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音响实务秘笈(六版)

专业音响实务秘笈(六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音响工程
  • 音频技术
  • 专业音响
  • 扩声系统
  • 调音技巧
  • 音响设备
  • 录音棚
  • 现场音响
  • 音响调试
  • 演出音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一章 PA成音系统概论  
  第二章 混音机MIXER简介
  第三章 喇叭SPEAKER功率处理的能耐
  第四章 等化器EQUALIZER
  第五章 效果器EFFECT及声音处理器PROCESSOR
  第六章 麦克风MICROPHONE
  第七章 大部分PA系统的毛病
  第八章 系统设计的入门THE BASIC OF SYSTEM DESIGN
  第九章 接线CONNECTION
  第十章 类比和数位录音的基本原理
  第十一章 专业名词解释GLOSSARY

本书特色

  华人第一本中文专业音响的学习书籍。作者以实际使用与销售专业音响器材的经验,融汇专业音响知识,以最浅显易懂的文字和图片来解释专业音响知识。

  内容包括混音机、麦克风、喇叭、效果器、等化器、系统设计....等等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理论。
 
沉浸式音频技术前沿探索:数字信号处理与空间声学实践指南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现代音频制作与播放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前沿应用,聚焦于数字信号处理(DSP)在音频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并详细阐述了空间声学原理在沉浸式音频体验构建中的实践价值。旨在为音频工程师、声学设计师、录音师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操作性的理论指导与工程实践手册。 第一部分:数字音频信号基础与编码 本部分是理解现代音频系统的基石。我们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ADC/DAC)入手,细致讲解采样率、量化位数、抖动(Jitter)对音质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数字音频接口(AES/EBU, S/PDIF, MADI, Dante等)实现高效、无损的数据传输。 随后,本书重点转向音频编码技术。我们不仅涵盖了传统的高效编码标准(如MP3, AAC),更深入探讨了面向高保真和专业应用的无损编码格式(如FLAC, ALAC)的底层算法。特别地,对于面向未来的沉浸式音频,我们详细分析了基于对象(Object-Based)和基于场景(Scene-Based)的编码策略,如Dolby Atmos和DTS:X的元数据结构及其渲染机制。读者将学习如何优化比特率与感知质量之间的平衡,理解感知掩蔽效应在音频压缩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核心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精讲 数字信号处理是当代音频系统的“大脑”。本部分内容详实且偏重工程实践。 1. 滤波器设计与应用: 我们从傅里叶变换(FFT)的理论基础出发,讲解FIR和IIR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原则(如窗函数法、双二次滤波器设计),以及它们在均衡、动态范围控制和反馈抑制中的实际部署。书中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根据特定声学环境调整滤波器参数的实例分析。 2. 动态范围处理: 压缩器(Compressor)、限制器(Limiter)和扩展器(Expander)是混音和母带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本书不仅分析了传统VCA、FET、光学电路的模拟特性,更深入解析了数字域中各种先进动态处理算法(如Lookahead、软膝/硬膝切换)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了侧链处理在提高混音清晰度中的复杂应用。 3. 时间域效果(延迟与调制): 混响(Reverb)和延迟(Delay)是塑造声音空间感和质感的核心。我们剖析了卷积混响(Convolution Reverb)的高效实现方式,包括脉冲响应(IR)的采集、处理与优化。同时,对镶边(Flanging)、颤音(Tremolo)等调制效果的LFO同步与波形生成进行了深入的算法探讨。 4. 噪声与失真控制: 探讨高级的降噪技术,如谱减法和盲源分离技术在音频修复中的潜力。此外,分析了数字系统中的量化噪声、谐波失真(THD)的测量方法及其在不同处理阶段的累积效应。 第三部分:空间音频与沉浸式声场构建 随着三维音频需求的增长,理解和重现真实声场成为关键挑战。 1. 听觉心理学与声学基础: 详细介绍人耳的定位机制,包括双耳效应(ITD/ILD)、声波绕射和反射对声像定位的影响。这为后续的空间化处理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2. 头部相关传输函数(HRTF): 深入讲解HRTF的原理、测量方法及其在虚拟声学(Binaural Audio)中的应用。书中对比了基于测量的HRTF和基于模型的HRTF的优缺点,并指导读者如何选择或定制适用于特定场景的HRTF数据集。 3. 阵列处理与波场合成: 针对专业领域,本书重点介绍了麦克风阵列技术,包括波束形成(Beamforming)算法(如延迟求和、MVDR)在拾音和噪声抑制中的应用。在回放端,我们系统阐述了基于Schroeder和Helmholtz的Ambisonics(全景声)技术,以及最新的基于波场合成(WFS)技术的实现难度与优势,特别是其在大型回放系统中的潜力。 4. 沉浸式混音工作流程: 结合最新的行业标准,本书指导读者构建多扬声器(如5.1.2, 7.1.4)和沉浸式布局的设置。详细介绍如何利用渲染引擎将基于对象的元数据映射到特定的扬声器阵列上,确保在不同播放环境下声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第四部分:系统集成与工程实践 本部分侧重于将理论转化为可靠的工程系统。 1. 网络化音频传输: 详细解析基于IP的专业音频传输协议,尤其是对AVB(Audio Video Bridging)和Dante网络协议的结构、时钟同步机制(如PTP)进行深度剖析。指导读者如何设计大型、低延迟、高可靠性的专业音频网络。 2. 监听与校准: 介绍符合ITU-R BS.1775和SMPTE RP200的监听环境标准。重点讲解房间声学测量(如使用REW或Smaart软件)的方法,包括混响时间(RT60)、早期反射能量(ERIT)的计算与优化。书中提供了针对不同监听环境(如控制室、现场扩声)的扬声器相位对齐和电声校准的实用步骤。 3. 嵌入式系统中的音频处理: 探讨DSP芯片选型、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资源管理,以及如何高效地移植和优化C/C++编写的音频算法到嵌入式平台以满足低功耗和高实时性要求。 通过阅读本书,专业人士将能够系统掌握从底层数字编码到高阶空间声学渲染的全流程技术栈,从而在复杂的音频工程挑战中游刃有余,并能够引领下一代沉浸式音频解决方案的开发与部署。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PA成音系统概论
 1. 基本系统概念
 2. PA系统器材

