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

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透过中国多民族文化交互融合与发展,借鉴新的材料,重新对中国文化与古代文学进行思考和阐释。千百年来,追慕与研究李杜者无时而已,未尝断绝,其影响突破了时空、地域、族别与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

  本书共分三大编:第一编「李杜行迹与文献考辨」针对李白、杜甫生平行迹之存疑问题重新梳理,并对其人文献进行考辨;第二编「李杜与民族文化」探析李杜诗歌精神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第三编「李杜诗学与影响」从前人专论剖析李杜诗学之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吸收诗歌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予以论述。全书从诗学的角度对历代关键诗话及论述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得失,考察李杜内涵精神及其影响。

  ★特别收录★杜甫诞生1300周年纪念大会暨研讨会论文:
  〈杜甫、黄庭坚与中国大雅文化论──写在杜甫诞生1300周年及四川丹棱大雅堂重建时〉
 
本书特色    

  ◎ 中国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希平教授经典研究特辑
  ◎ 借由分析李杜诗作背后承载的精神意象,重组其作品与民族文化之间的意义。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希平


  中国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国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家社科重大专案首席专家,中国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中国四川省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杜甫学会理事;中国四川省李白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暨民族文学史料学分会会长;国际东方诗话学会理事;《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巴蜀全书》学术委员会委员;成都杜甫草堂千诗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杜诗学、巴蜀文化与民族文化教学与研究。主持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汉语诗文集丛刊」、中国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羌族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一般专案「羌汉文学关系比较研究」。

  出版作品:《笳吹弦诵传薪录——闻一多罗庸论古典文学》、《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羌族文学史》、《中国风雅文化》、《中国长寿文化》、《一个彝人的足迹》等学术专着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图书目录

「秀威文哲丛书」总序 
 
第一编
李杜行迹与文献考辨 
李白流夜郎赦归经湘汉行迹考辨 
李白〈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甄辨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校书叔云〉诗题之争 
杜诗旧注榷证 
《全唐文》与李白诸集校读志疑 
《全唐文》补辑杜甫赋甄辨 
附:杜甫佚文〈越人献驯象赋〉笺注 
〈越人献驯象赋〉(以辞林邑望国门为韵) 

第二编
李杜与民族文化 
李白与少数民族 
历代少数民族作家对李白诗歌的接受 
杜甫和睦平等之民族意识略论─杜甫与少数民族关系之一 
杜甫和睦平等民族观之具体表现─杜甫与少数民族关系之二 
杜甫对少数民族诗人的影响─杜甫与少数民族关系之三 
杜甫与道家及道教关系再探讨─兼与钟来因先生商榷 
杜甫《前殿中侍御史柳公画太乙天尊图文》试解 
「莫令鞭血地‧再湿汉臣衣」─杜甫〈遣愤〉诗试解 
李杜思想与创作受道教文化影响之表现及其意义 

第三编
李杜诗学与影响 
张籍、白居易与杜甫 
博取众长独树一帜─杨慎《升庵诗话》论李杜评析 
方东树《昭昧詹言》论杜甫述略 
《唐宋诗举要》杜诗选注略论 
「杜陵诗境在,寂寞古今情」─杜甫与张问陶 
张戒《岁寒堂诗话》评杜述略 
杜甫 、黄庭坚与中国大雅文化论 ─写在杜甫诞生周年暨四川丹棱大雅堂重建时
 
后记
 

图书序言

李白流夜郎赦归经湘汉行迹考辨

唐肃宗干元元年(758),李白终因从璘之事被判长流夜郎,遂由浔阳溯江而上,至江夏、汉阳,再泛洞庭,上三崃,抵巫山。时已次年之春,大赦令颁,承恩东返。这段行迹,于太白诗集中历历可考,故向无异议。但对于其赦归之后所行,则有不同之说,分歧之点在于湘汉一带,据北宋曾巩〈李太白文集〉 云:太白「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浔阳」。(一)、而清人王琦、黄钖圭分别所着之〈李太白年谱〉 及今人詹锳先生所着之《李白诗文系年》 等,则谓太白于干元二年「还憩江夏、岳阳。」「复如浔阳」,(二)、其中詹锳先生还认为憩江夏岳阳后旋赴零陵,次年再归至巴陵江夏,(三)、然后「复如浔阳」。诸谱十分通行,颇具权威,故其说几成定论,而曾巩之说则往往被人忽略。

那么,李白湘汉行迹是否果如诸谱所言呢?核之当时交通线路,令人不免疑窦横生。因其流放与赦归,均须沿长江而行。去岁赴夜郎,由东向西溯江而上,故经江夏而泛洞庭(岳阳)。次年遇赦归,由西向东顺江而下,理当先憩岳阳继赴江夏,正如曾巩〈后序〉所记。若依诸谱所言,出崃江下荆门之后,未憩岳阳便达江夏,已是不可思议,既至江夏,不继续东下,却又掉过头来,西上岳阳,盘桓淹留后方再返江夏东归。这段行程,往复徘徊,且与上年行迹完全重合,构成一个环形轨迹,更是有悖于常理,亦不合太白急欲与家人团聚的心理。因而犹如纷乱扑朔的迷团,令人费解,难于信服。

当然,怀疑并不能代替事实,若事出有因,也不能排除太白徘徊湘汉的可能性。在此不妨考察一下诸谱之说的根据,即有关诗文系年之准确性,由此证实本年赦归后太白是否存在再由江夏赴岳阳之行。因记载李白行踪最详的是詹锳先生《李白诗文系年》,差不多包括了诸谱的主要依据,故本文将主要就《系年》的有关部分予以商榷。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