是如此。后来从事神经科学研究、神经解剖学教学20余年间,伴侣动物的生命期延长,遗传病、老年病、退化性疾病比率逐年增加,临床上也见到教科书中描述的诸多临床症状,慢慢地揣摩出神经疾病学诊断及病灶定位的奥妙,再以影像诊断、CT、中兽医或外科手术皆能有效的改善。
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回到母校从事临床教学与服务,才赫然发现神经系统的基础与临床疾病学在目前临床兽医师的养成教育中所占比例相当有限,除了教育资源缺乏外,甚至也没有一本可供参考的教科书。
在一次拜访台湾Elsevier公司时,看到王孝慈小姐拿出的这本由临床角度切入的神经解剖学,与过去我所读过的人医临床神经解剖学类似,直觉认为是一本适合目前伴侣动物临床教学的教科书。其内容融合了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组织学、神经各系统病变之临床症状,以及最重要的临床神经学检查及病灶定位;整合了神经系统由基础到临床的系列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不再片段而更具整体性,这也是过去在屏科大教学、在嘉大兼课及目前在亚洲大学上课但讲义自编所採用的方式。现在,在Elsevier公司的支持下,在全体译者共同努力之下;尤其是在征询雅珮老师能否参与时,她声唿这是她的老师的鼓舞下,邀集国内公私立大学兽医学系从事神经科学教育与临床工作的老师、医师共同参与方得成书。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台大李俊昇老师因初返国,临床、教学事务繁重而无法参与,至为可惜。
诚挚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台湾兽医教育、继续教育开启一条神解之路,而不是传说中的「神解、神解,只有神才能解」。
亚洲大学学士后兽医系 系主任
简基宪 教授 敬上
2018.06
在英国求学期间,非常幸运能接受Dr. Thomson神经解剖学的指导。还清楚记得第一次上完课的感觉 -「哇!神经解剖竟然这么有趣」!从细胞生理、解剖构造、神经功能到临床表征,Dr. Thomson轻松地将它们串联起来,让上课真的是种享受。很荣幸能参与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希望借此有更多人能感受她的丰采,进而领略兽医神经解剖学的奥妙。
张雅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