第二章 混音机MIXER简介
 1. MONO声道
 2. STEREO身历声道
 3. 群组输出GROUP OUTPUT
 4. MASTER主要输出
 5. 接线CONNECTION
 6. 如何选择PA混音机HOW TO CHOOSE A PA MIXER
 7. 混音机的摆设位置LOCATION OF MIXER
 8. 设定增益GAIN
 9. 设定输入增益的程式GAINSETTING
 10. 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11. 回授的去除FEEDBACK TERMINATOR
 12. 设定PA的混音INITIAL SETUP
 13. 现场成音混音秘诀TIPS OF MIX DOWN
 14. 现场录音LIVE RECORDING
 15. 视听A/V成音制作
 16. 副控混音SUB-MIX
 17. 多轨录音MULTI-TRACK RECORDING
 18. 多轨录音混音秘诀

第三章 喇叭SPEAKER功率处理的能耐
 1. 喇叭是怎么发声的?
 2. 扩大机是怎么摧毁喇叭的?
 3. 过热和机械故障的关系?
 4. 额定功率的游戏
 5. 测试讯号
 6. 有意义的测试
 7. 效率VS最大功率或只要买一个承受400瓦的喇叭?
 8. 到底要用多大的扩大机来推我的喇叭?
 9. 多音路系统
 10. 单音路系统
 11. 音乐乐器喇叭
 12. PA喇叭系统
 13. BI-AMP双扩大机和TRI-AMP参扩大机多音路喇叭系统
 14. 使喇叭延长生命的威而刚
 15. 高音驱动器介绍
 16. 喇叭震膜
 17. 相位栓
 18. 高频率输出衰退现象
 19. 如何选择高性能驱动器
 20. 号角简介
 21. 号角的基本形式
 22. 如何选择适用的号角

第四章 等化器EQUALIZER
 1. 简介
 2. 频率
 3. 八度音
 4. 基音与泛音
 5. 音响的频率范围
 6. 等化器特
 (1)曲柄型等化
 (2)峰值型等化器
 7. 基本型等化器及其功能
 (1)音色调整
 (2)二段式等化
 (3)三段式等化
 (4)四段式等化
 8. 图形等化器
 (1)ISO中心频率
 (2)八度音图形等化器
 (3)1/3八度音图形等化器
 (4)2/3八度音图形等化器
 (5)可选择中心频率等化器
 9. 参数式等化器
 10. 参数图形式等化器
 11. 使用等化器的基本原则
 12. 一些有用的EQ设定

第五章 效果器EFFECT及声音处理器PROCESSOR
 1. 延迟器/回音器DELAY/ECHO
 2. 残响机REVERB
 3. 压缩器COMPRESSOR&限幅器LIMITER
 4. 杂音闸NOISE GATE
 5. 扩展器EXPANDER
 6. 范例APPLICATION
 7. 宽波段选择性高频压缩DE-ESSER

第六章 麦克风MICROPHONE
 一、 转换能量的型式
 二、 麦克风的种类
  1. 平面式麦克风PRESSURE ZONE MIC
  2. 晶体及陶瓷式麦克风CRYSTAL&CERAMIC MIC
  3. 碳粒式麦克风CARBON MIC
  4. 圈式麦克风DYNAMIC MIC
  5. 电容式麦克风CAPACITOR(CONDENSER)MIC
  6. 无线麦克风WIRELESS MIC
  7. 其他麦克风
   (1)领夹式麦克风LAVITORY
   (2)头戴式麦克风HEAD-SET
 三、 指向性麦克风概论
  1.全指向性麦克风OMNI-DIRECTION
  2.双指向性麦克风BI-DIRECTION
  3.单指向性麦克风UNI-DIRECTION CARDIOID心形麦克风的种类
   (1)单收音口麦克风SINGLE-ENTRY
   (2)三收音口麦克风THREE-ENTRY
   (3)多重收音口麦克MULTIPLE-ENTRY
   (4)长枪式麦克风SHOT GUN
   (5)抛物球面反射式麦克风PARABOLIC
   (6)广心形单指向麦克风WIDE CARDIOID
   (7)心形超指向麦克风SUPER CARDIOID
   (8)心形超高指向麦克风HYPER CARDIOID
 四、 立体录音麦克风摆设的方法STEREO MICKING
  1. 同位麦克风COINCIDENT
  2. XY立体麦克风XY STEREO
  3. M/S立体麦克风M/S STEREO
  4. KFM 6立体麦克风
  5. MSTC 64#〝ORTF-立体〞麦克风
  6. KFM360环绕麦克风
  7. A-B立体录音A-B STEREO
 五、 麦克风灵敏度MICROPHONE SENSITIVITIVE
 六、 麦克风实际应用MIC APPLICATION
  1. 位置PLACEMENT
  2. 接地GROUNDING
  3. 极性POLARITY
  4. 平衡或非平衡式BALANCED OR UNBALANCED
  5. 阻抗IMPEDENCE
 七、 麦克风附属品MICROPHONE ACCESSORY
  1. 防风罩及口水罩(爆裂声泸波器)WIND SCREEN&POPFILTERS
  2. 麦克风架、避震器及吊桿架STAND, SHOCK MOU AND BOOM

第七章 大部分PA系统的毛病
 1. 低效率喇叭系统
 2. 扩大机功率不足
 3. 频率响应不良
 4. 半数的观众听不到高频
 5. 反平方定律
 6. 室内空间残响盖住了直接主音

第八章 系统设计的入门THE BASIC OF SYSTEM DESIGN
 A加权平均音压表
 小型空间
 中型空间
 大型空间

第九章 接线CONNECTION
 1. 平衡式和非平衡式麦克风输入
 2. 插入点
 3. 接线范例

第十章 类比和数位录音的基本原理

第十一章 专业名词解释GLOSSARY

附录

 附录 Ⅰ 现代录音入门
 附录 Ⅱ 硬碟录音入门
 附录 Ⅲ 数位混音机
 附录 Ⅳ 故障排除
 附录 Ⅴ 麦克风与情感之间
 附录 Ⅵ 恆压式喇叭系统
 附录 Ⅶ DJ混音机
 附录 Ⅷ 相关图表
 附录 Ⅸ 线材简介
 附录 Ⅹ Intercom 对讲机
 附录 XI  SHOUTGUN 干涉管麦克风
 附录 Ⅸ 线材简介
 附录 Ⅹ Intercom 对讲机
 附录 XI SHOUTGUN 干涉管麦克风
 附录 XII 声音是什么
 附录 XII 听觉感官
 附录 XIII音响品质的评鑑
 附录 XV Digital Snake 数位多轨声讯传输系统
 附录 XVII Dante系统
 附录 XVII 音场
 附录 XVIII 线阵列喇叭LINE ARRAY
 附录 XIX 参考书籍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最开始接触《专业音响实务秘笈(六版)》的时候,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作为一个已经出版到第六版的书籍,很多人可能觉得它应该已经非常成熟,不会再有什么太大的惊喜了。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惊喜,更是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循循善诱,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它并没有直接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分析,去找到最适合当前场景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复杂概念时,会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如把声场比作一个巨大的画布,把音响设备比作画笔,把声音信号比作颜料,然后告诉你如何才能挥洒自如,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这种“教你如何钓鱼”的教学方式,让我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和探索。而且,书中提到的很多案例分析,都非常贴近实际工作中的情况,读起来让人有强烈的代入感,仿佛置身于现场,亲手解决着一个个棘手的问题。

评分

在我看来,《专业音响实务秘笈(六版)》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它让我明白,在专业音响领域,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像一些教科书那样,枯燥地罗列公式和定理,而是通过大量的图示、流程图和实际操作步骤,将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直观易懂。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探讨某些“争议性”问题时,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并且详细分析每种方案的优缺点,让你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明智的选择。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客户对声音的要求非常苛刻,想要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当时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都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最后,我翻阅了这本书中关于“空间声学与听觉心理学”的章节,从中获得了很多灵感,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了微调,最终成功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专业音响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用智慧和创造力去驾驭。

评分

我必须说,《专业音响实务秘笈(六版)》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书本本身。它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不断进化的知识体系,能够随着行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从最初的版本到如今的第六版,每一次的更新都凝聚了作者和行业内众多专家的心血,反映了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实用的经验。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一些新型音响技术时,并没有过于深奥的理论,而是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并掌握。比如,关于数字音频传输、网络化音频系统等内容,在以前的书籍中可能很难找到如此详尽和易于理解的阐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专业音响领域发展的脉络,也让我对未来的技术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它不仅仅是关于“怎么做”,更是关于“为什么这么做”,它鼓励你去思考,去创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声音表达方式。对于每一个渴望在专业音响领域不断进步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宝藏。

评分

作为一名刚刚入行的音响新人,《专业音响实务秘笈(六版)》可以说是我的“启蒙恩师”。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很多都显得有些脱离实际,而这本书则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耐心地为我解答各种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我特别喜欢它对于各种音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的详细介绍,并且会给出非常实用的选购和使用建议。以前我对各种品牌、型号的功放、音箱、调音台都感到眼花缭乱,无从下手,这本书就像一张清晰的地图,指引我认清了各种设备的特点和适用场景,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设备选择。而且,书中关于线材、连接方式的讲解,虽然看似琐碎,但却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音质,这一点非常重要。我记得刚开始工作时,经常因为线材连接不当导致各种问题,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并且改正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本书不仅让我掌握了必备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让我明白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对最终的声音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评分

作为一名在音响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老兵,我一直觉得,要想在专业音响领域有所建树,除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一本真正能够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圣经”是必不可少的。市面上关于音响的书籍不在少数,很多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读起来像是天书,学了半天也找不到落地的感觉。直到我偶然翻阅到《专业音响实务秘笈(六版)》,我才真正找到了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实务”两个字的极致追求。它没有过多的学术性术语堆砌,而是直击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痛点和难点,从最基础的系统构成、线材选择,到复杂的声场调试、设备故障排查,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讲解。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大型户外演出中遇到了严重的低频驻波问题,当时团队里的技术人员都有些束手无策。翻出这本书,对照着里面的驻波成因分析和几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症结所在,并且顺利地解决了问题,避免了演出中断的尴尬。这种把“秘笈”二字发挥到极致的风格,让每一个热爱专业音响的人都能从中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